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工作实践浅谈学术期刊中的编辑审稿

2016-03-16 00:48
关键词:学术期刊稿件文章

金 京

(中南建筑设计院《华中建筑》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71)



结合工作实践浅谈学术期刊中的编辑审稿

金京

(中南建筑设计院《华中建筑》杂志社,湖北 武汉430071)

编辑审稿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领域,而现行的有些看法对编辑审稿来说却有失偏颇,基于笔者的工作实践和“三审制”,从实际出发对编辑审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取舍,总结了一套具有创新性且合理的操作方法。最后,该文抽取了40篇存在问题的稿件,并以其为研究对象,通过拆解、分析和归纳得出结论,通过直观的数据和分析来说明编辑审稿中的真实情况,以期让我们对编辑审稿工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希望为编辑审稿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编辑审稿;操作技巧;学术期刊;工作实践

一篇学术性论文从作者递交给杂志社到刊印成文字,这中间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换过程,杂志社就像一个操作间,把各种原材料经过筛选、加工和包装,变成可以出厂并供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成品。相对于稿件来说,审稿是其中不可或缺和关键的一个环节。审稿的主要目的和中心任务是编辑主体通过对作者精神成果(稿件)进行主动认知、分析、鉴别和评价,从中筛选出质量合格的稿件,使之进入传播领域[1]。关于审稿机制和理论的探讨也由来已久,研究范围包括审稿历史溯源,中西方审稿模式比较,以及审稿流程和对策,作为审稿主体的研究一般也是针对专家审稿居多。编辑审稿在专业领域内的研究所占比重偏少,而在实际工作中,编辑初审是由审稿机制以及编辑的内在职能决定的,编辑在学术期刊初审中的能动性发挥是极其关键而影响深远的,本文以笔者的实际经验为例,主要研究和探讨了编辑审稿在学术期刊中的各种问题。

1 准确而深入地认识编辑审稿

1.1编辑审稿的意义

作者以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完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著作文稿,编辑是以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参与完成了著作文稿的规范完善与提升,形成了富有创造性的信息内涵和完美的符号形式有机构建的具有传播价值的规范文本。从作者的初稿、修改稿到编者的正式刊发文本,编辑是以潜隐态的幕后智力支持形式参与了作者文稿的价值增值和形式完美的再创造过程[2]。而审稿是从事编辑业务的先决和必要条件,是一篇论文成为成品的开端。

西方传播学理论中的“把关人”概念是指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对信息发布形成垄断和集权。而作为期刊审稿的“把关人”形象则相对“温和”“民主”得多。它只是基于表层结构、格式规范到行文逻辑等对稿件做出了一个初判断,以利于作品本身的完善和接下来的工作,而作品完整的形象还是能完完全全地得以保留。经过这样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第一道关口”,从而对整个刊物稿件质量和方向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而稿件得以以半成品的姿态进入后续环节。同时,编辑在审稿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且一方面在与作者互动中加强了联系,向作者展示了杂志社严谨亲和的工作作风,为拓展优秀稿源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在与审稿专家的互动中更加明确审稿思路,也利于发掘适合本刊物的优秀审稿专家资源。这些对于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1.2把握编辑审稿在三审制中的角色

目前国内刊社实行的主要是三审制。即“责任编辑初审(内审),编委会或审稿专家复审(外审),主编决审(终审)”的制度。编辑把基础关,专家把学术关,主编把出版关。三个角色各有不同,却又相互侧重,紧密相联。这一被实践证明为确实行之有效的方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人员的作用,可以高效高质地完成审稿任务[3]。编辑审稿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而关于怎样看待和把握编辑审稿的度,我认为,既不能轻视和弱化编辑审稿的环节,使之走走过场或流于形式,也不能越俎代庖,随意跨学科跨专业审稿,因为学科与专业的细化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必然要求,专家之“专”就在于他们处于学科细化的学术前沿,研究的领域非常狭窄,运用的专业概念、范畴、规律、体系都非常专门化,是需要长年内化而成[4]。所以,准确认识编辑审稿的角色和位置并掌握好审稿角色之间的平衡是极其必要的。

1.3编辑审稿的实质

学术期刊的稿件来源各异,题材异彩纷呈,观点百花齐鸣,层次深浅不同,即便是类型相同、结构相似的文章也不可避免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且,随着众多高科技、边缘学科的不断发展与分化,学术研究面不断拓展,很多论文学术含量高,审稿的难度也随之加大。而编辑即使涉猎广泛也难免力有不及。那么,编辑审稿时如何能正确处理繁纷复杂的信息呢?除了要如前文所说,准确把握编辑初审的角色之外,编辑还需建立一套独特的审稿方法,尽管各学科和论文表现手法之间存在差异,但各种学科的发展、学术论文的形成却是遵循着共同、普遍的规律,这便构成了编辑审稿方法普适性的基础,编辑审稿也就具有了可操作性。而编辑审稿的实质就是:编辑把社会与读者的时代需求转化为内在的选择标准与判断尺度,有目的地根据办刊宗旨和组稿要求,精心地选择具有学术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的论文,以满足科技发展与市场及读者需求的过程,这是一个文化选择、积累与构建的动态过程[5]。

