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专家审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16 00:48
关键词:审稿人科技期刊稿件

贾 晖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研究院科技期刊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80)



科技期刊专家审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贾晖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研究院科技期刊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80)

分析了专家审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如:审稿专家素质参差不齐,审稿热情不高,评审意见不合要求,对审稿要求了解不够、学术评价尺度把握不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从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调动审稿专家的积极性、设计科学合理的审稿单、加强与审稿专家的联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审稿专家;科技期刊;存在问题

科技期刊专家审稿,是审稿专家对稿件进行审读、分析、评价、选择,并对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的一种行为过程。目前,国内大多数科技期刊审稿采用的是三审制,即 “责任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其中审稿专家的评审是非常重要而且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环节,可以说,专家审稿是编辑流程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机制。

专家审稿能为期刊稿件把好质量关,帮助刊物控制质量。本文阐述专家审稿过程中出现的审稿专家素质参差不齐、审稿热情不高、评审意见不合要求、对审稿要求了解不够、学术评价尺度把握不准等问题, 分析其产生原因, 并提出了提高专家审稿质量的改进对策。

1 专家审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审稿专家素质参差不齐

良好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是对一位优秀审稿专家的基本要求,此外,更要为人正直,责任心强,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审稿专家的素质,是指审稿专家的学术水平、审稿经验、公正性和责任心等方面的综合素质[1]。科技期刊的来稿,主要是某一专业领域的技术论文,审稿专家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或掌握本学科或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对稿件的学术质量给出正确评价;审稿专家具有一定的审稿经验,能够对稿件的学术质量做出比较公正的评价,在评判论文质量、提出稿件录用与否的建议方面,给出公正的意见,对于在所难免的人情稿给出合适的建议,满足评审意见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的要求;审稿专家应对审稿工作具有责任心,给出的审稿意见,较为详细,具有可用性和可参考性,有助于作者修改稿件,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稿件能否被录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稿专家的意见,因此,审稿专家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期刊的审稿质量。

而实际上,大多数科技期刊审稿专家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评判结果欠缺客观性和公正性,有的审稿意见的可用性和实用性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科技期刊发展的需要。分析原因认为,主要在于审稿专家的选择缺乏制度保证,各编辑部选择审稿专家标准不同,差别很大,而且不够清晰、不够具体,具体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1.2审稿专家热情不高

影响审稿专家审稿热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原因如下。

1)审稿专家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多数审稿专家是本专业的学科领先人物,一般都承担着较多的科研、教学工作, 有的还兼任社会职务,自身工作繁忙,兼职审稿,甚至为多种期刊审稿,收到的稿件多,无暇顾及,审稿上花费时间不多,也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审稿,审稿热情不高,不能按时完成审稿任务。送审稿中经常有逾期的,有的审稿专家要在编辑的反复催促下才能勉强把稿件审完,延迟了审稿时间,造成论文发表的周期过长, 科技成果转化慢等, 时间紧还影响了审稿质量,造成审稿不充分、不严谨,不但影响作者投稿的积极性, 也影响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2) 缺乏荣誉感和归属感。专家审稿,付出了时间,承担了责任,并没有得到多少荣誉,缺乏荣誉感。期刊获得的荣誉和奖励,主要体现在编辑部,编辑部以外的人,很少知道审稿专家的存在,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是科技期刊的一个幕后工作群体。有的编辑部,几年都不开编委会,与审稿专家联系很少;编辑部有投稿论文,则由编辑与审稿人联系送审,不送审论文就没有联系;多数科技期刊邀请审稿专家时,既无聘书,也没有书面协议,使得审稿专家的归属感不强,这让审稿专家难以发自内心地支持、配合期刊的审稿工作。

3) 审稿报酬低廉,劳动价值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专家审稿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审读一篇科技论文, 从查新、公式推导到结论判断、订正错误,必要时还要查阅文献,专家们投入大量精力。而很多科技期刊编辑部自身经费紧张,受经济条件局限,支付给专家的审稿费非常有限,一般按篇计算,每篇几十元,至多上百元, 与审稿专家的付出不太相称。专家审稿责任重大,权利较少,利益很少,审稿专家劳动价值和实际取得的报酬之间落差较大,影响了专家审稿的积极性。

1.3审稿专家评审意见不合要求

编辑部请专家审稿时,一般会附上送审单,送审单为表格式填写与文字陈述相结合,审稿专家审读后,应对稿件的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实用性给出全面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术方面有无新见解,科研设计是否合理,数据是否准确,结论是否可靠,有无实用性及是否可以刊用[2],哪些需要修改以及如何修改完善。

评审意见不符合要求主要表现为审稿专家不按编辑部的要求审稿,审稿意见过于简单粗糙,没有明确的具体意见, 随意性很强;或缺乏对论文评价的必要解释或依据,针对性不强;有些审稿意见含糊其词, 模棱两可, 不知道说些什么, 可参考性不强;有些审稿意见仅一句总体评价,没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等等。

