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及问题分析

2016-03-13 14:25孙双印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濮阳457000
河南化工 2016年4期
关键词:问题与建议煤化工发展趋势

孙双印(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濮阳 457000)

煤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及问题分析

孙双印
(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濮阳457000)

摘要:概述了煤化工发展的必要性、技术进展、产业政策分析及规划,并针对目前煤化工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煤化工;发展趋势;问题与建议

1 煤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1.1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发展煤化工的必要性

在我国已探明的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3%,石油天然气仅占5.7%,“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高效合理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洁净的新型煤化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方向,国家政策总体上持支持态度。煤炭不仅是重要的燃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近年来,在国际油价急剧震荡和对替代化工原料、替代能源的需求越发迫切的背景下,从能源发展战略和安全角度来看,有效利用我国现有丰富煤炭资源,通过新型煤化工产业适当降低其他能源对外依存度(2013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8%)将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有益方向之一,未来新型煤化工有望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重要补充部分。因此煤的清洁利用、煤化工产业转型发展备受关注[1]。

1.2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

近年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型煤化工是未来煤化工发展主要方向。煤化工产业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多种技术应用集成,联合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料以及热能、电力等产品的产业。相对以产能过剩的合成氨、电石、焦炭等为主要产品的传统煤化工行业而言,现代新型煤化工是指以煤气化为核心技术,通过优化整合先进化工生产技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新兴产业,并以天然气、烯烃、石油等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能源、化工原料为主要终端产品。无论从产品需求性,还是从技术适用性、能耗、环保、水资源消耗等方面来分析,除甲醇外的传统煤化工行业均总体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缺乏大规模发展空间,未来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将主要依托于现代新型煤化工产业。

1.3新型煤化工技术进展

新型煤化工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则来自技术创新,近年新型煤化工的技术瓶颈已有突破。目前,我国新型煤化工如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示范装置均有建成投产案例。

在技术层面新型煤化工行业发展的趋势:煤气化技术发展趋向于大型化、清洁化、多样化;甲醇合成装置大型化;甲醇制烯烃(MTO/MTP)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煤直接/间接制油工业化装置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转;煤制乙二醇成套工艺技术及示范装置建成投产及产品质量提升。

通过新型煤化工技术,可以把固态的煤转化为石油替代化工产品和清洁能源,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极大地减少碳化物、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新型煤化工技术也为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提供便利条件,产业化的应用将对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为煤化工走低碳技术路线提供技术支撑[2]。

1.4煤化工产业政策分析及规划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然而近几年在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地方不顾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载能力,盲目规划、竞相建设煤化工项目,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将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国家产业政策上先是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规范煤化工行业过热发展,逐步过渡到鼓励新型煤化工发展。目前国家产业政策上已开始逐步鼓励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传统煤化工行业处于“野蛮发展”状况,各地方政府不顾生态环境、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考虑相关技术成熟度,“逢煤必化,遍地开花”,短期内推动大量传统煤化工项目上马,导致行业整体产能严重过剩,部分项目开工率不足40%。在此背景下,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明确提出3年内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煤化工试点项目。

为了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先后发布《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讨论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并最终形成全面、客观、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其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安全发展,认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

2011年初发改委又提出年产50万t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t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t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t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亿m3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万t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暂停建设,上述标准以上的大型煤炭加工转化项目,须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煤化工项目建设进入阶段性冰封期。但在经过3年多休整后,随着技术成熟以及部分新型煤化工项目良好的示范运营效果,政府对新型煤化工项目建设态度也逐步由“全面暂缓”到“适度鼓励新型示范项目建设”,并于2013年初陆续批复10个新型煤化工项目“路条”。

2013年获国家发改委“路条”的10个新型煤化工项目(包括5个煤制天然气、4个煤烯烃和1个煤制油项目):①霍城年产60亿m3煤质天然气项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②新疆伊犁40亿m3/a煤制天然气项目(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③兴安盟40亿m3/a煤制天然气项目(中国国电集团公司);④山西大同40亿m3/a煤制天然气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⑤内蒙古40亿m3/ a煤制油天然气项目(新蒙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⑥贵州织金60万t煤制烯烃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⑦河南60万t煤制烯烃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⑧陕西榆林二期60万t煤制烯烃项目(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⑨平凉60万t煤制烯烃项目(甘肃华鸿汇金公司);⑩年产150万t煤制油项目(潞安集团)。

