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混江龙李俊人物原型考*

2016-03-16 07:29冯尕才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李俊水浒宋江

冯尕才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水浒传》混江龙李俊人物原型考*

冯尕才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混江龙李俊在《水浒传》众多人物形象之中并不特别出彩,但他韬光养晦,深谋远虑,在梁山军衰败之际远赴海外成就霸业,延续了梁山精神。李俊人物形象之所以塑造得比较成功,原因在于施耐庵从《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虬髯客传》、《桯史》、《宋史》等宋元话本、唐代传奇、宋代笔记、正史中广泛地撷取了创作素材,使小说富有真实、原始的生活气息和引人入胜的传奇色彩,也符合民族审美心理和习惯。

《水浒传》;混江龙;李俊;人物原型

《水浒传》[1]中的李俊,绰号混江龙,庐州人氏,原为扬子江撑船艄公,兼贩私盐。梁山大聚义后,李俊排名天罡星第26位,为水军统帅。平定方腊后,李俊诈称风疾,拒绝随宋江入京,带领童威、童猛以及在江南新结识的费保等6人,驾船出海,后来为暹罗国之主,称霸海滨。《水浒传》是在浓郁的悲剧气氛中结尾的,李俊的结局却是一抹亮色,十分鼓舞人心。袁无涯赞誉:“燕青去得伶俐,李俊留得隐秀,俱得高人一着。”[2]1411《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认为李俊延续了梁山精神,完成了梁山未竟事业:“梁山泊先起者亡,王伦也;继起者强,晁盖、宋江也;后起者王,李俊也。”[3]488-496今人黄全彦认为李俊是“梁山真英雄”,《水浒》后30回“因为有了李俊, 让人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光亮, 看到了梁山英雄的真精神”[4]100-105。网站论坛、博文对李俊评价也很热烈,认为他是“梁山结局最好的人”[5]。当然,认为《水浒传》是“邪说淫辞,坏人心术,贻害无穷”[6]510的邪书的俞万春等人,则对李俊的光明结局十分仇视,在他们所著的《荡寇志》等《水浒传》续书中为其设定了悲惨结局。

何心在《水浒研究》说:“《水浒传》的故事,并非全出虚构,在正史、野史及宋人诗文集中,都有述及宋江等三十六人的事迹。”[7]1王利器在《水浒真人真事》中论曰:“这些具体人物和具体的事实,不一定在宣和三几年间才有,整个的宋代历史阶段都有,甚而可以说不一定整个的宋代历史阶段才有,整个的中国三千年封建社会历史时期都有。”[8]10-27侯会的《也谈<水浒>真人真事》指出,《水浒传》“常常取文言笔记故事为素材”[9]49-55,《夷坚志》即为其中之一[10]61-69。上述学者的研究中都没有涉及李俊,但他们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结论都极有启发意义,李俊人物形象也非《水浒传》作者完全虚构而成,而是在一定的原型基础上,利用很多素材加工创作而成。截至目前,有不少《水浒》爱好者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和见解,但还没有一篇论文予以严格的论证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即欲尝试这项工作。

一、李俊人物形象的最早雏形

正如郑振铎所说:“宋江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他所带领的一伙好汉们,也似乎是实有其人的。”[11]53-108但不管是早期传说的36人还是《水浒传》中的108人,绝大多数在正史中都找不到对应者。一般认为,宋元时期佚名氏所做的《大宋宣和遗事》和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是施耐庵创作和加工整理《水浒传》的蓝本,最早提出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前者叙述,宋江杀了阎婆惜及情夫吴伟后,郓城县领大兵弓手捉拿宋江。宋江藏于九天玄女庙,得天书一卷,写着36将绰号姓名(包括铁天王晁盖,宋江未列其中),其中排名第五者为“混江龙李海”。天书中有诗预示宋江将成为这些人的领袖,并指出“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12]36-47此前太行山梁山有24人,宋江带领李海、朱同、雷横、李逵、戴宗等9人一起上山。此时晁盖已去世,后张横、呼延绰、鲁智深等来投,凑够36人之数。“混江龙李海”即《水浒传》混江龙李俊最初原型。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说,宋江等36人的事迹,当时街头巷议广泛流传,龚开非常仰慕他们并想作画赞,但是却怀疑他们在历史上的真实性,后来读到南宋王偁《东都事略·中书侍郎侯蒙传》,中“有疏一篇,陈‘制贼之计’云:‘宋江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有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此自赎,或可平东南之乱。’”[13]145-151这才相信宋江等人确有其事,因此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在赞中,“混江龙李海”已经成为“混江龙李俊”。赞曰:“乖龙混江,射之即济。武皇雄尊,自惜神臂。”[13]145-151此赞语意含糊,可能是概括了李俊的特长及平生主要事迹。

