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发展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思想启示

2016-03-15 09:28李燕
关键词:实事求是思想发展

李燕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毛泽东发展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思想启示

李燕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毛泽东的发展思想对今天中国的发展留下很多启示和借鉴。中国发展的一切决策都必须坚持毛泽东提出强调的调查研究为前提,实事求是;在中国的发展中,始终要把握好社会主义的科学本质;同时,当今中国的发展还必须兼顾协调好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相互关系等,这些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

毛泽东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想启示

毛泽东作为中国第一代党中央领导核心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历经艰辛和曲折,同时也为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毛泽东有关社会主义发展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留下了很多思想启示。

一、当今中国发展的一切决策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实事求是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历史一再证明:但凡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建设成就,都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而失误主要源于照搬照抄了马克思主义某些理论和设想,照搬了苏联模式,犯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脱离了事实求是。无论干什么事情,“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①才能将事情做好。而“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党的思想路线核心,更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任何时代都是最为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毛泽东辉煌而曲折的一生,与他对这个工作原则是否坚持密切相关。事实求是基本原则贯彻落实顺利时期,是毛泽东的思想成熟科学的时期,也是取得科学思想成果集中的时期。如1956年上半年开展的全国范围内的大量调查研究和1961年前后毛泽东倡导搞实事求是年,为在发展困境中的中国找到了调整的正确方向。相反,社会发展出现问题和矛盾较多时期,往往是毛泽东不太注重调查研究,或是仅满足于听报告的时期。“大跃进”时期就是如此。连毛泽东自己都说:“建国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对实际情况不大摸底了。”③就算有时 “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但大多也是浮在上面看报告。”④“我们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调查研究不够。”⑤即便有调查研究,也是前呼后拥、“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根据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或者片面性的材料作出一些判断和决定。”⑥对现实发展带来极大伤害。尤其经济工作,“很复杂,互为因果,搞不好有连锁反应。要钻进去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解决问题。”⑦这样才能真正搞好建设。

毛泽东的曲折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经验启示。即在现实发展中,要将一切工作的基点放在中国现实国情基础上,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我们的方针政策。尤其在中国,我们走的是一条谁都没走过的发展道路,更需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如邓小平所说,“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了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⑧毛泽东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探索发展道路中一直希望走一条不同于苏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这条事实求是的发展道路因诸多因素影响,毛泽东走得并不顺利。直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重新恢复了毛泽东提出但在实践中时有背离的“实事求是”工作原则和精髓,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党的各项工作的指南。邓小平以最朴实的语言,从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回答了中国发展中的一切问题。不仅取得了建设的巨大成果,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当下,党的基本路线在实践中也常常被忽视弱化。很多领导干部远离群众,远离实际。调查研究基本不做,即便做,很多也是走形式、走过场,与群众的距离在拉大,引发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和不信任。因而在当下,要想取得更好发展,党和国家必须恢复起毛泽东时期的调查研究之风,倡导各级部门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有关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形成全党全国注重调查研究、注重事实求是风气。重树“调查研究要成为领导干部工作常态”的做法。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让每项决策都科学有效,做到对人民负责。

总之,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对毛泽东的发展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未来中国发展也具有重要大意义。这是我们永远都必须坚守的原则。它是党和国家面对一切困难、解决一切问题的永恒科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密切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实事求是,真正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本质

要想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个时期顺利推进国家的建设,其前提是必须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社会主义”是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前提。毛泽东时期的发展实践与曲折历程还深刻说明:在没有真正弄清楚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下,甚至在对社会主义本质错误认识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教训是惨痛的。

社会主义本质论虽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但毛泽东对这个问题已有所思考,他只是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毛泽东就有过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尤其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花费了相当精力在思考。60年代初,在为供干部学习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几个问题》一书(第一部分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中,毛泽东对之还做过专门修改。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也抓住了某些本质,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的理论来源。但这一时期的认识还有很多的非科学性。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前,毛泽东所思考的“社会主义是什么”,一直以苏联社会主义为参照系。苏联社会主义遇到曲折后,毛泽东才开始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什么。但这一时期开始的很多探索虽然不同于苏联模式,但基本也没有完全跳出苏联模式。在毛泽东看来,“基本原则,各个国家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小的原则和基本原则的表现形式方面是有不同的。”⑨这意味着毛泽东重新思考的“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基本是在宏观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上,对微观层面的探索创新。这种探索就非常有限,难以突破苏联模式。

