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瓶梅词话》中的人物变脸现象看其讽刺艺术
——以官哥、庞春梅和吴月娘为例

2016-03-11 08:56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510632
名作欣赏 2016年23期
关键词:春梅词话西门庆

⊙张 静[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州 510632]

从《金瓶梅词话》中的人物变脸现象看其讽刺艺术
——以官哥、庞春梅和吴月娘为例

⊙张静[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州510632]

变脸作为川剧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很能体现《金瓶梅词话》中人物描写的丰富多彩,文本中有不少涉及有关官哥、庞春梅和吴月娘这三个人物变脸现象的描写。兰陵笑笑生刻画这三个人物,笔者认为意在讽刺,而且其中运用的讽刺笔法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成就。

官哥庞春梅吴月娘变脸现象讽刺艺术

鲁迅先生有言:“(《金瓶梅》的)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①此处“幽伏而含讥”指的就是讽刺的艺术手法。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小说中有一系列人物变脸的现象,小说作者写得特别精彩。本文以婴儿官哥、庞春梅、吴月娘三人为例,他们在小说中夸张丰富的变脸活动生动形象且有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直指小说的暴露主题。变脸是川剧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它又是一种文化,用小说中玳安评价吴月娘的话说就是“毛司火性儿”。小说中的人物并不能真的变出七八张脸,笔者这里借用过来,以表现《金瓶梅词话》中人物内心活动千变万化的外在表现,显示小说情节的戏剧性和张力。

据统计,《金瓶梅词话》中涉及吴月娘变脸现象的只有第六十四回;官哥变脸现象的有七回,它们分别是:第三十二、三十九、四十八、五十、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回;涉及庞春梅变脸现象的也有七回:第十、十一、二十二、三十四、七十五、九十、九十四回。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插图本》中也指出过《金瓶梅词话》的讽刺艺术。方钟铭先生在《小说讽刺艺术论》一文中写道:“小说讽刺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吴敬梓、鲁迅对它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其要义有秉持公心、本质真实、艺术概括、合理夸张和区别对象。”②本文借鉴方先生的讽刺艺术论,结合文本分析《金瓶梅词话》的讽刺艺术。

一、白描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环境以刻画讽刺形象

鲁迅先生曾说:“现在的所谓讽刺作品,大抵倒是写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可见,讽刺的本质是写实,而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专注于写实,使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和环境,所刻画出来的形象最为逼真,也最见文学创作的功力。

小说第十回“武二充配孟州道妻妾宴赏芙蓉亭”中有关庞春梅的外貌描写:

到次日,果然妇人往后边孟玉楼房中坐了。西门庆叫春梅到房中,春点杏桃红绽蕊,风欺杨柳绿翻腰,收用了这妮子。妇人自此一力抬举他起来,不令他上锅抹灶,只叫他在房中铺床叠被,递茶水,衣服首饰,拣心爱的与他,缠的两只脚小小的。原来春梅比秋菊不同,性聪慧,喜谑浪,善应对,生的有几分颜色,西门庆甚是宠他。秋菊为人浊蠢,不任事体,妇人打的是他。

这是春梅被西门庆收用一节,是交代其人生发迹变泰开端的重要一笔。小说作者先不直接描写春梅,而是通过侧面介绍她在丫鬟中的与众不同“不令他上锅抹灶”只“铺床叠被,递茶水”,读者便知这个丫鬟不一般。接着,兰陵笑笑生才侧面描写春梅的外貌,从“原来春梅比秋菊不同,性聪慧,喜谑浪,善应对,生的有几分颜色,西门庆甚是宠他”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对春梅的正面描写是通过把她和丫头秋菊的对比来写的。这一系列描写只是平实铺写,而且作者调整了描写的顺序,欲写春梅先写金莲对其抬举,欲写春梅又写秋菊,经这一番描写,春梅“性聪慧,喜谑浪,善应对,生的有几分颜色”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其外貌必定是好的,虽然春梅未发一言,读者已经知道她是一个不多说话、善应对并有些变脸般喜怒无常的言行举止,也明确指出春梅的性格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官哥的变脸现象也十分精彩,如:第三十二、四十八、五十二回,李瓶儿用“天惊、地惊、猫惊、狗惊”对官哥无所不怕进行概括。这些描写给文本增添了滑稽可笑的色彩,官哥的专属形象也非常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使潘金莲抓住了官哥怕猫的强烈变脸反应,利用这个弱点最终谋害了这个婴儿。官哥身处这样一个富裕、妻妾成群的暴发户家庭,作为唯一的孩子,又遇上潘金莲这么一个嫉妒心强、争宠的娘,亲母李瓶儿又处处忍让、小心翼翼,官哥的这些心理描写也从细处渲染了《金瓶梅词话》中的小环境——人物复杂的生存环境。

