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适时制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6-03-10 09:10彭胜志张洋洋
会计之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财务绩效相关性

彭胜志 张洋洋

【摘 要】 适时制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它试图通过有效的库存管理来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性,进而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尽管适时制技术一方面会对财务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它从另一方面也会给财务绩效带来不利影响。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尚未对适时制技术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问题形成统一结论。文章将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实施适时制技术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问题,试图回答实施适时制技术是否一定会提高企业财务绩效、适时制技术通过哪些因素来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等问题。

【关键词】 适时制; 财务绩效;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4-0084-04

一、引言

适时制技术(JIT)起源于日本丰田公司,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它试图通过追求零库存或者最小化库存来实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标。随着经营成本的上涨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制造业企业也开始逐步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适时制技术由此被我国制造业企业所认识。尽管适时制技术可以使企业保持较低的存货水平,有利于消除与存货管理有关的非增值作业及其作业成本,从而提高财务绩效,但是采用适时制技术所获得的利益也可能会被许多直接和间接成本所抵销。例如适时制技术将引起货物验收和发货成本提高;适时制技术可能会产生缺货从而丧失销售良机;适时制技术应对紧急采购将会增加成本支出等,这些都对财务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适时制技术的实施是否一定会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哪些因素影响实施适时制技术的财务绩效,便成为了制造业企业所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科学解答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不仅是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的理论问题,也是企业面临是否实施适时制技术的决策时必须明确的关键问题。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对适时制技术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相应的研究。Balakrishnan et al.(1996)对实施适时制技术的企业和没有实施适时制技术的企业进行了比较,没有发现两类企业的财务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得出了适时制技术对企业财务绩效不产生显著影响的结论。Kinney et al.(2002)则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企业采用适时制技术后资产利润率会明显提高的假设,认为实施适时制技术将会给企业带来显著的财务效果。Azmi et al.(2004)认为仅依赖短期财务绩效来衡量适时制技术的应用效果带有误导性,无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适时制技术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是不存在的。徐学军等(2010)也对适时制技术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适时制技术可以通过企业生产运营绩效作为中介变量来对财务绩效产生正向的影响。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尚未对适时制技术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问题形成统一结论。本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来研究实施适时制技术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问题,试图回答实施适时制技术是否一定会提高企业财务绩效、适时制技术通过哪些因素来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等问题,进而达到弥补相关研究不足的目的。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盈利能力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润的能力,较强的盈利能力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的衡量指标包括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润率、营业利润率等。企业在引入适时制技术后,将会显著减少浪费,减少返工,减少生产准备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并且存货的绝对下降将有助于识别和排除非增值作业,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于是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适时制技术的实施与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

企业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其实质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资产创造尽可能多的销售收入。与适时制技术的实施密切相关的财务指标主要是存货周转率,适时制技术认为所有的存货都是不必要的,应该将存货消除或最小化,它没有为存货留出贮存空间以备发货或订货的间隔之需,这节省了资本和实物资产,降低销售成本,最终提高了企业营运能力。于是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适时制技术的实施与企业营运能力正相关。

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其实质是指企业运用资产在经营过程中创造收益来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的盈利水平越高就可能意味着偿债能力越有保障。由于本文的假设1认为适时制的实施有利于企业盈利水平的提高,因而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

假设3:适时制技术的实施与企业偿债能力正相关。

企业发展能力通常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也称股本扩张能力。从短期来看,实施适时制技术可以优化存货管理,降低存货管理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灵活应对市场的能力;从长期看,适时制技术的实施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精确的决策所需信息,可以优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整体实力,使企业资产和权益得到增长。由此本文提出第四个假设。

假设4:适时制技术的实施与企业发展能力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将采用比较分析法研究适时制技术实施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因而本文选取两种类型的样本:第一种是已实施适时制技术的企业,第二种是未实施适时制技术的企业。目前适时制技术已在汽车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本文通过调研,选取15家已实施适时制技术的汽车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第一种类型企业的样本;同时根据如下原则选择对比样本:(1)与类型一的企业行业相近;(2)与类型一的企业规模相近,选取15家钢铁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第二种类型企业的样本,行业相近、规模相近的要求是为了更好地分离适时制技术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因而,一个包含30家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得以形成,本文将以这30家上市公司2014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展开研究,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新浪财经网站以及上交所、深交所网站。

(二)研究变量的选取

1.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本文将从盈利能力(F1)、营运能力(F2)、偿债能力(F3)、发展能力(F4)四个方面来分析企业财务绩效,进而选择16个财务指标来对这4个方面的能力进行量化,这16个财务指标分别是净资产收益率(X11)、总资产净利润率(X12)、营业利润率(X13)、成本费用利润率(X14)、销售净利润率(X15)、总资产周转率(X21)、存货周转率(X22)、流动资产周转率(X23)、股东权益周转率(X24)、资产负债率(X31)、流动比率(X32)、产权比率(X33)、利息支付倍数(X34)、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41)、总资产增长率(X42)、净利润增长率(X43)。

2.解释变量的选取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发现实施适时制技术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因而选择以虚拟变量(JIT)作为解释变量,实施适时制的赋值为1,不实施适时制的赋值为0。

四、实证分析过程

(一)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在进行后续的实证分析之前,需要检验上述财务指标是否相互独立,有必要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通过SPSS19.0软件得到的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表1可以看出,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KMO检测值均大于或接近0.5,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均小于0.05,说明这四种财务能力各自所对应的财务指标之间并不严格相互独立,因而有必要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消除财务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

