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苏女垒精神内涵及其对学校精神的影响

2016-03-12 08:16陈建华
运动 2016年23期
关键词:垒球运动队全运会

陈建华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6)

理论与方法探索

论江苏女垒精神内涵及其对学校精神的影响

陈建华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6)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作为体育灵魂和核心的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最高产物。大学精神和体育精神存在着诸多内在一致性,体育精神对大学精神形成与凝聚具有促进作用。本文试图对江苏女垒精神用“智慧、拼搏、坚韧、协同”进行基本概括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江苏女垒精神对学校精神的促进作用。

江苏女垒精神;内涵;学校精神;影响

大学精神指大学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通过长期办学实践逐渐积淀下来又被全体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独特气质。体育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作为体育灵魂和核心的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产物。从两者内涵上讲,大学精神和体育精神存在诸多内在一致性,体育精神对大学精神形成与凝聚具有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精神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文化品位、创造健康向上精神文化环境,而且培养师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向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正如“北大精神”“清华精神”“南开精神”“浙大精神”等形成与发展,无不与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精神这一载体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面对大学精神日益弱化的境遇,应当充分发挥体育作用,以体育精神促进大学精神的重塑。

1 江苏女垒精神内涵

江苏女垒是以“省队校办、教体融合”模式组建成的一支省级优秀垒球队,经过近15年实践探索,从队伍刚建时队员对垒球是什么都不懂,连全国性比赛中名次都拿不到的菜鸟队伍,到如今能让全国垒球界、各省市代表队都重视的全运会冠军队伍,真正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在国内最高级别大赛上,从第10届全运会第6名,到第11届全运会第3名,再到第12届全运会冠军,实现了建队初期确定的“631”目标,已成为全国“省队校办、教体融合”一面旗帜。所形成的江苏女垒精神可用“智慧、拼搏、坚韧、协同”进行基本概括。

1.1 智 慧

垒球运动作为集智能先导、体能扶佐的一项集体项目,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场面气氛热烈、文明、高雅,讲究智慧和动脑,又可提高运动员多种技能(如:跑、跳、投、接、传、击、滑等),可以达到运动员身心健康目的,一旦掌握了扎实基本技术后,比赛胜负常常取决于运动员心理素质和智力水平。江苏女垒队员是南工大在籍学生,生活和训练都在校园内,受到正常专业学习,得到了校园文化陶冶,训练之余还能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参加校园的文化活动,广泛与其他教师和同学沟通交流,江苏女垒拥有一群智慧型运动员,更善于在训练和比赛中动脑筋,更明白教练在训练和比赛时的指挥意图。正如美国奥运会选手和最优秀运动员绝大部分来自各个大学,日本和韩国足球运动水平快速崛起,与他们在高校中开展高水平足球比赛、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和智力水平有着密切联系。随着运动训练日趋科学化,运动员运动寿命不断延长,在垒球等球类项目中,好多运动员到二十六七岁才在技术、心理上达到真正成熟。因此,江苏女垒队员在体能与智能上有较大适应性和优势,完全有条件、有可能成为我国垒球竞技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来加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

1.2 拼 搏

在办队15年间,江苏垒球队员拥有双重身份,不但进行专业化垒球训练,还像大学生一样上课,要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课程。因此,每天从早到晚,穿梭于学校“场地、宿舍、教室”,几乎没有节假日,长年累月在运动场上和教室里拼搏,每年春节都留在运动队度过。记得在备战第12届全运会期间,做了大量的外在准备,通过选择在离校较远的郊区训练,以适应决赛时从酒店到赛场后,马上投入到比赛的快节奏,并体验各比赛场次时间、人造草坪的弹性度等,还实战模拟在大连赛区可能出现的一切困难。如:让队员实战模拟在锣鼓喧天环境下沟通和呼应等。此外需要内在准备,如赛前安排专业老师给队员上团队凝聚力和心理学课程,预赛前坚持每天观看对方投手录像,分析投手特点,找出应对方案,根据各队综合水平,划分出主要的和次要的竞争对手,主要精力放在北京、辽宁和四川队的准备上,因为开赛后首先遇到曾多次获全运会冠军的北京队,其投手和辽宁队投手都有日本俱乐部打球经历,临战经验非常丰富;四川队属于老牌队伍,是第10届全运会冠军队,拥有众多参加奥运会明星球员和国手,是一支综合实力较强队伍,尤其二垒和游击,堪称垒球界“黄金二游”。东道主辽宁队集天时、地利与人和优势,本身具有很强实力,又是第11届全运会冠军队,投手李琪更是垒球界公认的“速度变化型投手”。队员要尽可能把存在的问题想得多一点,想得难一点。在整个备战阶段,队员们感觉虽很累、很辛苦,但很充实、很拼搏。

