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群对热播电视剧的文化再造方式

2016-03-15 13:45王心怡刘芸瑞王艺霖
河北传媒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群文化

王心怡刘芸瑞王艺霖

(1.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00;2.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上海200032;3.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上海200032)

网络社群对热播电视剧的文化再造方式

王心怡1刘芸瑞2王艺霖3

(1.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00;2.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上海200032;3.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上海20003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社群这一新的人类集群模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并对网络甚至现实文化生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社群对热播电视剧的文化再造方式主要有吐槽——热播电视剧的口碑创造;番外篇——热播电视剧的情节补充;剧本改写——热播电视剧的情节再造;视频再创——热播电视剧的产品延伸等。网络社群对热播电视剧文化再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对电视剧本身具有特定的影响,例如它对电视剧人物设定的影响,对电视剧情节发展的影响,还可以影响电视剧所传达的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网络社群对热播电视剧的文化再造可以帮助热播电视剧扩大传播。

网络社群;热播电视剧;文化再造

一、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关于虚拟网络对现实文化及载体所产生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综合相关文献,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网络发展对电视剧等文化产品的影响,主要讨论了如何分析或借助网络资源和平台完成大众文化产品的制作、经营和传播;二是阐述相关文化产品在网络上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受众在接触一些影视剧、小说等作品后的心理活动、舆情特征等反响,来评估某部电视剧、小说等的传播效果;三是从价值观建构角度审视网络中的“迷文化”。上述研究成果对我们认识网络社群与电视剧的关系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但是目前的研究更多地偏向电视剧借助网络平台对网络社群的作用,而忽略了网络社群对于电视剧特别是热播电视剧的反作用。实际上,大众在对一个事物持有一定态度的同时,也会尝试通过某些手段去影响这一事物。在现实文化生活中,就存在网络社群成员为更好地发声,借助互联网平台,表达自己对于一部电视剧的看法,并且通过某些手段,在这些作品里加入自己的创作元素。这就是所谓网络社群对电视剧文化的再造。目前,专门研究论述网络社群如何对电视剧进行文化再造的有份量的成果还较罕见。本文拟以此为研究方向,对现有研究成果作某种程度的突破性探讨。主要思路或创新点:一是选择较新的分析视角。区别于其他研究成果着重关注文化产品在网络上产生的影响,本文拟重点研究网络社群的群体心理,以及通过自身的影响反作用于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力图从网络社群作用与热播电视剧的文化再造视角进行具体论述。二是选择较新的逻辑起点。本文的逻辑起点是网络社群对于热播电视剧文化再造存在可能性,梳理网络社群对热播电视剧文化再造的具体途径与方法。三是运用较新的案例。本文拟运用大量近期较为流行的电视剧作为案例分析,以此作为论文观点开展的详实资料,以直观展示观众对于一些电视剧的态度与喜好程度,从而对一部电视剧的质量和受欢迎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揭示观众是通过怎样的平台、怎样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影视文化的态度,以利把握观众的实际心理,制作出更多更加符合观众期望的影视作品。

二、网络社群与文化再造释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与蓬勃发展,人们的集群模式产生了新的突破,网络社群由此出现。所谓网络社群,是指以网络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基于某种共识和效益等因素所构建出的一个群体,它既可以是现实社群的延伸,也可以是完全基于网络所形成的社群[1]。网络社群虽然以网络为基础和依托,但它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网络,而是从各种细节开始影响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更为深层的文化领域。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它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感性与知识上的升华[2]。这样来说,文化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

而文化再造,则需要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一方面,是受众首先对一个事物的文化进行接受和理解,这是信息的解码部分;受众要了解一个事物所蕴含的文化,了解它所传达出的价值观、信息等因素,并且对这样的文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3]。另一方面,则是受众对于文化的再创造,受众表达出自己对文化的看法,表达出自己对一个事物的理解,这是一个信息的再次编码的过程。这其中,包含关于受众的新的认知和看法开始影响这个事物本身。如果被这一事物所接受,那么它就成为了这个事物文化的一部分。它可以是和事物原来的文化所融合,也有可能是改变或者取代了原有的文化而形成的新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再造。

文化再造的概念在很多前人的研究中早有涉及,例如英国文化研究鼻祖之一的霍尔所提出的著名制码、解码理论,一扫自法兰克福学派精英立场的悲观色彩,强调受众主观能动性的一面,认为受众能够对大众文化产品进行自我阐释并形成新的、甚至是与产品中主导意识形态完全相悖的意义,给予文化再造最为直接的认同[4]。

