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职业规划

2016-03-16 00:48卢佳华
关键词:职业规划学术期刊学术

卢佳华

(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2)



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职业规划

卢佳华

(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72)

从入职后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的角度探讨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发展路径。学术期刊出版的发展和变革对编辑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青年编辑需要继续学习和正确规划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探讨了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分析了制约青年编辑职业规划的不利因素,包括学术期刊编辑角色定位的不确定对职业目标的影响,编辑职业价值的低估对职业规划持续性的影响。青年编辑职业规划方法和步骤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分阶段分目标进行。

学术期刊;青年编辑;职业规划;角色;职业价值

职业规划又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指的是通过确立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以得到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可以是个人对事业发展的战略设想和计划安排,也可以是组织为员工事业发展而进行的战略设想和计划安排。著名管理学家William J. Rothwell把职业生涯设计的内涵界定为: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指定相应的计划,以避免盲目性,降低从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高最有效率的路径[1]。职业规划既强调个人对职业发展的见解和期望,同时强调组织与个体发展的互动。一旦个体选择了一个职业,都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只不过这种规划有时候是自觉的,系统的,有时候是不自觉的,非系统的。

学术期刊青年编辑作为期刊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与期刊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对青年编辑个体而言,既有充分进入编辑角色的客观需要,还有事业有所建树的主观需求,应该说每一个有责任心的青年编辑在初入编辑行当后,都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规划。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成材计划和步骤是编辑职业规划的内容。在青年编辑职业规划中,由于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和编辑理论的不够完善,编辑学研究中的一些争论使他们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产生一些困惑。在笔者的从业实践过程来看,那些在开始编辑职业生涯之初就有合理正确的规划并脚踏实地实施计划的人,都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反之,可能即使从事编辑工作多年,仍然没有起色。青年编辑如何对职业生涯进行正确的设计,又有哪些影响正确规划的不利因素,笔者在此想不揣浅陋,谈谈个人的看法。

1 学术编辑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和意义

1.1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学术期刊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数量大增,据统计,在我国9000多种期刊中,科技期刊有5300多种,社科期刊2500多种。如果不加严格限制和区分,学术期刊数目超过7000多种。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和科学传播的工具, 对我国科学和技术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中国科学研究的长足进步,作为科研成果展示平台的学术期刊质量也日益受到关注。如果说在八十(20世纪80)年代改革初期,期刊出版尚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平庸有余创新不足的大环境下,还可以允许部分学术期刊编辑用“审稿靠专家,定稿靠编委,校对靠作者”的粗放方式完成工作的话,今天出版环境已经断然不能接受这种工作模式了。进入新世纪的学术期刊出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已经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编辑而言,最显著的变化应该是随着学术期刊数量的增加,期刊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竞争不仅来自国内,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来自国外的学术期刊更是对国内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学术质量以及由此形成的学术影响力成为衡量期刊价值的核心因素,编辑在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上所体现出来的学术作用即编辑的学术功能,也随之凸现其重要性。

在办刊理念、办刊宗旨的引领下,使所办刊物体现出独特的编辑思想、学术导向和期刊特色,使学术期刊名至实归,是学术期刊编辑学术功能的体现。尽管大部分学术期刊青年编辑都是有一定学术功底的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科学知识老化周期的缩短,知识更新的加快,原有的专业知识必须不断地充实更新和深化,才能跟上本专业的发展步伐。为了弥补由于知识的陈旧和不足所造成的编辑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和盲区,就必须重新学习,重新接受教育。职业规划的实施过程,正是个体在不偏离组织和个人目标的情况下,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对编辑而言当然包括了学术能力),不断发展自己的过程。青年编辑通过正确的职业规划,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与学术期刊对青年编辑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

