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学术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研究

2016-03-16 00:48秦忠俊
关键词:不端军事学术期刊

李 艺,秦忠俊

(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 学报编辑部,湖北 襄阳 441118)



军事学术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研究

李艺,秦忠俊

(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学报编辑部,湖北 襄阳441118)

军事学术期刊是军事学术研究成果发表的阵地,是军事学术和方法论交流讨论与研究的载体,也是军事学术传承的重要平台。从剖析军事学术期刊作者的不良学术研究表现与心理分析入手,揭示了军事学术期刊不端行为的诸多表象,从作者、编者、环境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成因探究,提出了军事学术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中要履行好四种职能、充当好四种角色:当好一面镜子,做学术规范的鉴定者;树好一面旗子,做学术道德的传播者;用好一把剪子,做学术标准的捍卫者;搭好一把梯子,当品牌传播的推动者。以期使军事学术期刊在开展学术交流、促进部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繁荣军事理论研究、提高部队作战能力中更好地发挥“平台”和“阵地”作用。

军事;学术期刊;编辑;学术不端;防范

在学术期刊建设中,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是提高期刊质量、创建期刊品牌的重要环节。军事学术期刊编辑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学术不端行为及类似问题,必须引起警惕重视,认真分析研判,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努力净化学术氛围,让军事学术期刊更有力地传播学术成果,为军队全面建设提供理论与技术服务。

1 军事学术期刊作者学术研究不良表现与心理分析

1.1军事学术期刊作者学术研究的不良表现

一是署名挂名的多,潜心研究的少。该类人员不关注课题研究方向,不收集资料,不提炼主题提纲,不潜心思考对策,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同事、朋友等身边作者或者期刊编辑身上,谋求以第二、第三作者身份挂名,以完成科研任务为目的。二是临时抱佛脚的多,认真积累的少。该类人员平时不针对教学或者专业领域进行认真研究,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在评职评奖这个风向标对学术论文的要求下,驱使个人临时抱佛脚,厚着脸皮找作者、求编辑,只要能发表,不择手段、不计成本。三是滥竽充数的多,自主创新的少。该类人员把一些在低档期刊出钱就能发表的文章拿来充数,或者把别人的文章进行简单的拼凑、剪切、粘贴、复制成一篇军事学术会议论文,由于部分军事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涉密性,不公开发表,给了他们抄袭剽窃的机会。

1.2军事学术期刊作者学术研究心理分析

一是无关心理。认识上存有偏差,认为工作是分内事,必须做好,科研是额外任务,可有可无,有的甚至认为搞科研只是为了评职评奖,跟履行工作职责没有太大关系。二是浮躁心理。部分作者功利思想严重,为尽快完成科研任务,不惜动用金钱人情手段,缺乏“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钻研精神,因此,雇人写文章、花钱买专利、剽窃抄袭等现象也就自在情理之中。三是撞钟心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求人挂名发一篇,达到规定的数量就满足了,滥竽充数,得过且过, 质量不高,所谓的成果没有突出专业特色,没有着眼部队需求,存在科研与工作脱节、与部队实际脱离、与 实战要求脱钩的“三脱”问题。

2 军事学术期刊出现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

学术期刊出现不端行为是复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有内因也有外因,也与学术界自律机制的失软和他律机制的低效有关,对此要区别分析。

2.1作者原因

一是作者思想不重视与单位指标要求高的矛盾。为总结军事训练规律、推广军事训练成果,军队各单位对所属人员都明确了科研目标任务,有的还有责任书制约和惩罚措施。大多数人员能按要求执行,只有少数自律意识差、思想不重视的,漠然处之。二是作者科研水平低与学术期刊要求高的矛盾。科研工作是一项既消耗体力、脑力、精力、财力,又十分枯燥的工作,科研能力强的作者经常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能力差的只能交白卷,作者能力上的参差不齐导致科研成果分布很不均衡。同时,研究方法不科学,也容易造成科研成果数质量相差较大。如军队院校部分教员教而不研,或研不为教,教研“两张皮”。部分教员不注重知识积累,遇到课题申报,仓促应战,放松乃至放弃自律,结果往往不尽人意。三是“供求”双方巨大的“剪刀差”。受姓军涉密的限制,军队人员在地方学术期刊发文需严格脱密,层层把关,如此以来,原汁原味的、“军味”较浓的东西所剩无几,稿件质量自然不会很高,地方期刊刊用的几率不大。因此,只有谋求在军事期刊上发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CN刊号的军事学术期刊只有282种,有国际标准ISSN的就更少,这些军事学术期刊一年刊用的稿件数量相当有限,而部队有发表需求的作者群体庞大,“供求”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剪刀差。发稿数量有限性与作者需求迫切性间的矛盾,导致有些优质稿件弃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作者的积极性。

