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中的中国共产党*

2016-03-15 12:07仝群旺
广东社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日货国货根据地



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中的中国共产党*

仝群旺

[提要]近代以来,抵货运动和国货运动作为抵御外辱、富强中国的经济手段而得到社会各阶层和政党的参与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对抵货运动和国货运动的态度和行为随着其在政治生态中的角色转变而不断变化,经历了由五四时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参与、支持到“清党”、“分共”后的批判、否定再到抗战时期将其作为边区和根据地重要的经济和贸易政策的演变。其演变历程展现了在民族危机、政党冲突和经济发展约束下,中共政策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关键词]抵货运动国货运动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

近代以来,抵货运动和国货运动做为富强中国、抵御外辱的重要途径而受到历届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支持。抵货运动自1905年兴起以来,成为社会各阶层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来达到政治、军事目的的工具,被称为“弱者的武器”,“合法的暴力”。国货运动也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而登上历史舞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货运动成为国民政府的基本国策,逐步制度化、规范化。①中国共产党自创建开始就与抵货运动和国货运动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往关于抵货运动和国货运动领导和参与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民政府、国货团体、具体国货企业、学生群体方面,而对于共产党与抵货运动和国货运动的关系迄今未见研究。因此,本文试图对中国共产党在抵货运动和国货运动中的观念、行为和政策演变进行研究,分析民族危机条件下政党立场与政治运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五四运动前后早期共产主义者在抵货运动和国货运动中的认知和活动

受民族危机的影响,早期共产主义者和其他爱国青年和有志之士一样,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做为爱国救国的重要途径。

五四运动爆发前,早期共产主义者已具有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思想。191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学实习时自编的《国文教授案》第四册第十课《衣服》中,就教育小学生要“奖用国货(中国布)”。②1916年,在南开中学读书的周恩来认为“纯粹国货,寥寥无几”。外国货物占领了中国市场,而国货出口由于“出口税重,入口税轻,希国货之流入他邦,难登天矣”。③1918年10月,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张国焘、黄日葵、高君宇等在李大钊支持下成立国民杂志社,提倡国货是该社的四大宗旨之一。④1915年,恽代英参加了因抵制日本“二十一条”而爆发的抵制日货运动。1918年,恽代英通过互助社发动学生,成立抵制日货运动基金,调查日货,编制《武汉国货调查录》,并写了《武汉国货调查录白话序》。⑤

五四运动爆发后,更积极地进行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和宣传成为早期共产党人和其爱国社团的主要活动之一。毛泽东为骨干的湖南学生联合会和新民学会与湖南各界组成国货维持会联合抵制日货,对违反规定的商店和商人予以惩罚。⑥1919年12月15日,天津觉悟社周恩来对天津总商会担保商家不守承诺,仍派人去日本大阪进货表示抗议。周恩来认为,在“人民虽有战争之心,而无战争之力”的情况下,“惟有以抵制日货以激醒彼国民族”。“如我国坚决与之断绝一年关系,彼国必起革命,必推倒君主,推倒军阀派,推倒侵略主义”。⑦虽受当时对日经济绝交致敌死命的抵货万能论的影响,周恩来对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认识还有局限,但其抵货救国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五四运动期间,国民杂志社的重要成员邓中夏、张国焘等组织“救国十人团”,宣传抵制日货和提倡国货。恽代英在五四运动发生后为武汉学联拟定了《学生实行提倡国货办法大纲》,组织“学生实行提倡国货团”,并为武汉学联发行的《学生周刊》制定了“唤起国民爱国热忱,提倡国货,坚持到底”的创刊宗旨⑧。恽代英大力宣讲:“欲求实在有裨于国,只有发天良用国货,注意国事,为国家做事 ”。⑨1920年,他开办利群书社、利群毛巾厂,亲自创办实业,提倡国货。

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认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就在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发达已经要求独立的本国工业,所谓提倡国货”,⑩其次才是十月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把“抵制日货和提倡国货,当做五四运动的实质”。瞿秋白认为五四运动的“主干”并不是学生运动,而是“上海商人的罢市要求及各地国货商人的努力参加”。瞿秋白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作为五四运动的内在基础和根本动因,是其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理论分析中国实际的初步尝试。五四运动前后,瞿秋白、周恩来、毛泽东、张国焘、恽代英等处在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时期,他们对国货运动和抵货运动的支持和参与属于当时轰轰烈烈的抵货运动和提倡国货运动的一部分。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共产党人在国货运动和抵货运动中的认知和活动

