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孝文化视角下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

2016-03-15 14:13史晓明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文素质教育

史晓明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基于传统孝文化视角下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

史晓明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对于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睦家庭,融洽人际关系,有着明显的作用。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地方,不仅要重视文化教育,也应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文章重点分析了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指出了高校对“孝文化”认识的不足,提出了将传统孝文化融入到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五要”之法,以期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借鉴。

传统孝文化;大学生;人文素质

《中国教育在线》曾经对当代大学生和中国传统孝文化进行过调查,调查中显示“有50%的当代大学生对传统孝文化没有兴趣,有20%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孝文化失去兴趣,20%的大学生感到无所谓,仅仅只有1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孝文化感兴趣。”[1]

百善孝为先。何为孝?“善事父母为孝”,这是我国最早一部释义著作《尔雅》给出的定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一步解释:“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作为诸德之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传承和发扬。人文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素养、道德情操素养、审美素养等,同时重视发挥学生个性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传统孝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中,充分发挥传统孝文化的影响,必将会提高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

1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一部分,早已渗透到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将传统孝文化融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之中,发挥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个人发展、家庭融合、社会进步都有重要作用。

首先,有利于陶冶大学生情操,拓宽高校素质教育渠道。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尤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高校在做好课堂教育的同时会开展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但是当前高校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浮躁心理,学生对学习和开展活动缺乏激情,因此在校园里开展传统孝文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习体会传统孝文化,一方面可以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血液,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拓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渠道。

其次,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孝心,融合家庭关系。“孝”是“人的一种本质,是人的基本德性”[2]。父母对子女的关爱都是发自内心最真的爱,但是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由于学业的压力,往往沉寂于书本之中,忽视了身边的亲情,进入高校之后又远离父母,更加疏忽了和父母长辈的关系。在大学校园里适时进行传统孝文化教育,开展一些关于“孝”的活动,可以唤起当代大学生心中的亲情,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孝敬父母长辈,密切家庭联系,融合家庭关系。

再者,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增强社会凝聚力。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许多璀璨的文化,经过历史沉淀,这些文化中的精华需要传承和弘扬。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一部分,在当前社会环境和家庭结构中,更需要传承和弘扬。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行为,可以调节人际关系,从而起到凝聚社会的作用,一个讲孝道的人,也必然会得到社会的肯定。在大学生中开展传统孝文化教育,既可以在当代大学生中传播传统孝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也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起到示范作用。

2 当前高校传统孝文化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但“由于较长时间以来对孝的伦理价值和社会价值缺乏较为客观的认识,再加之现代社会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3],传统孝文化教育不被重视,在部分高校校园里更显薄弱。

首先,部分高校自身对传统孝文化教育重视不足,缺乏相应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也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补充,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也是实现高校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当前高校都很重视专业教育,但对传统孝文化教育却重视不足,缺乏感恩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虽多姿多彩,但在设计上过多突出功利性、娱乐性,科学性不足,缺少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孝文化的重视,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密切家人关系、学会感恩的平台。

其次,部分教师对传统孝文化关注不够,不能将其融入课堂。对于人文素质教育而言,教师在实现这一任务中居主导作用,虽然许多教师普遍认为需要充分发挥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但对在课堂上融入传统孝文化教育认识普遍不足,造成了当前一些专业课教师只注重完成专业课教学任务,很难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同时由于部分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知识的欠缺,虽然认识到了人文素质教育、传统孝文化教育在专业课中渗透的重要性,却无法进行渗透。

再者,部分学生对传统孝文化缺乏关心,认识有待加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文化渐趋多元化的时代,加之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匮乏。同时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又占了较大比重,从小就在家庭的全面呵护关心下长大,这使得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现象突出,不关心父母长辈,不关心社会责任,更缺乏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关注,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培养他们对包括孝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主要途径

传承传统孝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人文品质的需要。通过传统孝文化的学习,宣扬孝道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对其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提升其人文素质,是传统孝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对人类优秀人文知识的传授和良好人文环境的营建、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的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追求真、善、美。”[4]作为高校,理应积极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实现传统孝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5]。

3.1坚持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孝文化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作用,研究大学生的孝道观,以公共必修课为主导,以选修课为主体,以专业课为辅助,号召教师采取灵活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孝文化知识。以选修课为例,高校都开设有选修课,且学生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程的,抓住这一特征,学校、教师一方面可以在选修课堂中加入人文素养、传统孝文化等元素,另一方面可以开发校本教材,宣传身边的尊老、敬老、爱老人物事迹,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以扬州为例,不仅历史上有诸多“孝星”,如三国时的广陵人盛彦,扬州八怪中的黄慎、闵贞等,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孝星”,如扬州“十大孝星”里的潘晓丽、武昌香等。把这些“孝星”的敬老、爱老事迹,融入到高校课堂教学中,甚至开发成校本教材,必然会让当代大学生自觉养成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提升人文素养。