2.2编辑部原因

一是学术期刊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情稿、关系稿问题,军事学术期刊也不例外。少数作者明知自己的文章不是精心研究的成果,而是东拼西凑的“杂交体”,质量达不到刊用要求,往往不择手段地找关系、托人情,谋求照顾发表。二是少数军事学术期刊为了增加发行量,向部队有关单位领导约稿。由于训练战备任务重,部分领导没有时间撰稿,往往让秘书参谋代劳,受视角高度限制,稿件质量往往达不到学术研究的要求。三是有的期刊编辑部为提高知名度,开设专题栏目组稿。组稿单位的一些人对征文工作不重视,为了及时交稿,面对他们本不熟悉的课题,只能走抄袭的路子,造成组稿质量不高。四是有的期刊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盲目编印增刊或专辑。每年出版诸如“**家”“**辞典”“**访谈录”等大头衔的丛书,诱导读者花钱订购,变相收钱就可以让其作品入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剽窃、抄袭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2.3外部环境机制原因

一是导向机制不合理。以军队院校为例,军校教员考评晋升的衡量指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形成了名利驱动的客观现实。教员一般很难申请到课题,一旦申请了课题,又急于要求出成果、评奖。如果不能达到课题预期结果,调职晋级就会受到影响。基于此,部分作者铤而走险,用伪造、剽窃、抄袭等不正当手段编造合理的结果,一旦成功,就有可能获得预期的名利。二是学术管理不到位。对单位,学术管理部门没有制定有效的他律性制约制度,科研团队没有形成合力,不能集智攻关。对个人,十八大以来,军队院校按上级要求停止发放科研奖励,机关没有及时出台配套的激励引导措施,教员学术成果数质量明显下滑。很多教员认为,上课有课时补助,可辛辛苦苦写篇文章发表,自己还要掏版面费,科研缺乏内动力。三是评价激励机制不合理。一方面,在评价机制中,人们往往只关注结果,不在乎过程,放弃过程中的不当性;发表与不发表一个样、发表多与少一个样,质量高与低一个样。另一方面,对不端行为没有严厉的惩罚措施。目前,许多单位对科研不端行为还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人员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重就轻,造成了学术不端人受责成本低的宽松环境。

3 军事学术期刊编辑防范不端行为应注意的问题

3.1当好一面镜子,做学术规范的鉴定者

学术不端行为其本质在于行为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不属于自己的或是伪造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成果,以达到获得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目的,具有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的主观意图和行为特征,影响社会公正,其手段逐渐趋于隐蔽和快捷。教育部2009年3月29日发出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列举出了七种学术不端行为[1]。科技部第11号令《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对六种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界定,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统称为学术不端行为[2]。国家层面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内涵和外延基本做出了认定。这些认定就是“照妖镜”,军事学术期刊的编辑要手拿“照妖镜”,对照以上标准对稿件审核把关,剔除与军事学术期刊所设栏目关系不大的论文和比较明显的学术造假行为。对于前者,编辑很容易区分,而对于后者,就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比如与作者联系,对文章观点、引文进行求证,利用信息资源库对文章进行查重,对把握不准的文章,依托中国知网CNKI、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检测。

