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县重点林业工程规划及实施措施探讨

2016-03-11 19:13林平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4期

林平华

摘 要:该文阐述了平潭县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产业工程用地规划,提出了林业重点工程实施措施,以期为政府部门进行全县土地规划、林业部门领导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也为平潭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林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平潭县;重点林业工程;林地结构;林地规划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93-02

林业不仅承担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和林产品的供给的需求,而且担负着生态建设、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因此,在严格进行林地保护的基础上,需要通过林地结构规划以优化林地资源配置,通过保障重点、科学经营和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的综合效益。平潭县林地利用规划包括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规划2个方面。

1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用地规划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主要包括沿海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与城乡一体化工程和森林灾害防治工程。

1.1 沿海防护林工程 平潭县沿海防护林主要分布在临海的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敖东镇、芦洋乡和中楼乡,主要的造林树种有木麻黄、台湾相思、黑松、湿地松等。沿海防护林是平潭县的生命线,保障岛上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为此,需要积极建设沿海防护林,将其作为平潭县的重点林业工程之一。沿海防护林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老林带的更新改造、风口地段造林绿化、低效林分的改造,通过树种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调整,提升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

1.2 绿色通道与城乡一体化工程 以扩大城乡绿化,增加森林总量为出发点,在全县境内开展见缝插绿、挤地植树,把森林引入城市,将园林辐射乡村。以省道、县道及主要交通干线绿化为重点,全面完成省道、县道及主要交通干线的绿化美化,对县城内及周边的公园进行绿化,提升县城公共绿化人均占有率,同时配合旅游项目建设,在假日中心实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更新、绿化、美化改造工程。

1.3 森林灾害防治工程 通过加强森林防火设施以及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森林综合防火扑火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通过防火林带建设,大幅度降低有林地发生火灾的次数。大力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对主要病虫害的有效防治率达到100%,应监覆盖率达到100%,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产地检测率达到95%以上,调运检疫率达到95%以上。

2 重点林业产业工程用地规划

重点林业产业工程指重点商品林地建设,根据平潭县自然条件和商品林建设现状,规划平潭县重点林业产业工程主要是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工程。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是以培育纤维用材、板材等原料林为目标,发展短轮伐期集约经营的人工林,以满足人造板工业对木材原料的需求。规划期间,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定向培育、基地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加快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做好造林地准备、进行高规格整地;做到适地适树、科学栽植、合理密度;进行合理的除草、松土、修枝、间伐抚育等工作;维护和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加强病虫害和火灾的预报及防控工作,进行合理的施肥及适当的采伐。

3 林业重点工程实施措施

3.1 科学规划,分布实施 为避免重复建设以及各建设工程之间争地等现象的发生,应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将各重点工程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同时根据平潭县资金储备、技术力量、种苗供应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重点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做到分步、有序、持续推进。

3.2 创新工作形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根据各重点工程建设性质和收益情况等方面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工作形式和方法进行推进。重点生态公益林是关系国民经济生态安全的重要林业建设工程,应采用政府主导,鼓励企业民众积极参与的形式;重点商品林建设工程经济效益显著,能够通过经济引导,充分调动企业和林农的积极性,可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推进。

3.3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科学技术与创新是提高人工林分质量的关键,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二是大力推广成熟可靠、适合于平潭县自然条件、应用前景广阔的优良树种、先进营造林技术等技术成果;三是对营造林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要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尽快突破。

3.4 加强种苗监管和基础设施建设 种苗是造林的物质基础,种苗质量是造林质量的基石。要按照种子严管、苗木放开的原则,着力抓好种苗监管和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加强种苗生产、调运、销售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防止不合格种苗流入市场并用于造林;其次,进行种子的良种化和采穗圃的建设,在国家投资的基础上,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苗木产业,搞活种苗市场,鼓励市场有序竞争,在竞争中提高苗木质量;再次,立足于本地,积极选育当地优良乡土树种,降低苗木生产成本,提高种苗的适应性。

3.5 林地结构优化

3.5.1 加强人工林管理,优化起源结构 从起源结构看,平潭县林地资源以人工林为主,由于常年受风沙和干旱的影响,天然林资源匮乏,林业发展只能通过人工造林。平潭县长期坚持开展造林、育林和护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薄弱环节,如部分新造林地幼林抚育管护跟不上,林分质量不高。因此,应加强对人工防护林的经营管理,通过抽针补阔、种植珍贵树种等措施,努力培育复层林、混交林、异龄林,大力推进人工林的异龄复层林和针阔混交林改造,达到提升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之目的。

3.5.2 重视混交造林,改良树种结构 县内现有林分大部分是人工林,树种结构比较单一,林下植被少,森林病虫害多,因此,应坚持营造混交林,恢复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积极引进适宜的外来树种和开发本地的乡土树种结合,丰富和充实森林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尽量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以便更好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起多树种、多层次、复合式、高效益的生态公益林体系,使森林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

3.5.3 加强幼林抚育,强化防护效果 平潭县人工林主要是防护林,防护林中幼龄林面积较大,在防风固沙中发挥的生态效益较低。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不同龄组防护林的抚育、改造,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方式和适当的保护措施,提高区域内不同龄组林分的防护功能。

4 结语

在林业重点工程中,沿海防护林建设要放在首位重点进行,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加强对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以提高沿海防护林的成效。同时,要对现有的包括沿海防护林在内的生态林加以保护和优化,对于生态功能不强的林分及时进行改造,确保其生态效益的持续发挥,以保证县域内生态公益林为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