二、比照崇高言谈和无耻行径以突出讽刺形象

崇高言谈和无耻行径是表里之别,这样大的差异可以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无形中也突出了讽刺形象,这一点在庞春梅身上尤其明显。

一个非常经典的场面是第二十二回“西门庆私淫来旺妇春梅正色骂李铭”中的一段描写:

李铭也有酒了。春梅袖口子宽,把手兜住了。李铭把他手拿起,略按重了些。被春梅怪叫起来,骂道:“好贼忘八!你怎的捻我的手,调戏我?贼少死的忘八,你还不知道我是谁哩!一日好酒好肉,越发养活的那忘八灵圣儿出来了,平白捻我的手来了。贼忘八,你错下这个锹撅了,你问声儿去,我手里你来弄鬼!爹来家等我说了,把你这贼忘八一条棍撵的离门离户!没你这忘八,学不成唱了?愁本司三院寻不出忘八来?撅臭了你这忘八了!”被他千忘八万忘八,骂的李铭拿着衣服,金命水命,走投无命……贼忘八,你也看个人儿行事,我不是那不三不四的邪皮行货,教你这个忘八在我手里弄鬼。我把忘八脸打绿了!”

此处,因李铭和潘金莲两人都喝了酒,“李铭把他手拿起,略按重了些。被春梅怪叫起来”,刚刚还是愉快地学唱,春梅即刻就变出另一副嘴脸,“好贼忘八!你怎的捻我的手,调戏我?贼少死的忘八,你还不知道我是谁哩!”春梅破口大骂李铭,以极力彰显自己的正派、贞洁和体面,与她之前之后的所作所为非常矛盾,这都揭示了春梅狠毒、无耻的本质,突出了作者对该极具讽刺色彩的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

三、其他人物揭出老底以洞穿讽刺形象

笔者在上文已经举了官哥和春梅变脸现象的例子,有关吴月娘变脸现象的例子较少,也正是因为少所以她在第四十五回“桂姐央留夏花儿月娘含怒骂玳安”对下人发火的一面,在第六十四回“玉箫跪央潘金莲合卫官祭富室娘”一回的开始就被玳安在评价西门庆的众妻妾中点出,且看玳安的说辞:

……俺大娘和俺三娘使钱也好。只是五娘和二娘悭吝些。他当家,俺们就遭瘟来,会把腿磨细了!会胜买东西,也不与你个足数,绑着鬼,一钱银子拿出来只称九分半,着紧只九分,俺们莫不赔出来?”傅伙计道:“就是你大娘还好些。”玳安道:“虽故俺大娘好,毛司火性儿。一回家好,娘儿们亲亲哒哒说话儿。你只休恼狠着他,不论谁,他也骂你几句儿。总不如六娘,万人无怨,又常在爹跟前替俺们说方便儿。随问天来大事,受不的人央,俺们央他央儿,对爹说,无有个不依。只是五娘快戳无路儿,行动就说‘你看我对你爹说’,把这‘打’只题在口里。如今春梅姐又是个合气星,天生的都出在他一屋里!”

这一段话中作者兰陵笑笑生借仆人玳安之口,孙雪娥除外,对西门庆的妻妾一一作了评价,“俺大娘和俺三娘使钱也好。只是五娘和二娘悭吝些。他当家,俺们就遭瘟来,会把腿磨细了!”这里评价吴月娘和孟玉楼在管钱方面宽松些,相比潘金莲和她的助手庞春梅、李娇儿在管钱上面比较吝啬,下人从潘金莲和庞春梅那里很少捞到油水,而且还总挨骂,常用“行动就说‘你看我对你爹说’”恐吓下人,对李瓶儿总是给下人行方便赞不绝口。对李瓶儿入西门宅前后性格的差异,不少研究者已经有研究,暂无定论,这里不做讨论。此处西门庆家人,经过他的下人玳安的评价,读者可以看出不同人的个性和行为作风,孟玉楼是个老好人,李瓶儿是个方便人、李娇儿是精明人、潘金莲和庞春梅是“合气星”。