关于李俊绰号的起源和含义,是一个小有争议的问题。《宋史·文彦博传》记载,北宋时代有一种疏浚河川的工具叫“铁龙爪”[14]〗10258。《元史·泰不华传》记载:“黄河决,奉诏以珪玉、白马致祭河神,竣事上言:淮安以东,河入海处,宜仿宋置撩清史,用辊江龙铁扫撼荡泥沙,随潮入海。朝庭从其言。”[15]更明确地指出“辊江龙”是一种刷荡沙泥的治河工具。“辊”同“混”,“辊江龙”又写作“混江龙”,胡竹安等据此认为这种治河工具即为李俊绰号的含义及起源[16]197。

笔者认同宁稼雨的看法[17],认为这种解释不妥。如果“混江龙”为治河工具,那童威、童猛、费保、倪云、卜青、狄成这6位后来随李俊出海的兄弟的绰号出洞蛟、翻江蜃、赤须龙、卷毛虎、太湖蛟、瘦脸熊又是什么?铁扫名“辊江龙”,是形容它像龙那样翻腾江水,能够高效地刷荡泥沙,但不能抹杀这个名词的原始含义,即翻江倒海的龙。

另外,余嘉锡先生还从《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九中找出,绍兴年间,有个叫遇僧的人冒称是渊圣皇第(宋钦宗)之第二子,被泗州阁门司判“决脊杖二十,刺配琼州牢成”,“小杖直李俊执杖不敢决,即而轻拂之,皮亦不伤。遇僧经过来安县,题诗于兴国寺曰:‘三千里地孤寒客,七八年前富贵家。泛海玉龙惊雪浪,杖藏头角混泥沙。’”这个李俊与梁山好汉李俊身份、性格大相径庭,而自谓玉龙混于泥沙者,是遇僧而非李俊,所以此处只是"偶同姓名者耳"[18]347,与李俊原型无关。至于宋应星《天工开物·火器》所介绍的名为"混江龙"的水雷[19]453,已经是明代的事情,与李俊绰号含义及来源也应无关系。

二、岳珂《桯史》中的郑广

南宋岳珂的朝野见闻笔记《桯史》卷四记载:“海寇郑广,陆梁莆、福间,帆驶兵犀,云合亡命,无不一当百,官军莫能制。自号滚海蛟,有诏勿捕,命以官,使主福之延祥兵,以徼南溟。”[20]41诗人流沙河认为郑广即为《水浒传》李俊的原型。他说:“如果把‘混江龙’来对‘滚海蛟’,真是绝对。其实‘混’与‘滚’应是一个意思,《孟子》上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这里的‘混混’就是‘滚滚’,表示泉水源源不断的流出来,属通假。……所以'滚龙'就是‘混龙’。”[21]

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桯史》、《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成书或成文年代有先后,但对于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来说,先读到哪一部或篇,并不受约束,而且他著《水浒》,显然受后两者直接影响。既然已有“混江龙李俊”,没必要根据“滚海蛟郑广”再去对对子一样造一个。更何况宋代人物绰号丰富多彩,生动贴切,何必先有“滚海蛟”,才有“混江龙”?所以李俊名号并不一定源自“滚海蛟郑广”。当然,并不排斥郑广对李俊故事产生影响,郑广先做海盗,后招安为官,与李俊经历颇为相似,借此做素材,可李俊赋予了水上高手和江洋大盗的人物特征。

