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与微博互动的得与失

2016-03-12 02:08杨红彬许昌人民广播电台河南许昌461000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广播受众

杨红彬许昌人民广播电台,河南许昌 461000

广播新闻与微博互动的得与失

杨红彬
许昌人民广播电台,河南许昌 461000

如今,微信用户已经突破6亿,而微博正有日渐式微之势。在此时谈论微博对广播的影响,看似不合时宜,实则更为冷静全面客观。因为无论如何,微信的朋友圈特质,决定了它不具备公共新闻发布平台的属性。而微博与广播新闻的互动,进入了一个更加便于观察的平静期。文章就广播新闻与微博互动的得与失做详细探讨,并提出应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

广播新闻;微博;互动;创新融合

自2006年Twitter创立以来,微博客作为一个新的互联网平台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发展元年,微博这一网络社交工具在国内迅速普及。正如很多事物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样,微博正在兴盛之时,2012年3月横空出世的微信,给了微博当头一击。如今,微信用户已经突破6亿,而微博正有日渐式微之势。在此时谈论微博对广播的影响,看似不合时宜,实则更为冷静全面客观。因为无论如何,微信的朋友圈特质,决定了它不具备公共新闻发布平台的属性。而微博与广播新闻的互动,进入了一个更加便于观察的平静期。

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 000万人,需要多长时间?收音机、电视和互联网分别用了38年、13年和4年,而微博只用了短短的1年零6个月,并且也毫无悬念地全方位侵入广播新闻的传统领地。

1 微博崛起之初,广播不胜其力

防线被瓦解。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发展元年,几乎所有的突发新闻事件都是由微博率先报道的,而2010年的“7·23动车事故”更是将微博推向了信息汇聚、观点发散的高潮。

由此,微博新媒体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限制而直接进入了新闻制作和传播的领地,微博信息的发布者已经开始和专业的广播新闻工作者抢饭吃。技术的发展和无处不在的微博用户的信息发布行为,时刻冲击着广播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垄断被打破。在传统的媒体传播过程中,作为普通受众的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始终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也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是从媒体传播而来的;就个人这一层面而言,由于不是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缺乏主观选择能力而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可是,在微博时代,这一局面被打破了。从角色上来讲,微博让越来越多的个人从新闻事件的局外人、旁观者摇身一变,成了新闻事件的目击者、传播者和评论者。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受众是被动的,而在微博时代,受众则是主动的,这种身份的转换是一次革命。传统媒体的垄断之网也由此被渐渐地撕开和打破。

智能被让渡。实践中,许多广播媒体片面地或将公共属性与政治属性混为一谈,或将公共属性纳入政治宣传属性之中。在一桩接一桩的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当中,本该履行社会职能的广播媒体通常选择了集体失语,这无疑给了众多公民记者一试身手的机会。他们来自突发事件第一现场,以手机等现代通信设备为工具,以微博为平台,迅速在传统媒体所属的公共空间酝酿舆论风暴,并推动着事态向前一步步演进。

受众被分流。就广播节目来说,其一个主要特点是不间断、高频次地制造热点、焦点话题,吸引受众参与讨论、产生共鸣,源源不断地为受众提供谈资,不断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与此不同,微博则是靠着其广泛性、开放性和参与性而让受众获得了满满的归属感。当下,许多广播观众,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受众,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表现欲,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仅仅满足于“听”,而是在“听”的同时还要表达意见,发表看法,发出声音,有的甚至还参与到广播节目的策划和录制中来。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他们的回应得到了最大化,共鸣得到了最大化,认同得到了最大化。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受众转而走向网络,造成传统广播听众群体老龄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广播媒体的听众在一定程度上被分流。

2 试水微博,媒体缺乏营销

微博的迅猛发展,也引起了传统媒体的高度重视,促使传统媒体不断审视、认知并逐步尝试着利用这个传播手段。当前,尽管有众多广播媒体也推出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众多广播从业者也注册并认证了自己的微博,然而目前大部分广播媒体还只是将其作为传统节目(板块)的一个延伸,忽略了微博所特有的外部与个体的互动及其他开放型功能。就关注的对象来看,微博突出的都是个体,是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即使是那些官方账号,也总是被用户下意识地当作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而不再是一个僵化、冰冷的符号。受微博的影响,广播和听众之间的交流方式,就会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打破彼此之间的差异和隔阂藩篱,实现平等交流。然而,就目前各地广播新闻试水微博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活跃粉丝少,广播新闻微博的转发和评论少,官博新闻微博很少成热点,广播媒体微博与粉丝互动性弱,等等。