四、写相关事物或环境与人物的不协调以至悖拗,来烘染讽刺形象

《金瓶梅词话》中除了以上变脸现象所运用的讽刺手法外,还写相关人物或环境与人物的不协调以致悖拗,以此来烘染讽刺形象。如作者借众人之眼对官哥外貌的评价,以及庞春梅“毁骂申二姐”与其社会地位以及人际交往的环境相悖谬的表现。如,第三十一回“琴童仓壶觑玉箫西门庆开宴吃喜酒”:

众人睁眼观看,官哥穿着大红缎毛衫儿,生的面白唇红,甚是富态,都喝彩夸奖不已。伯爵与希大每人袖中掏出一方锦缎兜肚,上着一个小银坠儿,惟应伯爵是一柳五色线,上穿着十数文长命钱。教与玳安儿好生抱回房去,休要惊唬哥儿。

对官哥这样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一般会用可爱、可怜、娃儿等词汇来形容,作者借众人之眼对他的评价用了“富态”一词,富态形容人胖,一般指成年人,很少用这个词来形容婴儿的,这里作者用这个词使读者面前仿佛出现一张画着一个小老人的漫画,那般富贵、市侩,且下文又总是描写他怕这怕那、极少笑容、爱哭的场面,让读者哭笑不得,觉得这个孩子不可爱,不讨人喜欢,同时也烘托出西门庆来贺喜的亲友的满身铜臭味儿和小市民的精明气儿。

以上是笔者对官哥、庞春梅和吴月娘人物刻画中所使用讽刺手法的分析,并结合变脸现象的表现做出的归纳,我们接着可以概括出《金瓶梅词话》的讽刺成就。“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为鲁迅赞扬的具有讽刺精神的作品,除《儒林外史》之外,另一部就是《金瓶梅》。”以上我们已经从变脸和讽刺的概念,结合研究现状,分析了变脸现象所体现的讽刺手法的表现,最终肯定《金瓶梅词话》讽刺艺术水平的高超,这使得它在暴露现实、揭露黑暗面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日后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成就的集大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们通过对人物变脸现象的层层剖解,联系他们所处的社会和家庭小环境,可以体会到这些人物变脸现象的真实性,同时也呼应了这部小说揭露明代社会弊端,暴露扭曲人性和悖谬的人际关系、人情取向的写作意旨。正如当代社会中我们倡导主流价值观,否定那些为非作歹的行为,但事实上依然有不少人去做坏人,依然有官场的腐败和钱权的交易,在一夫一妻制的法定约束下暗藏着多少一夫多妻制的现实,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一样发生在我们当代社会,虽然社会性质和体制不同,但我们身处的环境与《金瓶梅词话》中的那个大环境却有相似的地方,这在对《金瓶梅词话》的阅读、慨叹和研究中,又引起我们反思。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选取官哥、吴月娘和庞春梅这三个人物,结合相关研究现状,对其变脸现象的表现和相应使用的讽刺手法作了分析,概括了《金瓶梅词话》的讽刺艺术成就,最终从三个人物变脸的角度对《金瓶梅词话》的讽刺成就作了具体阐述。作为我国第一部以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在暴露现实的同时,又操起讽刺这支妙笔,让我们在人物很有意思的变脸现象中读出作者的匠心和笔法的高妙,从而塑造出漫画般个性突出、具有讽刺性的人物,也让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用冷淡的笔触使世人能够在插科打诨的情节中有所感悟。文中还有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有赖师友指正以进一步完善。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插图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60页。

②方钟铭:《小说讽刺艺术论》,《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7卷第2期。

[1](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梅节校订.台北:里仁书局,2007.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插图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方钟铭.小说讽刺艺术论 [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7(2).

[4]张业敏.《金瓶梅》的艺术美[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作者:张静,暨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的研究。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春梅词话西门庆
《清代词话全编》
春梅
新词话
西门庆亦曾萌萌哒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爱的延续
醉在你梦里
西门庆的“邂逅”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接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