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与对策

2016-03-11 16:40周佳佳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构配件施工监理半成品

摘要:加强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施工监理程序和材料报验制度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保证。严格按国家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设计文件对相关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检验抽查,检测不合格的不允许用于工程上。文章结合通榆路南屏大桥试验检测监理经历,梳理出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与对策。

关键词: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质量控制;施工监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06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07.032

通榆路南屏大桥路线全长1.683km,主桥为(108+46.1+33.9)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引桥为20m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梁,桥宽49m,塔区局部加宽至51.2m,桥面以上塔高53m,建安费约1.6亿元。本工程涉及材料较多,可分为一般原材料,如土;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石灰、钢筋、碎石、黄砂、沥青等;特殊原材料如钢绞线、锚具、夹片、支座、外加剂、伸缩缝、钢板等;主桥施工及成桥荷载试验(桥梁的线形、索力、应力控制、温度监测)由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1 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1.1 路基土方工程

路基土方工程土源的稳定性是影响路基施工的主要因素,本项目所在地区土地资源紧张,取土场规模不大,土方数量有限,可能导致超挖、滥挖使含淤质土,腐殖土等一些不适宜填筑的土方混入,造成土的有机质含量、塑性指数IP、CBR、力学性能数值相差较大,不利于路基填筑质量的控制。石灰质量作为路基主要无机结合料对路基的成型稳定起到决定的作用,石灰有效钙镁含量偏低,消解后含水量偏大,块石含量、未消解残渣多,是影响路基施工成型、拌和均匀性、灰剂量不足的关键因素。

1.2 路面工程

1.2.1 底基层、基层施工用的是水泥稳定碎石,对于水稳材料质量控制重点来说,选择一家具有良好信誉、质量稳定优良的水泥厂家成为关键。而在水稳构成占绝大多数的石料,则因为批次多、来源不稳定、级配不连续、含泥量过大等质量问题而难以控制。

1.2.2 在沥青面层中沥青原材产品检验合格证不全,来料单的缺失,未按规定频率进行检测,集料表面脏、针片状颗粒含量多、杂石多,与沥青黏附性差,小于0.075mm颗粒含量超标等这些材料因素会直接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下滑。

1.3 桥涵工程

在采购桥梁工程建筑材料时,一定要选择正规途径且质量优良、信誉良好的生产商。在材料中也容易出现管理的难点,如钢材品牌信誉、知名度不高,出厂合格证、质保书不全;钢筋焊接件焊缝不饱满,焊缝长度不够、烧伤主筋等现象;集料级配不稳定、压碎值指标不达标;外加剂与砼配合性不好等质量问题。

1.4 特殊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对工地试验室不能检测而又必须检测,对设备、环境、人员检测专业有较强要求的一些原材料划分为特殊原材料,如钢绞线、减水剂、支座、锚具、夹片等。在对这些原材料质量控制中经常暴露出厂合格证、检验合格证明、材料性能报告不全,报验不及时,检测频率不足等问题。

1.5 主桥施工及成桥荷载试验

主桥施工及成桥荷载试验(桥梁的线形、索力、应力控制、温度监测)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可能会出现应力、索力超标参数问题。

2 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质量控制方法和对策

2.1 按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法要求组织各种材料进场

承包人应按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法要求组织各种材料进场,按总体平面布置堆放,不同品种、规格材料分别堆放,并做好防雨覆盖措施,特别是防止水泥受潮变质,钢筋的锈蚀。

2.2 协同建设单位、承包人做好现场调查

协同建设单位、承包人做好现场调查,对材料生产方(提供方)生产资质、生产能力、运输条件、材料品质相应了解,并对工程主要原材料(水泥、钢筋、沥青、石灰、集料等)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规定的方法和频率进行试验检测,及时出具检测报告,一切用数据说话,对不合格材料禁止进场,已进场的及时清理或降低标准使用。

2.3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质保体系

承包人和驻地办工地试验室为保证工程质量,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质保体系,明确个人的岗位职责,严格报验程序,对本项目主要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做好验证试验、标准试验、工艺试验、抽样试验、验收试验、见证试验六个方面的工作,组织好对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夹片、橡胶支座、外加剂、波纹管等特殊材料的委外工作,确保工程材料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2.4 路基土方施工应进行土场调查

对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拟作为路基填料的材料进行取样对土壤的分类、塑性指数、CBR、颗粒分析、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进行试验。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执行。对石灰、石料等用量较大的材料坚持做到进场前检测,进场后复检,施工过程中再抽检的动态管理。生石灰在消解前应先预估消解含水量,防止需水量过多或过少,除对石灰“有效钙镁含量”必检外,还要把“未消解残渣含量”指标作为常规检测项目,消石灰存放时间宜控制在2个月以内,存放期间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雨措施,石灰质量应符合Ⅲ级以上标准。对用于特殊路基处理和上路床使用的袋装缓凝水泥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对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安定性等指标进行检测。

2.5 路面工程施工材料管理

路面工程施工材料管理要组织协调好建设单位、承包人共同对各种材料的生产单位进行情况调查,选择料源丰富、质地优良、生产稳定的厂家签定合同,并提出规格尺寸和质量标准要求。