共产党成立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于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收回关税自主权,抵制外货提倡国货,发展民族工业成为国民革命的重要目标。

这一时期,很多共产党人对抵制日货的结果盲目乐观,普遍认为抵制日货运动已经成功,将抵货的主要目标由日本转为英美。恽代英通过贸易统计得出1922年英国对中国出超是日本的四倍,所以制中国经济死命的是英国而不是日本。刘仁静肯定了抵制日货的作用,1923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使得中国对日由入超变为出超,“是对日本武力侵略主义者一绝大打击”。他错误地认为“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较之英美,已非中国之大害”。1925年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期间,共产党领导的上海总工会和省港罢工委员会提出了罢工、排货的政策和措施,在省港实行进出口特许证制度,将“查缉仇货”(英国货)做为对英经济绝交的手段。抵货主要目标的转变原因在于国货对日货的进口替代性要远远大于对英美国家货物的替代。然而,日货低廉的价格和高出国货的质量使得对日货的抵制也只能收效于一时。从抗战前中日贸易统计来看,日本对华出口始终处于上升的趋势,抵制日货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收回关税自主权,提高进口货物关税是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重要途径。邓中夏认为国货之所以不发达,“即因关税主权旁落于外人之手”。因为协定关税,本国货物收税反而比外国税重,“把成本若是之重的国货而与成本若彼之轻的外货相竞争,谁胜谁败,不卜可知”。李维汉认为中国是帝国主义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要保护国货,就要提高外货进口税。

难能可贵的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在这一时期已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从人性和市场的角度来理性地分析抵货运动和国货运动。恽代英认为,外货物美价廉,而“人性自然爱好价廉物品”, 这是国货难以振兴的经济原因。恽代英还从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批评了盲目抵制外货的不可取。他通过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得出,中国输入的原料要比输出的原料价值还大。1922年,中国进口的米、杂粮面粉、棉花等远远超过出口。中国人总计10亿两的衣食物品要依赖外国输入。出口方面,中国要输出六亿五千万余两的货物,如果不输出,会造成大批工人和农民失去工作。因此,“世界进化了,一切的国家在经济上都须彼此依赖,不能独立自给”。可以说,恽代英对国际贸易作用的认知是理性的,他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常识,看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抵制外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超越了当时社会对抵货运动的普遍认知。

这一时期,毛泽东还对国货商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国货商属于中产阶级(即所谓民族资产阶级,也即中间阶级)左翼,“即与帝国主义完全无缘者”。国货商和华资工厂主等中产阶级具有革命性,但又对无产阶级参加的革命“不免发生恐惧, 又怀疑各阶级合作的革命”。

三、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对提倡国货和抵制日货的认知和批判

1928年国民党清党后,作为“非法政党”的共产党已不再将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作为其支持和参与的目标。相反,共产党人认为,国货运动的开展,国货事业的发达代表着国民党税收的增加和物质实力的壮大,代表着共产党打倒国民党难度的增加,这是将推翻国民党统治做为首要任务的共产党所坚决反对的。因此,这一时期中共主要从宣传上按照阶级斗争的观点批判商人和企业家特别是国民政府发动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以及国民政府推动的关税自主和劳资合作,批判其反动性、欺骗性和不彻底性。

第一,共产党认为国货运动是对工农群众的欺骗和利用,是为本国资本家和英美势力谋利益的运动。

针对资产阶级提倡的国货运动和1928年底国民政府举办的中华国货展览会,共产党早期理论家潘文郁著文加以讽刺和批判,认为提倡国货对工农群众是欺骗。因为所谓“国货”,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货物”,所谓“提倡国货”,“就是大家要购买本国资本家的货物”。他认为资产阶级所宣传的提倡国货便可以打倒帝国主义,便可以国富民强,只是“骗人的话”,只有“打倒国民党之豪绅资产阶级的政府,使货物都属于工农群众的时候,提倡国货运动才对于工农群众有真正的利益”。