三、网络社群对热播电视剧文化再造的可能性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种导演和编剧通过自身对一个事物、一段历史或者一种社会现象的解读,再加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剧本的编写和演员的演绎,所形成的一种文化产物。同样,它也能够被观众进行再次的解读和理解,融入观众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传达出与原设定不同的看法。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一部电视剧的拍摄和制作,往往带有导演和编剧的个人情感色彩,有时候由于电视剧制作方自身的一些局限,更使得电视剧的拍摄不符合常规逻辑或者脱离历史事实;还有可能电视剧的制作方在根据原著翻拍电视剧时对其中的人物性格把握不准确等不完美的出现,都有可能引起网络社群成员的不满;就算网络社群成员对某部电视剧十分认可,他们也会认为在这部电视剧的剧情里没有穷尽所有的细节,进而会通过自我的想象、加工等方式,来补充这些剧情之外的细节。

总体而言,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当观众对其有不满,或者觉得它还有可以提升和完善的空间时,就可以对它进行再次的理解创作和补充,由此使电视剧的文化再造成为可能。

四、网络社群对热播电视剧的文化再造方式

(一)吐槽——热播电视剧的口碑创造

当一部电视剧在网络上或者电视台开始热播时,伴随产生的是它的粉丝群或关注群在网络平台对它的热议,这里面包括大众对整个热播剧剧情的意见。他们或认可这部电视剧剧情的发展方向,或认为电视剧剧情不够有逻辑,传达的三观存在偏差。在这个时候,网络社群的成员就会给出自己对一部电视剧的看法和评论吐槽[5]。

在微博上粉丝数高达数十万的博主 “暴走看啥片儿”就是这个方面的典型代表。“暴走看啥片儿”是暴走漫画团队的又一力作,该团队把市场发展的重点放在“影评”这一领域,说明当下电视剧这一存在的确给了大众许多热议的话题。该团队用独特的方式,即视频中一本正经说胡话的旁白来评价一部电视剧,得到了许多网民的支持和喜爱。

该团队还紧跟潮流,赶在第一时间制作出评价当下最火电视剧或者电影的视频,引发观众的共鸣。例如前不久该团队推出了评价热播剧《欢乐颂》的视频,视频中抨击了《欢乐颂》三观不正的问题,指出 《欢乐颂》中两个白富美人物设定存在的问题——因为作者和编剧试图将她们的生活设定得更为轻松,让这部剧看似打着现实的旗号,实则还是太过幻想主义;而且剧中用金钱的概念划分出的明显的阶级阶层,更是被吐槽的重要原因之一。该视频无论是评论、转发还是点赞数都高达数十万,许多观众对视频中的言论表达出赞同的态度,说明一部分人确实认同《欢乐颂》这部热播剧存在剧情设定上的偏差,曲解了现实生活中大众真正的生活方式。

除了这种以视频形式来表达自己吐槽观点的例子之外,人们时常可以在一些论坛上看到同样的吐槽,而且网友常常选取最热播的电视剧展开评论,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例如同样是对电视剧《欢乐颂》的吐槽,“天涯论坛”里不仅有人对剧中人物的设定质疑,指出电视剧传达出的三观不符合社会主流的观点,肤浅地定义了成功学,而且在无形中把剧中的人物分到了不同的群体。在这之外,天涯上的网友还通过这一平台把自己的经历跟剧中人物的设定进行对比。比如在一篇热帖中,楼主讲述了自己和《欢乐颂》中樊胜美几乎一样的生活,她们都是来自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孩子,所以在某些现实和情感的经历上是一样的,这篇帖子不仅引起了大众的同情和广泛讨论,更是说明了《欢乐颂》剧组对樊胜美的人物设定是成功的,是符合现实的;也有人站在安迪和曲筱绡的立场上,说明跟她们情况相同的人生活也并不像剧中一样简单而轻松,剧中为了达到一种鲜明的对比,或者是导演编剧自身的一些局限,使得整部电视剧在对两位人物的设定上过于想象化。抛开吐槽具体内容来看,从网络社群的这些态度表达上,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大众对《欢乐颂》这部电视剧中哪些情节和人物设定是合理的,哪些情节和人物设定是脱离实际的,一来有助于把握大众的主流价值观,二来也有助于电视剧的制作方获得大众对电视剧的态度反馈。

可以说,网络吐槽是网络社群对热播电视剧文化再造的一种形式,而且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形式。它虽然没有直接反作用于电视剧的创作,但它对热播电视剧的已有文化提出了质疑和抨击,使得热播电视剧现有的文化因质疑而动摇甚至解体,从而加剧创作者和大众的思考,即应该如何使一部电视剧更加完善,更加能打动观众[6]。这是网络社群对热播电视剧文化再造影响的一种最为直接、简单、初步的作用体现。

