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功能在审稿流程中的应用浅析

2016-03-16 00:48刘林霞
关键词:窗格审稿人科技期刊

邓 雯,刘林霞

(1. 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灾害》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205;2. 湖北省气象学会,湖北 武汉 430074)



批注功能在审稿流程中的应用浅析

邓雯1,刘林霞2

(1. 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灾害》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205;2. 湖北省气象学会,湖北 武汉430074)

探讨了WORD批注功能在编辑初审、专家外审和主编终审中的优势。批注式审稿可提高编辑初审效率和专家审稿质量,审稿意见更全面、准确、具体、直观。优化了作者、编辑、专家的沟通和互动,可缩短作者修回时间,提高稿件修改质量,从而有利于科技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

批注功能;编辑初审;专家审稿;审稿质量;修回效率

审稿是编辑流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审稿质量和审稿效率的高低与期刊整体质量和竞争力息息相关[1]。目前国内科技期刊惯用的审稿流程普遍为责任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外审、主编(或编委会)终审的三审制。如何在上述几个审阅流程中实现客观准确、全面具体、优质高效,给作者提供科学合理、中肯到位、清晰明了、易于操作的返修意见,缩短出版周期,是期刊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重点课题。笔者总结十余年的编辑工作体会,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审稿方式和返修流程的利弊,认为利用WORD的批注功能实现批注式审稿,是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提高科技期刊审稿质量和效率的最有效方法。

1 批注功能概述

所谓批注,又称评点,是我国古典文学评论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南宋,在明清时期较为盛行的一种边阅读边圈点的读书方式。即读者在文本上用符号、文字写出自己的体会或感受[2]。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前,科技期刊编辑在纸质文本上初审、校对时,对文中的错误或疑问进行圈点,在相应文字旁标记自己的疑问或修改建议的过程,也属于批注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稿件的审阅均在计算机上进行,本文讨论的批注功能,是指编辑或专家在论文的审阅和修改过程中,使用WORD的“审阅”工具栏的批注功能,对某一文字添加独立批注窗格,在窗格中提出疑问或修改建议的过程。WORD的批注由批注标记和批注内容两部分信息组成。批注标记清晰地显示错误或不妥之处,批注内容则为审阅者的评点文字。

2 批注在编辑初审中的作用

初审是责任编辑对稿件的初步鉴别和筛选的过程。出于对作者的高度负责,责任编辑对所有来稿,不论篇幅长短,质量高低,都必须认真审阅,可以说初审者的阅读任务相当繁重。如何缩短单篇稿件的审阅时间,如何精准地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如何让作者一目了然地明白编辑的修改建议,是初审编辑的追求,也是作者的愿望。笔者从事编辑工作十几年来,尝试、比较过多种不同的初审方式,认为采用批注方式进行初审,从个人的审稿效率、作者的修改质量、修改速度和反馈意见来看,该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的条列式审稿。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定位性强,编辑书写意见更便捷。编辑在审阅过程中,发现疑问或不妥之处,便可直接选定相应的文字,建立新的标注,在批注窗格中填写具体看法和意见。不用另建新的WORD文档书写审阅意见,更不用前后翻页去细数问题所在的页码、段落和行数。书写初审意见时,不用再去详细描述问题所在的具体位置,也不用重复输入有疑问的具体文字内容,大大减少了文字录入量。这样就无形之中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编辑的审稿效率。

2) 作者修改更具针对性。作者收到带有批注的初审意见后,可以一目了然地浏览审稿意见,在相应的批注标记处进行修改,并可在批注窗格中进行简短的回复,不用像过去一样,逐条核对修改意见,在文本上寻找有疑问的段落和行数;而且前文修改之后,后文的版面发生变化,再查看编辑指出的页码和段落,非常费时费力;相较于条列式审稿意见,文稿修改完毕后,作者还需另建WORD文档,对逐条意见给出相应的回复,这些均增加了作者的修改时间和难度。批注式审稿意见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意见更明确和具体,作者修改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可见,批注式审稿,可节省作者的修改时间,提高修改效率。

3) 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更顺畅。条列式修改意见,与作者的沟通主要通过作者提供的“对审稿意见的逐条答复”来实现,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时,则通过电话,QQ或微信再次沟通。沟通时尚需对照修改意见的条目,查看相应的修改内容。而批注窗格可快速实现编辑与作者的互动交流,即编辑采用批注对某一细节提出质疑,作者在同一窗格中予以回复,只需寥寥数语[3],非常便捷,编辑复查起来也更加直观和方便。

3 批注在专家外审中的作用

编辑部将稿件送同行专家外审时,均会提供给专家本刊的专用审稿单。一般来说,审稿单的设计基本上大同小异。大致包含稿件基本信息,审稿要求及对稿件的综合评价三部分内容。审稿人一般从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给出综合评价,然后再给出条列式修改建议。毋庸置否,大多数专家审稿是科学严谨的,他们给出的评价也是客观准确的,对文中的不妥之处也会一一指出。但也有一些审稿人员,他们或学术风格、治学态度、性格特征各异,或科研任务繁重、时间有限,反馈给编辑部的审稿意见也各不相同,有些意见寥寥数语,过于简捷,让编辑难以准确理解[4];有些仅对作者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进行简单复述,然后加一句“可以录用”或“分析简单,不宜刊用”等文字,缺乏具体的修改意见或评价,让编辑无所适从。为了减少此类“无效审稿”现象的发生,笔者建议外审专家也尽量尝试批注式审稿方式,理由如下。

