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

2016-03-13 11:47尚道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1期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

尚道文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关于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

尚道文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加快建成扶贫攻坚示范区、跨省协作创新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区,构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明确目标,把握好基本原则,讲究方法,找准抓手,扎实推进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宏观路径

武陵山片区以武陵山脉为中心,跨湖南省、湖北省、重庆市、贵州省的边境邻近地区,包括4省(直辖市)的11个市、州的71个县(市、区),人口3700余万人,土家族、苗族、瑶族、白族、侗族、回族、仡佬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在约为17.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是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山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我国跨省(直辖市)交界面积最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重要的经济协作区,也是国家确定的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1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加快建成扶贫攻坚示范区、跨省协作创新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区,构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1.1建成扶贫攻坚示范区的必由之路

贫困和落后是武陵山片区当前最主要的矛盾,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历史欠账颇多,产业发展缓慢、造血功能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滞后是武陵山片区的现实写照,这在全国都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武陵山片区整体为限制开发区域,基本功能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1]。当前,把武陵山片区建成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已上升为国家的战略决策,这具有很强的推广性和借鉴性,而片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2]的目标任重道远。因此,建设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不仅要在扶贫成效上具有示范性,更要在理念、思路和措施诸方面要有创新性和示范性,生态文明建设便成为破解之道和必由之路。

1.2建成跨省协作创新区的战略需要

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片区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个领域,需统筹协调湘、鄂、渝、黔四省(直辖市)的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相关利益主体,尤其是各市州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决策中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非常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因素之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和实施过程之中,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责任和行动之中。因此,推进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是建成跨省协作创新区的战略需要。

1.3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区的重要支撑

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8,历来是民族融合发展的重要地区。当前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适合片区和各市州(县、市、区)生态特点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对于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安全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中之重,是武陵山片区在全国是否有影响、有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区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并抓出成效。

1.4建成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必然要求

武陵山片区拥有神奇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文化资源弥足珍贵,许多地方有待于进行有机整合和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与之相适应的关联产业潜力巨大。因此,武陵山片区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片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科学保护并进行合理开发,充分展示神奇的山水风光、宣传厚重的历史文化、演绎浓郁的民族风情,才能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才能助推湘、鄂、渝、黔四省(直辖市)省际生态文化旅游的大力协作,力争早日建成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

1.5构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

武陵山片区山川十分秀丽,资源非常丰富,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复杂,喀斯特地形地貌分布广泛,是全国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区域,生态基础非常脆弱,一旦受损难以修复,境内有乌江、清江、澧水、沅江、资水等主要河流,既是长江、珠江、洞庭湖的重要水源补给地区,更是维护和保障全国生态平衡的资源宝库,具有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重生态功能,构建洞庭湖和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乃至维护和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积极推进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构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十分迫切的战略需要。

2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引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3]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为新常态下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行动纲领,当前,我们必须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扎实推进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1)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引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武陵山片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核心在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主线在城镇,根本在人口素质,短板在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4]如果没有片区广大农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科学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无法实现;如果老百姓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上新鲜的空气、吃不上放心的食物,生活环境脏乱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无从提及。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5]“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4]当前,必须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始终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协调推进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佳途径和战略选择,始终把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作为根本保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协同发展,把武陵山片区建成国家的扶贫攻坚示范区、跨省协作创新区、民族团结模范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就“美丽中国”的武陵山画卷,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以全面深化改革指引片区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的今天,更会成就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当前,破解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等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根本出路在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6];务必“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7]切实“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7]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5]思路决定出路,思想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推动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种种难题和制约因素,协调好各方的多元利益关系,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3)以全面依法治国指引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是文明的产物,同时又是维系文明和促进文明的一种手段[8]。法治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胡锦涛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10]这些为推动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法治基石,是促进片区科学发展的法律准绳。当前,推进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法治方式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科学立法,进一步严格执法,进一步强化公正司法,进一步促进全民守法;既要紧紧依靠全社会力量的全力参与、广泛参与,更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力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

(4)以全面从严治党指引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4];推动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始终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有机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必须始终紧紧依靠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必须铸造一支“讲政治、讲大局、讲正气、讲团结、讲学习、讲创新、讲纪律、讲奉献”的坚强的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因此,广大党员干部是片区生态文明建设能不能取得成效的关键,是决定性因素;广大党员干部具有扎实推进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决心、信心、耐心以及党性、悟性、耐性至关重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锻造片区各级党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为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方向和目标指引,才能有效防止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和种种阻扰,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成为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坚强的政治保证,从而为实现美丽武陵山乃至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凝聚共识、凝聚力量。