3 与时俱进,适时创新融合

作为传统媒体,广播也有被某种新媒体超越的可能,然而广播仍然是一支独特而强势的媒体力量。在清醒认识自己的同时,依然要坚持做到与时俱进,适度创新,如此才能在微博时代更好地与之共舞。

3.1坚守新闻,凸显广播特质

新闻报道是所有媒体的第一要务,是媒体的本质属性,是媒体的立身之本,广播媒体也不例外。新闻有别于宣传。长期以来,许多广播媒体将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使得“广播新闻”的新闻性降低,广播媒体的公共服务职能缺位,从而导致了尴尬局面的出现:过去是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在和小道消息的竞争中吃败仗,而如今广播新闻是在同微博、网络的竞争中吃败仗。在微博时代,微博新媒体挑战的就是广播新闻的新闻性和公共性。因此,对于广播新闻从业者来说,坚守新闻特质,并强化广播媒体的新闻属性,充分依托广播媒体的传统优势,发挥广播媒体的专业特质,大力提升广播新闻的信息传播能力是当务之急。

3.2借势微博,优化广播传播

微博的即时、广泛、便捷、草根等特性,决定了传播特性和影响力的无可比拟,这一点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尤其明显和突出。因此,广播媒体就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实施微博化传播新模式,以此弥补自身存在的稍纵即逝、互动仅仅停留在节目中等短板。第一是要善于“抢”,将重要的突发事件抢先在微博上发布,并即时更新消息,从而弥补时效性的不足。第二是善于“转”,用足用活广播新闻权威性的优势,并设法将其转化为网络“风向标”,把握话语权,占领舆论高地,打造影响力,因为相比微博用户的草根性,广播从业人员以其专业、权威、可信度见长。第三是善于“设”,在微博上设置讨论话题,主动与粉丝互动。第四是善于“用”,将微博作为广播新闻工作者寻找线索、锻炼新闻敏感和获取报道灵感的理想平台。第五是善于“借”,将微博作为广播媒体加强自身推广的平台和窗口,营造“温度”,保持“存在感”,提升广播媒体的复合传播力,打造广播媒体的品牌号召力。

3.3竞争错位,发挥平台优势

微博的特点在于即时、广泛、便捷和草根,而广播的特点除了即时、快捷之外,更多地表现在深度、权威、可信和整合上。微博时代,广播新闻不能随波逐流,更要坚守自己独特的优势,独辟蹊径,实施错位竞争,这是广播乃至整个传统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广播新闻依托其权威性、信息把关下的可信性和连续的深度报道的特性,以及广播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往往可以凭借其后发优势抢占新闻板块,从而赢得受众的心。

3.4开放平台,实行深度融合

在三网融合和手机移动终端以及全媒体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交流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当前,尽管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广播与微博互动热闹非凡,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广播与微博的融合还处于较为原始、较为初级的阶段,远没有实现“深耕细作”式的交流融通,双方的互动和合作也仅仅停留于互联网这个平台而已。一方面,微博还不能和现有的广播信息传播平台实现“交流融通”“合二为一”;另一方面,广播固有的传输和播出平台空间资源优势等依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今后,我们的广播媒体应当主动融入三网融合的激流,依据我们国情、民情,适度开放广播新闻节目平台,在严格把握导向、筛选审核、掌控核心资源的前提下,大胆探索与微博、网友联动开展广播新闻报道的新途径,以此为纽带,吸纳更多的网友参与,将网络平台优势转化为广播平台优势,将微博粉丝优势转化为广播影响力优势。

[1]丁辉.关于在新闻报道中渗透人文关怀的研究[J].今传媒(学术版),2014,18(4):131-132.

G2

A

2096-0360(2016)13-0098-02

杨红彬,许昌人民广播电台。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广播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