正因为毛泽东在发展中既触及到社会主义本质的某些实质,又在某些方面对社会主义本质把握还不够清晰明确。因而在领导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了曲折。毛泽东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告诉我们:在发展中,首先要清楚把握的问题就是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只有清楚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才能顺利完成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邓小平正是在对这个问题的质疑和思考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形成构筑了一个基本框架。社会主义本质作为对社会主义国家最深刻最抽象的一个理论认识,需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现在又明确将“和谐”纳入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之中。总之,只要在发展中牢牢把握好社会主义本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社会主义发展也不会偏离航向。

三、发展中必须兼顾协调好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相互关系

毛泽东发展理论和实践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从人民长远利益的需要为出发点来布局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突出强调和关注的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对于无数个体人的具体现实利益满足放在了国家集体发展之后。因而,在短暂的一二十年时间,为中国创造了工业化发展的奇迹,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也让人民忍受了长期的牺牲和贫穷。在发展中,毛泽东没有兼顾好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协调关系,对中国整体发展也带来深刻影响。

毛泽东关注长远利益、着眼于未来发展思想中,蕴含了大量有关当今和未来中国发展的科学预见。这些思想对未来中国发展提供了很多思想启示。连美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阿里夫·德里克也著文认为毛泽东有关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富有远见的发展理论。⑩但这种超前发展思想给对还处在建设起步阶段上的中国,却带来了曲折。毛泽东一直以一种长远发展需要来安排现实发展,关注国家发展,关注积累,从而导致国家在获得快速发展中,人民生活长期却得不到改善,引发人民群众不满。为疏导这种不满,又采取错误方式加以解决,从而加重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教训深刻而惨痛。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调整了毛泽东发展思路,从过去关注“大河有水”转向关注“小河有水”。即从关注长远发展转向关注当前发展,调整了发展思路,极大调动了人民积极性,有力推进了社会发展。但这种发展思路在某种程度上虽实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辉煌的成果,大量的人先富起来,但也积聚了矛盾,带来很多消极影响:只讲个人不讲集体,只讲利益不讲理想等。

从毛泽东时代到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发展历程的坎坷中,不难看到:只顾现实发展或只顾长远发展都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管是毛泽东强调的“大河有水”在先,还是邓小平强调的“小河有水”在先,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不同选择。毛泽东之所以会选择“大河有水小河满”,将国家利益强调得高于个人利益,主要因为新中国在发展起步阶段,一穷二白,生产力极端落后,大河小河都没水,而在当时世界背景下,要想获得发展,不能靠掠夺,不能靠历史的传承,只能靠暂时牺牲人民当前利益,才能有一定的社会积累,才能快速推进社会大发展。也正是毛泽东时代,通过成千上万民众的牺牲和努力,才为今天中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在长期牺牲中已积聚很多不满,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必须适当满足人民需要。所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思考也是现实需要。

总之,因历史条件的限制,很多情况下,在现实发展中难以实现两者的兼顾,况且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综合平衡,也有一个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的辩证统一思想。因此,不能以此简单断定改革开放前后,中共领导人在发展上的选择孰是孰非。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他们的选择都有充分的依据和科学性。但在把握两者的平衡性上又都缺乏深刻理解。“大河无水”的时代已经过去,“小河无水”的困境也基本消除。现在中国发展正走向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的发展阶段。因此,科学发展观之下,未来中国发展不仅要考虑满足人民具体利益,注重当前发展,也要注重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要求,看到中国未来发展需要。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在国家完成工业化、现代化,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强大国家基础上,才可能获得持久保证。必须将国家发展、党的发展以及人民发展紧密结合。这是中国在发展中必须选择的、让人民群众在独立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生活更加富足更有尊严的大国之路。

(注:本文系 2015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Q168)

注 释:

①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2版,第663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2版,第662页。

③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6月版,第237页。

④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6月版,第253页。

⑤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6月版,第260页。

⑥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58-459页。

⑦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3-34页。

⑧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1版,第118页。

⑨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6月版,第76页。

⑩ [美]阿里夫·德里克:《全球化与毛泽东的发展理论》,http://www. mrzine.org,2006年8月6日。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思想发展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实事求是”定乾坤
“思想是什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