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霁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验案4则*

2016-03-11 06:36夏榕蔓张光霁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丹栀诸症口苦

夏榕蔓 张光霁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张光霁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验案4则*

夏榕蔓 张光霁**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丹栀逍遥散的主要功用为疏肝健脾,养血清热,临床广泛使用于肝郁脾虚有热所致的各种病证,且对症治疗后,效果较好。本文详述了张光霁教授在临床上运用丹栀逍遥散在产后抑郁、痹证、胃痛及不寐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情况,并阐述其意义。

丹栀逍遥散 治疗应用 医案

张光霁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三代中医世家,并师承全国名老中医连建伟教授。张光霁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善于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丹栀逍遥散出自明·薛己所著的《内科摘要》。薛氏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了牡丹皮和炒山栀两味,用于肝脾血虚发热之证[1]。方中炒山栀、牡丹皮性寒味苦,皆入肝经,用以清解肝经气郁之火;当归、白芍养血敛阴以补肝体;柴胡疏肝理气,使木得条达以助肝用;薄荷、生姜助肝疏散条达之性。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资化源;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刚柔并济,顺应肝脏“体阴用阳”之性。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丹栀逍遥散具有抗抑郁、抗焦虑、改善心理应激变化等作用[2]。现将张师运用丹栀逍遥散验案4则介绍如下:

1 产后抑郁

孙某,女,32岁。2014年09月26日初诊。

产后抑郁三年余,自述产后情绪低落,时烦躁,易怒,平素神疲乏力,动辄汗出,伴口苦,胃纳不振,大便困难,质偏软,月经时有延后,色偏黑,舌淡红苔少而略黄,脉弦细。诊为肝郁脾虚化火之证,治以疏肝清热,养血健脾。处方:

炒丹皮6g,砂仁6g,焦山栀10g,炒陈皮6g,炒柴胡9g,姜半夏9g,茯苓10g,炒党参10g,酒当归12g,炒川芎10g,炒白芍15g,炙黄芪10g,炒苍术10g,炒防风6g,生甘草6g,藿香10g,薄荷6g,焦山楂10g,木香6g,神曲10g。水煎服。

服用7剂后感诸症减轻。随症加减,续服21天,诸症好转,并嘱调适情绪。

按:《傅青主女科》云:“凡病起于血气之衰,脾胃之虚,而产后尤甚。”此妇乃产后气血损耗,损伤脾土,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故见胃纳不振,大便困难,质偏软,脾气虚弱,又影响气血生化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故容易出现神疲乏力。血不养神,则情绪低落,精神抑制;肝失濡养,肝阳偏亢,因而易怒;肝郁化火,则口苦。肝郁血虚脾弱,在妇女多见月经不调。现属肝郁脾虚化火之证,治以疏肝清热,养血健脾。主方以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养血健脾,配伍砂仁、炒陈皮、姜半夏、木香、藿香行气以助脾运化水湿,党参、黄芪补气健脾防耗散脾气太过,山楂、神曲消食,川芎活血调经,防风辛温发散、气味具升助肝升发,从而恢复脾主运化,肝主疏泄的功能。

2 痹证

高某,女,26岁。2014年10月31日初诊。

久坐易左侧肢体麻木一年余,天热取凉后腰痛,伴易左侧肢体发麻,易怒,两胁胀痛,时晨起眼睑浮肿,胃纳可,睡眠尚可,大便难,月经正常,舌淡红偏胖苔薄,脉弦细。诊为素有肝郁脾虚,后风寒侵袭经络,治以疏肝健脾的基础上,祛风通络。处方:

炒丹皮6g,薏苡仁15g,焦山栀10g,炒淮山药15g,炒柴胡9g,麸枳壳10g,茯苓10g,香附10g,酒当归12g,厚朴10g,炒白芍15g,广藿香10g,炒苍术10g,炒陈皮10g,生甘草6g。水煎服。

服用14剂后诸症改善。随症加减,续服14天,诸症明显好转。

按:痹证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痹论》有言:“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又言“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指出了在长夏季节患上痹证的患者,主要责之于脾。脾主运化水液:其一、“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其二、脾居中焦,是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脾运化水液功能的失常,导致水液在体内积聚停滞而产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故《素问·肢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根据患者自述,推测发病正是长夏,当时天气炎热,热则腠理开泄,易汗出,取凉后致使湿随风寒之邪内侵,痹阻经脉,血行受阻,腰部筋脉失养,不通则痛,肢体失于濡养,则肢体麻木,湿阻中焦,损伤阳气,影响脾胃运化,升降受阻,腑气不通,因而大便难,脾主胞睑,脾阳不足,水湿运化无力,故时晨起眼睑浮肿,舌偏胖。而患者性情易怒,以致肝气生发太过,肝气不舒,引发两胁胀痛。治以疏肝健脾,兼祛风通络。方以丹栀逍遥散顾护肝脾,调节情志,伍薏苡仁渗湿除痹,疏通经络,藿香化湿,山药益气健脾,枳壳、香附、厚朴、陈皮行气,大量的健脾行气药振奋脾阳,并助化湿利水,而后症状得到改善。