无论是从政策延续性还是从技术成熟度、项目运营经验来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仍不具备大规模发展新型煤化工项目条件,政府更多的是要引导新型煤化工项目适度发展,逐步鼓励示范项目推进,积累技术参数及运营经验,为“十三五”期间进行大规模高水平技术示范项目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预计2013-2018年新型煤化工项目建设或将主要以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路条”的示范项目为主,部分地方主导项目审批进度会有所放缓,行业整体将保持循序发展态势。

2 煤化工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煤化工项目建设、投产周期较长,抵御风险能力较低。若无序发展,蜂拥而上,新型煤化工也将失去价格优势,新型煤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3]。

2.1无序发展问题

新型煤化工项目仍处于示范建设阶段,但各地规划拟建的项目很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和产能过剩问题,亟须行业引导并规范发展。同时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较多,大型现代化高技术的企业较少,各产煤大省都在争相上马煤化工项目,容易造成产业趋势雷同,进而导致成产能过剩。建议由实力雄厚、筹资能力强、有技术、有专业人才的石化公司和煤业公司合资合作建设发展煤化一体化项目。

2.2煤炭资源条件

煤化工项目煤炭消耗量大,是否有足够且稳定的煤炭资源供应是首先必须要落实的条件。建议新型煤化工项目采用煤化一体化模式建设,配套煤矿做煤化工的资源支撑。

2.3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是煤化工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也是我国煤化工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煤化工耗水量大,而富煤的地方水资源多较紧张,因此煤化工项目应建设在煤、水资源均相对丰富的地方,并不断通过技术措施来降低水资源消耗,是新型煤化工发展的关键。技术措施解决办法:选择耗水量相对较少的产品;采用空冷、优化换热网络、废水回收再利用等节水技术。

2.4能效问题

提高煤的能效是社会责任,是新型煤化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煤化工项目实质是将煤炭资源转换成石化类资源过程,因此能量转换效率、综合能耗、水耗等将成为各技术路线大规模工业化推广的主要约束条件。

2.5环保问题

煤资源丰富的地方环境承载能力一般较差,因此做好煤化工项目的环保工作更加重要,“三废”排放的减少及资源化利用甚至“零”排放,是煤化工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2.6碳排放问题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也是煤化工发展必须考虑的较大的风险要素,煤化工面临一定的承担减排义务成本增大的风险,煤化工CO2的排放量大,碳排税的执行也将影响煤化工项目的效益。但煤化工排放CO2的浓度较高,相对容易回收,若能将回收的CO2用于相邻油田的驱油增产并实现地下封存,将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7经济竞争性问题

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性取决于原料煤炭的价格,竞争性取决于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的比价,原油价格较高时(>70美元/桶),煤化工项目的经济竞争性较强。受2014年下半年以来油价持续下跌的影响,当前煤化工项目的效益和推进均遇到了较大冲击和困难。

2.8技术问题是发展煤化工的瓶颈

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对技术的需求迫切,还有些关键技术从国外引进,但是国外一些煤化工技术缺少工业示范验证,引进风险很大,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的困难,付出的成本代价很高。当前,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核心技术,做好商业化示范装置的建设和运行,是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根本途径。

2.9煤化工装备的研发和国产化有待提高

目前,虽然我国煤气化炉、甲醇合成塔等装备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成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但为大型煤化工项目配套的核心反应器、压缩机、关键泵阀等主要装备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加快煤化工关键设备和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不仅可以降低煤化工项目的投资,增强竞争力,而且可以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是我国能源结构实情引发的,也是我国石油化工的有益补充;但煤化工的快速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在低油价下,煤化工的成本优势已丧失,当前煤化工项目的效益和推进均遇到了较大冲击和困难;总结我国煤化工发展的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才能理清发展思路。只有合理布局,加快技术创新,产品精细化、高端化,不断进行提质增效升级,坚持绿色低碳环保,我国煤化工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红梅.当前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形势分析[J].煤炭加工与综合应用,2015(6):1-7.

[2]汪寿建.现代煤化工技术应用及发展综述[J].煤炭加工与综合应用,2015(12):1-10.

[3]王中银.发展现代煤化工存在的问题[J].煤炭加工与综合应用,2015(6):8-10.

中图分类号:TQ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467(2016)04-0011-03

收稿日期:2016-02-27

作者简介:孙双印(1964-),男,教授级高工,从事煤化工方面的研究工作,电话:13839327912。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blem Analysis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SUN Shuangyin (SINOPEC Zhongyuan Petrochemical Co.Ltd,Puyang457000,China)

Abstract: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technological progress,policy analysis and planning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are summarized.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are analyzed at present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coal chemical industry;development trend;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猜你喜欢
问题与建议煤化工发展趋势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探析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关于中职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遏制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