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视野下的藏族史籍《青史》研究

2016-03-15 09:29还克加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青史藏文藏族

还克加

(西藏大学藏文古籍研究所 西藏 拉萨 850000)

在浩如烟海的藏文历史文献资料中,《青史》因其参考史料丰富、年代清晰准确、人物传记翔实以及作者无宗派偏见等特点,而在国际藏学界和藏族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对研究西藏后弘期,即九世纪中叶至十五世纪后半期的教派形成、教义传承关系以及名刹古寺的历史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对《青史》的作者、成书年代、版本、内容、资料来源及史料价值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一、《青史》作者管译师·宣奴贝

据藏文史料记载,在藏族历史上,管氏家族内先后出现了四位著名的翻译家。①其中管译师·宣奴贝,公元1392年出生于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琼结县境内的杰曼拉康附近,②其父亲名为管顿穹奈多杰,母亲名为斯塔吉。管译师·宣奴贝 9岁出家为僧,开始学习了《入行论》等基础佛学理论,12岁至23岁之间开始拜高僧大德为师学习了《释量论》、《波罗蜜多》、《慈氏无论》、《中观理聚六论》、《毗奈耶》、《发菩提心》、《上下对法》、《那若六法》、《胜乐》、《噶当次第》、《中观》、《那若六法》等。拜当时藏地多位著名的善巧者为师,听受了显密方面的无边教法,依止了无宗教派系的许多上师,听授了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等教派的教义理论,以及《时轮续释》、《天文历算》、《声明》等方面的内容。总之,管译师·宣奴贝的一生中共依止了大概六十多位上师,在他们座前圆满地学习了显密两宗以及明处。管译师·宣奴贝在年满四十二岁时,(藏历第七饶迥的癸丑(水牛)年,公元 1443年,)初次与印度大班智达纳季仁青见面,并在班智达座前听受了显密两宗五年之久,他能流畅无阻地翻译班智达所讲之法。故此,班智达心满欢喜而赞颂道:现在世间比古玛惹西(宣奴贝)更为善巧者我未见过。管译师·宣奴贝虽从未前往过印度和尼泊尔等地留学,但能够无碍地声译班智达纳季仁青所讲之法,足以证明管译师译著《声明》论著水平之高。另外,管译师的《圣观自在赞》和《喜金刚修法》等著作收录在《丹珠尔》的法部中。

二、《青史》成书年代考究

管译师·宣奴贝的著作据说有十多函,较为著名的有《时轮大注释》、《历算论典误正》、《时轮难点注疏》、《十一神通论之内容注疏》、《究竟一乘宝性论大疏》、《现观庄严论释》和《青史》等。其中《青史》在藏族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此书的成书年代,学界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郭和卿先生的“公元1358年或公元1361年说”,“于元顺帝至元十八年戊戌公元1358年著成《青史》初稿,是其著名代表作。”[1]还有“迅鲁伯:译意童吉祥,元代藏族译名,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著成《青史》巨著。”[2](二)王辅仁、索文清先生等的 1476年说,“写于一四七六年(明成化十二年)”[3](三)王继光和王尧先生等的 1478年说,“明成化十二年丙申年(1476年)宣奴贝开始撰写《青史》;明成化十四年戊戌年(1478年)《青史》初稿完成;明成化十七年辛丑年(1481年)经过校正,《青史》刻板梓行。亦即说,《青史》梓行的当年,作者宣奴贝即与世长辞了。”[4]以及“《青史》为著名学者和翻译家管·宣奴贝(1392-1481)在公元1476(火猴年)至1478年(土狗年)间撰著而成,距他去世仅仅三年,可以说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5]

