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玄府学说”与中医眼科的关系

2016-03-13 13:24周剑谷新怡祁宝玉闫晓玲
环球中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刘完素

周剑 谷新怡 祁宝玉 闫晓玲



·学术论坛·

刘完素“玄府学说”与中医眼科的关系

周剑谷新怡祁宝玉闫晓玲

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周剑、谷新怡(博士研究生)、祁宝玉、闫晓玲]

【摘要】从源流探讨“玄府学说”的理论,并总结其与中医眼科的关系以及后世沿革,通过回顾历代医家相关著述,考证并深析“玄府理论”在中医眼科学中的发展轨迹。经过不同时代医家对本理论进行继承、发展,“玄府学说”的内容已上升到中医学辩证唯物论哲学的理论地位,充分拓展了其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眼科疾病的范畴,对今后眼科的学术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刘完素;玄府学说;中医眼科

刘完素在继承《内经》玄府、汗孔、气门、鬼门的基础上撰写《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此书《六气为病·火类》项下“目昧不明”中,将玄府进一步认识、升华与发展,其阐发的内容对其后眼科产生了深远影响。

1刘完素学术思想与“玄府学说”

刘完素,字守真,约生于宋大观四年(1110年),河北河间人,故又称刘河间。他以阐发火热病机、善治火热病证而名噪一时。他的学术思想实际上源于五运六气,在其所著《素问玄机原病式》中,以五运六气来概括《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以“病机十九条”作为基础,将原十九条一百七十二字演变为二百七十六字,以之为纲领,在此基础上反复辩难,探微诀奥,引申二万字而成。其理论是通过“兼并同化”“亢则害、承乃制”,在病机中增加了燥类,即“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并扩充病种,特别是火热病类。首创“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理论[1],从而使很多疾病在探讨病机中得到依据。《证治准绳》论“暴盲”的病机即为“阴孤、阳寡、神离”,伤阳者缘由“忿怒暴悖”,伤阴者乃由“悲伤哭泣”,神离者为“思虑过度、用心罔极”[2]。三者皆属七情不解,郁从火化所致,故用加味逍遥散治之。至今因“目系猝病”致暴盲者每多用之而取效。由于他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使火热理论构建成一套完整体系。故河间的火热学说在当时崇尚仲景伤寒以及受陈师文《局方》影响的时代背景下可谓突破藩篱,光彩夺目。

河间除上述对火热病机的阐发外,还在《内经》玄府、汗孔、气门、鬼门的基础上,对玄府有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对今日中医学界在玄府方面的认识及升华提供开创性的空间,尤其对眼科领域内障病传统思路起到推陈出新的作用。以往中医对河间学术方面大都是从火热入手,而对其玄府的论述往往忽略。例如任应秋所著《中医各家学说》的教材也没提及[3],原因是刘完素关于玄府论述内容没有单独列出,只是包涵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类“目昧不明”项下[1],即“目昧不明,目赤肿痛,翳膜眦疡,皆为热也。及目膜,俗谓之眼黑,亦为热也,然平白目无所见者,热气郁之甚也。……俗妄谓肝肾之气衰少,而不能至于目也。不知经言热甚目瞑,眼黑也,岂由寒尔!又如仲景言:伤寒病,热极则不识人,”乃目妄也。《正理》曰:“由热甚怫郁于目,而致之然也。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夫气者,形之主,神之母,三才之本,万物之元,道之变也。故元阳子解《清静经》曰:大道无形,非气不足以长养万物,由是气化则物生,气变则物易,气甚即物壮,气弱即物衰,气正即物和,气乱即物病,气绝即物死。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郁结微甚,而察病之轻重也。……夫风之中于目也,阳气内守于睛,是火气燔目,故见风泣下。”(《正理》处下划线部分,是为玄府学说的核心内容,而且刘纯在引用这段文字时将此处划线部分遗漏了,因此特殊样式标记出来。)经查阅文献,在眼目中引用玄府内容较早的有明代楼英(1332-1400)所著《医学纲目》中首次将河间论述玄府学说的核心内容全部引用,并称赞河间之玄府学说之伟大,列举了解玄府郁结诸因的药物,可参阅书中卷之十三·肝胆部/目疾门·内障篇所述[4]。可惜没有引起重视,尤其是眼科界,例如《原机启微》《秘传眼科龙木论》书中均未提及玄府相关内容。

