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视阈下湖南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战略对策

2016-03-15 13:40李里程李勇帆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视阈湖南信息化

李里程,李勇帆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云计算视阈下湖南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战略对策

李里程,李勇帆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湖南省云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效果明显、教育信息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同时并发。目前,云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缺乏统筹规划、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云服务平台的研发技术标准滞后,应通过战略谋划与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与增强发展活力、完善体系标准与推进平台建设等方面推动教育信息化资源体系构建。

云计算;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体系标准

一、我省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育云应用的进展与成效

自2011年1月《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实施以来,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就借助发展的东风扶摇直上,最终步入快车道,从而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育云应用的顺利进展。

(一)云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列为我省的六大战略重点之一,明确了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的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近年来,我省探索了政府引导、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的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及其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体制机制,长株潭地区成为国家“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试点地区(城市),而且是试点中的唯一城市群;为打造集教育、信息、能源、医疗等为一体的数字化产业,我省抓住机遇,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两型”产业富湘云合作计划》;为建成中国内地城市云服务的典范,中兴网信全球共享服务中心暨衡阳研发基地在衡阳开工建设,将合力打造八大城市“云服务”平台[1],包括城市云、社区云、教育云、科技云、医疗云、金融云、企业云、商旅云。借助国防科技大学先进而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卓越的人才优势,采用“政府主导、军地合作、省校共建、市场运作”的模式,终于建成并开通了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第一期百万亿次“天河一号”的主机系统,并已经正式为全社会提供令人惊叹的超级计算服务,随着这一科技优势的凸显,中国电信湖南IDC及云计算运营中心在万人瞩目中正式成立。这些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无疑使湖南云计算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当前,我省多家高端教育网如教育科研网以及卫星宽带传输网,它们与各地市及县区的各类教育网及公共网络之间密切配合,相互补充,范围覆盖全省,从而使“天地合一”的教育信息骨干网络最终基本打好了框架。截至2016年3月31日,全省共有8个市州和62个县市区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宽带网络校校通”比例达到8.64%。各高校网络出口带宽校均达到1000M,中小学校也100%开通宽带,其出口带宽平均达到20M,信息终端设施已在73%的农村中小学安装,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各地各级学校平均生机提升显著:2008年为19∶1,到2015年,已提高到的11∶1。宽带上网的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比例达到95%,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逐步改善(自2016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季报)。

(二)云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效果明显

建设“数字湖南”是湖南省政府在很早便已提出的构想。众所周知,教育领域,是一个教育信息化体系,涵盖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及产业、教育信息网络、数字化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化人才及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其中,需要注重的基础是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当前,覆盖全省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已在全省建立,在义务教育阶段,我省充分利用国家主持建设的约15000课时的视频教育资源库[2],为所有农村中小学校免费提供教育教学资源,依托“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处理问题学籍133751条,处理邮件投诉70条,办理跨省转学47145条,办理省内转学85437条;“中职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已采集学生数据48.1万条。在职业教育领域,开通了信息资源网,促进了资源汇聚与共享,“湖南职教新干线”已建设了庞大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机构平台已达309个,师生建立的个人空间多达109余万个,老师们发布的教学视频等资源218万个,撰写的教育教学文章2980万篇,视频点击与浏览数3624万次,文章点击率5.63亿次,师生交流互动1.5亿人次;在高等教育领域,93%的高校建立了教学资源库,96%的高校开通了“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网站”,“湖南高教新干线”已建立的师生个人空间也毫不逊色,高达86700个,发布的教学视频等资源86万个,各类教育教学文章多达131万篇,教师视频浏览数达431万次,文章浏览次数率786万,师生交流互动1572万人次。“湖南师训新干线”已汇聚文本资源67万多篇,视频资源17万多个,文章点击率4876万多次,视频浏览1250多万次。2015年,我省有57个单位被分别确定为国家和省级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截至2016年3月31日,“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已注册学校达13389所,注册教师达521094人。资源总条目数达240万条,网站日均访问量达60万PV,日均资源下载量25万余条次,总访问量3.7亿余次。全省现有10103名教师参加为期100天的MOOC学习与在线进行专业研修,先后建立了173个网络班级,共完成各类文章等作业21217篇,撰写研修日志已达12067篇,其中优质教育资源16057件,进行沙龙研讨或答疑等多种教学活动的人数达166742人次,此外,还完成了研修简报443份,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湖南职教慕课”依托“职教新干线”平台已汇聚MOOC课程资源90门,MOOT空间教材资源646门,注册教师1247名,注册院校123所,学习注册数400次。当前,“湖南微课网”也为湖南的网络教学工作出了不少力量。用实名进行注册的师生已达到32万余人,每天访问量平均已达到50万次,最多时可高达87万次。移动终端的数据也很喜人,平均每天的访问量也已达到了20万次(自2016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季报)。