3.2树好一面旗子,做学术道德的传播者

期刊是旗帜,树好护好旗帜就要靠教育。要搞好学术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教育先行。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道德教育,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术道德观。军队单位主管科研的机构要把学术道德教育纳入经常性思想管理教育,做到学术道德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相结合。既要定期开展学风校风、师德教风、职业价值观、军人道德规范等教育,又要根据人员的思想反映和现实表现,开展经常性调查研究、谈心交流等活动,搞好随机教育,不断凝聚共识,规范行为。引导广大科研人员牢固树立“靠素质立身,靠勤奋创业,靠业绩进步,靠品德做人”的意识,促使他们自觉格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努力做学术道德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践行者和弘扬者。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淡薄名利、安心尽心,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搞教学、做学问上来。同时,教育要紧贴实际、见人见事,对抄袭、剿窃、侵吞或篡改他人学术成果等不良行为,要严肃处理,不断加大教育力度,把一个人的错误作为大家受教育的资源,帮助大家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端正价值追求,认清学术造假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防止出现倾向性问题。

3.3用好一把剪子,做学术标准的捍卫者

军事学术期刊编辑,是期刊的幕后工作者,是为人做“嫁衣”的。因此,要用好发稿这把“剪子”,敢于对不合格的文章说“不”,善于对不符合标准规范的地方进行修剪。以对读者负责、对学术标准规范、对期刊负责的态度把好审稿编辑关口。一是编辑要认真审理每篇稿件。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但编辑在初审时必须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在应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时,编辑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检测结果认真分析,从学术的角度审视全文,找出文章的主要创新点,仔细分辨雷同程度,裁定是否侵权。二是建立科学审稿制度,优化稿件质量监督体系。军事学术期刊编辑部应该严格执行期刊稿件“三审制”[3]:编辑初审、审稿人二审、主编终审。编辑初审的任务是剔除那些与军事学术期刊开设栏目关系不大的文章,还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学术造假行为,把住第一道关卡。审稿人二审的目的是判断文章的学术水平、发现稿件专业领域的学术不端行为。主编终审是最后一道关卡,二审环节没有被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到了主编终审环节定会原形显现。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严格执行编辑“三校制”,编辑“三校制”是在稿件通过三审后,进入校对发表环节的重要工作。校对环节也要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期刊编辑工作认真、细心,同样可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端倪。三是遴选最佳审稿人,构建第二道防线。审稿人的选择甚为重要。选择的审稿人,应对各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最新动态了如指掌,能更准确及时地识别稿件中的抄袭剽窃内容。原则上,要尽量避免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合作关系、亲友关系,以免审稿人手下留情,放宽审稿尺度;要选择时间观念强、有责任心、办事效率高、公平公正的审稿人,以避免时滞过长而导致一稿多投情况的发生。

3.4搭好一把梯子,当品牌传播的推动者

要提高期刊质量、扩大品牌效应,军事学术期刊编辑必须从自身做起,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一要提高自身学术道德修养。编辑要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增强工作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拥有一定的学术资源话语权。因此,加强编辑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4]。二要营造良好氛围。编辑人员要善于发现原创、尊重原创、弘扬原创,对构建新理论、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的文章,要大胆采用;对剽窃他人的、引用过时的、没有新意的文章,要坚决摈弃。一旦发现稿件有不端行为,要第一时间与作者沟通联系,指出存在的问题。对被举报有不端行为的文章,编辑要向原创者道歉,并在期刊上对不端行为者曝光,将该作者列入黑名单,今后不再刊用其文章。三要加强教育指导。加强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知识产权法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对于减少学术不端行为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教育的方法很多,有的是期刊编辑到作者单位进行学术讲座,有的是编辑在与作者沟通交流中进行教育指导,明确发文的标准要求,有的是在期刊发表学术标准规范声明。期刊可适当设置相关栏目,宣传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出版法规,宣扬恪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楷模。

[1]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董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J].海军学术研究,2014,(5):68~70.

[3]郭婕.浅析不良学术行为对军校学报的影响及对策[J].武警工程大学学报, 2012,(7):73~76.

[4]刘彦超.学术期刊应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相关问题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3,(7):85~89.

2016—05—31

李艺(1970—),男,湖北广水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军事教育管理.

G237.5

A

1009-2714(2016)03-0173-04

猜你喜欢
不端军事学术期刊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不端查询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教育部首次以部门规章明确6种学术不端情形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