2 编辑审稿方法论

2.1审稿的内容

一篇好的文章,立意好,有论点,论据充足,论证过程严密。各要素齐全规范,脉络清晰,参考资料翔实,有辅助资料(图片、实例或数据)作为补充。那么,具体到一篇稿件上时,应该如何着手呢?现有的很多已刊出的研究资料已经对此进行了逐项的分析和解释,普遍而类似的观点已无需再赘述。编辑学工作是一门重实践的学科,审稿更是要在实践中获得和体会这些经验和知识。

现在,我们就把稿件各类因素分为深浅两个层次简要地进行说明。浅层次看表征,深层次看逻辑。浅层主要针对稿件的格式体例、行文规范,语言文字。具体来说就是稿件的题目、摘要、关键词、文章主体、参考文献等。而深层则是看文章的结构层次,内在逻辑。对这些因素进行判断的标准一是规范性,依据是各类规范性文件和杂志社自己的既定风格、方式。如《著作权法》和针对参考文献规范的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这是很基础甚至机械化的一个步骤;二是科学性,即论文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从论文的各级标题、层次结构是否合理、有序、清晰、完整、严谨,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和关联如何;材料详略是否得当,主题是否明确,对结论的支持程度如何。此外,文章不合理的部分是否需要删节、合并,等等,这些都需要从整体到细节去分析和审视;三是创新性。这是基于对稿件的更高要求来说。虽然说创新是科技论文的灵魂,但是一篇具有原始创新性的论文毕竟还是少数,需要编辑从稿件的各个方面慧眼识文,发现观点创新,或在试验条件、论证过程或技术等方面有独创性的文章。

2.2编辑审稿的一些操作技巧

2.2.1从作者思维到编辑思维一篇论文的写成见证了作者的精神创造过程。从对文章主题的构思到搜集资料,罗列论据去证明论点,形成一篇完整的专业性论文,这中间一步步印证了作者的逻辑思维过程。尽管呈现给编辑的稿件各种各样,但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必定的规律可循,沿着作者的思路去审视文稿就是抓住规律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对作者精神创作的充分尊重。通过认真阅读文章,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倾向,就能理解一篇稿件的脉络层次,对流畅准确的表达产生认同和共鸣。

从作者的思维角度去审稿,这仅仅是第一步。更为深层和重要的一步是依照编辑的思维角度审稿,这代表了质的提升,也是编辑审稿能力的体现。理解了作者的思维,能对稿件做出较为基本的看法和判断,但却无法有效对文章的质量和逻辑性有整体的辨析,反而如果没有足够清晰的编辑视角,还有可能会被作者混乱的结构和逻辑“绕进去”,失去对稿件的整体把握。这时候就要摆脱作者思维视角,以更加提纲挈领的角度审视稿件,给出准确的判断。一篇文稿经过由浅入深,逐层推进的思维角度,对合理部分给予肯定,对错漏或不足给予修正,才算是完成了编辑审稿的主要部分。

2.2.2合理地利用外在信息在笔者翻阅大量的研究资料时,发现大家在谈到编辑审稿的误区和注意事项时,都很反对以作者知名度、研究单位、文稿的基金项目、格式、各要素是否齐全方面来肯定一篇文章。确实,由于首因效应①的存在,编辑主体在审稿过程中,往往通过对稿件的一些少量信息的获取,来推断和把握稿件的主要内容和质量的高低,形成对稿件的第一印象甚至是评判标准。这一印象或判断标准可能会影响到编辑对稿件内的一些主体内容的把握,从而造成对稿件作出缺乏公正的评价,出现编辑审稿过程中的认知偏差问题。但是,这些信息完成可以成为我们审稿的有利判断依据,前提是只要不被这些外在因素迷失了判断准则,就可以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毕竟,这类信息都是正面和积极的,它们的出现代表了高质量稿件出现的可能性,对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不能因噎废食,对这类信息怀有偏见,避而远之。

2.2.3从文题推导稿件的基本脉络笔者在一家建筑文化类杂志社多年参与稿件初审工作,以每月平均来稿至少60篇来算,一年要审稿700到上千篇。然而对于审稿经验和能力来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有时候稿件的信息量很杂乱,拿到一篇稿件感觉无从下手,或者无法做出合理审稿意见的时候,可以架空思维,丢开文章主体部分,先从题目和摘要入手,然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构思一下如果这个题目由自己来写的话,应该至少分为几个部分,从什么地方入手,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概念,关键是要着墨哪个部分……,这样再和作者的稿件一一对照,有利于找准主题,查漏补缺,对正确地做出判断大有裨益。