(二)主成分分析

进行主成分分析的目的在于消除财务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并对反映财务绩效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量化。以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具体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盈利能力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9.848%,营运能力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5.621%,偿债能力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6.748%,发展能力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8.244%。由此可以构建4个财务绩效指标模型:

F1=0.75646f11+0.14201f12

F2=0.60742f21+0.21696f22+0.13184f23

F3=0.53562f31+0.24870f32+0.18316f33

F4=0.72768f41+0.25476f42

其中:f11、f12分别为盈利能力2个主成分的得分,f21、f22、f23分别为营运能力3个主成分的得分,f31、f32、f33分别为偿债能力3个主成分的得分,f41、f42分别为发展能力2个主成分的得分。

根据表3的结果,可以得出主成分得分的数学模型:

f11=0.179X11+0.251X12+0.237X13+0.247X14+0.229X15

f12=X11-0.310X12+0.268X13-0.368X14-0.323X15

f21=0.388X21+0.323X22+0.335X23+0.211X24

f22=0.022X21-0.359X22-0.248X23+0.981X24

f23=-0.044X21+0.978X22-0.961X23+0.114X24

f31=0.447X31-0.356X32+0.370X33+0.056X34

f32=-0.093X31+0.031X32-0.008X33+0.998X34

f33=0.025X31+0.856X32+0.795X33-0.018X34

f41=0.450X41+0.396X42+03.14X43

f42=-0.105X41-0.631X42+0.948X43

只要将各财务指标值带入上述公式便可以得到代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各主成分的得分值,进而得到财务绩效指标的量化数值。

(三)相关分析

在解决了财务绩效的量化问题后,便可以运用样本数据,分别研究企业财务绩效(F1,F2,F3,F4)与虚拟变量(是否实施适时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SPSS19.0软件,得到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F1与JIT的相关系数为0.585,Sig.小于0.05,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是否实施适时制技术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2与JIT的相关系数为0.199,Sig.大于0.05,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与是否实施适时制技术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F3与JIT的相关系数为-0.373,Sig.小于0.05,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与是否实施适时制技术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F4与JIT的相关系数为0.177,Sig.大于0.05,说明企业的发展能力与是否实施适时制技术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四)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掌握实施适时制技术对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影响,分别以盈利能力(F1)、偿债能力(F3)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虚拟变量(JIT)作为解释变量,以公司规模(Size)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所构建的模型如下所示。

模型1:F1=a0+a1JIT+a2Size+ε

模型2:F3=b0+b1JIT+b2Size+ω

其中,F1表示企业盈利能力,F3表示企业偿债能力,a0、b0表示常数项,a1、a2、b1、b2分别表示JIT和Size的相关系数,ε和ω是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

运用SPSS19.0软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拟合优度检验,具体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模型1的调整R方为0.293,说明盈利能力只有29.3%能够被这些变量解释,但是F统计量的观察值为7.014,Sig.值为0.004<0.05,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形下,模型1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模型2调整R方为0.220,说明偿债能力有22%能够被这些变量解释,F统计量的观察值为5.079,Sig.值为0.013

<0.05,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形下,模型2的线性关系是非常显著的,由此看来,两个模型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模型的表达式为:

F1=-0.444+0.889JIT+0.058Size+ε

F3=0.209-0.418JIT-0.265Size+ω

(五)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实证结果可见,适时制技术的实施与企业盈利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1成立;适时制技术的实施与企业营运能力并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假设2不成立;适时制技术的实施与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实证结果虽然不支持假设3,但是所得到的与假设3完全相反的结论显然具有一定意义;适时制技术的实施与企业发展能力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假设4不成立。由此可知,适时制技术对企业的财务绩效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来实现的;至于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取决于适时制技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所形成的正效应与影响企业偿债能力所形成的负效应的比较。

该实证结果是以30家样本公司2014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得到的,随后本文又分别选取了样本公司2013年和2012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与2014年相同,由于篇幅限制,不再赘述。

五、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论是适时制技术的实施主要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两个方面来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而由于适时制技术的实施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分别具有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这表明适时制技术的实施不一定会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意义方面,回答了适时制技术的实施是否一定会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哪些因素影响实施适时制技术的财务绩效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实践意义方面,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拟实施适时制技术的企业进行理性决策,也将有助于已经实施适时制技术的企业,通过趋利避害,提高财务绩效。

【参考文献】

[1] RAMJI B,THOMAS J L,MOHAN V. Financial benefits from JIT Adoption: Effects of Customer Concentration and Cost Structure[J]. Accounting Review,1996,71(2):183-205.

[2] MICHAEL R K,WILLIAM F W. Further evidence on the extent and origins of JITs profitability effects[J]. Accounting Review,2002,77(1): 203-225.

[3] AZMI A,SATISH M,MARK P.The perceived impact of JIT implementation on firms financial/growth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4(2):118-130.

[4] 张汇臣.基于精益生产方式的成本控制指标设置研究[J].会计之友,2014(21):85-88.

[5] 仲晓峰,董伟.采用“适时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8(7):16-19.

[6] 徐学军,周武静,叶飞.TQM、TPM与准时制生产实施的关系及对绩效的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12):68-74.

猜你喜欢
财务绩效相关性
虚拟现实概念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苏宁云商轻资产盈利模式及其财务绩效研究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