1.2期刊体制变革的要求

一方面竞争格局下学术期刊编辑的学者化要求逐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期刊的市场化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市场化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期刊要摆脱计划经济时代对主办单位经济上的依赖,根据市场的需求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强期刊的经营能力,而这点正是长期以来学术期刊的致命“软肋”!在报纸,图书等出版传媒的转企改制已经大部分完成且卓有成效的情况下,根据新闻出版署的计划,期刊的市场化改革也已经提上了日程。学术期刊的编辑也无可避免要直面经营问题。这对学术期刊的编辑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国内期刊长期的运行机制特点,与国外的出版具有专门的市场经营管理机构不同的是,期刊缺乏市场运作和经营的人才,编辑习惯埋头于案头工作,不熟悉也不适应在风云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角逐。编辑角色面临定位的转变:由传统的编辑匠向研究者的转换,由传统的中介者向设计和策划者转换,由内向学术型向外向经营型的转换[2]。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理论素养,精通出版业务,还要熟悉现代传媒经营,具有把握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出版人才的复合型外向型要求,对传统的学术编辑是个挑战.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开拓新的学习和研究领域。必须打破和摆脱原有的思维和实践上的传统桎梏,全面提升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全方位的发展道路决定了期刊编辑设计成长方向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从职业素质的结构来说它不是单一维度的,从职业发展的时间要求而言,它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编辑素质的宽泛性和普适性使得编辑必须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才能适应这种新角色的需求。

2 制约编辑的职业规划的不利因素

职业规划的关键是确立合适的职业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位,就会产生错位,越位或缺位。相信每个青年编辑在入职初期,都会在内心追问:在编辑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我要成为什么样的编辑?怎样成为这样的编辑?只有树立正确的目标,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否则,方向错了,南辕北辙,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青年编辑在规划职业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已有的编辑成长观点和理论中寻求方向。然而,在已有观点的求证过程中,青年编辑难免会产生困惑。因为在当今的编辑出版界尤其是学术期刊编辑界,对编辑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评判,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清晰甚至自相矛盾的现象。有因为对编辑角色定位的自相矛盾而使得青年编辑在确立职业目标时无所适从,有因对编辑价值的不当评价使得青年编辑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可度偏低而对职业发展动力不足。

2.1编辑角色的定位之争,导致编辑职业目标的不确定性

编辑的角色意识是编辑对于自身职业特殊性的基本认识和自觉意识,职业规划的目标意识与规划者的角色意识密切相关。我国学术期刊界对编辑角色的认定,存在着多重化,复杂化和不确定化的现象。最富有争议的是编辑到底是担当学者的角色还是职业编辑的角色。编辑职业化还是学者化,是编辑学界多年来争论不休的话题。它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其在每个编辑的成长道路上都无法回避。就编辑角色的定位,具代表性的有编辑学者化[3],编辑职业化[4],学者编辑化[5]等不同提法。编辑学者化的观点认为编辑都应该成为自己专业学科的学者,它旨在突破以往对编辑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承者”的角色定位,将其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次上来[6]。编辑学者化的目标对学术期刊而言并没有错,它本应是学术发展到学科细分高度精化时对编辑的必然要求,因为学术编辑是学术研究成果由文稿形式转变为正式出版物的把关人和守门人,如果没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基础,缺乏对学术作品的评判力和鉴别力,编辑是无法办出有学术影响力的期刊的。

然而在具体的编辑学者化的宣扬和实施过程中,却产生了一些偏差。突出表现为两点,一点是把编辑学者化等同于编辑是学者,一味将青年编辑拔高到必须是专业学者的身份,忽视了编辑对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的掌握由浅到深的学习和转变过程。学者编辑化的观点是这一偏差性认识的最有力的佐证。该观点认为;从编辑学到另一个学科专业的不可通约性,使得从编辑而学者化的道路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与其提倡编辑学者化,不如直接由学者来担任学术期刊的编辑[3]。另外一点就是强调编辑的学科专业知识的专门化而忽视编辑实践理论的丰富和完善。第一种认识偏差会因目标的难以企及而导致编辑对自身角色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因为编辑特别是科技期刊编辑要处理大量的日常事务,在时间和精力上无法比肩专门的研究人员,此外,由于在编辑岗位上失去了一些科学研究的工作条件,使得他们客观上与本学科专业研究人员产生了差距。第二种偏差导致的后果是编辑和学者职业分工上的淡化。正因如此,编辑职业化的提法应运而生.编辑职业化的观点认为,编辑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实践,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编辑从业者个体本身,也已经摆脱编辑匠的角色定位,发展为具有系统编辑理论和专业编辑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这种专业具有排他性,是以高度专门化的、复杂深奥的编辑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为社会提供着卓有成效的高质量服务;这种服务对于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因而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自主权;编辑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强,必须经过较长期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并通过严格考核方有进入这一职业的资格。简言之,提倡编辑职业化的认为学者和专家未必能胜任编辑工作,编辑作为专门的职业门类和学者属于不同的分工,现代编辑工作需要由学者型向职业化转变。编辑只有定位于职业化,才可能加强其职业责任心,从而把住学术成果面世的大门:才能有助于编辑服务职能的到位和科学认定编辑的工作量[4]。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旦通过角色定位或心理暗示让自己具有了某种意识和潜意识,就会对从事的事情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并在这些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目标变成现实。反之,学术编辑角色定位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编辑职业目标的不确定,这也成为影响青年编辑职业规划的最重要因素,没有职业目标的正确定位,职业规划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现实中也不乏听天由命得过且过型的编辑,他们因为缺乏激励和前进的动力,缺乏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所以不能自觉地把期刊发展的需要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需要,不能主动参与学习和拓宽职业内涵,无法促进自身的职业成长。

