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2016-03-12 15:59王盛勇王琦熊昌贵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6年4期
关键词:沉水植物驳岸植被

王盛勇 王琦 熊昌贵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81)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王盛勇王琦熊昌贵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430081)

摘要以武汉后湖某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为例,介绍了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应用。提出了“治污、生态、景观”综合考虑的生态设计理念,着重分析了从污染源控制、生态植被的恢复以及滨水景观的营造等方面实施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与实践。

关键词城市湿地生态景观生态设计

0引言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湿地的发展已逐渐滞后,湿地资源急剧萎缩,功能退化、污染严重等问题越发突出[1]。将生态理念融入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以修复和重建湿地的生态功能为手段,兼顾湿地的自然生态与景观美学,已成为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研究热点[2-3]。

1武汉后湖某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概况

后湖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距武汉市中心城区以北8 km。长期以来,由于周边污水直接入湖,水体污染日趋严重。为保护后湖生态及水环境,当地政府实施了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一期1 500 m湖滨岸线改良及水生植被重建工程。工程将“治污、生态、景观”3个元素综合考虑,使湿地生态重建、岸线改良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湿地景观资源。工程主水体内容包括污染源控制、生态植被的恢复以及滨水景观的营造,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系统。

2湿地景观生态设计分析

2.1污染源控制

湿地的生态修复首先应通过污染源控制,改善湿地的水环境质量,恢复河湖湿地的生态功能。污染源控制包括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外源污染是通过点源和面源污染控制,在后湖周边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同时采取渗透性铺设、植被浅沟和低势绿地、护坡雨水导流沟、清除地表积累物等措施,削减污染物的入湖量。内源污染主要为底泥和养殖业的污染,采取底泥疏浚,并有效控制经营性渔业养殖对后湖的污染。

2.2生态植被的恢复

2.2.1湿地植物种植及水生植被的恢复

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在湿地净化水体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考虑到沉水植被在自然水体中的重要地位,工程采用大面积恢复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被的措施,来合理有效地净化水质和恢复生态系统,同时可以根据景观需要配置挺水和浮叶植被。

由于后湖湖水中目前已大量存在自然生长的挺水植物(芦苇、菖蒲等)、沉水植物(菹草),根据后湖习性以及乡土原则,选择恢复以芦苇、菖蒲为主体的挺水植物群落,配以香蒲、水葱等其他乡土挺水植物品种,和以菹草为主体沉水植物,配以苦草、金鱼藻等少量其他品种。湿地的植物配置主体为挺水植物:芦苇、香蒲、水葱、灯芯草、菖蒲等,浮叶植被:菱、水 鳖、杏菜等,沉水植物:菹草、金鱼藻等。

2.2.2湖岸至湖滨植物群落的重建

在滨湖沿线有条件的区域修复重建大面积的生态湿地,特别是补水口附近,对现状湖湾已有湿地的区域进行了面积的扩大和品种的丰富。设计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植物品种进行湖岸到湖滨植物群落的重建,特别是适宜本地生长的水生植物的使用。

湖滨生态植物带包括4级,分别为湖岸、近岸湿地植被及挺水、浮叶和沉水植物种植带。

(1)湖岸植物主要选取一些喜水的乡土植物,如樟树、重阳木、水杉、池杉、落羽杉、垂柳、旱柳、湿地松、合欢、枫杨等。

(2)近岸湿地植被及挺水植物包括千屈菜、黄菖蒲、水葱、香蒲、茨菇、菖蒲、美人蕉、花叶芦竹、芦苇、泽泻、燕子花等。

(3)浮叶植物包括荷花、睡莲、莼菜、萍蓬草、荇菜和菱等。

(4)沉水植物主要选择菹草、苦草和金鱼藻等。

从岸边向湖心,水生植被逐步由湿地与挺水植被过渡到浮叶植被,再过渡到沉水植被。参照湖泊的自然水位梯度,在景观水体的水深梯度设计中,以水深梯度以及相应的优势水生植被类型为出发点确定水生植物梯度和面积比例及优势植被。除几个排口附近加大面积种植修复植被区域外,其余区域基本是沿驳岸近岸约25 m范围内种植水生植物。