第二,对资本家和国民政府借“提倡国货”来要求劳资合作,损害工人利益的行为,予以坚决揭露和反对。

恽代英通过调查海关报告和新丝厂的增建情况驳斥了国货丝厂资本家以亏损和提倡国货为借口,要求“劳资合作”,反对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做法。国货资本家剥削的严重程度说明国民党宣传的“劳资合作”是谎言。提倡国货的南洋烟草公司关闭浦东工厂,开除大批工人,推翻以前劳资双方订立的条件,改变厂规。罗绮园认为,这充分证明了中国资本家提倡国货的虚伪性和私利性。刘少奇认为,国民党的“劳资合作”与“提高生产”是阻挡不了工人的反帝运动和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的,“但我们又不要忽视国民党与土著资本家正利用提倡国货与增加生产的口号更加紧的向工人阶级进攻”。

第三,批判部分共产党人把经济绝交、抵制日货作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唯一办法的错误观点,并认为决不能将经济绝交、抵制日货和共产党的“土地国有”政策等同起来。

柏一认为,经济绝交的办法不能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经济绝交、抵制日货只是中国“买办资本家‘对我生财’的工具而已”,他们和国外资产阶级剥削民众的本质是一样的。柏生批判了阿乔把“抵制日货”、“经济绝交”和“土地国有”的口号等同对待当做共产党的革命口号的错误观念,认为靠经济绝交和抵制日货就可以打倒帝国主义,是完全错误的。但共产党通过领导抵制日货运动,可以和国民党争夺对群众的领导权。卜葐以更长的篇幅批判了阿乔靠经济绝交和抵制日货就可以打倒帝国主义的观点。卜葐认为抵制外货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目的是减少帝国主义商品的竞争,使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机会。“土地国有”则是无产阶级的政纲式的要求之一,和抵制外货不能同等对待。共产党对抵货运动的策略是“积极的赞助抵货运动,揭破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欺骗”。

第四,批判国民政府关税自主运动的反动性和不彻底性,认为提高关税有益于抵制外货和提倡国货是对民众的欺骗。

关税自主与国货运动关系密切。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初步实现了关税自主。但基于政党冲突和阶级矛盾,共产党人对国民政府领导的关税自主一概持反对态度。恽代英认为国民政府实施海关进口新税则增加的收入“当然仍旧出于我们工农民众身上”,洋货入口税增加必然造成洋货在中国的售价提高。恽代英还认为中国只有废除一切协定关税,并把一部分洋货的关税提高,“然后洋货不能畅销,中国工业才能发达”。李立三认为新税则对日本货物有很大的阻碍,对美国货物没什么影响。李立三还认为资产阶级的反帝理论“要反帝,就要提倡国货,(将来实际上是美国货),要发达国货,工人就要勤快多做工”是资产阶级的反动宣传。应当讲,到1929年,虽然中国政府仍没有取得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但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为避免列强的反对,关税自主只能逐步通过协商解决,苛责国民政府不能一蹴而就实现完全的关税自主是不合理的。

第五,通过文艺宣传批判国民政府和资产阶级领导的国货运动,揭露其虚伪性和欺骗性,认为国民党的国货救国是没有出路的。

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瞿秋白。他在《真假董吉诃德》一文中认为国民政府和资本家就是“假吉诃德”,他们“何尝不知道‘国货运动’振兴不了什么民族工业,国际的财神老爷扼住了中国的喉咙,连气也透不出,什么‘国货’都跳不出这些财神的手掌心”。在《关于女人》一文里,瞿秋白从批判男权社会的角度批判那些“正人君子”把“女人爱奢侈,不肯光顾国货”当成国难益深,国货衰微的原因的荒谬。在瞿秋白的短篇小说《“矛盾”的继续》中,燕樵作为资产阶级在工会中的代表,对工人宣传“几十年来中国丧失的领土和主权,……,都要从提倡国货运动里面去取回来”。燕樵劝导罢工工人要提倡国货就要进行劳资合作。瞿秋白认为燕樵是用虚伪的民族主义来掩盖阶级剥削,教育工人不能被资产阶级在工会的代理人所欺骗。

