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信息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思维

2016-03-16 00:48刘义兰
关键词:数字信息科技期刊时代

刘义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学杂志》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30)



论数字信息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思维

刘义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学杂志》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30)

阐述了创新思维的概念,创新思维在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科技期刊编辑创新思维的方法,当今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以促进期刊发展。

数字信息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创新思维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数字化出版以其方便快捷、受众面广、绿色环保等特性而成为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数字信息时代对科技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应既具备传统的编辑出版知识 ,又具有数字内容加工、数字出版、数字版权保护等技能,能在网络编辑系统中进行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能进行多媒体制作,能在网上直接同作者、读者、审稿专家进行交流[1]。因此,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对提升期刊质量,促进期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创新思维的概念及其在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

1.1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这一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英语是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innovare”,含义是更新,变革,制造新事物。创造、发明、革新、创意、发现等概念都是创新的同义词。创新既包括一切从无到有的创造,也包括一切同既有的事物相比,具有新形式、新内容的新事物;从内容上来讲,既可以是以技术为内涵的创新如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原材料创新,也可以是一个非技术内涵的创新如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和观念创新等[2]。创新思维就是对指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创的解答或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创新活动的核心。

1.2创新思维在新时代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

英国创新思维理论家保罗·斯隆(Paul Sloane)[3]于2004年提出:如果你做你一直做的工作,那么你将得到你过去一直能够得到的东西。你必须做不同的工作来得到不同的结果。要得到非常好的结果,你必须非常聪明地去工作。这就需要创新思维。新时代,编辑工作的平台、模式均发生了变化,同时新的期刊不断涌现,如何保证期刊的质量、生存与发展是编辑工作的重要使命。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创新思维,以适合时代的发展。如果科技期刊编辑不创新,就不能胜任新的岗位工作;如果期刊不创新,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有可能被淘汰。

2 科技期刊编辑创新思维的方法

2.1头脑风暴法

如何解决工作中棘手的问题,管理者切忌一拍脑袋冲动之下做出某些决定,而需要广泛听取意见或建议。科技期刊编辑得到的关于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提议越多,选择最佳方法机会越多,提高自己管理成效的可能性就越大。科技期刊编辑如何获取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设想或提议呢?美国创始学家A.F.奥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1938年创立了头脑风暴法,也称智力激励法,或脑力激荡法。它是通过集体思考、集体设想的方式实现智力的互激,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奥斯本对头脑风暴法制定了4项基本原则,即自由思考、延迟评判、以量求质、结合改善的原则。编辑部应经常组织头脑风暴活动,针对某项主题集思广益,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并采纳实施有价值的观点。同时,科技期刊编辑也要多与同僚进行正式或非正式交流,以产生灵感。

2.2列举法

列举法是对一具体事物的特定对象如特点、优缺点等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并将其本质内容全面地逐一地罗列出来,再针对列出的项目一一提出改进的方法。列举法常规有四种:属性列举法、目标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优点列举法和缺点列举法。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编辑,对自己的工作势必有各种各样的困惑、想法或希望,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列举,明确要改进的问题或达到的目标,就会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2.3移植法

所谓移植法是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技术、方法,引用或渗透到其他领域,用以改造和创造新的事。客观世界的多样与统一性,决定了各领域各学科之间必然互异而又互补[4],使得一个学科领域中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有可能也有必要应用到另一个学科中,例如将管理学的原理、原则方法等引入护理管理实践的学科交叉过程就是一种移植。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病理学教授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说:“移植是科学发展的一种主要方法。大多数的发现都可应用于所在领域以外的领域,而应用于新领域时,往往有助于促成进一步的发现。重大的科学成果有时来自移植。”统计发现,任何一项创新成果中,90%的内容均可从前人或他人已知的科技成果中获取,而独创发明的只占10%[5]。大量研究实践证据[6-10]为科技期刊编辑根据实际情况需求选择不同创新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奠定了基础。移植的类型包括原理移植、技术移植、方法移植、结构移植和功能移植等。科技期刊编辑应做一个有心人,将与编辑工作相关行业的好的做法积极借鉴和引进到自己的工作中来。

2.4检核表法

创新管理离不开提问题,能够对编辑工作中的事件提出问题,是科技期刊编辑新思想、新见解、新观点产生的开始,也是创新思维最基本的技法之一。古希腊哲学家说:“怀疑至智慧之母”。我国南宋哲学家朱熹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明朝学者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这些精辟之言都说明质疑、提问在创新思维中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不了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如果不会发现问题、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解决问题。德鲁克也说过,最重要、最艰难的工作从来不是找到对的答案,而是问出正确的问题。检核表,就是帮助科技期刊编辑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创新的对象,把所有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逐一讨论,以突破旧思维的框架,引向创新设想,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进行成功管理。

3 科技期刊编辑创新思维素养及提升方法

创新思维是个人的天赋所致,还是靠后天培育?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性有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Special Talent Creativity)”,这是跟天赋有关的具有显著个体差异的特性,如科学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活动体现了这一点;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Self-actualizing Creativity)”,这是指在开发人的可能性的意义上的创造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所有人的共同潜能。创新思维的可培养性正基于此[4]。例如,注射器从无到有的发明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的体现,而胰岛素注射笔的出现则是在注射器的启发下以及现实需要的推动下的自我实现的创造性的体现。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思维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完全独立发展的,它与个人的其他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创新思维的基础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它是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脱胎而出的智慧之果。每个人身上都有创新思维的种子,但要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离不开肥沃土壤的滋养。编辑有意识和能力使自己全面发展就是创新思维赖以生存的土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培养出自己的学术敏感性和前瞻性,即对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及发展方向有比较准确的了解与判断,能以独立及具有远见的眼光选稿、审稿及组稿,培养出学术期刊编辑特有的预测能力,为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土壤[10]。只有加强学习,加强思考,加强实践,才能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不断提升。

4 小结

当今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同时,在工作中要积极进行创新实践,改进自己的工作。

[1]陈青莲,贾晓青,王萍.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4):208~210.

[2]卢明森. 创新思维学引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保罗 斯隆.创新何来——卓越领导者的横向思维技巧[M]. 赵玉涛,译.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4]王祖成. 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管理——创新[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5]杰夫 戴尔,郝尔 葛瑞格森,克莱顿 克里斯坦森. 创新者的基因[M].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3.

[6]杜永平. 创新思维与创造技法[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7]张正华, 雷晓凌. 创新思维、方法和管理[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3.

[8]苏振芳. 创新思维方法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9]汤姆 凯利, 乔纳森 利特曼.创新的艺术:世界顶级设计公司IDEO如何创新[M]. 李煜萍, 谢荣华,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0]费南多 德里亚斯迪贝斯,菲利普 科特勒. 赢在创新[M].刘云松,译.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11]杨晓丹.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辨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95~96.

2016—05—03

刘义兰(1966—)女,博士,主任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护理管理.

G237

A

1009-2714(2016)03-0048-03

猜你喜欢
数字信息科技期刊时代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基于BIM的企业数字信息归档与利用模式研究
北京尚水数字信息产品介绍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数字有形状吗?数字信息精确性和品牌标识形状的匹配效应*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