2.3滨水景观设计

2.3.1特色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在一定范围内可改善小气候、防尘降噪、防水土流失及美化环境。做好绿化规划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及美化景观至关重要。设计时将整个工程分成4个景观特色段。

(1)荷塘月色区。该段为入口段,在湖、池中通过配置浮水花卉、漂浮花卉及适宜的挺水花卉,遵循一定的艺术构图原理,在水面形成美丽的景观。以荷花为主要景观元素,在区域内原本低洼的地方设置观荷塘,建设园路靠近滨水湿地,湿地做成兼观赏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景观节点。

(2)翠堤春晓区。此段滨湖地带坡陡地窄,主要是通过湿生的乔木、灌木及挺水花卉组成。岸边以垂柳和碧桃为景观特色,在护坡上种植,柔条拂水,临水相照,营造桃红柳绿的景观效果。同时搭配种植多品种观赏性的湿生和挺水植物,打造一条水边花境,美化陡坡。

(3)雁桥秋影区。此区域的水深和地理条件适合作为湿地布置,所以大面积种植湿生、挺水植被。亭亭玉立,或呈大小群丛与水岸搭配,点缀湖旁汀步,极富自然之情趣。

(4)后湖放钓区。该段临栈桥而建,现有栈桥已深入到后湖,湖中现有土堆可修整为人工岛,上面种植金丝垂柳和水杉等植物。在人工岛外围大量栽植水生植物群落,强化生态植被的重建,进一步加强对水体的净化作用。

2.3.2生态驳岸设计

为加强后湖湖水的自净功能,保护岸貌生态环境不受破坏,驳岸形式主要采取以下3种自然生态护岸的做法。

(1)荷塘月色区驳岸形式为生态缓坡入水,仿自然式驳岸,保持原有生态,同时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湖岸及生态景观效果。

(2)翠堤春晓区驳岸形式为混凝土驳岸,以有效防止湖水对堤岸土体的剥蚀,在挡土墙顶面至堤面种植植物,保护土堤,美化环境。

(3)雁桥秋影区驳岸形式为毛石驳岸用于后湖南岸,能够抵御南侧水流对驳岸的冲刷。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岸植被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2.3.3园路、步道、栈桥设计

园路铺装形式共有4种。荷塘月色区和雁桥秋影区园路分别是1.2,2 m宽的青石板路;翠堤春晓区园路是2 m宽的西班牙彩砖路;荷塘月色区主入口铺装面层是花岗岩;翠堤春晓区渔家码头栈桥形式为混凝土亲水平台。

随着城市人居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当代环境艺术在我国环境艺术小品领域的应用也日臻完善。湖滨湿地的环境艺术小品、景观节点以及构筑物的设计要突显以人为本,将公共环境、湿地景观、现代人三者紧密融合,在满足城市湿地景观生态功能的同时烘托意境提升品位。

3结语

城市湿地景观作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湿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实现了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多赢。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在保障湿地自然生态功能的同时,也构建了城市与湿地和谐发展的桥梁。在设计时要以生态理念为核心,寻求景观美学与自然生态功能的融合,创造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城市湿地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春晖,郑小康,牛少凤,等.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2):271-277.

[2]马斌,黎鹏志.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2):84-86.

[3]林丹,张小风,杨承清.论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体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127-13.

Ecological Design of Urban Wetland Landscape

WANG ShengyongWANG QiXIONG Changgui

(SinosteelWuhanSafe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ResearchInstituteCo.,Ltd.Wuhan430081)

AbstractTak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rtain wetland eco-restoring project in Houhu Lake, Wuhan as example,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design in urban wetland landscape is discussed.Based on the landscape ecology design idea of considering “pollution treatment, ecology, landscape”synthetically, the method and practice of wetland eco-restoring project from the aspect of pollutant source control,ecology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waterfront landscape creation is analysed emphatically.

Key Wordsurban wetlandecologicd landscapeecological design

(收稿日期:2015-02-15)

作者简介王盛勇,男,1986年生,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污染治理工程研究与设计。

猜你喜欢
沉水植物驳岸植被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抚仙湖近60年来沉水植物群落变化趋势分析*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1990-2019年城市湿地沉水植物恢复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沉水植物生长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沉水植物种植工程实施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以武汉紫阳湖为例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浅析驳岸类型与修筑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