3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原则

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在内容实施上具有全面性,在时间跨度上具有长期性,在推进过程中具有渐进性,是可持续性、战略性、系统性并存的艰巨工程,需把握以下原则。

3.1彰显实践性和建设性

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12]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实践性,特指生态文明必须通过有意识有目标的科学实践进行建设[13],并不是单纯的文明构想或文明愿景。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建设性,特指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目标和内容等各方面要素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成为现实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运行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生产、流通和分配、消费的全过程,还是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经济领域都要滴灌生态文明建设全要素,同时,要深入贯彻落实到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NGO)和学校、社区等混合主体以及家庭等各个社会组织和社会细胞,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中。

3.2彰显长期性和过程性

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长时期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的全力推进,需要付出艰辛的长期努力。这一长期过程分两大阶段:一是对传统工业文明实施生态化改造的阶段,这一阶段将伴随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完成而结束;二是建设完备意义上的生态文明的阶段,这一阶段将在中国全面完成新型工业化之后启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需构建长远的目标,形成长效的机制,需有长远的严密的措施,与全国其他地区一道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并科学谋划建设的阶段性和实施战略,坚持经济与社会、环境与资源以及民生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

3.3彰显继承性和发展性

中国的国情、武陵山片区区情、各市州(县、市、区)的现实状况反映,中国是农业大国,武陵山片区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且相当一部分尚未脱贫,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还需合理吸收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有益养分,来推进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发展性,意味着离开发展寸步难行,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文明对待生态的发展,要本着对中华儿女千秋伟业和人类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依靠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生态化发展,努力为国家和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3.4彰显制度性和规范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7]。武陵山片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具有双重制度属性:首先是社会主义制度属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是制度规范属性,即形成完整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规范系统和体制机制系统。片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走规范的制度化道路,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规章、条例、法律等规范的制度和片区世居少数民族约定俗成的生态伦理、习俗、惯例、道德等非正式制度加以规范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为建设美丽武陵山提供强有力的根本保障。

3.5彰显协调性和示范性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必须选择适合区域实际的发展道路,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禀赋、区域市州(县、市、区)的情况差异、不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条件、优势条件、制约因素等,在相对狭小的战略空间、政策空间和民众心理资源中寻找平衡,寻找最佳求解[14],找准最佳平衡点,努力克服市州(县、市、区)、城镇乡村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不平衡问题,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均衡性和协调性,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协调统一。生态环境优势是武陵山片区最大的资源和资产,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彰显示范性,必须在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中率先前行,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和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作为美丽武陵山的战略路径,既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硬”指标上树立标杆,更要锐意进取,积极探索,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和易推广的经验。

4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抓手

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要结合片区和片区各市州(县、市、区)以及生态系统的实际,讲究方法,找准抓手,从厘清建设主体、明确建设领域、清晰建设内容、强化建设手段等方面积极推进。

4.1厘清建设主体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参与。改革开放以来,片区人民群众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愿望正逐步实现,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幸福生活指数的诉求愈发普遍和急切。如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得人心,但理念上的共识尚未带来行动上的步调一致。由于利益分化、信息障碍、制度滞后和社会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干扰,往往导致实践中生态文明多元共治关系的失效。因此,积极构建生态文明协同治理模式,实现多元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合作共治,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15]。当前,不仅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类型企业、各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NGO),而且混合主体、家庭和人民群众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参与者,只有明晰各自肩负的重要职责,才能各方协调联动、广泛参与,才能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在这些多元建设主体中,各级党委、政府是首要的合法主体,肩负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制度支持、建设推动、资源配给和公共环境服务等重要责任,始终处于主导和领导地位;各类型企业则是必要和核心建设主体,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最基本的根源,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根本性方案,也是绿色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推进力量;非政府组织是民间组织,这些年蓬勃兴起成为社会最活跃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生态环境宣传、监督、咨询和倡导公众绿色消费以及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等社会管理的重要功能;各事业单位、混合主体是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其他多元社会主体的积极组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支劲旅;家庭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基本单元,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者,也是最广泛的参与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行动者和实践者,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中起着决定性、关键性作用。

