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化解“最初一公里”难题

2016-03-15 10:15吴若辰苑雅文周雨桐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6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农产品农业

■吴若辰 苑雅文 周雨桐

“互联网+农业”化解“最初一公里”难题

■吴若辰苑雅文周雨桐

“卖难买贵”就是农产品销售链条上“最初一公里”的困境,其原因在于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滞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差、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农民观念落后专业人才短缺。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农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化解“最初一公里”难题的路径有:构建“县区-乡镇-行政村”三级物流配送体制、搭建农村物流信息平台、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发展智慧农业、以订单制化解农民的市场风险。

“互联网+”“最初一公里”农产品物流农村电子商务

问题的提出

每到收获季节我们都会看到不少令人扼腕的报道:因为无人问津或出价过低,天津蓟县的柿子烂在树上、山东的优质苹果滞留在村里、安徽的枇杷囤积重归泥土,还有西瓜、樱桃、白菜等等农产品都出现过滞销现象。

农民丰产却不丰收,消费者却难觅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卖难买贵”这个怪像就是农产品销售链条上的“最初一公里”困境:即由于供求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冗杂,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变成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农户对接市场出现断点,导致农产品积压在农户手中。

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农户很可能误判市场容量,导致供需失衡。但是仅从流通体系看,农户由于缺乏市场把控力,在产品定价博弈中处于劣势,难以获利。加之由于产地销售渠道不畅,农户无力实现农产品及时售罄,无力躲避产品滞销的风险。

农产品“最初一公里”的原因分析

(一)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滞后

多年来,我国重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已经建成4469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有1790家,基本形成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产地、集散地与销地相衔接的批发市场体系。但是,在整个市场布局中,各界对产地市场用评级制度,根据其信用等级,确定其贷款的授信额度;创新担保机制,采取多样化的担保办法,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另外,可通过增设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建立农业重大灾害风险补偿基金、降低保费、提高保额等途径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

总之,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过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只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手段,而发展现代化农业也只是“富裕农民、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手段,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政府扶持和监管力度,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环境,避免政策错位与实践畸形,要根据我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的道路。

参考资料

1.王德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实践错位与路径反思[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2):20-27+91.

2.张义珍.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新疆农垦经济,1998(5).

3.宋洪远,赵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特征和制度创新[J].新金融评论,2014(3):122-139.

4.张扬.试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的条件与路径——基于农业要素集聚的视角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4(3):112-117+128.

5.张秀生,单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 [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7-24.

6.孟丽,钟永玲,李楠.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及结构演变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1):41-45.

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良”[J].南阳市人民政府公报,2013(4):23-25.

8.黄祖辉,俞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

9.黄闯.粮食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困境和出路[J].地方财政研究,2014(10):22-27.

10.陈晓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上的致辞[J].农业经济问题,2014(1).

责任编辑:孙铁铭

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概念正深刻改变传统农业,使农业生产更加标准化,管理不断规范,流通日益快捷。2014年,我国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占总销售额的3%。我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数量超过3000个,出现快速增长态势。互联网技术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信息化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因素。依托网络化流通平台,采用数字信息技术与农业供求信息平台、物流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够辅助各方主体及时了解农产品流通需求,实现供应资源的整合,实施有效的供需对接和快速供给。

“互联网+农业”破解“最初一公里”的路径设计

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困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信息传导不畅,农产品找不到有效需求,卖不出去;二是由于信息误导,种植规划错误。前一个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介入进行化解,后一个问题则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开展智慧农业、订单制生产等方式,帮助农民设计出屏蔽风险的种植计划。

(一)构建“县区-乡镇-行政村”三级物流配送体制

依托乡村邮政和各快递公司的资源,打造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体系,建立便捷的收发体系。克服了不方便和成本高的弊端,有助于促进农产品外销,农产品升值的卖出价格。应大力发展乡村配送站,负责收取快递+寄出快递业务,不但方便村民消费活动,还能够用于农产品的销售物流,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的“最初一公里”问题。中介性质的“快递站”,解决农村市场用户分散、订单松散的问题,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二)搭建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农村物流的推动作用,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设通讯网络硬件的基础设施,构建“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体系,打造农村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农产品物流”通过IT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互联互通,促进了农业资源、农产品市场、农业推广管理等信息的有效传递,解决了农产品生产者的信息获取困难的问题,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寻销售渠道,将大范围的加工、整理、仓储、运输、装卸、配送、信息处理等有机整合,获得最大利润。

(三)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由于信息不畅,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中难免发生“买贵卖难”的现象。“互联网+农业”的直接实现方式是农村电子商务,不是简单地帮助农民购买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而是建立起有市场前景的供给源泉。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要经过多个环节,互联网可以让供求信息得以充分共享,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实现产销精准对接。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利用“万村千乡”的市场网络改善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服务环境。随着金融资本的进入,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有了发展的契机,助力现代农业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很多互联网企业都看好农村电商,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已经被激活,如阿里巴巴实施了“千县万村”战略,未来3-5年内将进行100亿元投资,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在一些不发达地区,电商企业则将未受污染的环境转化为卖点,种植农业特色精品,从而获得更高的农产品附加值。

(四)发展智慧农业,以订单制化解农民的市场风险

互联网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可使农业耕种变得更加精准、及时。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运用应用感知技术、GIS技术、控制技术等,对土壤、作物、生态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并提出处理方案,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智慧农业还包括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多方面内容。“智慧农业”能够彻底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催生以大规模农业协会为主体的农业组织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无障碍连接消费者,如实施订单生产,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实时监控,得到新的消费体验。而农民由于在生产前得到了销售承诺,可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参考资料

1.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32-38.

2.丁海洋等.河北省农村“互联网+农产品”发展调查报告[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274-276.

3.陈红川.“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J].广东农业科学,2015年(16):143-147.

4.尹国伟等.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4):16927-16928,16935.

(作者简介:吴若辰,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学生;苑雅文,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及城市群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雨桐,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刘桂素

高双平,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会计与审计;郭丽华,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资产评估)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