上述三种观点中到底哪种说法比较准确呢?首先,《青史》作者管译师·宣奴贝生于火猴(公元1392)年和卒于铁年(公元1481)年在上述三种说法中是相同的,故我们可以排除郭和卿先生的说法。然后我们就依据《青史》原文的说法和笔者最笨拙的方法来进行推断:在《青史》藏文铅印版的第一章第九节中说:“从此阳土猴年起到现在的火猴年,已过去108年了。”[6]那么,公元1392年至1481年间猴年分别是:1392年、1404年、1404年、1416年、1428年、1440年、1452年、1464年和1476年。上述的“火猴年”应该是哪一年呢?藏学界公认《青史》是作者高龄时所撰写,所以应该是1476年。又在《青史》藏文铅印版后部分的书跋中说:“此书叙述藏地境内正法和说法者如何而来的次第,是从法王松赞干布诞生起到现在,已经过了 850年的阳土狗年在普贤苑自生甘露法流悦意法城中,由说法僧宣奴贝撰著。[7]”同样,上述中的“阳土狗年”是哪一年呢?在公元1392至1481年间的狗年分别是:1394年、1406年、1418年、1430年、1442年、1454年、1466年和1478年。很明显“阳土狗年”就是1478年。还在《青史》藏文铅印版后部分的圆满制版阶段中说:“在美满的财富丰盛聚集的机缘上,这一史著于阴铁牛年开始撰述,并于精华要地——陧地名为萨脱勒·却嘉林波的大宫之中圆满完成。”[8]同样,公元1392至1481年间的牛年分别是:1397年、1409年、1421年、1433年、1445年、1457年、1469年和1481年。《青史》只有撰写出来才能制版印刷,因此上述中“阴铁牛”年应该1481年。因此,笔者认为王继光和王尧先生的观点是准确的,也就是说管·宣奴贝于1476年开始撰写《青史》,于1478年完成,之后的1481年也就是作者去世之年刻板印刷。

三、关于《青史》的版本

由于《青史》在藏族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1481年刻板印刷到目前为止,出现了不同的木刻版、手抄本、以及铅印版、英译本和汉译本,现分别如下介绍:

西藏拉萨功德林所藏的木刻版③:西藏档案馆所收藏的版本长宽分别为约548.7cm,每页为7行,共有485叶,题名为deb gter sngon po bzhugs.此版本以前安奉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境内的羊八井寺内,但在藏尼战争时期使得旧木刻版本散失。后来进行重新散补刻版,并安奉在拉萨市功德林。虽然此版本的最后一页说明,由于在藏尼战争和时间久远而对刻板进行过修复,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发现字迹不够清晰,需要较高的藏文水平方能阅读。

安多拉卜楞寺附近的甘丹却柯林木刻版:笔者虽未目睹过该版本,但是根据《青史》铅印本中所引用该版本照片,研究者发现相对比较清晰,据说此版本分为上下两册。

手抄本:《青史》的手抄本在西藏博物馆和档案馆均有收藏,其字体为藏文草书,纸张大小各异,所有手抄本文字清晰优美,如西藏档案馆所收藏的手抄本的长宽分别为约377.8 cm,每页为7行,页数是按每个章节而划分。

铅印版:当今国内大多数学习和研究藏学者所参考的《青史》藏文版,均为1985年四川民族出版社以拉萨功德林版本为基础,共分为十五章和若干节,以安多甘丹却柯林版本为参照分为上下两册,并由著名藏族学者东噶·洛桑赤列撰写作者简介、序言、出版说明,以及对两种版本进行校对后出版发行的铅印本,32开,正文1274页,虽存在一些印刷等瑕疵,但到目前为止,成为了国内藏学界最流行的版本。

英译版:《青史》的英译版为国外藏学学习和研究者的主要参考版本。由于苏联藏学家罗列赫认识到《青史》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早在19世纪40年代罗列赫到印度时,与精通梵、藏、英文的著名藏族学者更敦群培合作,把这部史学巨著翻译成英文。《青史》(The Blue Aunals)的英译本分两部出版,第一部分于1949年问世,载于《孟加拉亚洲学会会刊》专号第七卷;第二部分于1953年由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出版,全书正文1093页。

汉译版1:《青史》的汉译版于1985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于2003年重印。此版本的译者为郭和卿(1907-1986)先生。郭先生的汉译本为当时的国内藏学界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但是,由于与藏文版本在内容翻译上的出入以及历史年代考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此版本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人认为:“郭译本文笔流畅,用力颇勤,但有不少漏译之处。使用时,需与藏文本对照。此外,某些年代的注释,亦有可斟酌商榷之处。”[9]

汉译版 2:《青史》(足本)的汉译版,201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版本是王启龙和笔者以四川民族出版社的藏文版为蓝本,并参考了郭和卿先生的汉译版和罗列赫的英译版,在此基础上对藏文版、汉译版和英译版进行比较、分析和补充,虽然足足用了 5年的时间完整地重译了这部史学名著,但是该书成书年代早,对藏文原文的理解方面还有尚未解决的诸多错讹之处。另外,由于该版本完全按照藏文铅印本的编排而翻译,使得对宗喀巴大师传记等内容方面有所颠倒。

