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模式选择及风险控制的探讨

2016-03-16 03:46高玮含
环球市场 2016年13期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监管

高玮含

南开大学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模式选择及风险控制的探讨

高玮含

南开大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供应链金融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受到了相关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供应链金融是商业信用、贸易发展过程中发展至一定阶段下的产物,是具有典型特征的多种运行模式,典型模式包括应收款、预付款及存货类模式。本次研究通过对供应链金融进行简单的描述,了解其主要内容与相关特点。针对现阶段我国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更好地对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给予一些自己的建议。

供应链金融;模式;风险;控制

1.引言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各个企业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纷纷寻找新的经营与合作方式。供应链金融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受到了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与领导者的关心与重视。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我国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逐渐由原本的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各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本文主要针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借此平台,与各位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交流讨论。

2.简述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是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控制,使其从原料采购开始,到最终将商品送至消费者手中,形成一个功能网链结构。其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与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以及资金链,还是一条增值链,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其是指通过银行这一形式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状态的金融模式。其与我国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更为多样化,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使其获得银行的融资。由于供应链各个企业之间均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已逐渐由原来的单一厂商之间的竞争变为了各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3.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全局风险进行分析、利用,以达到对中小企业个体与交易信用的审视目的,进而减少银行的融资风险。现阶段,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3.1应收账款模式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向客户出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而获得的债权,其本质上是指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被客户占用。企业应收账款模式则是指企业以应收账款作为抵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制度法规,向银行申请以获取融资。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在按照某些制度要求对企业进行审核时,其主要审核的对象便不再是企业自身的运营状况,而是与该企业同处一条供应链的下游企业的运营状况。因此,这种融资模式适用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上游企业。

3.2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相关的购货合同,在收到货物之前,先行向供应链中的供应单位支付货款,如:预付材料款项、商品预付采购款等,其也是一种债权形式。预付款融资模式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要结算方式,向整个供应链的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同时提供的一种资金融通模式。在这一模式中,除了整个供应链上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之外,还需有一个第三方企业,扮演仓储监管方的角色,按照相应的制度标准对质押的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与监管,保证其公正性。预付账款融资模式能够为供应链的下游企业提供极大的方便,使其以较少的保证金实现分批提取货物的目的,有助于其资金链的流转。因此,这一融资方式主要适用于核心企业的下游企业。

3.3存货融资模式

存货是指在平时的实际生活中,企业或者商家持有的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等在内的所有商品,其本质上是一种流动资产。当企业拥有的存货数量较多时,由于其流动资金被占用,致使企业运转遇到困难。此时,企业便可以以存货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借款或者融资,以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银行的主要审核对象就是该企业的存货状况以及供应链运行模式等企业的方方面面。存货融资模式适用于流转周期较长、存货压力较大的中小企业。

在平时的实际生活中,由于供应链一般具有业务流程运行复杂、所涉及企业众多等特点,因此,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也可以将两者或者三者综合使用,以促使企业良好运行。

4.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

在供应链金融运行方式下,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任何一个企业的运行出现问题都会对其他企业在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一状况下,企业的风险来源大大增加,必须采用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控制。

4.1供应链金融风险

4.1.1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

毫无疑问,核心企业是整个供应链的核心,是供应链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等的主要整合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核心企业所具有的强大的综合实力、良好的信用以及自身凝聚力等都是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支撑。因此,银行在对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评估时,会不可避免的对整个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进行考虑。如果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出现信用问题,就会波及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影响其融资。

4.1.2银行质押评估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银行在对某一企业进行融资之前,需要按照相关制度标准对企业的质押物以及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与价值预测。银行质押评估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需要其评估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现阶段,造成银行质押评估风险的原因主要有:1.市场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企业的商品与质押物也会随着市场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进而造成风险的生成。2.在平时的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着极少部分的银行与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采用一系列不合法的手段进行融资,进而导致风险的发生。

4.1.3物流企业质押风险

现阶段,供应链中的物流质押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质押仓单操作风险。质押仓单具有物权效应,其本质上是一种有价证券,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平时的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一些相关操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方便,不按照规范的条文规定进行操作,带来一系列潜在的风险。2.质押商品风险。如果企业以具有季节波动大、保质期短等特点的商品作为质押,就会导致风险的产生。3.监督管理风险。由于不同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同,因此,其审查、监管的侧重点也会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别。这一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各个主体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发生一些问题,进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4.1.4企业信息流转风险

虽然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相互依赖,彼此之间具有紧密的合作。但是,各个企业之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个企业对于客户的需求、审查的侧重点等都有所不同,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当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逐渐增多,相互之间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结构日趋复杂,整个供应链之间的信息交流、转换等都会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种状况下,很容易出现信息传输失误、失真等现象,影响银行对于企业的评估与判断,进而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

4.2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治

4.2.1强化企业准入审核

在供应链金融的运行形式下,银行在对其中的某一企业进行审核时,需要立足于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根据整个供应链的运行状况对独立企业的准入资格以及交易质量等进行审核、评定。1.加强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准入审核。供应链核心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的主心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在对其进行评定考核时,应遵循审慎性原则,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评定考核。2.考虑其他企业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不仅需要重视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还应加强对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信用评估,对申请融资企业的财务状况、效益、日常业务等进行综合的评估,选择其中主业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稳定的企业进行融资。

4.2.2制定严格的制度体系

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治的有力保障,因此,应建立合适的监管制度体系。在整个供应链金融形势下,银行监管、仓储监管以及第三方企业物流监管,三者的监管方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别,但是,其监管原则与监管制度应相同。这就要求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其自身的操作规范以及监管流程不断完善。例如:仓储监管以及第三方企业物流监管应根据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提高整个企业的仓库管理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使企业相关人员在进行货物入库、出库等操作时,均具有严格的制度可以依据。

4.2.3强化对质押物品的管理

企业为获取融资,一般会以一定的物品作为质押。因此,能够进行变现与价值补偿的质押的产品一般是整个企业信用风险的最后防线。这就要求相关人员按照相关条文规定对其进行有效地跟踪与监管,以保证其不会发生贬值或者失效等问题。这就要求商业银行:1.在对市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用现阶段市场中具有认可度高、流动性强、价值稳定、易保存等特点的商品。在此基础上,对持有该商品的质押人的各类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2.加强对抵押物的管理。按照相关制度标准对商品进行追踪,当其价格在市场中波动较大时,及时进行保证金回收或者货物补偿操作。

4.2.4加强对第三方企业的监管

第三方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作为生产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人存在,保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的畅通与对接,还能作为商业银行的委托人,对相关企业的质押商品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第三方企业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商业银行在选择第三方企业时,应对该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信情况、监管力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选用最符合要求的第三方企业。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金融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优点,受到了各个企业管理人员与领导者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包括应收账款模式、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以及存货融资模式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针对现阶段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相关人员应采取包括强化企业准入审核、制定严格的制度体系、强化对质押物品的管理以及加强对第三方企业的监管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地防治。

[1]李志华、史金召.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识别与控制—基于线上、线下模式的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2015,(8):99-101

[2]王文乐.供应链金融的模式选择及风险控制[J].科技广场,2016,(6):77-81.

[3]柯冬、张潜、章志翔、张浩.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控制的案例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2):36-43.

[4]郑晓炜.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及风险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3).

[5]王露.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以中信银行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13,(3).

[6]刘倩倩.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及控制[J]时代金融,2011,(5):22-23.

猜你喜欢
供应链融资监管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