2.2.4其他除此之外,重视二审和三审的审稿结果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过程。完成编辑的初审并不算是工作的结束,追踪整个动态的审稿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结。通过认真领会整个审稿意见,校准自己的审稿准则,完善审稿方法,也能在以后的审稿中保持和再审、终审的一致性,和专家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正如前文所说,编辑学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即使理论提出的再多,也需要贯穿工作实践才能得以体会。同样,编辑也会在实际运用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审稿方法的实用性决定了审稿的效果。如果说对文字和技术问题的处理是编辑的共性,那么对论文内容深层次的审读则是编辑的个性。

3 基于工作实践的具体分析

为了使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通过实际数据和分析来更加直观地看待问题。笔者特地选取了40篇在初审时被判定存在问题的稿件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稿件为随机抽取,但排除了两类稿件:一是有明显而严重的问题被直接退回的稿件;二是只存在浅层问题如格式规范性问题的稿件。从而使问题更加直观清晰。经过一一整理统计,归纳分类,初审结果显示稿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标题不准确

题名无法概括全文,体现文章的中心主题。也包括文中不同级别标题混乱情况。如一篇题名为“xx视角下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应改为“xx视角下的小尺度建筑设计策略研究”才能与其内文更加贴合,还有一篇“长沙xx遗址博物馆方案设计”在内文中基本阐述的都是外形设计,所以应该加上限定词,建议改为“长沙xx遗址博物馆外形(表皮)设计”,而另一篇名为“武汉近代xx建筑的地域美学探究”,而其文中没有涉及到任何与美学相关的描述,所以宜将“地域美学”改为“地域特色”更为合适。

3.2缺少概括性结语,辅助性图表或实例

结语是一篇文章的概括性总结和提炼,也是最后点题和呼应全文的必不可少的部分,缺少结语会使文章结束得有突兀之感。而因为建筑文化类学术期刊的特殊性,纯理论性文章占少数,结合设计实践分析问题的稿件居多,所以尤其需要各种图表实例来作为辅助说明。比如具体到一个建筑设计上,就有诸如平、立、剖面图,区位图,布局结构图,功能分区图,交通流线图,鸟瞰图,效果图等等。

3.3缺少创新点

这应该是学术期刊类文章的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文章要素俱全,结构层次也没有问题,不过就是按部就班,点到即止,没有新意,或是一味重复与前人相同的观点,毕竟学术创新需要非常艰苦的过程或长时间的摸索与准备,不能仅仅为了应付文字见刊的目的一蹴而就。所以如果是有创新点的稿件,编辑应该相应放宽审稿标准,容许作者修改到符合出刊标准的程度。

3.4结构不严谨,各部分比例失调,重点或层次不明

如稿件部分内容需合并,删减或者调整前后顺序。还有就是文章重点没有展开,根本说明不了问题。如一篇名为“xx背景下的寒地村镇公共安全体系研究”,其问题在于:首先,文章主体中极少提及“寒地”这一特定的地域条件;其次,文章有四部分,前三部分都是背景和概念解释,到第四部分“村镇安全体系模式研究”才简单地谈到文章重点,所以初审意见是:一,文题中去掉“寒地”,文中做相应调整;二,简化前三部分,重点扩充第四部分内容,并加以实例说明。

3.5逻辑问题及其他

诸如偷换概念,或内在逻辑混乱,论据不能有效支撑论点等等问题。如一篇稿件为“绿色酒店设计xx”,文中却是“绿色酒店”和“绿色建筑”两个概念混乱出现,混为一谈。

由于有的稿件同时存在多种问题,所以拟定以上述“问题点”(3.1~3.5)为基本单位。经统计,40篇稿件有49个问题点,具体分布为:3.1:15个,3.2:11个,3.3:5个,3.4:12个,3.5:6个。结论显示,3.1、3.2、3.4类问题出现的频率最多,占78%之重。这个结果证明,基于本杂志社的稿件类型而言,标题、结构不合理,缺少结语和图例是除了规范格式之外最常出现的问题,当属编辑审稿时的重点区域。

4 结语

编辑审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在知识更新飞速发展的今天,编辑只有持续积累自身知识储备和各种能力,发掘有效的审稿方法,并学习掌握新媒体等各种科技性辅助工具,才能掌握主动权,跟上形势发展,满足时代发展对审稿主体提出的综合性要求。

注释

①首因效应即在社会认知中最先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首次印象对人的社会认知活动具有强烈的影响”。

[1]何菊玲.编辑审稿过程中出现认知偏差的心理因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54(4):504~508.

[2]杨丽君.论新编辑审稿能力的提高[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78~80.

[3]高婷.期刊编辑的“把关人”作用——兼论期刊编辑初审作用的不可替代性[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9):130~132.

[4]丁春. 编辑审稿:误区·问题·对策[J].编辑学报,2008,20(3):212~213.

[5]李萍.加强编辑审稿能力,提升学报学术质量[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99~301.

2016—05—31

金京,女,责任编辑,硕士研究生.

G232.2

A

1009-2714(2016)03-0251-04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稿件文章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