瞿秋白除自己批判国民党和资本家领导的国货运动外,还对中共早期党员、左联领导成员茅盾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子夜》的创作是矛盾和瞿秋白合作的结果。在瞿秋白的建议下,矛盾对《子夜》的大纲进行了仔细修改。如将工业资本家和金融资本家由握手言和改为一胜一败,突出民族资产阶级在三座大山下是没有出路的主题。大纲着重突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特别是美国借助中国金融资本家对中国进行间接剥削。《子夜》出版后,瞿秋白迅速创作了《〈子夜〉和国货年》一文,对《子夜》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在当时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下,“国货年”“除了做《子夜》的滑稽陪衬以外,丝毫也没有别的用处!”

四、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提倡国货和抵制日货的政策和措施

抗日统一战线达成后,共产党调整了对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政策,重新认同了抵制日货和提倡国货的重要意义。共产党将抵制日货和提倡国货当作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对敌斗争的重要手段,并在各抗日根据地加以具体实施。

(一)抵制日货与提倡国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演变

七七事变后,中共迅速做出回应。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一文,认为中共要实行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放在有钱出钱和没收日本帝国主义者和汉奸的财产的原则上,经济政策放在抵制日货和提倡国货的原则上,一切为了抗日”。1937年8月25日,中共洛川会议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第六条“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中提出“提倡国货, 改良土产;禁绝日货,取缔奸商,反对投机操纵”的意见。1937年11月27日,彭德怀发表《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几个先决问题》,认为中国政府应该施行“禁绝日货,取缔奸商及投机操纵,提倡国货,改良土产”的政策,来解决抗战的财政经济问题。1938年4月15日,《新华日报》发表《提倡国货运动》的社论,指出在抗战期间提倡国货不仅可以满足人民需求,杜塞漏卮,更是战时国家经济发展的保证。

抗战初期,抗日根据地基于缓解物资匮乏的需要,对根据地的内外贸易基本持自由贸易政策。1937年底,中共北方局制定了“允许敌人占领区域的商人及英美等国商人进入根据地营业,一般的不禁止日货的输入”的贸易政策。随着抗日战争的逐步开展,敌占区与抗日根据地的贸易具有了敌国国际贸易的部分特征。基于这种情况,中共采取禁绝日货入境和禁止根据地土货出境的政策。1939年6月10日,陕甘宁边区发布《陕甘宁边区政府禁止仇货取缔伪币条例》。规定“凡敌国出产之一切商品,……,不得买卖之”,边区人民不得以任何物资资敌。对违反者,边区政府除没收货物外,还对运输仇货和以物资资敌者判处罚金或有期徒刑以至死刑。八路军政治部发起全华北抵制仇货运动,规定抵抗仇货运动周,由军队和贸易局等检查各商号、小摊贩的贩运仇货行为。

绝对禁止货物出入境的政策造成根据地物资极度匮乏,财政经济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毛泽东曾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地步。”为转变不利局面,中共调整了商业贸易政策。1940年5月25日,中共在《关于对日本经济斗争中贸易政策给前总的指示》指出绝对禁止进出口和对进出口采取放任政策都是不可取的。据此,中共发布了《统制对外贸易执行方案》,提出根据地总的贸易政策为“对外统制,对内自由”的贸易政策。对外贸易统制,即允许输入日用必需品和军需用品,禁止非必需品和奢侈品的输入;允许非必要的农产品出境,禁止粮棉资敌。具体措施由各根据地成立的税务局和贸易局进行实施。而在陕甘宁边区,则实行了更为自由的内外贸政策,“我们实行管理进口,保护出口,发展内部贸易的政策。边区的内部贸易是完全自由的,对外贸易基本上也是自由的”。

(二)抵制日货与提倡国货的具体实施

1.打击日本的商品倾销

抗战初期,日本就制定了“以战养战”的经济战略。一方面日本向抗日根据地倾销日货,对军事物资封锁禁运;另一方面掠夺根据地的粮棉油盐等物资。到1940年,日寇的商品倾销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如皖南一带,“各县的市场所有日用品……,十之九是冒牌改装的仇货。”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寇的商品倾销更加严重,“不但每个重要乡镇有它的踪迹, 就是一个很小的偏僻乡村,同样的有它踪迹”。