(三)云视阈下的教育信息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同时并发

在云计算技术的助力下,我省教育产业变革伴随信息技术革命的步伐改变着教育教学方式。我省基于云平台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构建已启动,云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带动了制造业革命,引领着全省产业发展的新动向。云环境下高度的教育信息化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创新和技术转化的固有周期,极大地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使知识的生产、应用、传播呈现出空前的速度和规模。云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形成了更加旺盛的教育消费和投资需求。云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也为人类开辟了教育发展的一个崭新空间,即“虚拟教学空间”。如今,数字化教学和虚拟世界同时成为教育教学中必要组成部分。当前,云环境中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促进了我省各个层次的“虚拟教学空间”蓬勃地发展,省级教育公有云服务最先落地,应用效果较好,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3月31日,我省已基本完成了“湘教云”门户开发,基本建成了湖南教育数据中心、基于云环境的湖南教育导航与推送平台、湖南教育资源汇聚与展示中心、优质教育资源遴选体系和湖南教育信息容灾与备份系统。全省通过前置审核备案的教育网站有1271个,建成“湖南高教新干线”“职教新干线”及“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等一批在线自主学习服务平台,建设机构教学平台190个,完成了“湘教云”教育电子身份证实名认证系统、教育网络安全综合管控体系、单点登录系统项目建设,在全省率先构建了基于教育电子身份证号的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网络安全综合管控体系。“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湖南省高校重点学科网”等科技管理系统已在全省全面投入使用;“医学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财经大数据资产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校组建的科研大数据平台已建立。

二、我省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育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云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缺乏统筹规划

云计算在全省蓬勃发展,但是缺少基于云环境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全局规划。从省级层面来审视,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获得极大发展的是云计算、新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智慧教育等新技术。当某项技术和应用成为研究热点,相关研究单位不约而同地向不同的主管部门申请研究项目和课题。但是,这些项目和课题由不同主管部门和高校进行试点,因此,对于这些新技术、新应用内在联系以及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位置关系等缺乏系统性研究和规划。从地方层面来看,许多地、州、市、县区政府、高校及相关企业积极迎合云计算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对云计算教育信息化产业的相关只是缺乏客观认识,对应用需求也没有展开深入的调研,教育云发展的产业布局也欠合理,盲目规划而建设的教育云数据中心项目仅仅能满足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应用,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以及资源重复建设和无序建设[3]。因此,基于云环境的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必须自上而下进行统筹协调,例如可根据全省范围内推动教育信息化云产业的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严密布局,从而避免盲目或过度投资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二)云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在当下,我省无论是相关主管部门还是高校,对云服务的本质运营模式认识不足,导致云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一是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故步自封,政府通过购买外包服务,让企业进行建设研发的做法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自建思维和体制在教育云的发展中,必然带来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也严重阻碍了云服务规模化发展。二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中纵横割据的管理现象严重。因为政府各相关主管部门过于注重和强调各自的“私有云”的建设问题,导致跨部门的多种信息资源难以进行整合。在此背景下,将自有业务系统产生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数据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从而导致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大数据进行开放显得更加困难。因此,在教育云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中形成了纵强横弱、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信息孤岛的怪诞局面,教育云在数据整合、比对、挖掘、利用方面的作用难以发挥,信息资源难以整合,教育云功能与价值难以发挥[3]。三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在进行共建和共享中形成了既得利益的明显关系,严重阻碍了教育云应用推进的脚步。从长远来看,应用云计算能显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使资源系统的维护成本大幅降低,同时减少维护人员的配备。这对当前信息化建设中既得利益者产生较大冲击[3]。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教育云应用所落地的基本都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薄弱的地、州、市、县区。四是云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协作机制尚未形成,云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涉及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教育信息技术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商等企业,在云计算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中,离不开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共同合作,共同促使教育云计算信息化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得以最终实施。目前,导致资源和资金的重复投入,在应用上也难以形成产业规模的根本原因还是我省云计算服务企业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没有高度的技术合作和明确的产业分工,大都着力打造各自的云计算产业生态圈。