(二)番外篇——热播电视剧的情节补充

人们常常可以看到网络上由网友补充的相应番外作品电视剧。番外和电视剧剧本改写的不同在于,它的情节常常是按照有别于故事主线的另一条线路发展。例如在电视剧中的一个配角可能由于自身的原因取得了大多数观众的喜爱,于是这些观众就为这个角色撰写番外。在正式的电视剧中,可能这个角色出现的次数和时间都不算多,于是许多粉丝动手撰写番外,完善关于这个角色的剧情,为他们在剧中的行为作出解释,补充他们和其他人物间发生的故事等等。

对近年来的热播电视剧,网络社群运用这一创作形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对 《步步惊心》剧情的探讨。《步步惊心》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高居不下。该剧不同于其他许多电视剧,剧中不存在明显的反派角色,所以其中的许多角色都深受大众的喜爱。而因为剧情时长以剧情主次分明的需要,片中许多角色的故事并不完整,可能只是在重要场合短暂地出现,而没有交代人物的背景、结局、感情线索等等,于是网络社群观众自行撰写这类的文章。例如以剧中绿芜这一形象为主角撰写的番外,使这一角色更加饱满生动,赢得了得更多观众的喜爱[7]。而这一切,都是网络社群成员自发的番外撰写行为。

除此,观众也常常对某些电视剧官方出具的感情线索感到不满,经常会因此进行番外的撰写。例如在《楚留香传奇》中,楚留香和多位女性角色都有不同的感情线,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恋人也可能是知己和朋友等等,而电视剧官方给出楚留香的恋人应该是苏蓉蓉;但由于新版《楚留香》传奇中石观音这一角色被演员演得十分动情,人物形象非常饱满,使得她即使是在作为反派的情况下也一样深受大众的喜爱。因此有人为她不是楚留香官方定义的恋人而感到失望,所以自发通过许多网络平台为她撰写番外,讲述电视剧剧情之外她和楚留香的故事,并且设想了他们完美的结局。从这里,可以看出观众对电视剧剧情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以及他们对这部电视剧有什么样的实际期待。

番外的撰写也常常被翻拍成电视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9年播出的电视剧《黛玉传》。这一部电视剧可以算作是我国经典名著《红楼梦》的番外。虽然林黛玉这一角色在《红楼梦》中本来就是主角,但因为要描写整个大家族的故事,使得黛玉的主观情感常常被观众所忽视,而《黛玉传》则是从林黛玉的视角出发,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且不论这篇番外原有剧本以及拍摄出的成片质量如何,它的确从另一个角度给人们展示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而这些,可能是基于网络社群中的成员在网络上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分析,这些分析被编剧和导演发现,拍摄成为一部新的电视剧。在今后拍摄《红楼梦》新版电视剧的时候,编剧和导演也有可能带着观众的这些情感,对电视剧剧情进行修改和调整,创作出更受大多数观众喜爱的电视剧。

(三)剧本改写——热播电视剧的情节再造

除了对电视剧的情节进行补充之外,网络社群还会对电视剧剧情进行修改和自我创作,这是观众把自身的价值观投射到电视剧作品中的一种表现。对待一部电视剧,观众可能不喜欢其中的故事情节或者是人物设定,或者从根本上不认同其传达出的价值观,有人就会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展示自己对一个剧本的修改或者再创作,传达自己对一部电视剧文化的看法。这是对电视剧文化再造的又一种形式所在。

在豆瓣甚至知乎等网络平台上,现在可以看到许多改写的电视剧剧本。获得很多支持的改写往往能代表大众的态度,进而为迎合大众口味需要的电视剧提供素材,如此产出的电视剧必然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就像很早之前,金庸先生在报纸上连载《神雕侠侣》的故事一样。当时他的本意是写出一个悲剧的结局,让杨过和小龙女分别,但由于收到许多粉丝的来信,要求他在故事里成全男女主角,所以他改写了结局,获得了更多读者的青睐[8]。在电视剧创作中,网络社群成员对剧本的修改和创作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出观众真实的感受和期许,电视剧的编剧也可以在这些地方把握和理解观众的心理,制作出更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社群中的成员已经不再需要采用向故事的作者、或者制作方,以书信反馈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意愿的方法,他们可以直接在网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是直接改写或者再创作故事的剧本。对于电视剧的制作方来说,不仅可以采纳这些创作的思想,对现有或者将会创作的作品进行改编,还可以直接采纳这些剧本的创作,形成新的电视剧文化[9]。