针对日寇的经济封锁和走私倾销,抗日根据地采取多种措施禁绝日货入境和土货出境。第一,根据地成立了防止日货走私的组织机构。如华中抗日根据地成立了货检处、税务局、贸易局、工商管理局、货物管理局等。货检处相当于海关,能够自主制定税率,成为防止敌人倾销商品,掠夺物资的重要工具。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成立了贸易局、税贸局、工商管理局、税务稽征局、税务局、冀鲁豫边区税务总局等反走私倾销机构。第二,根据地还制定了各种法规防止日寇倾销日货。如晋冀鲁豫边区颁布了《晋察冀边区管理对外贸易暂行条例》、《晋察冀边区查获日货私货及漏税案件奖励办法》、《太行区出入口贸易统制暂行办法》等法规。法规规定:“对外贸易的管理,……,即对于我之必需品则鼓励输入,而禁止或限制输出;对于我之非必需品则鼓励输出,而禁止或限制输入。”“我们禁绝了一切奢侈品,限制了非必需品的输入,同时组织根据地非必需品和多余物品如药材、草帽等等的输出,以换取外来的物资”。第三,对群众举报缉私行为予以奖励。1941年颁布的《晋察冀边区查获日货私货及漏税案件奖励办法》规定,参与缉私的群众日货按折现价格20%奖励,私货按折现价格10%奖励,其他按罚金总额5%奖励。

2.大力发展根据地工业

在根据地开展缉私抵制日货倾销的同时,根据地大力开展工农业生产运动,减少对敌占区商品的依赖,稳定根据地的财政经济。

首先,各根据地采取私营工业为主、公营工业为辅的政策,保护商人投资工业,发展工业生产。

华北抗日根据地工业政策:1937年底,中共北方分局根据刘少奇的指示制定了抗战的经济政策,政策“保护一切工商业的自由营业”,“协助对抗日战争有利的工业”,“改组生产奢侈品的工业来生产军用品与人民生活必需品”。1941年1月5日,中共北方分局在《晋察冀日报》发表社论,提出经济建设的纲领之一为“发展军事工业及公营矿业、制造业和手工业,奖励合作社与私人工业,争取工业品自给自足,以杜绝日货”。1941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彭真在论及根据地的经济政策时认为,根据地应该“发展小农小手工业和小商人的私人经济”,这是因为根据地的“农工业基础是小农小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对民族资本家而言,他们“不是今天革命的对象,而是抗日的同盟者”,因此也必须加以保护。彭真的建议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的认可,并作为成功经验传达到各根据地。1943年7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邓小平在论及太行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时认为,要打破日寇封锁,实现自给自足,必须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以及较大工业。手工业的发展“大大地减少了敌占区货物的输入”。

华中抗日根据地工业政策: 1938年6月15日,王明、周恩来、博古联合发表了《我们对于保卫武汉与第三期抗战问题底意见》,指出要“奖励和帮助一切有关军用及民用之工厂作坊及手工业”,并帮助“应迁移之私资企业迅速迁移至安全地带,资助无力复业之私资企业迅速复业,奖励海内外私人投资于各种工业部门”。

陕甘宁边区工业政策:1941年5月,中共中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第十一条规定,“发展工业生产与商业流通,奖励私人企业,保护私有财产,欢迎外地投资,实行自由贸易,反对垄断统制,同时发展人民的合作事业,扶助手工业的发展”。

各根据地以陕甘宁边区取得的成就最大。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就兴建了纺织厂、造纸厂、制革厂、被服厂、农具厂、制药厂等工厂。到1944年5月,全区布匹能自给1/3,纸张自给一半,石油、肥皂全部自给,冶铁、火柴、陶瓷、玻璃准备大量生产,已能制造大部分简单工具。1944年12月,时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的陈云认为边区的工业品自给取得了很大成绩。“由于我们积极发展公营、私营和合营的工业,我们生产了许多日用品,如纸烟、毛巾、袜子、火柴、生铁、肥皂、纸张、食盐、瓷器、化学产品等”,大大减少了入口货物的总值,“使得我们边区的经济地位起了根本性质的变化,大大增加了抗战的力量”。

