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各地的回娘家习俗

2016-03-14 02:41中国太平
女性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回娘家荷包蛋丈母娘

中国太平

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丈母娘不仅爱女儿,也心疼女婿,普天下皆然。来看看各地回娘家的习俗都是怎样的吧!

陕北地区:荷包蛋招待女婿

在陕北地区的大年初二,照一般的风俗,成婚而尚未当上父亲的男子,总是跟妻子一道去拜老丈人和丈母娘。女婿一进门,丈母娘就给打荷包鸡蛋吃,双数,四个、六个或八个。可以少吃,但须声明及早让丈母娘拿走。荷包蛋有汤,但是切切不可以喝汤,有的女婿不注意,喝了汤,丈人家老小哈哈大笑,认为这女婿不懂规矩。

若是有妻妹在,还常常喜欢搞点小动作,那鸡蛋里说不定藏有花椒、辣椒,猛不防呛得打噎,妻妹们逗得嘻嘻一乐。新婚头两年,荷包蛋一定有得吃。抱了孩子,有时就吃不上了。

关中:送年饺子

山东和河南地区,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嫁出去的闺女就不能再进娘家门了,一直要等到正月初二,才能和女婿一起回娘家。过去都比较穷,讲究却特别多,闺女回娘家是必须中午前回家,太阳落山前走的,带的礼物也很讲究,年三十晚上祭奠用的鸡是必须带着的,但是娘家却往往不会留,因为鸡音同“饥”。

娘家的准备也很有意思,年夜的饺子,至少是初二晚上“送年”的饺子,是要给女儿留一些回来吃的,因为以前当媳妇的在家里地位低,有吃不饱的可能,趁着回娘家添补一下。女婿一般是要吃六个荷包蛋的,在“鸡蛋就是好东西”的年代,六个荷包蛋就是对女婿的最高礼遇。

粤东南:食日昼

广东回娘家的妇女,都要携带鸡、娘酒等礼物。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得来一个分一次,“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

珠三角:渔家儿女来送鱼

在珠三角著名水乡地区,至今还生活着许多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到了初二这天,所有外嫁女都要带丈夫和儿女回船上(娘家)住一晚,而且要买上一只大公鸡及几条鱼表示不忘在水上长大的日子,生鸡表示儿女生生猛猛,快高长大,鱼则象征娘家渔获满舱,年年丰收。

闽南:初二不逛门

大年初二,按照福建的民俗惯例,基本上不去亲朋好友家逛门,如果一定要去,初一那天就要先去报到一下,第二天才能再去。许多外地的朋友不知道这个民俗,如果冒昧在初二这一天前往朋友的家里,虽不至于吃闭门羹,但是主人脸上却少了过年应有的热情,这总会让外地朋友感觉怪怪的。但,这民俗却已存在四五百年了!

“初二不逛门”的民俗据说是从明朝末年传下来的,还居然是和日寇有关。明朝年间,倭寇作乱,屡犯闽浙海疆,故有戚继光抗倭等典故。有一年除夕夜,倭寇乘福安城关人民过年,疏于防范之际,里应外合,攻入城中,大肆杀戮,死伤惨重,城中大多家中均有亡故。因为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按习俗本应该热热闹闹的过年,可家里死了人要办丧事,怎么办呢?大家相约,第二天(初一)先把丧事搁在一边,等过了年第二日(也就是初二)再办丧事。

风俗变迁,如今母女结伴去旅游、接父母到城市过新年的人家也越来越多,无论习俗怎么变迁,浓浓的情谊流传不变。

猜你喜欢
回娘家荷包蛋丈母娘
蒋正华
放心买我掏钱
周永凤
荷包蛋面
更心疼
煎鸡蛋
煎荷包蛋
剩饭
看脸色
荷包蛋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