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如何利用科技期刊突显自身办学特色——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

2016-03-16 00:48
关键词:办刊科技期刊应用型

敖 丹

(武汉轻工大学 学报编辑部 ,湖北 武汉 430023)



浅谈高校如何利用科技期刊突显自身办学特色
——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

敖丹

(武汉轻工大学 学报编辑部 ,湖北 武汉430023)

如今的高校虽林林总总,但专业设置从总体上来看却大同小异,而推进多科性特色化办学将是今后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办学存在的良好手段。也是高校赢得自身品牌与声誉的不绝动力。特色使得高校从林林总总中脱颖而出,彰显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方式。科技期刊作为高校科研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对此则担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结合高校特色化办学,以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及目标为研究点,试图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高校特色办学;科技期刊;办刊宗旨及目标

0 引言

湖北作为科教大省,但长久以来,省内不少普通本科院校面临着相同的一道生存窘状:与重点大学无差别的办学定位,使之面临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2015年年初,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名单,踏上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之路的湖北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达18所。按湖北省教育厅设想,今后将用4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批办学水平高、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普通本科高校,按照企业需要和岗位来培养人才[1].

武汉轻工大学作为一所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办学宗旨和目标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加强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强化内涵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的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部分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多科性大学[2]。

“服务地方政府与经济”可以说是武汉轻工大学所承担的主要社会责任。而由武汉轻工大学主办的《武汉轻工大学学报》作为代表学校科研与学术成果集大成的自然科学期刊,便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主要是学科特色研究成果的对外发布的窗口,是让社会公众及海内外了解学校学科特色,科研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所以,期刊的办刊宗旨,办刊水平与办刊目标,与学校的定位与发展便密不可分。期刊质量的好坏,仿如一面镜子,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及科研实力。

那么,如何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互动的双赢的发展模式呢?

1 确立科技期刊在应用型高校的地位与作用

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与目的就是突显其“服务社会”的功能。其中重点之一便是科技服务地方经济。大学教育的目的,虽然是人才培养,其宗旨是培养人才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只有具有这两种能力的人才能谈得上去为社会的创造服务。所以,高校教育水平如何,人才质量如何、科研实力如何,不仅在实践的能力检验上有体现,如各项技能大赛、各种成果的发明,还就是在理论上有建树和创新。只有在科研的理论上有创新与建树,才能谈得上科研的持续发展。因为,所有的科研成果都是后人根据前人的研究的进一步升华、深化而来。

基于此,作为代表学校科技理论集合成果的学报,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的上,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报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科成果;

2)学报反映了学校师生的科研成果与理论实力;

3)学报反映了学校在科研上的进展及是否具有创新性、特色性。

4)学报是学校科研成果与社会公众进行展示与交流及接受评价与监督的互动的良好途径

5)学报使学校的科研工作者、专家学者与社会各企业界、经济界、政界、研究院所等,行业生产者,行业研究专家、办学资助者等,组成研究与成果转化利益共享的链接。

2 应用型高校科技期刊的办刊要求

武汉轻工大学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高校,其学校在办学上强调要具有自身特色,体现创新性、学科优势性。目前的创新学科主要是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优势学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学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生物化工、机械设计及理论等。

那么作为反映学校科技理论成果的学报,在办刊主旨与目标上应该紧紧围绕这些特色学科与优势学科,突出这些学科的研究前沿、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甚至是行业前景及生产力转化等课题,真正做到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社会需求服务。只有在此前提下办刊,才与学校“特色办学”“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相融合。要不,大杂烩似的什么都关注,看似内容丰富,其实失去办刊的核心重点,既体现不出刊物特色,更谈不出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所以,期刊应以关注与支持学校的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的科研为主,其他学科为辅,做到与学校的发展及核心定位同步。对内起引导、引领作用;对外,则树立学校的科研形象与品牌,突显学校的科学特色与学科优势研究。

这样,便对期刊编辑的职业能力及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与约束。

2. 1编辑的职业能力要求

基于此前提,编辑的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前瞻性传统的编辑往往将自己定位在文章是否符合出版规范;是否有字、词、句及公式上的错误;校核文中的引文、注释、图表、术语、数据、计量单位,甚至标点符号等方面,但这只是编辑最基本的工作,一个合格的科技期刊编辑,不仅是掌握一般的本专业的编辑出版知识,更重要的应具备一定的学校特色学科与优势学科专业方面知识,当然,这并不是要求编辑将这些专业学科的知识吃透,但至少是从专业学科的抽象理论、逻辑思维、发展方向上有一定的见解和认识。任何学科最终的理论成果都是以抽象概括。编辑若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那么,在学科的前瞻性上就会有一定的敏锐度。善于去捕捉学科的前沿的敏感信息。

2.1.2创新性众所周知,科技期刊工作是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3],是知识创新的组成部分[4]。编辑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是科学与艺术创造后的艺术再创造[5]。所谓编辑活动,并不是指坐在办公室里靠自由来稿来进行编辑工作,而是一种主动性的创造活动,它包含:策划、组稿、加工,直到出版发行。这应该是新知识经济时代编辑工作的职业能力。而创新性,则在创造性的要求上更进一步要求提升编辑的思维与能力。创新性,要求科技期刊的编辑思维必须保持敢为先的状态,它集中体现在办刊的竞争性、灵活性与超前性上。因为,科技期刊是新知识传播和推广的最重要的媒介之一[6]。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其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是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还有特色学科动物营养与鉰料科学等,那么编辑在策划上应结合国际国内的前沿研究、或国家在宏观上的政策,或行业发展需要,等等,有意识有目的地关注选题,筛选选题,直至确定选题,再与学校对此方面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进行探讨,鼓励作者写稿并关注作者创作的整个过程。这样的一种劳动,不仅具有创造性,更是具有创新性。它将动态的等待来稿变成创造性地策划稿件,最终起到以知识和信息领先来服务市场,服务社会。