(三)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云服务平台的研发技术标准滞后

当前,由于我省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云服务平台研发的技术标准滞后,致使教育信息化资源研发的软件企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企业、互联网教育企业以及电信运营商等都乐此不疲地向云服务商成功转型。然而,因为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缺失,这些企业因为自身独特的技术架构、应用模式和数据接口的差异,导致企业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数据不标准,也不规范,从而导致了大量“数据孤岛”“数据坟墓”的产生。这不但使得教育信息化资源数据无法进行共享、交换和更新,而且也造成了教育信息化资源的重复性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中多“云”之间的协同和整合困难。比如,一些省内高校在云环境的背景下,先后积极建立了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教育平台,相关各级各类高职院校也进行了相关类似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但由于各院校间所建学科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数据标准与结构、开发工具与平台均不一致,导致各院校间的教学资源无法实现共享,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无谓和巨大浪费。

三、云计算视阈下湖南教育信息化资源体系构建的战略对策

我省云计算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资源体系构建要取得实质成效,则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应用为主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注重战略谋划,做好顶层设计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标准整体规划云计算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资源体系,弄清楚当地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工作重点以及发展方式和相关措施,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构建云教育信息化的评价评估体系,在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理念、资金投向、融资方式、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引导。一是在战略谋划上下足功夫,从省级层面开始高标准统筹规划,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省份成功实践的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各研发机构与相关企业探索教育应用的经验,制定符合我省省情的关于云计算教育应用及其产业发展的专门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各阶段具体可行的战略步骤。二是做好顶层设计。按全省教育信息的整体规划,通过搭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平台,将全省教育云设备、应用、服务三大类型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通过从省级层面建设的教育信息化资源云服务数据和调用交换平台,推动跨行业、大范围的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建设[3]。三是做好系统推进。要处理好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必须明确阶段任务,找准重点和突破口,按时间节点分步落实。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打破仅靠政府项目推动的传统发展方式,探索出一套“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全新模式。

(二)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湖南既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由于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区经济和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差距较大,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是个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部门和不同要素。从宏观看,教育信息化旁涉各级政府的各相关部门,同时需要社会力量的大力投入;从地域看,涉及到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的各个地市县(区);从教育层次看,涉及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机构;从信息化要素看,涉及政策、资源、人才、技术、基础设施、应用等方面。因此,要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创新我省云计算视阈下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包括云计算视阈下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政府调控机制、管理服务机制、规范标准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表彰激励机制、项目管理机制等,增强云计算教育应用的发展活力,为我省云计算视阈下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共建共享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制度保障。一是转变内涵,要变“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为“为教育现代化而信息化”。要有效探索形成云视阈下教育信息化资源市场化的汇聚与使用机制,把省级教育信息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数字教育资源超市”和导航网站,促进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预算上,鼓励政府采购教育云服务,统筹兼顾,有序推进。鼓励应用云计算整合改造现有的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及教育信息化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加大政府采购教育云计算服务力度,大幅减少政府自建教育政务和教育信息化资源数据中心的数量。三是在统筹布局云上,要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统筹布局全省云计算基础设施。四是在区域均衡上,要特别注重能起到雪中送炭的最佳效果的政策重点。把农村和边远地区作为优先重点保障的第一对象,通过政策优化、资源倾斜及配置优化等方式,缩小学生之间的“数字差距”。五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模式上,优化政策环境,建立激励机制。政府部门通过政策调控,大力多方吸引运行资金、先进技术、优秀人才以及实力企业参与到云计算视阈下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使全省云计算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有所转变、发展重心有所转移和发展方式明确转型。