四、《青史》的内容及资料来源

(一)关于《青史》的开篇礼赞

《青史》藏文铅印版本同大多数藏文典籍一样在正文前有十六句的开篇礼赞,用梵文和藏文两种语言撰写。然而开篇礼赞似乎并非是管·宣奴贝本人所撰写,而是他的译作,因为与此赞美诗(开篇礼赞)极其相似的《佛三身赞》在德格版的《丹珠尔》第 1函中也同样出现过,并注明此赞美诗系古印度论师龙树所著,印度论师迦腻卡那和译师楚成嘉哇(戒胜)由梵文译成藏文。梵文译成汉文者为宋代法贤。《佛三身赞》和《青史》的开篇礼赞在内容上极其相似,区别在于前者为十九个音节,而后者为二十一个音节,关于两者的评论有钢和泰男爵的“《佛三身赞》评释,”现已译成汉文。④

(二)资料来源

从上述对《青史》作者管译师·宣奴贝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精通佛教显密法,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之智者。因此,他在撰写《青史》时引用了大量的资料以佐证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具体而言,其所引用的资料类型大致如下:

1.梵文史料:在论述传授释迦牟尼教法的历代法师中,管译师·宣奴贝引用了梵文资料,如“兹有一佛法传授的梵本零散的纸条,谨译如下。”[10]

2.汉文史料:在论述藏汉霍尔(蒙古族)王世系时,如“有关松赞干布王到朗达玛之间的历史,在仁钦扎巴藏译的汉语文献中有详述。”[11]

3.金石录:在论述祖孙三法王弘扬佛法过程中,如“后来赤德祖丹的大臣在秦浦地区的岩穴中(发现)松赞(干布)的一铜牌语录说……”[12]。以及在论述达隆巴及其弟子阶段如“总之,此间雪域藏地的传承,正如拉萨甥舅盟碑中所说……”[13]。

4.佛教典籍:在论述佛教教义时,引用了较多的佛教经典,引用了佛教经典《摩揭陀贤善传》、《异部次第诵读轮》、《比丘年岁问答》、《沙弥年岁问答》、《具足光明论》、《能仁密意庄严论》等典籍。

5.高僧大德的传记和全集:《青史》中撰述各教派高僧大德时,参考和引用了诸多高僧大德的传记。在论述法王细波的弟子即著名的桑杰热巴时,参考了其直传弟子梁本波·达玛悉德所撰写的《桑杰热巴传》。另外,《青史》中还引用了各高僧大德的全集,如在论述吐蕃王统世系中探讨藏族族源时,“……这一说法是喜饶果恰大师说言”[14]。足见管译师·宣奴贝博览群书,旁征博引。

6.藏族历史文献:《青史》中同样参考了诸多藏族历史典籍,如《巴协》、《奈巴教法史》、《红史》和《布顿佛教史》等。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学者认为《青史》中提到了贡噶多吉所撰写的《红史》。但是藏族著名学者东噶仁波切在藏文铅印本的《青史》出版绪论中说:“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此史书中所说的引用于《红史》中的八个注释,均为来自管译师·宣奴贝亲自阅读过的不太准确的一个《红史》版本,绝不是管译师·宣奴贝自己加上去的。因为这些注释在两三页之间的前后所言,矛盾重重。这说明此版本的撰写者对天文历算一窍不通。管译师·宣奴贝则是精通佛教显密文化和天文历算者,因此,译师不可能把错误较多的文献引用到自己的《青史》。这些注释在我以前所见过十几种不同版本的《红史》中未见过,因此,也不是贡噶多吉所撰写的。”[15]关于此点需进一步考证。

五、《青史》的史料价值

(一)《青史》是一本关于佛教在藏区传播、立足、发展和弘扬的历史文献,与传统藏文历史文献一样主要讲述佛教史,正如作者所言:“虽说以前产生过零散的12小邦等,但毕竟是一些小国,而且没有记载说这些后裔对佛教作出过有益之事业。因此,藏族学者们一般从聂赤赞普开始撰述王统世系的。我也如此。”[16]作者虽为一位噶举派大学者,然其以无教派偏见之胸怀,涉笔藏传佛教各教派之创立、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其所论述教派之资料亦均来自该教派自身撰述的文献。因此,《青史》对研究各教派之历史,极具参考价值。