2历代医家对“玄府学说”的认识及其在眼科的应用

明代刘纯所校注的《玉机微义》(1396年)卷之二十九“眼目门”论“目昏赤肿翳膜皆属于热”中[5],这段论述即《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类“目昧不明”的内容,其标题“论目昏赤肿翳膜皆属于热”乃刘纯所加,而把原“目昧不明”的标题删掉了。其曾被不少眼目类书籍所引用,连薛己也在他校注倪维德《原机启微》附录中抄录。但不知何故,刘纯在引用这段论述时却漏掉了刘河间玄府理论的核心内容,即见前文(楷体下划线处)。故使后人只知眼病多由热致,而冲淡了玄府闭郁同样是造成眼病的主要病机,尤其是内障眼病;同时也忽略了“玄府理论”所概括的生物体生命运动的形式与规律,以及中医学的辩证唯物论探讨,因为唯物论认为生命的表现形式为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统一体,而玄府这一细微结构,具有气机升降出入的生理功能,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功能结构的载体。

直至明中叶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中“青盲”和稍后傅仁宇《审视瑶函》“青盲”及“内外二障”中引申了玄府所致目病之病机。如谓:“如屋之有天窗也,皆从肝胆发源,内有脉道孔窍,上通于目,而为光明,如地中泉脉流通,一有瘀塞,则水不通矣,夫目属肝,肝主怒,怒则火动痰生,痰火阻隔肝胆脉道,则通光之窍遂蔽,是以二目昏朦,如烟如雾,目一昏花,愈生郁闷,故云久病生郁,久郁生病。今之治者,不达此理,俱执一偏之论,唯言肝肾之虚,只以补肝肾之剂投之,其肝胆脉道之邪气一得其补愈盛愈蔽,至目日昏,药之无效,良由通光脉道之窍塞耳……”[6]在治疗上,在暴盲中使用加味逍遥散,但没有明确使用该方意在解决玄府闭密之意,与刘纯一样没有引用河间关于玄府学说的内容。此后,《目经大成》《银海指南》《眼科纂要》等眼科专集亦很少见相关玄府内容,玄府对眼病重要作用几乎搁置不用,或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1911年保定府清苑县眼科名家刘跃先所著《眼科金镜》[7]“青盲”及“小儿青盲”之论中明确提此病如谓“青盲乃玄府幽隐之源郁遏不得发此灵明耳,其治宜以疏肝开郁、清热降火,清热地黄汤(栀子、黄芩、黄连各一钱,归尾、赤芍、防风、独活各一钱半,生地、天冬各二钱),用之其效甚捷。而小儿青盲乃因病后热留经络,壅闭玄府,精华不能上升荣养之故,宜舒经清热饮治之(栀子二钱,黄芩、黄连各一钱,归尾、赤芍、防风、独活各一钱,生地、天冬各二钱。此方热甚不通者加龙胆草或加犀角五分;便秘加川大黄),服十余剂后有效,病痊愈矣”。此外该书还在“目昏症”中把刘河间玄府理论中被删除的核心字句照录,似乎弥补了前人在眼科书籍的空白。由于刘跃先对玄府学说之体悟,所以他治疗诸多内障眼病常常取效。此外,对该书“凡例”不能亦忽略小觑,细读亦可获益。

刘跃先虽然对玄府学说做了承前启后的贡献,但其影响亦不明显。此后,浙江东阳韦文贵,出身于眼科世家,其父曾侍医于清宫贵胄韦尚林之子(1902~1980年),其深得其父真传,因医术高明,耿直正义,宅心仁厚,学术上从不保守,1955年受卫生部邀请进京任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眼科主任。对于玄府学说,韦老不但有所领悟,而且能将其原创精神运用于医治眼病实践中,其门人沈徳础曾撰文称其学术核心有通玄府治沉疴的论述[8],文中提到“热病伤阴,热留经络,壅闭玄府,精华不能上升于目”。并引用了《素问·调经论》《审视瑶函·青盲症》及《眼科金镜》并认为:“眼科之玄府通于肝胆,若伤精血,损于肝胆。”认为玄府郁闭为小儿青盲重要病机,提出了疏通调达玄府郁滞,又兼养血补肝肾,用验方逍遥汤(当归、白术、甘草、柴胡、牡丹皮、茯苓、栀子、菊花、白芍、枸杞子、石菖蒲)用之临床,儿童视神经萎缩血虚肝郁型有效率达92%以上。而其继承人韦玉英主任医师秉承其父的学术风格外,受明清历代中医眼科大家影响颇深,推陈出新,积极倡导中西结合辨病辨证互参;1957年又专心从师上海眼科前辈姚和清门下学习1年,受益匪浅,曾与协和医院、同仁医院两院专家共同协作开展儿童视神经疾病的中医中药临床研究,共达6年,为今后开展此项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其父治疗儿童视神经萎缩的基础上,又在《眼科金镜》的玄府学说治疗小儿青盲的启发下,结合自己的学识积淀和大量临床实践,从“舒经开郁,清热降火”立法,首创钩藤熄风饮和明目逍遥汤治疗血虚肝郁儿童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获得了1985年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并于同年在京举办了全国中医眼科学会首次全国性会议暨该项临床研究的成果全国推广的学习班(据祁宝玉老师回忆当时学员约40人左右),从而促进了中医眼科治疗儿童视神经萎缩的学术发展。这充分说明继承前人经验的重要性和玄府学说治疗疑难棘手眼病的指导作用。

