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始于足下

2016-03-12 17:35倪淑贞陶立军
教师·上 2016年2期
关键词:社会资源家校联系品德教育

倪淑贞+陶立军

摘 要:品德的培养只有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才能体现价值。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本文将通过论述如何在学校、家庭及社会中开展品德实践活动,以期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观的目标。

关键词:实践活动;学校资源;家校联系;社会资源;品德教育

小学六年,是学生习惯养成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学生基础道德建设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道德教育载体的品德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其他课程相比,品德课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强调了德育的功能。那么怎样开展品德教育的实践活动呢?

一、利用学校资源,开展品德实践活动

学校是学生的另一个家,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最重要的实践基地。学生走入校园,参加的第一次开学典礼就是一堂生动的品德课。当五星红旗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声在校园上空徐徐升起,学生就记住了这面象征着中国这个有着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家庭的光荣旗帜。哥哥姐姐们在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教会他们要尊敬国旗。在入学教育阶段,一年级的小朋友通过参观校园,参加哥哥姐姐们的学习活动,发现自己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成为了一名小学生;懂得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老师有礼貌,学习上下课起立,进校时见老师主动行礼、问好,离校时说再见等校园礼仪。

在中高年级的品德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学校活动当中来。《课程标准》在第九项中提出了对学生进行勤劳节俭的教育,而学校食堂恰恰是最好的教育基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也日渐淡薄。现在许多学生的零花钱每天多则数十元,少则几元。家长从小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孩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会让孩子长大后误以为花钱是天经地义的事。针对这些现象,结合品德教育,湖南省桃江县桃花路小学以食堂为基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活动一:自主设计早餐食谱

我们先让学生做一项问卷调查:①你需要在外用早餐吗?每周约几次呢?②你喜欢吃哪类早餐?③你预设的早餐费用是几元?④请选择你喜欢的早餐搭配。通过调查统计,学校发现有近百分之四十的学生有早餐需求,支付的能力在五元左右,最受欢迎的早餐是热干面、豆浆与包点组合及西点面包。获得初步信息后,我们让学生上网搜索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所含热量,根据调查结果选择大家喜欢的食品进行优化组合,制订一周的早餐食谱,做到营养均衡,组合多变,价格合理。为吸引更多的学生在学校食堂用餐,我们每天在食堂推荐一份特价营养早餐供学生自主选择,方便又经济。

活动二:自主当家参与经营

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食堂有三个岗位适合学生共同参与:第一是营养组合与面点、包点的打包工,第二是打包后的售卖工作,第三是关于文明用餐的监督员工作。我们向中高年级学生介绍了食堂需要招聘的岗位,并邀请专职人员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岗位培训。通过一周的实习,学校择优录取一部分勤劳守纪的学生参与经营,并根据每周业绩和学生评价予以相应的报酬。

活动三: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老少皆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让我们深知每颗粮食来之不易。学校要求学生不奢侈、不浪费,吃多少买多少,吃不完的必须打包带回家,决不允许倒掉。通过光盘行动号召学生厉行节约,重新找回对粮食的敬意,接力成为“光盘”一族,让节约成为最普通的生活习惯。

以勤劳节俭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点滴的劳动成果,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

二、利用家校联系,开展品德实践活动

《弟子规》可以说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品德书”。在首训中,就提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书中认为学生首要的品行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就是说品德教育践行的第一对象是家人,而非外人。品德教育践行的第一课堂是在家,而不是学校。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家是品德教育非常重要的基地。学校利用家校联系网络平台,定期开展“我是家庭小明星”的系列评选活动。如在低年级进行孝亲敬长的教育时,学校可开展寻找“孝顺星”的活动,明确提出评比细则。①对长辈说话有礼貌,睡觉前和父母道晚安;②外出和回家要和父母打招呼,做到“出必告、返必面”;③吃东西时先想到父母,会替他们盛饭、夹菜;④听父母的话,不任性,不发脾气;⑤不惹父母生气,为他们增添欢乐。由父母每天对学生进行评价,做到了就加十分,然后把成绩公布在网络平台上。评比活动为时两周,然后学校根据家长打分评出“孝顺星”。

中高年级的学生可参与争当“勤俭星”的家庭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老师要求家长放手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学会定期整理好自己的房间,能够帮助父母做洗碗、擦地等力所能及的事,也可根据劳动强度适度给予奖励,让孩子明白钱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活动由学生自评,家长推荐评选出“勤俭星”。这一活动还可要求学生把家中废弃物品分类放置,能循环利用的保留,不能循环利用的要按规定处理或投放垃圾站。

三、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品德实践活动

品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小学生良好性格及品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小学教师把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长期地转化为对小学生进行早期的品德教育,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提出教育要求和内容,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和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认真、切实地把教育小学生工作做好。在进行“遵守公德”这一章节的教育时,我们通过开展户外实践活动来教育学生爱护社会公共设施,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春光明媚的三月,我们组织低年级学生游览桃江县的竹林垦复基地——黄金塘风景区。每班要求有一到两名高年级学生做导游,带领弟弟妹妹们欣赏楠竹,欣赏春雨过后漫山遍野的竹笋,了解楠竹的生长特点。在欣赏竹林风光的同时,组织学生拾捡塑料袋、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等污染物,小组讨论时让学生说说竹林带给我们什么和我们给竹林留下什么的话题,让学生懂得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用心爱护,不乱采摘,也不能乱扔垃圾,让垃圾破坏自然环境的美。

在周末,学校联系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学生参加他们的义工活动;或者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伴他们聊聊天,讲讲故事。让学生明白有些劳动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价值,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奉献,是在感受互爱互助的温暖。

课堂与生活、社会是点和面的关系,也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翻转。品德教育的实质就是践行道德。课堂只是品德教育的一个点,因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很难当堂践行。所以必须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社会环境中去尝试、去实践,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江县桃花路小学)

猜你喜欢
社会资源家校联系品德教育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浅析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