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的职责和使命

2016-03-11 09:52王品
环球人物 2016年6期
关键词:政治性聚力人心

王品

农历新年以来,城乡话题一时成为热点。然而遗憾的是,其中几个颇受关注的“新闻”,却被证明是失真乃至虚构的。从“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男友家”,到“东北地区礼崩乐坏的村庄”,虽然背后的舆情反映出普遍性焦虑,但“假新闻”三个字却让讨论失去基础。

这样的情况,引发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思考。什么样的事实值得关注?什么样的效果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理当弘扬?什么样的态度必须秉持?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根本性回答: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6句话、48个字,被称为新闻舆论的“职责使命论”。

有人认为,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新闻舆论工作,在“导”字上经历了数次认识与实践上的提升:最初是“舆论宣传”,是“我说你听”的魔弹论;之后讲求“舆论导向”,显示出对于影响力的重视;再之后为“舆论引导”,更有现代传播的方法论色彩;而此次升级为“引领导向”,更为主动、更加有力。这样的说法虽然不尽准确,但也让人看到新闻舆论工作的“变”与“常”。自其变者观之,与时俱进是一个基本要求;而自其不变者观之,在导向性、引导力上的要求,则是一以贯之。

每个人都不能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更是如此。“职责使命论”的48个字紧扣着时代的脉搏,最显明的体现,就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日中国已经处于舞台中央。如果不能主动去说、不会主动去讲,怎么获得与大国地位、大国心态相同的大国传播?延安时期10年间,有100多位国际友人受邀访问陕北,这种打通中外舆论的要求,在当前中国显得更为紧迫。

不仅仅是国际传播,“职责使命论”的6句话,无不需要放在时代背景下去理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心是经济建设,大局是中国发展;“团结人民、鼓舞士气”,如果一味“唱衰”、只是“看跌”,难免会有损比黄金还宝贵的“信心”;“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信息时代思想观念多元多变,找到“最大公约数”,才能让同心圆画得更大;“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对于错误论调要敢于亮剑,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当开明绅士……与这个世界一起跳动,新闻舆论工作才既不是空中楼阁唱高调,也不是自话自说放空炮,才能承担自己的时代使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而从“常”的方面看,“职责使命论”中另一个贯穿性的要求,就是“政治性要求”。在当前中国的体制下,“政治性”可以说是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守的原则。无论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还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都可谓“政治要求”。其实,西方媒体也同样“讲政治”。冷战期间,“美国之音”等是西方同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对抗和争夺的重要工具。而有官方背景的“自由欧洲电台”“自由亚洲电台”等更是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从这个角度看,新闻舆论能不能筑牢人心这个阵地,决定了它是不是达到了政治性的要求。所谓人心,既包括“鼓舞士气”,也包括“凝心聚力”,同样包括“明辨是非”。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新闻舆论更需要以此为基础,振奋“人心”、筑牢“人心”。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毛泽东当年如此评价“笔杆子”的力量。把握住“职责使命论”背后的“变”与“常”,新闻舆论才能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让“笔杆子”在新的时代凝聚起蕴藏于亿万人民中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政治性聚力人心
自由
最冷不过人心,最暖也不过人心
凝心固本 引智聚力 创新开拓
阿拉善左旗 “党建+”激发社会发展新动能
漫画哲理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略论“不道”罪之司法适用
改名后的聚力 如何改变尴尬地位?
再论翻译主体的政治性
艺术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