继韦老之后,河北又有对河间玄府学说应用于眼科领域,并且取得成就的眼科名家庞赞襄。1994年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庞赞襄中医眼科经验》[9],书中上篇学说思想载有“玄府学说在眼科的应用”,这充分说明庞老对玄府学说研究的造诣。庞老在学习河间与楼英玄府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虚可致郁”。其“虚可致郁”非单纯“阳热怫郁”,而是通过临床实践把东垣脾胃升清降浊与河间玄府行散动通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玄府学说是河间所倡,东垣的“脾胃论”是脾胃学说的理论依据,庞老取两者之长,结合自己多年经验,灵活应用于眼科临床,并在用药时于补的基础上,加用开郁通利玄府之品,以体现“虚可致郁”的根本病机[9];还阐述玄府学说与眼科常用风药的道理,将玄府学说应用到“目病多郁”理论及相应的治法中,从而扩充眼科辨证施治的内容;同时书中还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因郁所致目病的常用代表方剂。庞老对玄府学说的继承、发展值得学习和效仿。

3结语

目前对玄府学说的研究,已深入医学其它领域并且突破临床范围,不只局限于眼科,前任中医眼科学会主任委员高健生研究员对玄府学说有深入研究,河间玄府学说连同所著《素问玄机原病式》是奠定中医学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五运(五脏)主病,六气皆从火化,七情皆从火化的病因病机、病证脉治,形成了寒凉派的基础理论,不仅对温热、瘟疫的防治有指导意义,对中医眼科学内障眼病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均有重要意义[10]。后世医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其玄府学说的内涵,并在眼科临床中有所应用,继承和发展了玄府学说。希望眼科同仁对此给予关注,将会更有益于临床和基础研究,在疑难眼病的治疗中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金·刘完素. 素问玄机原病论[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明·王肯堂. 证治准绳·眼目集[M]. 北京: 中国古籍出版社, 1993: 155.

[3]任应秋. 中医各家学说[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40.

[4]明·楼英. 医学纲目[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 235.

[5]元·徐彦纯. 玉机微义[M]. 刘纯,续增.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233.

[6]明·傅仁宇. 审视瑶函[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 38.

[7]清·刘跃先. 眼科金镜[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9.

[8]韦企平,沙凤桐.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丛书·韦文贵·韦玉英[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217.

[9]刘怀栋, 张彬, 魏素英. 庞赞襄中医眼科经验[M].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7.

[10]高健生,接传红,张丽霞,等.刘完素“玄府学说”及其对中医眼科学的指导意义[M].中医杂志,2008,49(7):584-587.

(本文编辑: 蒲晓田)

作者简介:周剑(1964- ),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中医眼科学,视神经疾病。E-mail: zhj9667@126.com 通讯作者: 祁宝玉(1933- ),本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中医眼科学。E-mail: guxinyifighting@126.com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7.025

(收稿日期:2015-10-12)

猜你喜欢
刘完素
曾给刘完素治病的张元素
从“亢害承制”原旨探析刘完素火郁理论内涵
严谨治学勇闯新路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刘完素治湿别论*
“寒凉派” 创始人刘完素的“专气”养生
刘完素妇科学术思想初探
刘完素脏腑六气病机探讨
刘完素“阳气怫郁”论治火热病浅探
“高尚先生”刘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