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玫瑰

2016-03-11 01:44
数码摄影 2016年3期
关键词:美院静物画纸

高中美术班,美术老师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那个年代的美术教育者,秉承前苏联的写实技法,视列宾为师承,文艺复兴为至上荣光。他教我们画4开的“小卫”,排线一定密不走风;水粉勾线用赭石加普蓝,果子撒开后自然地滚到静物台上,绝不再动。他深谙美术高考的应试之道,劝我们“情忠于形”,速写可仿至马蒂斯,而色彩至多临摹到塞尚。他那一套很管用,教授的学生考入过各大美院。

暑期补课的时候,有一位湖北美院油画系的毕业生来实习,那一个多月,我们多了一位“小老师”。“小老师”永远一身崔健式的军绿色衬衣,充当擦笔布的破牛仔裤五颜十色,光可鉴人,别在腰带上的单放机里,始终咆哮着摇滚乐。

有天“老老师”有事,让“小老师”给我们做色彩示范,他拿着刚刚洗净的画笔,第一笔就杵向了“煤黑”。紧接着是玫红、湖蓝、柠檬黄、橄榄绿……那些丝毫不做调和的色彩带着汁水淋漓在画纸上涂抹,我们眼看他越画越激愤,笔触不止是快意,而是一种解脱。他几乎用光了颜料盒里纯度最高的几种颜色后,把那幅湿淋淋的“画作”摆在墙边,自己出去抽烟了。快下课的时候“老老师”回来,看看墙边的那幅画,没有言语。

从那天起,“小老师”被我们惊为天人。还可以这样画画?还可以这样画画并且不挨骂?于是我们追崇他的画法、他听的音乐、他沉默并邋遢的样子,甚至也在裤子上擦画笔。“老老师”似乎察觉到了我们的渐行渐远,几天后,他示范了一张静物——阳光下琉璃瓶中的一丛玫瑰,只用红、黄、蓝三色,并且全程就用两把油画刀。毫不夸张地说那是一次视觉享受,堆积在画纸上的玫瑰花瓣浓艳地让人害怕它将要面临的凋落。

接下来“小老师”花了一周的时间画了一幅素描——一张揉皱了的报纸,精细到残破的边角以及清晰可辨的字里行间;“老老师”则用几个通宵搞定了一张真人高的拉奥孔;“小老师”画塑料袋、死鱼和破碎的啤酒瓶;“老老师”临摹了一张3米原大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两位老师之间的剑拔弩张,让我们做学生的很尴尬,好在暑期将近,“小老师”实习结束,“老老师”在实习评语中写了很多赞誉的话,使得“小老师”顺利在湖北美院留校任职。

过年前,“小老师”的油画个展在北京开幕,展厅里挂满了画得细致入微的枯枝败叶。我去现场恭祝,“小老师”请我代向家父问好,并说他画了这么多年,始终觉得不如我父亲的那丛玫瑰。

猜你喜欢
美院静物画纸
静物写生
静物(节选)
美院张老师评画
画纸上的家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奇葩美院(完结版)
怎样写静物
怎样写静物
一条线画到底
世界四大美院之一的列宾美院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