1.3 坚 韧

从十届全运会到12届全运会,经历了“八年抗战”,需要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坚持和坚守,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科学训练、以实力说话”“吃苦耐劳、勇争第一”等无时无刻地感染每位队员,激励着她们对学习的珍惜、生活的向往及对垒球运动事业的不懈追求。记得在第12届全运会上,虽然江苏女垒较顺利拿下上海和广东后,又艰难拿下北京和辽宁的比赛,但先后与四川队进行3场较量,前两战负于对手。在抢夺冠亚军赛资格赛中,江苏女垒迎战东道主辽宁队时,做好更为困难的心理准备,果然比赛未开始,为东道主队喝彩的观众早早坐满了整个观众席,江苏女垒面对种种不利局势,顶住压力,摆正心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质始终没被影响,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用微笑面对一切困难,最终赢了辽宁队。在决赛中再度与四川队相遇,尽管先前两场比赛得势不得分,但全队上下依旧能及时总结并调整个人心态,赛中经历了比分3:0领先,又被对手以3:3追平,再到率先抢夺制胜一分,问鼎冠军,那场决赛是第12届全运会上最为精彩、最为激烈的比赛,也与主教练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大胆地运用新人有着密切关联。而新队员又以其坚强意志品质、过硬的心理素质,发挥出了应有的体育竞技水平,真正实现了垒球运动表现出的“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完美结合。

1.4 协 同

作为一支“省队校办、教体融合”队伍,离不开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的共同努力和协同作战,江苏省教育厅为垒球运动员学历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撑与保障,江苏省体育局负责教练员选聘,下达年度竞技指标,对垒球队定期考核,为运动队提供经费保障和业务指导等,学校制订了运动员学习和训练规划,负责队员学习、训练、日常生活及医疗等具体管理和后勤保障,切实打破了系统间、部门间的壁垒,实现了教育与体育高度融合。又如,省体育局承担了教练员、运动员薪金、伙食费、参赛及器材等费用,有效支撑了运动队正常运转,省体育局在与高校合办运动队时,因为没有必要成立专门运动队管理队伍,可由高校领导和体育部相关人员进行日常管理,这样不仅没增加开支,反而节约了资源;在物力上,高校提供了运动员住宿、运动场馆设施和良好的后勤保障;在财力上,学校为运动队医疗和外出比赛给予了各种奖励经费。这种结合也有利于增加运动队参加国内外大型比赛机会,在国内除了与其他兄弟省队一样参加体育系统组织的各类比赛,还可参加教育系统的各类比赛,这种办队模式与国外运动队建设体制相符合,更顺利地参加国际体育比赛,有利于运动员培养。对高校来说,单独举办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只能从体育教师中产生,其指导训练水平无法与专业队教练相比,他们往往承担其他教学任务,带队时间上得不到保障。有了这支运动队,专业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影响着学校年轻教练员、体育工作者,激发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之中,学校体育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垒球协会,先后举办了16届垒球文化节,开展学院之间友谊比赛,形成了校园特色体育文化品牌,大学生垒球协会获“江苏省十佳社团”称号。

2 江苏女垒精神对学校精神的促进作用

“省队校办、体教融合”办队实践所形成的江苏女垒精神,是在垒球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思想、作风和意识,已成为南京工业大学精神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全校师生本质力量和精神健康发展中产生积极影响,已成为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保障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效方法。江苏女垒精神已被年轻运动员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队员士气和热情,有助于新队员全面成长,明白了继承和发扬女垒精神是新队员应尽职责和义务,全队上下力争下个周期自觉朝着更高目标,即第13届全运会上蝉联冠军梦想。

运动员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吃苦、不畏艰难、不怕失败”坚强意志和品质,又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楷模。江苏女垒精神学习教育,已成为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思想教育,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切入点,2011年学校结合开展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实践所申报的“锻造高校文化体育,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南京工业大学基于垒球文化特色,着力锻造高校文化体育品牌”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校大学生田径队勇夺3块金牌;2014年取得了第18届江苏省运会第4名,荣获校长杯,呈现了学校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局面。学校先后成为“中国大学生棒垒球训练基地”“中国垒球教学培训基地”,被中国垒协授予“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别贡献奖”“中国垒球‘体教结合’示范高校”“十运会优秀赛区”等称号。2013年9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09—2012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从江苏女垒精神深刻内涵和体育文化特点看,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可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江苏女垒精神在弘扬以“忠诚精实”为核心的“自加压力、自力更生、团结奉献、艰苦奋斗”等学校精神中,在进行传统教育,秉承学校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无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黄维校长提出,将江苏女垒精神融入到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的精神血脉之中,植入到师生的创新实践之中。目前江苏女垒精神已经成为学校一张流动的名片,同样激励着江苏女垒姑娘在训练和比赛中更加努力拼搏,真正实现了这种体育精神与学校精神的良性互动。

[ 1 ]李海兵,陈建华.“体教结合,省队校办”建设南工大江苏垒球队实践[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2):8-11.

[ 2 ]陈建华,张天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与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实践探索——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2):15-16.

[ 3 ]陈建华,张天峰. “教体融合”建设江苏女子垒球队的成功经验[ J ].运动,2016(12):30-31.

[ 4 ]任超群.中华体育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11(6):7-8.

[ 5 ]钟秋.论体育精神的教育价值[ J ].体育文化导刊,2002(3):16-17.

[ 6 ]夏书宇.体育精神对促进团队管理的价值探析[ J ].领导科学,2014(8):63-64.

G842

A

1674-151X(2016)12-04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3.023

投稿日期:2016-10-27

2015年南京工业大学学校党建与思政课题立项资助(项目批准号:SZ20150202)。

陈建华(1962—),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心理学。

猜你喜欢
垒球运动队全运会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学设计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垒球队完成交流活动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