2.2编辑职业价值观没有彰显,导致编辑职业规划缺乏持续性

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决定了他对待自身职业的信念和态度。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产生职业的认同感,才能为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足的动力。在我国当前社会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和生活环境多元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学术编辑的职业价值观在形成和实践的过程中也易出现错位现象,从而导致职业行为偏离了编辑的职业目标。

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威望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职业价值观的四个一般维度。就编辑的内在价值而言,由于青年编辑工作时间不长,在他们入职之初,既要学习掌握基本的编辑规范和编辑技能,又要涉足相关学科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一方面还没有充分地进入编辑角色,另一方面在面对不同群体的角色规范时,群体也没有充分提供他们实现编辑角色的转换环境。 使得编辑往往无所适从,难以找到归属,从而引发内心矛盾,产生犹疑心态,导致对自身身份的不确定.这种自我发展的取向不明对编辑内在价值取向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编辑以展示他人的作品为己任,其成就最终以刊物的影响力做为依据,然而刊物的发展与成败并非编辑个人能够左右,这些影响编辑内在价值感的原因被归结为编辑的边缘化[5]。边缘化使得与其他行业相比,编辑的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较长,短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积累。编辑通过编辑加工,实现了作者的价值追求,满足了社会和受众的文化和精神需求,而编辑自身价值的融入与实现,却是容易被人忽视的[7]。编辑劳动价值的隐性特征也使得编辑的外在价值评价无法与编辑实际付出匹配,导致青年编辑心理失衡。

从社会威望而言,在当前的学术共同体内,编辑出版虽然是科研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这个创新体系中,占据主导型地位的并不是学术编辑,而是从事具体研究的学者和专家。在现阶段,编辑作为科研创新成果传播的“推手”,其威望价值显然比不上专业研究人员。这既由编辑主要承担学术交流的中介的局限性所决定,也是由于我国的学术编辑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因为在出版发达的国家,国际学术名刊编辑的素质是非常高的,他们不仅以丰富的知识积累服务于科研群体,还以独具慧眼的方式完善科研创新。

再看编辑的社会价值,由于社会评价机制的影响,我国整个学术界近年来存在着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现象,且随着某些学术评价功能的误用和滥用,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自然科学领域,由于学术评价一味倾向于SCI,EI,ISTP等国际检索机构的绝对权威地位,国内大量优质稿源流向国外,导致中国整个国内学术期刊地位旁落!在这种背景下,学术编辑的社会价值又如何能让编辑自身满意呢?在无可避免的“国际化”的大潮中,面对国内学者的“冷落”,他们感到失落又无可奈何。在整个评价体系西化的影响下,国内学术期刊主体价值被人为贬低。这是对学术共同体中处于桥梁和中介地位的学术期刊编辑的社会价值的严峻挑战。职业价值的挫败感使得学术编辑很难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满意感,进而无法激发他们为有效的工作而努力的斗志,职业规划的持续性得不到保证。

3 青年编辑如何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青年编辑在入职之初,对自己长期从事的编辑工作进行正确合理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职业生涯的开发和管理要通过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它既强调个人的自身发展,同时还协调个人和组织需求和提升的同步。青年编辑职业规划是一个满足编辑个体和编辑部需要的互动过程。对青年编辑而言,是为了使自身在其职业生涯中能力获得不断提高,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人生价值。对于学术期刊社(编辑部)来说,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青年编辑的职业发展及时提供途径和机会,确保在需要时可以得到具备合适资格和经历的编辑人才。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以保证编辑的职业忠诚度。编辑部或期刊社作为组织和管理机构,应该摒弃过去认为编辑发展是个人行为与组织无关的错误观念,要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青年编辑的职业发展。编辑部或期刊社首先要明确期刊自身的发展定位,制订期刊发展战略目标,为编辑个体个性化,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明确方向。在此基础上,期刊社要采取多种形式帮助青年编辑的职业发展,如开展编辑业务知识培训,组织编辑和其他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相关单位的参观学习等。而且在编辑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个体的特长和兴趣,及时给予指导,评估和修正,使编辑人才的成长与期刊战略目标需求相适应。对青年编辑而言,职业规划要遵循超前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原则[7],将自身的个体利益与期刊社的整体发展相结合,追求个人和期刊的共同发展,才能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双赢。具体来说,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职业规划要关注如下的过程。