3 胃痛

俞某,女,38岁。2015年04月16日初诊。

胃脘时痛近2年,有反流性食管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慢性咽炎病史,时有咽喉不适,口苦,胃纳可,大便时稀,舌淡苔薄腻脉弦细。辨为肝胃郁热,治以疏肝泄热和胃。处方:

炒丹皮9g,制半夏9g,焦山栀10g,厚朴10g,炒柴胡9g,紫苏叶6g,茯苓10g,干姜3g,酒当归12g,玄胡9g,炒白芍15g,炒川楝子10g,炒苍术10g,怀牛膝15g,生甘草6g,薏苡仁30g,旋覆花10g,炒陈皮6g,煅代赭石15g,砂仁3g。水煎服。

服用7剂后胃脘时痛消失。效不更方,续服14天,诸症痊愈。

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而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经脉》又说:“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首先提出胃痛虽病位在胃,但常常与肝、脾有关。而随着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日益紧张,人们在饮食上容易饥饱无度,情绪上难免焦虑波动,导致肝气横犯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以致疼痛,恶心呕吐,上腹胀满等诸症的发生。另患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病史近2年,肝气久郁不疏,郁而化火,上扰咽喉,故见咽喉不适、口苦等;横逆犯胃,导致胃失和降,故出现胃酸反流、胃脘胀痛;横逆乘脾,故而出现大便时稀等。主要病机为肝气犯胃,肝胃郁热。治以疏肝解郁、泄热和胃为主。用丹栀逍遥散疏肝健脾,兼清郁火,佐以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合旋覆花降逆化痰,代赭石镇其冲逆,又配伍玄胡、川楝子疏肝泄热,活血止痛。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凑良效。

4 不寐

林某,男,44岁。2015年07月16日初诊。

寐差数月,入睡困难,睡浅,易惊醒,早醒,脾气急躁,时有口苦,胃纳可,小便时黄,大便不匀,舌淡红苔薄黄而干,脉弦细。诊为肝气偏亢,郁而化火,治以疏肝泄热。处方:

炒丹皮6g,苦参6g,焦山栀12g,琥珀2g,炒柴胡9g,蝉蜕3g,茯苓10g,紫贝齿30g,酒当归12g,煅磁石30g,炒白芍15g,合欢皮10g,炒苍术10g,夜交藤30g,生甘草6g,淡竹叶6g,百合10g,木通5g,生地15g,酸枣仁15g。水煎服。

服用7剂后睡眠改善,口苦仍时有,大便好转。随症加减,续服14天,诸症痊愈。

按:《灵枢·大惑论》认为 “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是不寐总的病机,即现今所说的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此例患者脾气急躁,时有口苦,小便时黄,苔薄黄而干,皆为阳热有余之征象。肝在志为怒,肝气亢逆,升发太过,表现为脾气急躁,五志过极化火,故时有口苦,小便时黄,苔薄黄而干。患者虽胃纳可,但大便不匀,可见其脾虚易受肝乘。病属肝气偏亢,郁而化火之不寐,治以疏肝泄热为主。方以丹栀逍遥散疏肝泄热兼健脾,紫贝齿、煅磁石清肝平肝;“心受气于肝”,故用木通、淡竹叶、百合以清泻心火助泻肝火;夜交藤、生地、酸枣仁养血补血以涵养肝气;琥珀、合欢皮入心、肝血分以活血;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蝉蜕疏散肝经风热以顺应肝气调达的特性,使肝气不致抑郁。诸药配伍,终使患者睡眠恢复正常。

[1] 巩昌镇,刘凡.丹桅逍遥散[M].北京:中国医药利技出版社,2009:3.

[2] 朱昕玥,彭海燕. 丹栀逍遥散化裁治验四则[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07:2047-2050.

(2016-05-27 收稿)

不寐病中医主症证治学研究(编号:2014Z023)

**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丹栀诸症口苦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牙龈出血 按摩承浆穴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口苦是怎么回事?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
丹栀逍遥丸微生物限度验证方法的建立与比对
杞黄补阴丸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床研究
丹栀逍遥散验案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