2.5.1 对于进场沥青要及时向厂家索要材料检验报告单、出厂合格证等,并由试验室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按操作规程和频率进行有计划的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用于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本项目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黏结材料有SBS改性乳化沥青、SBS聚和物改性沥青、70#道路石油沥青。基质沥青都是70#道路石油沥青,应选择高树脂、含蜡少、黏度高、感温性低的石油沥青,改性剂要根据沥青改性的目的和要求来进行择优选择。

2.5.2 石料(粗、细集料、矿粉等)是构成路面结构的主体,石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施工质量的优劣。石料质量控制总体原则:源头单一、性能优良、质量稳定、经济适用。另外,除了从材料源头控制,还要特别加强对粗细集料的级配筛分、针片状、软石颗粒、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等指标的检测,加强石场与料场原材料的质量跟踪控制,在承包人自检基础上加大监理抽检力度,保证路面材料质量的合格与稳定。石料指标中应重点关注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和减少针片状颗粒含量的指标。

第一,控制石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选用接近正方形或棱形体的矿料,要求洁净、干燥,具有足够强度和耐磨性,防止风化石、石英、长石等杂石的混入。

第二,减少石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措施:(1)严格控制加工石料的洁净程度,当开采块石塘口有覆盖土层时,开采前应先清除泥土覆盖层,避免污染块石,使用水洗法加工碎石时须增加冲洗次数,使集料彻底洁净;(2)生产集料的反击破碎机须配备除尘设备,并在集料生产过程中保证除尘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小于0.075mm含量;(3)加强料场管理,集料必须覆盖,否则容易受到加工场内粉尘的二次污染,再加上雨淋,含泥量会明显增加;(4)料场要使用水泥砼硬化处理,避免铲车在装料时将软层泥土、泥块混入集料堆中。

2.6 桥涵工程材料控制要点

2.6.1 对水泥质量的控制。(1)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来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规格。(2)做好水泥的检测工作,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在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做好再次检验的工作,要核验进场水泥是否与质保资料相符合、包装标志是否齐全、是否有受潮结块等现象。对进场水泥重点检查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指标。(3)对袋装水泥应做好现场堆放管理,不同品种规格应分别堆放,散装水泥及时入罐。

2.6.2 严把集料质量关。集料的级配筛分、压碎值、针片状、含泥量、细度模数必须控制在合格范围内,当一种规格碎石级配难以满足要求时,建议采用两种或三种不同级配碎石进行掺配,保证碎石具有级配连续、骨架密实、强度高的优点;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且洁净的天然砂,细度模数最好控制在2.5以上。除此之外还要控制好0.315mm筛孔以下的通过量,否则容易引起水泥混凝土的沁水大,导致表面浮浆和微裂缝的产生。

2.6.3 加强钢材焊接件的管理。钢筋工程为隐蔽工程,钢筋焊接质量非常重要,也是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加强钢材焊接质量控制措施:(1)焊接前项目部要有详细的技术交底,并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要持证上岗,人员更换时须报监理审查批准;(2)钢筋焊接接头验收时,施工单位应自检,资料齐全后报项目监理抽检验收;(3)加强巡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要求整改;(4)检测部门要加大检测力度,对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6.4 沿海地区含盐分较高,水泥混凝土用水为地表水必须进行地表水的相关质量检测,主要分析水质的pH值含量、含盐量、硫酸盐含量等指标。

2.6.5 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一定要多试验几组,除要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外,还要观察外加剂与配合比施工和易性,表面光洁、颜色的均匀性,择优选取1~2家市场信誉度高、质量过硬、与混凝土匹配性能良好的外加剂。

2.7 特殊原材料、半成品材料的控制管理

2.7.1 对钢绞线、外加剂、伸缩剂、橡胶支座、锚具夹片、钢筋焊接网片等特殊材料工地试验室无法完成的检测项目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试验。

2.7.2 主桥施工及成桥荷载试验(桥梁的线形、索力、应力控制、温度监测)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每个月25日前向业主、监理、施工单位提交施工监控成果报告。针对出现应力、索力超标参数问题,向施工单位提出调整措施,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和成桥后应力、索力等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保证桥梁顺利合拢。

2.7.3 特殊材料进场一定要“三证”齐全,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质量检测合格证。监理单位可采用单独委托或见证取样与承包人共同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承包人应及时做好材料进场登记台账和外委试验检测台账,根据国家标准、规范做好取样送检工作。

2.7.4 对材料或半成品构件(涵管、管桩、预制梁等)订货前要取得供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进行取样试验,进场后须进行外观尺寸、回弹强度、钢筋保护层等指标抽查检测,如有怀疑时可对其进行破坏性检测。

3 结语

材料质量合格是工程质量合格的基础,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并针对控制重点和难点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有效发挥试验检测在控制工程质量和指导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进一步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简介:周佳佳(1978-),女,江苏盐城人,南通市交通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原材料质量控制。

(责任编辑:蒋建华)

猜你喜欢
构配件施工监理半成品
装饰石材半成品板补胶、定厚技术操作(二)
装饰石材半成品板补胶、定厚技术操作(一)
川藏铁路建设预制化生产物流运作管理模式研究
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论述桥梁施工监理中的质量控制
略论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与工程监理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现状和解决途径
浅析地质勘探设备、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约当总产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