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浅析

2016-03-16 04:32卓玛
物流技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本专科教育部物流

卓玛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浅析

卓玛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我国物流起步较晚,物流教育也经历萌芽阶段、前期发展阶段、形成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到至今,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短缺等现实问题;在教育形式上,根据市场需求已经形成了强调技能型人才的高职物流教育和强调综合管理能力的本科物流教育为主的教育形式,两种教育形式有其典型经验和模式,组成了我国物流教育的主流。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1 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发展过程

1.1 普通高等教育物流人才培养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期,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系开设材料管理专业,但由于当时我国还处于半封建半殖民阶段,经济发展对物流业发展还没有较明显需求。因此,这一办学仅仅称得上是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最初的萌芽阶段,属于实验性办学性质,在不具备经济基础和办学的社会条件之下,办了一期后即停办。

(2)前物流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末,是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前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经历了材料管理到物资管理两个主要阶段:①材料管理阶段。1946年原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今北京交通大学)开设材料管理系,主要培养铁路材料管理人才。但是由于专业调整原因,与1949年被取消。②物资管理阶段。1954年北京铁道学院恢复材料管理专业招生,但是专业改名为材料技术供应专业。1961年以后,如北京矿业学院、北京经济学院、北京机械学院等高校陆续开设物资管理专业,物资管理教育步入发展阶段。

在经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之后,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搞活经济需要物资流通,物资流通人才的缺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于是我国物资流通教育进入较快速的发展阶段。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消的原有物资管理专业陆续恢复,其余各大院校也陆续增设物资管理专业,上世纪80年代初还建立了专门的物资学院,这期

间,高等学校还开办了干部专修班、夜大、函授等成人教育,有的部门还专门设立了物资管理干部学院,使得物流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物流管理阶段。①形成阶段。1984年,北方交通大学材料技术供应专业改为物资管理专业,同年,在硕士培养方向上全国第一个改为物流管理工程方向,1996年开始招收物流管理工程方向博士研究生。我国进入正式的物流管理专业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在随后的1998年的全国专业学科目录调整中将物流管理工程专业取消了,导致这一阶段,虽然在我国教育界树立物流管理专业这一概念,但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未来发展走向还不甚明晰,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数目也较少,在一段时间内仅存10余所: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郑州粮食学院(现为郑州工学院)、北京工商大学、上海海运学院等、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②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2001年8月我国“首届全国高校现代物流教学研讨会”的召开,都标志着我国物流管理专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专业名称主要分为两类:物流管理专业(授管理学学位)、物流工程专业(授工学学位),其中约95%以上皆为物流管理专业。在从2002年至2014年的13年的时间内,我国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的高校数目以年均约37所的数目递增,截至2014年,我国已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的高校数目达到480所,所在区域涉及到了我国除青海和西藏自治区以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

1.2 高职教育物流人才培养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多样化,市场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层次与结构也有了变化,对技能型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物流专业的高职教育应运而生,培养出了与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不同的物流人才,且深受市场的欢迎,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包括西藏自治区以内的587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物流毕业生不同于中职和本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相对于本科毕业生,高职教育的物流毕业生在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相对于中职教育的毕业生,高职教育物流毕业生具有在综合素质、实践应用能力及掌握技能的程度明显的特点。所以高职教育毕业的物流人才往往受到企业的青睐,它的就业前景也比较乐观。出现这种现象的最终原因就是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中职和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物流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培养,把这些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这也就是高职教育物流毕业生面临就业机会时所拥有的独特优势。而高职教育物流人才的需求具有增长的趋势并将长期保持这种独特的优势。

2 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

2.1 开设物流管理的时间短,经验不足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物流才得到了发展,但真正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却寥寥无几,直到21世纪以后,陆续有本科学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时间更短。从《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出来,受调研的所有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时间都不足10年,60%左右的学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时间更是不足4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物流管理的专业建设、师资建设、专业知识储备等方面都存在积累不足的问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需要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投资与建设,同时要吸取国内外先进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经验,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质量。

2.2 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之间交流与沟通较少

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有不同层级的学校,各院校所秉持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只有相同层级的院校之间进行互相交流与学习,但是本科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之间的交流甚少,几乎不进行互相学习,导致各层级的物流管理专业的知识点出现脱节现象。而实际上本科院校可以向高职院校吸取校企合作教学及实践教学的经验,高职院校向本科院校吸取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的经验,高职院校可以向中职院校吸取实际操作的经验,通过交流与学习,各需所求,扬长补短。目前,各院校在物流教学方面还没形成绝对的权威和无法超越的优势,正适合共同学习交流,互通有无,共

同促进物流教学和研究的发展。

2.3 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薄弱

一个专业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和该专业的师资队伍有关,但我们从《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出来,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人数、教师学位、教师职称等方面都不理想。绝大部分的院校的物流教师人数集中在5-10人,甚至有部分学校的教师人数不足5人;在物流教师学位方面,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占主要部分,84%的学校明确的表示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些偏远地区的院校,甚至没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可见物流教师以硕士和学士学位为主,偏学士学位,学位普遍偏低;在教师职称方面,各院校的主力教师的职称为讲师,43%的学校只有不到三成的教师是教授,有59%的学校讲师教师总人数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讲师是目前开始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研究的主力。从总体看来,目前我国的物流教师的师资队伍薄弱,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2.4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有待提高

