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确立

2016-03-10 07:28倪国伟
创新时代 2016年2期
关键词:反比例课程标准目标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经过多年努力,江苏省无锡市荡口中学教学质量已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与学生家长的期望还有差距。究其原因,从主观方面分析,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不适应实际条件的变化,实施也不到位,尤其是新课程实施水平较低,其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够高,相对于教学目标,既没有做到“堂堂清”,也没有做到“天天清”“段段清”。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要帮助教师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校组织了多次不同层面的交流、探讨,并和专家研讨,将课改着力推进的主要工作定位于聚焦课堂、聚焦学习目标、聚焦学生自主学习,最后话题集中到一个关键词“新目标教育”。

(二)什么是“新目标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新目标教育”是强调师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基于《课程标准》、教育科学原理要求和教育内容及师生实际需求的新目标导向,以新方式开展达标的教育。

“新目标教育”课堂教学流程包括立标、达标、查标、补标、评标五个环节。

(三)实施“新目标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学校从2009年下学期开始开展了“新目标教育”的课堂教学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学生、教师目标意识强烈,但同时也遇到困难,产生了困惑。

【案例1】一天早晨,英语张老师和几个初二的男同学,来到我办公室,她脸色煞白,不知所措,话也不说,当时很吓人。我了解后才知道原因,是这些学生在早餐店抄作业,被她抓了现场。张老师是一个认真、严格的教师,男同学都比较怕她,自诩学生其他作业敢不做,可英语作业从没人敢不做。可是今天她发现学生在早餐店抄作业,这使她非常生气。学生解释说是因为昨天作业比较多,来不及做。(后来据了解,部分学生经常在到校前,在早餐店、自行车垫上和民宅前的洗衣服的水泥板上“认真完成”作业的)

【案例2】初三化学教研组长朱老师,是一位曾创造过辉煌的中考成绩的教师,他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很强,在一次交谈中他告诉我:“现在的学生我不会教了,虽说化学学科只有一年的内容,平时上课时也没少讲,可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总是吞吞吐吐,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只能不停地‘提醒学生,甚至有时只能放弃提问。学生成绩时好时坏,连我也没有底气了。”

【案例3】“反比例函数”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齐声诵读屏幕上的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①通过练习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②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③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师:在刚才熟悉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一定要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这是学习目标规定的。

从以上三个案例观察,我发现学校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现象:①学习目标是学生的“口号”,立标是教师备课的“帽子”,是因为要“目标”而立标。②课堂教学随意性大,课堂容量大,作业量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被挤压。③学习目标不公开,陈述不清晰,学习目标变成了一个知识点。

课堂教学如何才能真正地基于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

二、原因分析

经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思考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并重新审视我们过去的好课例,我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教学活动过分强调了“双基”的作用,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教师的发展,其中学生的发展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和谐整合及统一。但现在的教学过分地强调知识与技能,以一个维度代替三个维度,认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附属的,甚至认为知识与技能传授好了,能力自然就有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然就渗透了。从案例1、2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只强调结果,一味地追求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被动应付。而且忽视了学习过程,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尊重、关爱,埋没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学习目标游离于课程标准之外,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指向不明

许多教师常根据教科书和自己的经验来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严重脱离。上课时教学活动是基于教师个人经验和教科书的教学,学生对学习目标不清晰,目标无法发挥导向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迷茫。案例2中化学教师对课程标准了解不够,心中只有教学任务,没有教学目标,教学存在太大的随意性。最终,导致目标指向不明,学习效率不高。

(三)对学习目标认识不到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是有惯性的,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和学生终身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所以把学习目标仅当作课堂实践改革的点缀物,让学生将其作为一个知识点,简单地应付学习,甚至有的教师认为上课前让学生把学习目标当作“口号”喊一遍就是新课程了,错误地认识学习目标的作用,案例3就是一个典例。

(四)对学习目标内容描述不正确,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

部分教师对学习目标内容描述不正确,且又见怪不怪,甚至成为习惯,把谬误当作真理。教师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社会学习”,主要表现为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而一些公开课却提供了错误示范。最终,这些公开课还得到具有话语权的权威们推崇,其中有的甚至成为公开出版物的内容。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习最合法的定义是自主学习,学习活动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好的立标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之一。那如何来立标呢?

学习目标源于课程标准,目标的确立都要以课程标准为本,在分析学习任务、本堂课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目标导引,问题驱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基于课程标准,引发指向内容主题的总问题,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意义和分量,达到“愤、悱”状态,经简要分析(最好是师生共同分析)提出一个分问题,或者一系列分问题,体现解决总问题的思路,这是就多数的课而言。这一阶段短则一两分钟,长则五六分钟,必须十分注意精简,以保证后续阶段的教学时间。

二是迁移知识内在关系,直指学习目标,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法。可以是回忆相关的旧知识,可以是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相关事项,可以是展示一个相关实验现象,等等,借鉴内在关系,催生直指学习目标。

三是正确陈述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任务化,规范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好的表述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起到指引思考方向、提示思考方法的作用。陈述目标是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陈述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要明确、具体,学生据此可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陈述方法可将马杰的行为观的描述方法(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标准)和格伦兰的“心理过程变化+行为样品”的描述方法相结合。

确立学习目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但由于各学科特点的不同,学科课型的不同,所以立标的方式、方法也尽不相同,但只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何一种方式、方法都是可取的。

倪国伟,高级教师,曾任江苏省无锡市鹅湖中学副校长、校长,现为无锡市荡口中学校长、书记,省教育学会会员、市教育学会理事。多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和获奖,为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科学认读—整体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实验研究”主持人、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目标教育”的学科课型研究”主持人、市规划课题““新目标教育”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领题人。

猜你喜欢
反比例课程标准目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3.3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难点聚焦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