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词女性意识书写

2016-03-11 08:56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名作欣赏 2016年23期
关键词:断肠词人丈夫

⊙韩 洋[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朱淑真词女性意识书写

⊙韩洋[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无锡214122]

朱淑真是宋末四大女词人之一,其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①。不同于“男子作闺音”,她的词更多的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书写,通过将自己坎坷、悲情的生命体验融入到词的创作之中,《断肠词》表达了朱淑真在不同生命阶段对女性意识的书写。

朱淑真 《断肠词》 女性意识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人,生卒年不详,经今人考证,多以为南宋人。善诗词,晓音律,通书画,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和词人,也是宋代诗作最多的女诗人,“唐宋以还闺媛篇什,流传之多,无过淑真者”②。相比之下,朱淑真词作大多散佚,仅存32阕,数量还不如其诗作的十分之一。根据《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词曲类》引《直齐书录解题》的记载,朱淑真有词集一卷,世久无传,后经明人毛晋的收辑,获《断肠词》一卷,共16调27阕词,但也只是朱淑真词作的一小部分,毛晋汲古阁本把它与李清照《漱玉词》合刻刊行,是今日所见《断肠词》的最早刻本。今人唐圭璋《全宋词》经广泛搜集,辑得《断肠词》32阕。陈延焯先生在《白雨斋词话》中对朱淑真的词作评价颇高,“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直不亚于易安。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③,后人多将其《断肠词》与李清照的《漱玉词》并称为“词中双璧”,可见朱淑真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朱淑真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没有战火硝烟的弥漫,又出生在官宦人家,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是,“父母失审”将她嫁于一名市井小吏,由于志趣不投,她婚后的生活并不美满,大多在等待、思念、幽怨中度过。后因不满丈夫狎妾宦游回到娘家,又因不堪忍受世俗的流言投水自尽。凄惨、坎坷的人生经历使她对生活有了更加细腻的体悟,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自我命运的凄惨。满腹的才学和善感的性格使她将自己对生活的体悟投射到了词的创作之中,《断肠词》呈现的三类不同的女性形象分别表征了她在不同时期的情感状态:少女时的率真大胆、婚嫁后的独自伤神,离异后的孤独落寞。

一、少女时期的大胆率真、热情奔放

恰如词名,朱淑真的《断肠词》多悲吟,使人读之断肠,这源于她不幸的婚姻,但在词人尚未嫁作人妇时,她度过的是一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快乐时光。她在词中展现了自己率真洒脱、天真烂漫的一面,尤其对于爱情,于娇羞与大胆中还原人性中最美丽、最纯真的一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清平乐·夏日游湖》:

恼烟撩雾,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很显然,这是一首描写与情人幽会的词。词中,少女与情人携手相约游湖,烟雾缭绕的迷蒙天气给他们营造了浪漫的氛围,可是一场黄梅细雨突然打破了这场宁静,一个“恼”字,貌似责怪,嫌霎雨破坏情调,实则暗喜,为下阕“和衣睡倒人怀”提供了契机,她“娇痴不怕人猜”,活得坦坦荡荡,将一个真实的自我展露在时代背景之下,实现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升华了人生的价值,这种尺度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她也因此屡为人所诟病,但恰如清人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所言:“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娇羞不怕人猜’,放荡得很,均善于言辞。”④这正是朱淑真无视礼教约束的直抒胸臆之作,也是她女性意识的一种彰显。

二、嫁做人妇的恩爱缠绵、愁思断肠

关于朱淑真婚姻的生平资料,参考极少,魏仲恭的《断肠诗集序》是影响较大的资料,他在序言中写道:“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⑤而在黄嫣梨《朱淑真研究》一书中,她经考证认为,朱淑真的丈夫应为一位俗吏,朱淑真于二十岁左右出嫁,婚后曾随夫宦游淮南、潇湘一带。但更多的是独守空闺的情形,于是就有了与丈夫分别的《清平乐》(风光紧急)。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春末,送别丈夫,欲留春留不住,想留人更无计,满眼都是惹人愁的烟露。无数话想表达,但城鼓敲起,缠绵终须离别,只希望明年春天早些来到,这样夫婿就可以早些归来。词作虽用白描的手法,但在字字句句间都传达了离人的缱绻之情和盼归之意。

