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发展对较权威传播学理论的冲击

2016-03-12 02:08杨馨兰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女司机鸿沟传播学

杨馨兰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

新媒体的发展对较权威传播学理论的冲击

杨馨兰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

在当今这个数字化媒体时代,各类的信息,观点,评论可以得到无限地放大和快速地传播,传播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传统的传播学理论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以“沉默的螺旋”“知识鸿沟”理论为例,文章讲述了新媒体发展对传播学较权威理论的撼动与冲击。

新媒体;传播学;冲击

1 数字媒体为“螺旋”减压

1.1“沉默的螺旋”理论概述

最早的概念来源于德国的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她1980年出版了德文著作《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详细阐述了她的观点。

诺依曼在1965年联邦德国进行会议选举时发现,竞争双方,也就是社会民主党和基督教民主和社会联盟。整个选举过程中,两方的投票数一直胶着不下,但是最后投票之际,发生了变化,后者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而且将差距一直保持到了最后。

由此,她总结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有三种假说。

第一,个人意见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是社会的动物,只有处于优势是才更加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反之沉默。

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沉默,一方的优势则会增强。一方大胆地表达观点,一方越来越沉默。

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强制人们听从“优势意见”。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识三者一起互相作用形成舆论。

1.2新媒体的“减压效应”

新媒体优势众多,互动性成为其不得不说的优势之一。人们可以通过一块“屏”做到实时的信息分享与交流,个性化得到更佳的表现。当然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有50个人,你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与众人都不同,你敢站起来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吗?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提出与众人相反的意见会承受极大的压力,选择“妥协”的做法可以使压力得到释放。当“表达的欲望”受到压力的挟制时,正迎合了“沉默的螺旋”理论,人怕被孤立而选择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的情况。但在数字媒体的推动下,人表达自己观点承受的压力却在逐渐的减小,当你通过一块“屏”表达观点时,你却勇于大胆表达不同意见。究其原因是数字媒体为你做了“减压效应”。不同观点的人变为了一种“数字”,就像有些信息下面“拍砖”“点赞”旁边的数字一样,而优劣意见更不能明显的体现出来。对于这一个观点我将举例详述。

事发在成都,根据监控记录,2015年5月3日下午2点13分,一辆红色的Polo轿车逼停一辆红色现代轿车。Polo轿车男车主,冲到现代轿车驾驶室旁,殴打现代轿车女司机数分钟。

女子逃脱无果,好心司机前来劝架被打伤。周围市民渐渐围上来后,男子试图开车离开,但被市民挡住,直到警察到来。刚开始舆论呈现一边倒的趋势,公众纷纷指责男司机粗暴无礼,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属于故意伤害,为男司机辩解的只是寥寥。然而一个声音却打破了僵局。男子通过“成都交警”公众号曝光了完整的视屏资料,称女子违章变道,两次逼停自己的车,使车内的孩子受到惊吓,女司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舆论再次倾斜,两种观点出现了胶着趋势,一方认为女司机有错在先。另一方认为,男司机属于故意伤害,不论女司机是否有交通违法行为都应该受到重罚。最终两种观点也没有分出伯仲,最后法律给予了公正的判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当优势和劣势一旦形成,也不一定就是不可更改的,并不存在绝对的“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现象。我们可以假设,为什么男司机勇于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还提出自己的观点?因为新媒体给予了他“减压效应”。如果他通过传统的媒体例如电视、报纸,他受到的压力会成倍增加,因为他将受到多方的检验和论证,毕竟传统媒体的把关更加严格。

由此本人总结出如下假设:新媒体的发展对于传播学“沉默的螺旋”理论构成冲击。新媒体使提出相反意见的“压力”大大减小,使优势与劣势并不绝对,也削弱了人们害怕被孤立的意识。

2 “知识鸿沟”理论受到冲击

2.1“知识鸿沟”

知识鸿沟(Knowledge Gap)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在1970年发表的《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一文中提出了“知识沟假设(knowledge-gap hypothesis)”,从1979开始的许多试验中建立了经验社会的理论假设①。

其基本的观点是由于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不同,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好的人更容易获取信息,他们的渠道更广,获取的信息量也更多,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这些群体和获得信息量少的群体差距越来越大,也就是“知识鸿沟”越来越宽。同时也对大众信息传播的均衡性,公众获得知识的平等性、公平性提出了质疑。

“知识鸿沟”真的就那么不可跨越吗?一旦形成就不可能更改?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高的人是否就比别人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呢?新媒体的发展给普通人一次“减鸿机遇”。

2.2新媒体让“不知道到知道”的时间更短,成本更低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渠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人们接触媒介并获取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一系列研究探讨了新媒体作为传播的新渠道如何影响知识的获取及知识沟的变化。

首先,在新媒体时代,经济水平对人们获取知识的限制大大减小。“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重视对知识的保护,也就是对知识专利的保护。”人们想要获取某种知识要付出一定的价值,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人来说,新媒体也可以帮助他们接触到知识源,经济条件对他们的限制越来越小,这就造成了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人之间知识沟的扩大比原来轻微。

其次,对信息的使用的不同。人们使用大众媒介的动机、兴趣、偏好等的不同,对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不同的个体来说,他们可能在对于知识的选择上有所不同,比如农民会更加关注农业知识,对于商业人士更多关注经济的新政策之类的。但是他们在知识量上并不能说有绝对的巨大差距。因为查询、获取一个知识的时间和成本是在大大减小的。

由此推论,新媒体的发展使“知识鸿沟”理论受到了冲击,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获取知识的成本和时间是在大大减小的。网络其实加大了对知识公平的推进。不再把知识锁在图书馆,或者掌握在小圈子里。而是更加公开公平的呈现在大家面前,获取变得容易。

“知识鸿沟”真的就那么不可跨越吗?一旦形成就不可能更改?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高的人是否就比别人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呢?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深入的探讨。新媒体的发展给普通人一次“减鸿机遇”。

本文以“沉默的螺旋”“数字鸿沟”理论为例,探讨新媒体发展对传播学较权威理论产生了撼动与冲击。

注释

①电子文献 百度 “知识鸿沟”定义。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G2

A

2096-0360(2016)13-0020-02

杨馨兰,成都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女司机鸿沟传播学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跟女司机打赌
鸿沟为界
珍爱生命,远离女司机?
传播学视野下刘乐筝乐艺术的文化特征思考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温馨提醒
传播学视域下《格萨尔》史诗的传播与保护
就剩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