3.1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现实条件,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每个编辑个体自身存在差异性,如基本能力素质,工作风格,兴趣爱好等不一样,有效的职业规划,必须在充分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现实中不乏雄心勃勃立志成才的青年编辑,感觉要学习的知识太多,如编辑学相关知识,计算机,英语,专业学科知识等,如此庞杂的知识系统在短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他们有学习的热情,但因为没有把握正确的规划原则,很多人往往会顾此失彼或虎头蛇尾。青年编辑的学习要避免盲目性和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根据自己已有的专业背景和特长开展针对性地学习和进修计划。如英文期刊编辑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为提高自己编辑英文期刊的业务能力,非英语专业的编辑要把英语学习作为重要内容。

3.2详细分解目标,制定可操作的短期目标与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

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从时间看,可以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类型。编辑确定了长期发展计划,有了长远的目标和愿望,但仅仅有愿望是不够的,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编辑工作是琐细的,看似简单的工作流程中有无法言尽的辛苦。在繁琐的工作之余坚持学习需要毅力和恒心。有了目标,还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合理且可行的计划与行动方案。为提高工作效率,青年编辑针对基本工作和任务,必须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确立几个关键目标[7]。这样既能使青年编辑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又能在工作之余认真完成相应的学习和培训。例如在入职初期,编辑应以及早熟悉编辑业务和基本流程,能尽快独当一面地为期刊工作为短期目标。在对编辑技能有了基本的掌握后,应以某个专业领域或方向的深入研究作为一个中期目标。在既能熟练掌握编辑技能,又有某一个专业领域一定的学术造诣的编辑时期,编辑可以突破自身发展角度的限制,更多地从全局(如整个编辑部或期刊社)的发展需求出发,以培养自己成为本部门或本行业的领军人才为目标。

3.3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变化,不断调整职业规划目标与计划

职业规划是通过职业发展和设计,促进自身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螺旋状上升过程,编辑在不断的学习和自主过程中,使信念态度,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日趋成熟,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6]。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因为对每个人而言,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可变因素非常多,是一个灵活多变的可塑体。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出版变革的要求,学术期刊编辑角色的主导性功能也在不断变化。计划经济时代,更多强调的是编辑不计报酬为人作嫁的职业奉献精神。市场经济时代,忠于编辑职业道德没有变,但除此之外,编辑还需要学习管理和策划营销,经营市场的创新理念。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载体形式在更新,出版内容也要变革,学术期刊的编辑方针,手段和方向也会随之变化,能应对新网络环境的跨媒体编辑人才是期刊发展的要求。针对不同阶段的需求,青年编辑在进行职业规划时结合时代的特点,调整阶段目标,设计成长路径以满足变化中的职业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4 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术期刊青年编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正处于学术大发展,出版大繁荣的时期,时代为他们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同时他们又是不幸的,因为这个时代充满了变革和挑战。竞争带来的紧迫感要求青年编辑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适应工作质量的要求。青年编辑唯有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经营好自己的事业,为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也唯有如此,我国学术期刊才有进步和壮大的希望。

[1]孟万金.职业规划——自我实现的教育生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魏卫.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谷德润.“编辑学者化”还是“学者编辑化”[J].编辑学报,2008,20(5):458~460.

[4]李统兴.编辑主体价值的构成与实现[J].出版科学,2005,(4):29-31.

[5]李维.自我反思:编辑专业成长的行为向度[J].编辑之友,2006,(2):42~45.

[6]王珏.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策略[J].编辑之友,2009,(6):45~46.

[7]崔祝,许小静.入职——给新编辑一个正确的开端[J].科技与出版,2007,(12):61~63.

2016—05—31

卢佳华(1971—),女,硕士,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

G238

A

1009-2714(2016)03-0281-05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学术期刊学术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