别后,便只剩下独守空房的寂寞和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菩萨蛮》(山亭水榭方半)一词就抒发了自己的孤寂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其词如下:

山亭水榭方半,凤帷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秋新,双蛾只怕颦。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上阕写自己独守凤帷,寂寞生愁。下阕写自己因愁无法入眠,便起床徘徊至窗前,欲消遣愁思,看见了窗外时明时暗的萤光和一轮弯月,词人便认为月亮似乎善解人意,懂人情怀,故意不成圆。“多谢”二字,不仅写出了月亮的体恤,更将思念的寸寸柔肠展露无遗,寂寞孤守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在《谒金门》(春已半)里,词人刻画的心理活动和抒发的情感,最为细腻。其词如下: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作者以一个女词人的敏感与率直真切地抒写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上阕春天已过半,自己早已把栏杆倚遍,可是夫婿还未归来,“愁来天不管”以天的无情来衬托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下阕写大好的风光却抵不过成对的莺莺燕燕,看着无尽的芳草,词人的愁思涌上了心头,给人留有咀嚼与回味的余地。

三、被弃归家的孤独落寞、愁病哀戚

然而,幸福只是短暂的,由于丈夫热衷于名利,不事文艺,性格与淑真迥异,于是二人的感情出现破裂,再加上宋代流行狎妓娶妾的风俗,其夫可能后期娶妾,更可能接妾远仕,留下朱淑真独守空帷,这无疑更加深了她的孤独与怨恨,魏仲恭所言“多忧愁怨恨之语”(《断肠诗集序》)即为此时期的创作,如《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起拍以五个“独”字连叠运用,堪比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境,将离异后孤独的情绪和寂寞的境况浓墨般地渲染了出来,使深闺怨妇的悲怆愁怀跃然纸上。词人行坐无伴,唱酬无侣,伫立伤神,岂料伤寒还要捉弄伤心人。妆残无人见,泪横无人怜,愁思催病笃,瘦梦亦不成。全词以极其悲戚的文字,写出了词人惨淡的孤寂与落寞,使人读之唏嘘断肠。孤独幽怨的女性形象不仅是朱淑真生活中最多的表现状态,更是中国古代女子典型形象的象征,在描写古代女性的文学作品中,她们大多在孤独中借伤春感叹年华易老,顾影自怜。

朱淑真作为宋代的知识女性,长期生活在狭小、幽闭的闺院之中,内心的苦闷和寂寞难以排遣,加之婚姻的不幸,她的抑郁之情更加浓烈,她只能将这种苦闷通过词的方式表达出来。她的词真切、逼真地表达了她在生命每一阶段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立体地呈现了她天真无邪、黯然忧郁、坚毅不阿的精神世界。正是这一首首对生活的细腻书写,后人得以窥视她惨淡经营的人生,感受她作为一名女性词人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①郑元佐注:《朱淑真集注》,中华书局2008版,第1页。

②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卷三),商务印书馆1957版,第36页。

③陈廷焯:《词坛丛话》,见唐圭璋:《词话丛编》(第四册),中华书局1986版,第3727页。

④吴衡照:《莲子居丛话》,见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三册),中华书局1986版,第2423页。

⑤郑元佐注:《朱淑真集注》,中华书局2008版,第1页。

[1]黄嫣梨.朱淑真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2]苏者聪.宋代女性文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3]胡元翎.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特色[J].文学遗产,1998(2).

[4]赵翠萍.浅论朱淑真其人其作[D].内蒙古大学,2006.

[5]唐燕玲.朱淑真女性意识研究[D].温州大学,2014.

作者:韩洋,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断肠词人丈夫
傍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乐府—清平调之二
孤馆寒窗夜无寐
思远
安慰
清平调之二
用“心”字组成字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