其一,批注式审稿有助于审稿人深入理解全文并发现问题。外审专家采用批注式审稿方式后,可以避免因工作繁忙而粗略浏览摘要和结论后即匆忙下结论的现象,因为批注时要求审稿人思想高度集中,认真阅读、方能准确批注[5]。审稿人采用批注式审稿,即在逐行阅读文章(而不是一目十行)时,一旦发现问题,即可随手标注,简单方便,省时省力。给出的审稿意见对作者而言,也更加具体和直观,针对性更强。

其二,有利于作者、编辑和审稿人的互动。利用批注窗格的回复功能,可以便捷地实现作者、编辑和审稿人对某一问题和疑问的一问一答,阐明相互的观点和看法。编辑和审稿人在查看修改稿时,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修改之处,省去了对应逐条修改意见查找、核对修改情况的麻烦。更可有效防止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编者在复审稿件的过程中,发现少数作者在逐条意见回复中,存在不诚实的现象,如对某条建议未按专家意见加以修改,却在回复中答复为“已修改”,这需要编辑或审稿人对全文进行“再审阅”,“再发现”,因而费时费力。

此外,对于需要复审的稿件,尤其是作者修改时间偏长,专家对稿件内容和当初审阅意见已淡忘的稿件,审稿人不用从头至尾再次审阅全文,仅需对照批注意见,便可快速查看当初所提建议及修改是否到位,大大节省了专家的工作量。

其三,有助于编辑专业知识的提升。随着学科分支的精细化及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涌现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编辑的知识和信息更新速度很难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稿件中的专业知识的准确性和创新性,加之部分编辑并非本专业人士,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通过作者对专家提出问题的回复,编辑可以学习到新的专业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工作能力。

同时,编辑在复审、加工修改稿的过程中,通过认真比对、反复揣摩和思考专家的审稿意见与自己初审意见的异同,可及时发现自身知识的欠缺点和漏洞,长此以往,必能博采众长,练就一双慧眼,更高效地识别稿件的优劣[5]。

其四,有利于青年人才的成长。专家给出的全面而具体的批注式审稿意见,较之过去条列式的审稿单,对初次撰写论文的年轻人或在校学生而言,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细致的修改建议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其科研能力;编辑在初审和复审中,侧重于从文章的条理性、逻辑性和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提出详细的修改建议,年轻作者如能仔细领会和揣摩,则对其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需要指出的是,外审时采用批注式审稿,专家侧重于细节问题,即主要对文中的瑕疵和不足之处提出疑问和建议,缺少对论文整体水平的综合评价,编辑和主编无法得到整篇文章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的信息。最佳的外审方式是审稿单式与批注式审稿的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了解论文的整体质量,又能细致指出文章的小错误和不合理之处。

4 批注在终审中的作用

大多期刊的主编均由单位行政负责人或资深学者担任,他们中的多数同时承担着科研和行政职务,工作异常繁忙。需要用最短的时间审阅一篇论文并决定其取舍。按照传统编辑流程,主编终审时,一般责编会提供两位外审专家的审稿单原件、作者的修改稿、作者对一审和复审意见的逐条回复、编辑对稿件修改是否到位的说明等一系列文件,主编需一一查看。而批注式审稿,则将编辑、专家的审稿意见和作者的回复整合在一个文档上,主编终审时,只需重点浏览批注窗口的内容,即可清楚看到专家的审稿意见及作者的修改内容和回复,不用再细致查看5~6个WORD文档,在审阅的同时,主编将终审修改意见直接标注在作者的稿件上即可。这可大大提高终审效率。

5 结语

在科技期刊的初审、外审和终审中采用批注式审稿方式,可以节省审稿时间,提高审稿效率,给出的修改意见更加全面、具体、直观,作者返修效率更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初审和终审采用批注式审稿比较容易实施,由于外审专家的年龄层次不同,工作繁忙程度不一,审稿习惯各异,目前存在一定的执行难度,尚需慢慢引导和推广。

[1]邓雯.论编辑在提高审稿质量和时效中的能动作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3(4):16~118.

[2]周剑波.小批注 大学问[J].文教资料,2005(23):143~144.

[3]季魏红,贾建敏,毛文明.合理利用批注 提高编辑效率[J].编辑学报,2015,27(1):53~54.

[4]季魏红,贾建敏,吴飞盈,等.利用批注功能提高学术期刊审稿质量[J]. 编辑学报,2015,27(5):449~450.

[5]邓雯,闵爱荣.提高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质量和时效的编辑作为[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7(8):87~89.

2016—05—13

邓雯(1968—),女,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研究.

G232

A

1009-2714(2016)03-0214-03

猜你喜欢
窗格审稿人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军事护理》2021年度优秀编委、审稿人
《电源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
科技期刊的分类
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古典艺术审美——闽南古厝特色窗格
Windows 10三大隐含窗格应用
我校王珏教授受邀为国际权威期刊特约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