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散步》看宗白华的美学思想

2016-03-14 21:49吴梦柯徐果
美术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宗白华美学思想

吴梦柯 徐果

【摘要】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用不同于一般学术文章的手法,阐述了自己的美学思想,书中涉及中国古典艺术的各个门类,以及西方有代表性的艺术思想。书中宗白华先生提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形式与内容,“虚、实关系”以及“意境论”等,这些构成了蔚为大观的中国古典美学。其中,中国古典艺术中的对立与融合最能体现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这正是本文所论的重点。

【关键词】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古典艺术;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艺术中的各种手法与西方艺术截然不同,在绘画中,无论是透视方式还是用笔方式,就连基本的作画工具都大相径庭。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对中西艺术的这些差异性有着深刻的阐述,对中国古典艺术中各种手法的对立与融合尤有独到的认识,并将其归之于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引用了沈复《浮生六记》中的观点,认为中国艺术“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美学散步》全书将“大、小”“实、虚”“深、浅”“藏、露”这种看似对立的美学观点加以对比,但又采取了一种非常中庸的叙述方式,体现了宗白华特有的美学思想。

一、内容与形式的对立:错彩镂金与初发芙蓉的美

宗白华认为“大量的出土文物器具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鲜的古代艺术形象”,透过这些艺术形象,我们可以体会到千百年来人们审美意识的发展与延续。同时,他也认为中国的美学思想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都一直存在。各种古籍以及近年来的考古发掘都可以发现这样的资料。而魏晋六朝涌现的美学思想为后代美学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形成期。这个时期出现了陶潜、谢灵运、顾恺之、钟繇、王羲之等名家,他们对于唐以后的艺术发展有极大的作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各种艺术理论,比如《文赋》《文心雕龙》《诗品》《古画品录》,更为后来文学理论和绘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六朝时期是美学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魏晋开始,一种新的美学理想逐渐出现。中国美学思想更加倾向于一种更为质朴的美,整个时代普遍认为比之于“错彩镂金”“初发芙蓉”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宗白华认为,在魏晋艺术中,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可爱”的美。这是对简单的形式美的超越,反映了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早熟。

然而艺术的美很多时候是体现在形式的“雕缋满眼”中的,比如楚国的图案、楚辞、汉赋、六朝骈文、颜延之诗、明清的瓷器,以及一直存在到今天的刺绣和京剧的舞台服装,尤其是一些民间美术,正是通过这些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来表达普通百姓心中的喜悦或者愤怒,这使得这些艺术品得到了广泛的流传。然而宗白华认为从魏晋开始,“初发芙蓉”之美逐渐受到广大艺术家的肯定,这是审美意识的转变在艺术中的体现。其实“错彩镂金”与“初发芙蓉”都是艺术的形式美的体现,“错彩镂金”更加注重的是外观装饰性艺术语言的表达,而“初发芙蓉”发掘的是外观之下内部深层次的精神品格。艺术很难离开形式去传达内涵,但精神境界的追求会赋予艺术更高的品格。当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形式美的表现的时候,就会将赋予其更多的精神内涵。魏晋时期的思想自觉使艺术创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初发芙蓉”的美是一种简单、自然、纯粹的美,没有雕饰,相比之下,“错彩镂金”则显得华丽、隆重。这两种美各擅胜场,也有着不同的表现。这两种美的理想贯穿古今,一直延续了下来。“初发芙蓉”和“错彩镂金”很大程度上代表的就是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在不同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在艺术中各有侧重,因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

艺术中形式美凝聚了人们对于美的深刻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形式美法则的掌握会越来越纯熟,但形式美并非是检验艺术境界高低的唯一标准。艺术除了怡人眼目之外,还需要满足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要求。艺术性和思想性是艺术作品中共生、共存的两个部分,二者的统一而构成艺术美。宗白华认为“错彩镂金”和“初发芙蓉”正是艺术的形式与内容,这两个方面对于艺术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先秦诸子百家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孔子讲究教育意义,老庄讲究自然,韩非子讲法,墨子则认为美和善是相违背的。秦汉之后,人们对于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认识更为全面。因此宗白华得出形式和内容是艺术真、善、美统一的结论,认为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会走向极端。前人对此也有所论述,如清代刘熙载也认为两种美应该“相济有功”,相互融合才能形成更高境界的美的理想。

二、中国古典形式中“虚”“实”的对立和统一

“对立统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表现在艺术方面,“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艺术意境营造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典绘画非常注重“虚”与“实”相结合,常常在画面中留下大面积的空白,看似寥寥几笔,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蕴。比如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作品因只画一个角落,因此得名“马一角”。空白处并不是未完成,而是有笔墨处的延伸与拓展,可以是水或天空,也可以只是背景。这样安排画面,不仅不会使画面太空,反而会显得画面的空白处更有意味,给观者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宗白华认为虚实结合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不仅仅体现在绘画中,其他艺术形式也充分描绘了虚实结合的美。在书法中,书法家也相当讲究布白,要求黑与白的设置要恰到好处。在传统戏曲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只有少量必须的桌椅,周围的情境全靠演员的表演,表演者要根据剧情发展,表达出人物的情感,描述出整场戏剧的发展脉络,让人忽略周围的布景。所谓“真境逼而神境生”,這些作品中不能被欣赏者直接看到的部分其实就是使作品的“神境”浮现的重要方式。

中国古典绘画喜欢留白,而西方的许多古典油画多的是较为充盈的构图。齐白石在纸上画一只小蛙,寥寥数笔画出了蛙的动态与神韵,仿佛周围的空白是一塘池水;西方许多著名油画更加喜欢在空白处画上其他颜色或者景物。东西方艺术家的不同追求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艺术家认为西方油画“虽工亦匠”,他们追求的是艺术境界的表达,不追求形似,而在于写意,画面的意境更是重要。那么这时,便形成空灵的情景,一种澄澈内心的表达,这体现了艺术家的心境气象,能使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正体现了陶渊明所说的“素心人”,这种精神境界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就有了别样的意味,让人回味无穷。

宗白华将虚和实分成两派来讲。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庄。老、庄是从虚的角度来说,而儒家则是从实出发。但这两者都认为一切都是虚和实的结合,并不矛盾。因此,虚和实是相辅相成的。虚即是空灵,实则为充实。在艺术作品中更是如此,虚可以是不能直观感受的情感,它围绕着实在的景物或者人物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种空灵的美,让人回味,这时候的实也不是原来的景物本身,而是被赋予了美妙的情感,显得充实且完整。

结语

这样虚实结合、空灵与充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构成了独特的美,中国古典艺术的境界就这样产生了。宗白华先生在对中国古典艺术进行审美观照的基础上,通过哲学思考揭示了中国古典艺术中蕴含的内在规律,给后人以无尽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徐复观.徐复观全集:中国艺术精神·石涛之一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吴梦柯,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徐果,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宗白华美学思想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浅析宗白华审美空间理论对缓解当下人生存危机的价值
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对古希腊的中庸精神的阐释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论宗白华的艺术意境观
论宗白华美学体系的建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