(四)视频再创——热播电视剧的产品延伸

除了网络社群对热播电视剧剧本的再创作,有些网络社群甚至直接通过某些方式对电视剧进行翻拍,这是在对电视剧剧本修改和创作上的更进一步。网友在对这些电视剧翻拍的时候,很多时候并不能保证质量达到原作的水平,常常是带着一种恶搞和吐槽的形式来表现。

例如,常常可以在微博等平台看到网络上的自制短剧,通常都带有恶搞的成分。这反映出的也许并不是观众对原本剧情的不满,而是观众同样期待看到一部电视剧怎样的结局,给观众展示出不同的结局会引起不同的反响[10]。而观众能从严肃的剧情和恶搞的剧情中获得不一样的体会,它们的存在是并不冲突的,而是给观众在标准剧情之外的一种补充体验,这至少说明了观众所期待的剧情不是单一的,在设定的剧情之外,观众可能也期待一些不同风格的剧情。

另外,可以看见许多电视剧在翻拍新版本的时候也多少借鉴了一些观众的态度。例如在新版《天龙八部》的剧情中,不同于之前版本的剧情,结局中王语嫣并没有和段誉终成眷属,而是依然和慕容复在一起。这一方面是原著金庸先生自己的修改,但观众也确实看见了在这部电视剧拍摄制作之前,早有网络社群对之前的剧情提出过自己的分析,说明原著中对王语嫣最后的结局设定是不合理的,并给出了相应的人物心理分析,并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反映了大家对于这个故事发展线路的态度。金庸先生和电视剧的拍摄制作方可能正是把握住了观众的这种心理,对电视剧的结局作出了修改,如此符合了观众的期待,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而此剧的高收视率也证明这样的修改取得的反响是好的,这也说明网络社群对电视剧的翻拍正是对电视剧文化再造的一种方式,网络社群在电视剧制作方对电视剧的翻拍上存在着不小的影响。

五、网络社群对热播电视剧文化再造的影响

网络社群对热播电视剧文化再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对电视剧本身具有特定的影响。例如它对电视剧人物设定影响,观众在一些剧中看到的人物,由于不受喜爱,在后续的情节里就没有再出现或者出镜率降低。再如对电视剧情节发展的影响,电视剧的剧情发展如果不符合大部分观众的预期,制作方则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后续的剧情按照观众的预期方向发展。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在季播剧里,这是由季播剧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它是一季季分开制作,在一季播出完后,制作方很容易了解观众的喜好,从而对人物设定和剧情进行修改[11]。网络社群对电视剧的文化再造还可以影响电视剧所传达的主流价值观,当网络社群对多部热播电视剧的文化再造表达出同样的价值观时,就可能引发制作方的思考,以判断是否即是当下社会所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在之后拍摄制作电视剧的时候可以以其作为参考,以传达出符合大众认可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网络社群对热播电视剧的文化再造可以帮助热播电视剧扩大传播。很多时候正是一部热播电视剧的番外,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和观众,使他们产生去观看这部电视剧的兴趣[12]。而越来越多的网络社群成员借助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对一部电视剧文化再造的作品,则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甚至加入对这部电视剧的文化再造,这也是对电视剧的一种宣传,收到帮助电视剧传播的效果。

[1]张文宏.网络社群的组织特征及其社会影响[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4):69.

[2]斯图尔特·霍尔.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M].徐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0.

[3]张晨阳.“迷文化”:新媒介环境下的价值审视[J].中州学刊,2011(6):253.

[4]张斌.电视剧与文化研究[J].现代传播,2006(5):93.

[5]赵蓉,初婕.电视剧网络影响力分析[J].电视研究,2014(10):52.

[6]李萌.论网络对电视文化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中国报业,2015(8):73.

[7]张智华.网络传播与电视剧发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4):91.

[8]张瑞平.影视剧改编与观众心理[J].电影评介,2015(20):17.

[9]邢虹文.重建意义系统与受众认同塑造——对近年来我国电视剧创作繁荣的思考[J].电视研究,2010(10):115.

[10]李昱丹.关于电视剧传播的媒体属性研究[J].探索思考,2011(5):26.

[11]刘继.网络社群的舆情演化机制分析[J].理论与探索,2014(5):24.

[12]张红军.试论全媒体时代电视剧的跨屏传播[J].传媒艺术,2014(1):82.

(责任编辑:杭长钊)

2016-09-08

王心怡,南京邮电大学网络传播专业学士,研究方向:网络传媒;刘芸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党政办公室职员,硕士,研究方向:文化哲学、科学哲学;王艺霖,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党建服务中心职员,硕士,研究方向:党建理论。

猜你喜欢
社群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社群短命七宗罪
谁远谁近?
品牌社群作用机制研究评述及展望
甩货宝宝 当社群电商进入下半场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