4.2明确建设领域

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从建设的领域来看,分为片区整体尺度、市州(县、市、区)区域尺度、乡镇村(社区)尺度、单位尺度等多元的层次和不同类型。当前,四省(直辖市)的市、州之间,市州下辖各县、市、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同程度存在。片区整体尺度是指武陵山片区,这一区域分布着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农村贫困人口,许多地方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必须注重国土空间的优化布局,遵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力促空间均衡和协调;区域尺度是指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铜仁市、恩施州等11个地级市州以及黔江区、秀山县、武隆县、吉首市、龙山县、来凤县、宣恩县、慈利县等71个县(市、区),这些区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各自情况有所不同,必须结合各自区域特点,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实现后发赶超的成功之路;乡镇村(社区)尺度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取向,树立浓郁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积极推进绿色产业、绿色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单位尺度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党政群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外资企业等高度重视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有效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4.3清晰建设内容

生态文明内在的系统性特征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发展具有整体性。生态系统是多样而有机的,森林、河流、湖泊、田地、草原、石漠等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存在诸多密不可分的联系,涵盖了农业、林业、水利等不同的领域和农村、城镇等不同的区域。推进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理清思路,进一步清晰、明白建设的内容,从不同方面共同发力、精准掌控。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建立遵循自然规律的农业生产体系,保护农田、菜地、耕地等资源不被占用、污染、破坏,确保粮食安全,确保食品安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旨在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完善建设布局,加快构筑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水利生态文明建设旨在以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为核心,着力推进安全、健康、生态、亲水的河流、湖泊、水源等的综合治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安全利用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石漠化集中分布在武陵山岩溶山地山原区,石漠生态文明建设以加强植被恢复、改善水土保持状况为关键,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为重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节地、节水、节能为重点,以感受到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野性之美、风光奇特的自然之美、文化多样性的人文之美为目标,减少并逐步消除生活污染、面源污染为主线,发展生态农业,形成有利于宜居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广大农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以感受到山清、水秀、地净、气清的自然之美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人文之美为目标,促进城镇产业的生态化转型与发展,着力完善城镇宜居的生态标准,优化城镇空间的开发格局,构建更多绿色、宜居、惬意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4.4强化建设手段

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要结合区域实际强化运用多种建设手段积极推进。一是强化运用经济手段加大生态环保的投入,推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确保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通过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二是强化运用观念手段加强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教育,营造全民“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珍惜自然”的浓郁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三是强化运用法治手段,完善资源环境、国土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是强化运用规划手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政策引导,科学统筹,合理谋划,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关联性,特别是要加强市州(县、市、区)区域和乌江、清江、沅江、资水、阿蓬江、酉水、娄水、澧水等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五是强化运用科技手段创新发展生态科技,力促生态文明建设的产学研一体化。当前,必须重视和强化经济手段、观念手段、法治手段、规划手段和科技手段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这些手段互相促进和补充,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唯有紧密结合,才能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Z].国发〔2010〕46号,2010.12.2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

[3]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2.13.第1版.

[4]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68,123,42,159.

[5]陈敏尔.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参加人大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3.18.第9版.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3.11.12.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8][美]罗斯科·庞德著,廖德宇译:法理学(第三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8.

[1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1.4.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13]裴晨,柯文进.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1-56.

[14]鲁敏.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性及其应对策略[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1):12-16.

[15]陶国根.协同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发展观察,2014(2) :5-11.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SHANG Daowen

(College of Marxism,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

Abstract: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Wuling Mountain Area,there are very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hat accelerate the comple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demonstration area,inter-provincial collaboration Innovation Zone,an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eco-cultural tourism and create national unity model area,build important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and promote economic,social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t present,we must as a guide to the Xi Jinping,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layout,Clear objectives,a good grasp of the basic principles,Methodical,Identify the starting point,push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uling Mountain Area,trying to make a beautiful and Development counterparts.

Keywords:Wuling Mountain Area;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Macro path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16)01-0107-05

作者简介:尚道文,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项目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批准号:12AMZ007)、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研究中心开放基金招标重点项目“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批准号:14jdzb071)阶段性成果

引用文献格式:尚道文.关于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1):107-111.

猜你喜欢
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
武陵山片区多样化扶贫模式研究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武陵山片区教授工科专业制图课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议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以学科竞赛促进武陵山片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