(二)据笔者对《青史》(足本)的初步统计,书中大概出现了近两千个地名和寺院,涉及古印度、藏区和汉地。作者对一些寺院的创建者、寺主传承世系等撰述得十分详实。比如,作者较为详细地讲述了杰拉康的创建者纳朗·多杰旺秋的生平、杰拉康的创建时间以及主持寺院的世系情况等。故《青史》对研究15世纪前的地名、寺院名及其寺主传承世系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参看价值。另外,《青史》中出现了近一千七百多种文献。其中,有些是译自梵文本,并注明了梵文本的原作者及藏译本的作者;有些是来自藏族学者所撰写的文献,对文献作者有详细的介绍;有些只列出文献名而并没有介绍作者,不过在藏文《大藏经》中还是可以找到作者的。比如,“(宗喀巴)大师又意识到,住于菩萨学处者,虽然经过俱胝劫的勤奋,但如不具足通达真实性之空慧,仍然不能跨越轮回之大海。于是,他著出善为导示此类修学的《三士道次第教授》(菩提道次第广略两论)。”[17]如此看来,《青史》为研究藏文文献提供了便利,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三)《青史》与传统藏族史籍在撰写方式上的区别在于它偏向编年史的历史记法。往往以作者撰写该书的时间、历史人物的诞生或去世为准点来推算,如:“佛世尊灭度猴300年,大婆罗门出世;又过300年,至尊日措巴(rje ri khrod pa)出世。2400年后,麦哲巴出世。此后,直到岭热(gling ras)逝世,共经过170年。自此以后,直到丙申年(阳火猴,公元 1476年),又过了 288年了。总之,根据热穹巴传规的佛教事计算法,佛世尊灭度后到此丙申年(阳火猴,公元1476年),已经过了3458年。”[18]

结束语

管·宣奴贝的《青史》是藏族史籍中的经典著作之一。在国内外的藏学界具有一定的声誉,无论是撰写方式和史料的引用,还是作者的严谨学风,都值得我们后辈学习。毋庸置疑,《青史》更是我们学习和研究藏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书之一。

注释:

①第一位是赞普赤热巴坚时期著名的翻译家管译师·却珠(vhos chos grub),他精通藏文、梵文和汉文,此师曾将汉文佛经《大宝积经被甲庄严令》、《楞伽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贤愚经》、《佛说善恶因果经》等译成藏文,并把藏文多部佛经译成汉文,此师在当时的甘州和沙洲居住过二十余年;第二位是尊者阿底峡之徒管译师·库巴拉孜(vgos khug pa lhas btsos),他曾前往印度拜见过七十多位班智达而学习佛法,后来翻译许多新密及密集方面的典籍;第三位是与宗喀巴大师同一时代的管译师·宣奴贝,即为《青史》作者;第四位是江孜法王饶丹衮桑同时代的显密两教都精通的大学者管译师·却江桑布(vgos chos skyong bzang po)。

②关于杰曼拉康附件的记载,藏文文献有不同写法:东噶大师所撰写的《东噶藏学大辞典》第632页和《青史》作者简介中记载“vkhrungs yul ni lho kha vphyons rgyas khul rgyas sman lha khang gi mdav vam pa ravi grong nag me dgu zer bvi sa char vkhrungs”而在夏玛却扎益西所撰写的《管译师·宣奴贝》第7页中记载为,“rgya sman lha khang gi mdav grong nag mo, devi nang nas kyang dbus khuyim zhes bya bar chu pho sprevu lo (spmyi lo 1392)la sku bltams.”

③王尧先生认为:“《青史》原版曾保存于羊八井(广严城)寺,位于拉萨西边通往扎什伦布途中堆龙河谷里的一座寺庙。在尼藏战争时期(1792),有些印版丢失,又重新补刻印版。这些印版在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以后处理羊八井寺庙产时,划归并保存于拉萨附近的功德林寺,最后归入布达拉宫。关于这一点,本人在1959年曾负责清查功德林寺产时,了解到经板已归布达拉宫代管后,查验木板,确实只毁了一片,其他完整无缺,这个印版常常不够清晰。”见《青史》(足本)王启龙 还克加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年4月出版的汉译本序言。

④王尧,王启龙主编.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十八辑)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5

猜你喜欢
青史藏文藏族
碧血丹心铸青史 汉水浩荡祭英魂
风雨百年 青史可鉴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牙疼非小事,疼起来入青史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黑水城和额济纳出土藏文文献简介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