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治疗心房颤动案例1则

2016-03-11 06:36高晓宁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宗气窦性心心室

高晓宁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济南 250014)

益气养阴治疗心房颤动案例1则

高晓宁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济南 250014)

本文叙述一则益气养阴法治疗心房颤动的病例,并分析探讨其病机及组方配伍原则。

心房颤动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并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1]心房颤动属于中医“心悸病”范畴,为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2]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益气养阴法治疗心房颤动的经过。

1.病例资料

患者夏某,男,73岁,2016年2月9日因“阵发性心慌2天”于山东省中医院住院治疗,入院症见:心慌、胸闷,活动后加重,伴有乏力、汗出,无夜间憋喘,无双下肢水肿,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大便干,小便调,少津,脉沉细。心肺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尖搏动向左下方移位,搏动范围扩大。心界增大,叩诊心浊音界第5肋间距前正中线10cm、第4肋间距前正中线9cm。心率:134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一,脉搏短绌,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辅助检查:BNP:1906.3pg/mL,心电图:1.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2.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3.左心电轴偏转,4.负的T波(Ⅱ,aVF);心脏彩超:1.左室射血分数:EF57﹪,2.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3.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腹部彩超:1.中度脂肪肝,2.双肾囊肿。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心悸病,气阴两虚证。西医诊断:1.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2.脂肪肝,3.肾囊肿。治疗经过:西医治疗:1.以终止室上速,控制心室率,营养心肌为原则,2016-02-09至2016-02-11持续给予艾司洛0.4g+0.9NS﹪46ml微泵泵入(泵速3-10ml/h),另外常规给予极化液组(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 单硝酸异山梨酯、环磷酸腺苷葡胺, 左卡尼汀扩冠营养心肌以改善心肌代谢,扩张静脉降低回心血量,进而减轻心脏前负荷,扩张动脉减轻心脏后负荷,配合使用齐征以抗凝,可定以降脂,阿司匹林以抗血小板聚集,应用氢氯噻嗪、螺内酯利尿减少心脏前负荷、减少RAAS激活,螺内酯作为醛固酮拮抗药还可以减缓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中药制剂益气复脉注射液以益气养阴,患者室上速得到控制。2.转复窦性心律为目标,⑴ 2016-02-12至2016-02-13给予可达龙0.3g+5%GS 44ml微泵泵入(泵速1.5-10ml/h),未能转复窦性心律,且心率110次/分左右,改为口服可达龙0.2g TID*3周,同时配合使用倍他乐克12.5mg BID-50mg BID,患者仍未能转复窦性心律,心室率仍可达到100-115次/分左右。⑵改用合贝爽,从低剂量10mg QD给药,逐渐加至30mg QD,静脉滴注一周,心室率仍在110次/分左右。⑶改用康忻5mg BID*1周,心室率仍在95-110次/分。⑷康忻5mg BID+地高辛,地高辛0.25mg QD*5天,后改为0.125mg QD维持1周,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律齐。中医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原则,以生脉散加减,处方:黄芪30g,人参9g,麦冬30g,五味子6g,丹参30g,川芎12g,酸枣仁30g, 柏子仁15g,葛根30g,寄生30g,水煎至200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10付。2月25号患者胸闷、乏力减轻,但仍有心慌,加苦参15g,甘松30g常山9g, 水煎至200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10付。3月31号查房,患者偶有心慌,无胸闷,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心音低,心率:75次/分,律齐,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率。患者诸证悉减,继服上方7付,好转出院。

2 讨论

关于对心悸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其症状的描述,《灵枢·四时气》云:“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心悸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称之为“心动悸”、 “心下悸”等。对于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也各有见解。《素问· 平人气象论》曰:“……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认为其病机为宗气外泄所致。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从朱砂安神丸”;“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变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清代王清任淤血内阻导致心悸。现代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病机为虚,但对致虚之因各有不同见解。

孟昭阳主任医师认为心房颤动的病机主要为气阴两虚,病位主要在心,脾胃,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体质壮实素体阳盛之人,平素嗜酒,或喜食辛辣炙煿厚味,或久病体虚,损伤脾胃,酿生湿热,耗损阴津,日久可影响到脾之健运,胃之受纳,气血阴津生化之源不足,不能化赤为血,濡养心脉,再者脾为肺之母,母病及子,肺气不足,吐故纳新功能失调,宗气由肺吸入自然界清气与水谷精微相合而成,今土虚不能生金,宗气不足,贯心脉行呼吸,助心行血功能失调。肾为后天之本。房劳多产,耗伤肾精,加之年老体衰,阴精更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阴,心火失于心阴的滋养而致心火偏亢,扰动心神,致心神不宁。

根据此理论基础,处方中的黄芪,人参补益脾肺之气,使宗气充沛以贯心脉行血气。麦冬,滋心阴,清心热,《本草汇言》曰:“麦门冬,清心润肺之药也。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二者益心气,滋心阴。丹参活血祛瘀,除烦安神,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二者活血行血,使血脉通畅。酸枣仁,柏子仁,滋阴养血,宁心安神,与川芎合用,补血行血。桑寄生补益肝肾,滋养肾阴。葛根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诸药配伍,共凑益气滋阴,活血化瘀之功。

3 结语

孟昭阳主任医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诊治心房颤动疾病时,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准确把握病因病机,根据整体观念,四诊合参,审症求因,辨证论治。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8.

[2]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26.

(2016-05-30 收稿)

猜你喜欢
宗气窦性心心室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丁书文教授从宗气理论辨治心系疾病
探讨宗气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实践意义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