3.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平台的优势

校园文化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高校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将孝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创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孝道。例如在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的时候,学校可以通过孝道讲座、感恩签字、观看相关电影、到敬老院义务劳动、举行宣传孝文化文艺活动等,营造相应的环境,倡导和鼓励学生多与父母、长辈交流沟通,让大学生知道父母的艰辛,从而学会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同时要积极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鼓励大学生社团多举办与孝道相关的活动。以笔者所在的学校扬州市职业大学为例,校学工、团委每年都会开展感恩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最想对父母说的话短信征集,也有做一件最想为父母做的事案例征集,既有珍爱父母、珍爱自己的校园演讲比赛,也有励志成才、感恩父母的报告会。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拓宽了校园文化开展的渠道,更重要的是让当代大学生从这些活动中认识孝道,感受孝道,从而关爱父母,关注亲情。

3.3结合社会宣传平台,开展各种“孝文化”主题活动

“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之一,从不曾被人们忘记,随着“中国梦”的开展,宣传“孝文化”在社会上再次掀起热潮。学校可以抓住这一契机,结合社会宣传平台,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孝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传统“孝文化”精髓,加深对“孝文化”的感同身受,从而对“孝文化”进行传承。例如近几年中央电视台开展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好评如潮,使“孝文化”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高校就可以结合这些社会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关心关注,甚至参与其中,亲身去体验和感受“孝文化”的魅力。同时学校也可以借助这一模式在校园“寻找最美孝心大学生”,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向当地“孝心人物”实地学习,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正直、善良、自尊、自爱、自信、宽容、谦逊、独立自主、自我控制、完善自我等品质”[5],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孝文化”的意蕴,感受家庭的温馨,亲情的可贵,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学会关爱父母,关爱家庭,关爱社会,关注“中国梦”,关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4积极将传统孝文化的传播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孝文化”教育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和书本中,要将之践行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觉的尽孝心,承担义务。社会实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人文素养的第二课堂,也是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做好准备和铺垫。高校应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将传统孝文化的教育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多开展与提升大学生“孝德”意识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去父母工作的地方,体验父母的工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全方位了解父母的工作环境,感受到父母工作、生活的艰辛,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和父母之间交流和沟通,从而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在潜意识中培养学生“孝德”意识,进而增强大学生“孝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让大学生做到知孝行孝。

3.5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现代教育离不开网络,多媒体业已成为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帮手,因此在大学生孝文化教育中要抓住现代多媒体所拓展的教育空间和途径,利用其丰富的资料和信息,为大学生孝德教育提供有力的素材支撑。同时学校也应号召团委、各院系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例如微博、微信、BBS论坛等,实时发布一些当代大学生的孝行典范,让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也可以利用这些网络交流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和“孝”相关的困惑和问题,拓展大学生全面认识“孝文化”的眼界,进一步拉进“孝文化”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孝文化”教育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创造性和渗透性。

4 结语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民族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肩负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高校不仅要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传统孝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深远意义,高校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引导、教育、培养的主力作用,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其产生潜移默化的辅助作用”[6]。将传统孝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中,不仅拓宽了高校德育教育的渠道,增强了高校德育教育的渗透力,同时也有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大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何晓雨.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3.

[2]杨建东.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及传承[J].现代交际,2016(1):19.

[3]张彩霞.传统孝文化与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4]贾晶晶,郭辉.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12.

[5]滕芳.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生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的现状分析[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59.

[6]乾亚东.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探索[J].河北企业,2016(5):151.

On theenlightenmentof traditional filialpiety culture to contem porary college students’hum 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SHI Xiao-ming
(Yang zhou Polytechnic College,Yangzhou,Jiangsu,China225009)

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filial piety"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limination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maintaining socialstability,harmonious famil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Asa place to cultivatehigh quality talent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not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ural education,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Thispaper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of traditional filialpiety cultureo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pointsout the colleges'lack ofunderstandingof the cultureof"filialpiety"and proposes the"five-shouldmethod"to put traditional cultureof filial piety into humanistic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humane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college student;humanistic quality

10.3969/j.issn.2095-7661.2016.03.029】

G641

A

2095-7661(2016)03-0099-03

2016-05-26

史晓明(1978-),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市职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人文绍兴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