2.1.3学术性结合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编辑学者化”还是“学者编辑化”这个选择性的问题在编辑界提出了很长时间。在这一问题上,多数人赞成“编辑学者化”已经确立了其地位,少数人则赞成“学者编辑化”[7]。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实际上当好一个编辑不见得比当好一个教授容易些,从某种意义说还更困难些。”这些表明,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懂得自身专业知识和具有良好的文字修养,具备编辑出版业务水平,还必须得具有一定的其他专业的抽象理论及一般常识,编辑的视野要博,思考要渗透相交学科领域。因为,现在的科研成果已不仅仅是单一的学科知识,跨学科复合型研究已成常态。编辑如果在此方面,知识水平储备不足,认识不够,那么在策划、组稿、甚至是编辑过程中就会非常被动。

2.1.4社会性作为应用型大学的科技期刊,其最终的服务宗旨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编辑除了在自身的业务上具备专业的能力,还应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与学校优势学科及特色学科相关的各项社会活动中,如学术交流会、专题技术研讨会、新产品新工艺展示会、企业家联谊会等,应积极参加这些活动,一方面拓展自身的视野与思维,另一方面了解这些专业的科学研究与市场的最新动态。并主动与行业专家、学者交流、探讨、磋商,逐步建立起刊物的实力作者群体,扩大期刊的影响因子。

2.2编辑在业务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科技期刊的编辑将作者、读者、审者联结在一起,成为促进知识创新、促进技术与市场结合、推动创新成果应用范围的纽带。所以,一个合格的科技期刊编辑应处理好与作者、审者及读者之间的关系。

2.2.1编辑与作者编辑与作者不仅是投稿与阅稿的过程中产生的单一的合作关系,而应是一种更广泛的长期合作的关系。编辑可以将自己收集到的专业、行业的各类研究信息, 行业动态等整理成资料介绍给作者,以启发引导作者思考,从而促进写作。作者可以将自己最新想法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与编辑交流探讨,以期激成创作的因子。所以,一篇高水平的有影响的文章,历来都是编辑与作者共同创作的成果。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狂人日记》,并不出自鲁迅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在其编辑的几次约稿的过程中,所交流碰撞的火花灵感闪现的结果。

2.2.2编辑与审稿专家科技期刊的编辑虽然不是有关专业学科的专家,对于作者的来稿,不可能全懂其内容。但是在编辑加工中,只要运用逻辑方法、分析方法及对比方法等编辑学方法,对稿件进行认真分析与思考,是不难发现隐含在文稿中的不足,甚至错误的。所以,编辑对审稿专家,不应有畏惧心理,迷信专家说的都是对的,不积极思考,只是一味盲从,那么对文稿的错误就会视而不见,就更谈不上进一步发掘作者尚未发掘的创新内容。更谈不上提升学校的学科研究创新,及创新服务于社会经济了。

2.2.3编辑与读者读者是检验一本刊物办刊水平与办刊质量的关键因素。读者的意见,信息对于编辑来说至关重要。科技期刊的读者,往往会是潜在的作者,或促进科技产业化的推动者。科技期刊不仅是传播科技知识的载体,还应该是将科技知识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传播。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以物质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8]。知识产业化表明,科技期刊作为单一载体的内涵已不复存在了。科技期刊是知识商品,走向商品化、产业化是其办刊的最终目标。在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快学校在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研究的市场前景。提升为地方政府地方经济服务的功能。

3 小结

综上所述,应用型高校的科技期刊应紧紧围绕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做好科研方面的服务,推动学校科技研究与市场的融合。而应用型高校则应确立科技期刊在其办学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懂得充分利用期刊的优势,突显学校的特色与优势学科在专业研究,行业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借助传播力量,提升学校形象,塑造学校品牌。

[1]长江商报.高校向应用型转型亮“鲜明特色”[EB/OL].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6/02/523365.

[2]武汉轻工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办学指导思想[EB/OL]. 大楚网:http://hb.qq.com/a/20130507/001116.htm.

[3]卢嘉锡.既是“龙尾”也是“龙尾”——要重视并做好科技期刊工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0,1(1):2-2.

[4]刘振兴.建议将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纳入公益性事业管理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1):21~23.

[5]肖宏.编辑即创造[J].编辑学刊,1990,(2):11~13.

[6]张明.当代编辑应有良好的思维方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3)138~140.

[7]吴娟,孙静,陈启迪.“编辑学者化”还是“学者编辑化”[J].科技创业月刊,2009,(9):86~87.

[8]吴季松.知识经济[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

2016—05—24

敖丹(1975—),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哲学美学、传媒伦理.

G213

A

1009-2714(2016)03-0162-04

猜你喜欢
办刊科技期刊应用型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科技期刊的分类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