正如前面所说的,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起步较晚,各院校在物流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绝对的权威,所以院校之间在吸取经验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比如有些内陆的院校完全照搬沿海地区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导致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出现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在课程名称上,同样内容的课程在叫法上五花八门,没有一个规范的课程名称;在各院校开设的核心课程与企业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情况来看,学校与企业之间对物流人才应掌握的技能与应具备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从学校开设的课程与企业希望开设的课程中体现出来,比如,学校在开设物流法律法规的平均课时最少,而企业则希望物流专业的学生重点掌握物流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当然,不同地区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因区域经济结构的不同而不同,各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时应紧紧的围绕该区域的经济结构来设置相应的方案和课程,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由此,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2.5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有待加强,实现资源共享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硬件资源、基本教学资源及辅助教学资源三个方面。从《调研报告》中看出,在硬件资源中,91%的院校希望得到专业实训设备,即对实训设备的需求最为强烈;其次是实训场地,因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的特殊性,对场地的要求也很高;同时对图书资料与参考书的需求也很大,但在目前的教学中,相关的教学资源较缺乏,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开发这些图书资料。

对于基本教学资源来说,最为缺乏的是一套规范的实训手册,实训手册需要以实践来支撑,但由于物流师资队伍的薄弱或者很多教师自己本身就没有实际操作过相应的物流设备,导致现在很多院校有了实训设备,也没有人会使用或操作,教学的目标无法实现,这种情况下,我们急需一套系列的规范的实训手册;其次,物流专业的电子教案和题库也较少,就算有部分但都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至于教材,目前也有很多相关的物流教材,却有很多需求我们去补充的教材,比如物流地理,对经济发达地区的介绍非常详细,对于西藏、新疆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介绍却是一笔带过,这使我们无法全面认识中国的物流地理。

辅助教学资源不外乎就是相关的视频资料、案例资料及教学软件等。很多院校都配备有教学软件,但视频资料和案例资料还是很缺乏,目前我们所拥有的视频资料大部分都是十几年以前的资料,很少有近几年的视频资料,所以对辅助教学资源的建设也有待提高,最后还希望这些教学资源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

3 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典型先进经验

3.1 本科教学物流人才培养典型经验

(1)战略型物流人才培养。战略型物流人才是指从事企业发展和管理体制的研究、企业管理软件研究与开发、物流规划咨询和研究人才。如同济大学物流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数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为基础,以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规划设计方法、运营管理技术等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兼具“软硬”技术、兼备理论与实际工作能力为特色。培养现代物流体系中的社会化物流服务供应主体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物流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物流、交通运输等

相关的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工作。

(2)管理型物流人才培养。管理型物流人才主要指的是负责企业具体事宜的计划与指挥的物流经理和运营主管,不仅要熟悉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同时也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让其物流系统能够高效准确的运营。如武汉大学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示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物流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接受物流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工商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并突出现代物流管理和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物流管理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物流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3.2 高职教学物流人才培养典型经验

(1)能力递进式的“四阶段”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力递进式培养模式指的是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潜力,结合国家物流师职业标准,系统设计课程体系,构建以任务为载体,通过分段实施、能力递进式的“四阶段”(学习性任务、模拟工作任务、生产性工作任务、岗位工作任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做中学”,任务由模拟到真实逐级递进,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逐步提高。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比较效仿的教学模式,也是很多内陆高职院校比较推崇的教学模式。

(2)“双通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双通型”人才是指既通中文又通英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既熟悉国内商务和企业环境,又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化企业的运作规则;既熟悉物流业务流程,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既能在国内企业就业,也能在外企或合资企业就业的人才。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模式,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导师制、资源库等方面增强学生操作流业务信息系统的技能。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沿海院校及设有国际物流专业方向的高职院校所采取的培养模式。

[1]教育部关于公布2002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Z].教高函[2003]2号.

[2]教育部关于公布2003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Z].教高函[2004]3号.

[3]教育部关于公布2004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Z].教高函[2005]7号.

[4]教育部关于公布2005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Z].教高函[2006]1号.

[5]教育部关于公布2006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Z].教高函[2007]4号.

[6]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Z].教高函[2008]2号.

[7]教育部关于公布2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Z].教高函[2008]10号.

[8]教育部关于公布2009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Z].教高函[2010]2号.

[9]教育部关于公布2010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Z].教高函[2011]4号.

[10]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Z].教高[2012]2号.

[11]教育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Z].教高函[2013]4号.

[12]教育部关于公布2013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Z].教高函[2014]1号.

[13]教育部关于公布2014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Z].教高函[2015]2号.

[14]孙淑生、海峰.国内外综合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比较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15]许弢.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4).

[16]陈克强.物流管理专业设置高职本科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2).

[17]同济大学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方案[EB/OL].同济大学官方网站,2014.

[18]武汉大学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EB/OL].武汉大学官方网站,2015.

[19]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EB/OL].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2014.

[20]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EB/OL].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2014.

[21]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委员会.全国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R].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Discussion on 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Zhuo Ma
(Tibet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Lhasa 850000,China)

In this paper,we divided the logistics education in China into four stages,namely the budding stage,the early development stage,the formative stage,and the rapid expansion stage.Next,we discusse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and the mainstream forms of the logistics education in China at the current stage,which were the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education stressing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ed talents and the university logistics education stressing the comprehensive logistics management competence.

logistics management;specialty construction;talent cultivation

F252;G642

A

1005-152X(2016)10-0174-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6.10.041

2016-08-05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校级课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W201420),主持人:卓玛

卓玛(1985-),女,藏族,云南德钦人,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西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少数民族经济。

猜你喜欢
本专科教育部物流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2020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报名本专科对应专业参考目录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2019年本专科招生计划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民办本专科混合型院校美术类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机制研究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