比如,有的审稿意见为:“结论分析不够具体,需要进一步充实”,但没有指出充实应充实哪些内容;“讨论还需加强”,目前讨论到哪一步,还需深入讨论什么并未说明;这样的审稿意见太笼统,对作者修改论文也毫无指导作用,审稿意见的可用性不强。有的审稿意见只有“同意发表”这样简单的四个字,虽然明确了稿件的可用性, 但是没有指出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未评判稿件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对于这样的审稿意见,编辑不能很好地了解稿件的学术水平,给编辑写文章修改意见制造了困难,对于稿件的定稿造成一定困难。这些情况不是个别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1.4对审稿要求了解不够 学术评价尺度把握不准

在聘为审稿专家之初,就应该熟悉该期刊的基本情况,了解期刊的历史沿革、本刊的档次、主办单位在全国的排名、编辑部的工作流程、稿源情况、大致退稿率、所刊发文章的基本水平等[3]。了解了这些, 才能掌握好评判的学术尺度, 对相关文章提出评判意见,为科技期刊挑选学术水平适当的论文。

如果审稿专家对期刊的具体情况不了解,那么审稿就存在盲目性,表现为对学术水平适合性上把握不恰当,把握不准稿件在该刊上发表的学术尺度, 或者卡得太严, 或者放得太宽。比如,对于质量一般的稿件,审稿专家可根据期刊的稿源情况和作者的学术水平,给出不同意见,若稿源丰富, 则可退稿, 若稿源紧缺, 则可录用。专家审稿如果不考虑期刊自身在行业的级别层次,只参照自己的学术水平来要求论文质量,审稿时,会对低于自己水平的文章一律“不通过”,这对稿件质量是进行了严格把关,但会造成中上水平科技期刊退稿率攀升。

2 提高专家审稿质量的对策

针对专家审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编辑部应多和审稿专家沟通,找到合适的对策,以提高专家审稿质量。

2.1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

期刊的学术水平取决于刊载论文的学术质量,审稿专家是论文学术质量的把关人[4],对于稿件质量的把握和提高有很大关系。选择合适的专家对科技期刊相当重要。

编辑部选择审稿时,既要考虑专家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方向,又要考虑审稿的态度和责任心。合格的审稿专家, 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 为人正直, 学风严谨,能把握所从事的领域的前沿动态。同时,合格的专家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与时间观念,做事认真不马虎。

审稿专家的选择途径有多种,审稿专家可以由编委担任或编委推荐,可以从投稿作者中选取,可以利用各类数据库挑选,还可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了解专家信息,甚至与其他编辑部共享审稿人资源,编辑可以灵活运用。

选择合适的专家,要学会合理地管理审稿专家,全面、准确地掌握审稿人的信息和动态。目前,大多数期刊编辑部都采用了采编系统,借助现有采编系统或其他软件,制作审稿人详细列表,尽量完整收集审稿专家的信息, 如专业特长、职称、学历、职务、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编辑还要经常关注专家的科研状况和动态,关注他们近期发表论文的情况,跟踪他们的基金项目和科研成果,根据研究情况对审稿人信息库进行补充和更新。详细了解审稿专家信息, 有助于方便快捷地选择合适的评审专家。

2.2充分调动审稿专家的积极性

通过各种形式编辑部可以向审稿专家宣传审稿工作的重要性、审稿的职业道德以增强审稿专家的使命感。要与审稿专家保持经常性联系,逢年过节定期向审稿专家发送慰问信或电子贺卡,增进感情。通过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审稿专家的活动, 来鼓励先进。向审稿专家发给正式的聘书或荣誉证书,增强审稿专家的荣誉感。针对审稿费过低,不能较好体现审稿专家付出的劳动这一普遍现象,应适当提高审稿费标准, 以体现劳有所得。还可减免审稿人在本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费用,补偿审稿人的付出。让审稿专家的劳动从精神和物质上得到肯定,更愿意为期刊的发展作出贡献。

2.3设计科学合理的审稿单

审稿单由编辑部提供给审稿专家表达审稿意见,其形式内容关系到审稿质量。审稿单设计得过于简单,专家评审意见的随意性较大,无法达到审稿目的;设计得过于复杂,专家填写麻烦,影响审稿效率。合理的审稿单应结合本刊特色,设定适宜的内容项目,尽量使审稿内容和审稿标准相对固定和统一,使得审稿人在审稿时有章可循,在写评审内容时,对论文质量既要有定性的评价,又要有量化的内容。

2.4加强与审稿专家的联系

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要多联系、多交流,不断向审稿人汇报期刊的各种情况,特别是对于初审专家,让他们在审稿过程中逐步了解本刊的档次、熟悉本刊对稿件的要求,在行业中的学术地位、稿源情况、所刊发文章的基本水平、作者群的基本情况、退稿率等。审稿专家了解了本刊的学术水平和对稿件的定位,才能掌握好评判的学术尺度, 避免因对期刊情况不了解而产生困惑,对相关文章提出恰当的评判意见。

[1]刘玉姝,陆芳,何亚楣,等.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编辑学报,2010,(10):443~444.

[2]曹作华.专家审稿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编辑学报,2002,(6):178~179.

[3]陈斌.专家审稿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期研究, 2007,18 ( 2 ):311~313.

[4]徐自超.高等医学院校学报审稿专家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 ( 2 ) :149~150.

2016—05—30

贾晖(1969—),女,副研究员,编辑.

G232

A

1009-2714(2016)03-0182-03

猜你喜欢
审稿人科技期刊稿件
科技期刊的分类
《军事护理》2021年度优秀编委、审稿人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电源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科技期刊的分类
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