其次,开办工业展览会,促进工业生产。

受国民政府举办国货展览会的启发,抗战期间中共各根据地大致举办了193个工农业展览会,其中陕甘宁边区最多,为74个。边区展览会的举办者均为边区政府,名称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工业展览会、工农展览会、农工业展览会、边区生产展览会等。展览会的展品总数一般为几百件到几千件之间,参观人数一般为3千到3万人。以1939年5月1日举办的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为例,该展览会展出展品近千种,2460余件。毛泽东等主要领导参加了展览会。毛泽东、陈云等还为展览会题写了贺词。毛泽东认为,“这次工业展览中,有重工业、轻工业,有大工业、小工业,在边区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作出这些成绩来,是非常有意义的”。展览会还对参展产品进行评奖并在会后对获奖的组织和个人进行颁奖。鉴于陕甘宁边区和各根据地的社会状况、经济状况和战时环境的影响,展览会的产品种类、数量,参展人数、展览期限等和抗战前各地举办的国货展览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也可看出中共和边区政府振兴工业生产,提倡国货的目的和热情,对边区的工业生产起了促进作用。

此外,中共大力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奖励创造发明。如解决机器制造原料问题的模范工程师沈鸿,推动重工业创造发明的军工局长李强,创立边区基本化学工业的钱志道,利用马兰草造纸的华寿俊,制造玻璃、陶瓷的林华,创造通讯器材的晋川,发明羊油造肥皂的延安化学厂等都受到表扬和奖励。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对抵货运动和国货运动的态度和行为随着其在政治生态中的角色转变而不断变化。五四运动前后,早期共产主义者将提倡国货和抵制日货作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发达国货工业,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和当时社会的总体认知基本一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和国民党、国民政府保持一致,支持抵货运动和国货运动,成为两党合作的重要表现,但共产党认为应将抵货目标由抵制日货转为抵制英美货物则是其判断的失误。而在政党冲突占据主导地位时,特别是国民党“清党”、“分共”后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这段时间,共产党基于对国货运动提高国民党经济实力加大共产党夺取政权难度的认知而对国货运动普遍持批判和反对态度,批判国民政府发动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反动性、欺骗性和不彻底性。全面抗战爆发后,陕甘边区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使得共产党和日占区的贸易带有部分敌对国之间贸易的特征。中共在抗战初期实行的禁绝日货入境和禁止根据地土货出境的政策造成了根据地经济困难的状况,据此,中共适时调整贸易政策,实行了对外统制、对内自由的贸易政策,改变了根据地的经济状况。与此同时,中共还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特别是轻工业生产,打破日伪的封锁,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工业发展道路。中共这一时期的工业发展模式和策略对建国后的经济贸易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

①国货运动是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计划的七项活动之一和新生活运动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的人民12要内容之一。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93页。

③周恩来:《中国现时之危机》,天津:《校风》,1916年第45期。

④郑洸、罗成全主编:《中国青年运动六十年(1919-1979)》,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第21页。

⑤恽代英:《恽代英日记》,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第388~399、406页。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回忆录(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 304 页。

⑦天津:《益世报》,1919年12月17日。

⑧武汉:《大汉报》,1919年5月31日。

⑨恽代英:《恽代英日记》,第549页。

(4)三叠系。测区三叠系仅出露下统的一部分,分布于东流—三门江林场以东以及柳城凤山向斜东端一带,面积约19.13 km2。岩石地层单位为罗楼组(T1l)。

[责任编辑李振武]

作者简介:仝群旺,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常州213001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经济民族主义的近代阐释:民国时期国货运动研究”(项目号13YJA790107)的研究成果,且得到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资助。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16)01-0122-09

猜你喜欢
日货国货根据地
千年国货奶茶店
路上那些记忆中的国货老物件
抵制日货,韩国女性更积极
国货之光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日货的爱与恨
血拼日货图什么?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吴芳吉:第一个用诗歌抵制日货的爱国诗人
怀旧时尚国货经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