(三)完善体系标准,推进平台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两大支柱是云计算视阈下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我省要依托政府的公共平台建设和教育信息化资源,助推云计算视阈下教育信息化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以打造区域级公共服务平台为目的,开发集工业企业信息化、软件服务外包接发包服务、软件技术实训和教育培训于一体的云计算教育服务平台,通过云计算模式,实现最大可能的集约共享,使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发展。一是加强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对社会资源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分类整合各类数字教学资源,构建云视阈下的内容丰富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库,并为了读者便查阅,提供大型数据库检索服务;同时,鼓励分工数字教学资源的查询和整理工作,各协会、各学术机构以及中小学的开发分类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提供数字化教育资源。二是协同全省电教馆(站)和信息管理中心,研制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学资源元数据标准、评价指标和相关办法、教育资源认证办法等相关标准规范,共同制定职业教育的数字教材、网络课程和虚拟仿真软件的详细建设标准[2]。三是做好服务驱动,因为服务驱动联通着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和学校应用三要素。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源规范标准,企业根据政策和标准研发的云视阈下教育信息化资源和服务才更能满足师生的现实需求,让师生感觉想用、易用、爱用,在实践中切实感受信息化的具体实效,从而产生认同感。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对现实的教育教学产生根本性的作用。比如我们利用空间平台实施了大批教育管理项目、开展了多样化的教研活动、组织了各类评比表彰,激发了职业教育师生的积极性,所以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四是从“使用者自己建”转变为“企业参与建”。长期以来,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直采用“自己投入、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维护、自己使用”的传统模式,但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传统建设模式投入大,收效微。近年来,我省尝试采用企业开发的“世界大学城”作为职业教育网络的云平台,效果显著。通过探索,逐步形成了“企业投资搭建平台,院校按需购买服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模式,学校仅需投入传统模式下十分之一资金,却可掀起了一场教育教学的“空间革命”,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事实证明企业参与云视阈下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性。比如今年4月湖南省教育厅就与北京安氏领信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预计通过投入15亿元的建设资金和BOT的运营模式,参与建设我省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这项工程的难度是最大的。这就是我省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案例。五是切实推进云视阈下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总之,当前世界各国都已着手进行云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全面建设,抢占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因此,我省必须充分利用云计算能集约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共享分配的优势,有效推进我省云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我省教育强省战略和数字湖南的目标。只要我们各方努力,云计算将成为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形态和重要支撑,必将有效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

[1]张大方.大力发展云环境下的现代信息服务业[N].湖南日报,2012-04-07.

[2]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3342/201211/144240.html.

[3]陈阳.我国云计算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4(7):43-45.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Hunan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Co-sha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oud Calculation

LI Li-cheng,LI Yong-f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Hunan education informational construction has developed fa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oud calculation.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as formed a certain scale;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effect is obvious;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form 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happen at the same time.At present,the major problems include the lack of scientific plan,the lack of long-term mechanism,and the lagging of cloud service platform development technology.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system,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op plan and design,innovate mechanism and promote the vitality of development,complete the system standard and promote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etc.

cloud calculation;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co-sharing;top design; mechanism innovation;the system standard improvement

G43

A

1674-831X(2016)05-0065-05

[责任编辑:胡伟]

2016-07-06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XJK013AXX00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资助项目(XJK014QXX001);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015TP1017)

李里程(1986-),男,湖南邵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李勇帆(1959-),男,湖南邵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留欧学者,主要从事情感计算、教育信息化研究。

猜你喜欢
视阈湖南信息化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