三、《虬髯客传》中的虬髯客

《虬髯客传》初名《虬须客》,最早见于唐代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虬髯客是《虬髯客传》中的“风尘三侠”之一,姓张。虬髯客和李俊两人,颇有共同之处。

第一,外貌特征和气质神采的相似。虬髯客“中形,赤髯而虬”[22]154-158,其称呼即来自于此。李俊的外貌则是“眉浓眼大面皮红。髭须垂铁线,语话若铜钟。凛凛身躯长八尺,能挥利剑霜锋”(第37回),“身材长大,浓眉毛,大眼睛,红脸皮,铁丝般髭须,铜钟般声音”( 第109回)。《虬髯客传》和《水浒传》都用胡须来强调二人相貌特征。当然,“赤髯而虬”和“铁丝般髭须”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但《水浒传》就近把这一特征给了和李俊同霸揭阳岭的催命判官李立:“赤色虬须乱撒,红丝虎眼圆睁。”(第36回)。

虬髯客虽然是中等个子,但气质非凡,“有龙虎之状”[22]154-158。李俊相貌堂堂,身长八尺,声如铜钟,加上“混江龙”的响亮绰号,手下有二童和李立,“三霸”中的另外两霸船火儿张横及没遮拦穆弘、小遮拦穆春都服他,一出场就有股领袖气质。征方腊时李俊、童威、童猛三人侦察敌情,在榆树柳庄落入费保等4人之手,那4个好汉听李俊等3人说了一番话,互相觑道:“这个为头的人,必不是以下之人。”(113回) 从侧面描绘了李俊声势气质超群。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在各个行业中得以普及,给传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机遇以及挑战。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与网络技术进行结合是当前财务管理方面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结合“互联网+”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影响与策略展开了探究。首先对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改变,结合“互联网+”的特点,积极对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平台进行引进,以达到提升综合工作效率的目的,减少人力方面的耗费,并通过创新的模式来通入其日常的工作,提升数据一体化程度。

第二,身份的相似。虬髯客与李靖夫妇相识之时,随身携带一囊,内装人首与心脏,“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乃天下负心者也,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吾憾释矣。’”[22]154-158似乎江湖豪杰。李俊做撑船梢公,贩卖私盐,和李立开黑店杀人越货,当然属江湖豪杰。

第三,能力抱负相似。虬髯客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卫公(李靖)之兵法,半乃虬髯客所传尔”[22]154-158。他志向宏远,欲统一国家,为此集聚财富,笼络人才,并非常留意世上英雄,从中判断潜在对手。当他一睹李世民的风采已后,确认他才是真命天子,“为之心死”。不过为谨慎起见,他请“道兄”对李世民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道兄”作出“此世界非公世界也。他方可勉图之,勿以为念”[22]154-158的总结后,毅然决定及时退身,不做无谓抗争,将巨额资财留给李世民,助其成功,自己则远赴海外,另作他图。即表现出天下为公的气度,又为不甘屈居人下的自己谋得了理想归宿。

李俊出身低微,没有虬髯客那样的出身和巨额财产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实力,但他善于利用时机,抬高自己。他探听到宋江发配江州,要途径自己地盘,便天天等候,功夫不负有心人,两次解救宋江于性命危急之时。随后,又驾船在白龙庙接应了江州劫沙场的众好汉,如愿结交了宋江这位江湖老大并确立了其恩人地位,“李俊救了宋江,则江湖好人无不爷其德矣”[2]669。忠义堂石碣受天文后,李俊成为统帅三阮、张横、张顺等强悍水军头领的最高领袖,带领在梁山地位较低的水军立下了赫赫战功,表现十分突出。李俊本人也生擒王庆,献计水灌太原,表现了出色的个人能力和军事才能,余象斗评阅:“李俊谨慎,得将兵之体。”[2]669

梁山军平定淮西王庆后,受到朝廷冷遇,大家十分不满。李俊率水军头领去动员军师吴用做主,重新起事。虽因吴用不敢主张而作罢,但显示出李俊已经清醒地看到梁山军走上了一条屈辱的穷途末路。太湖聚义后,费保说梁山泊全盛时期已过,现在众兄弟伤亡过半,劝李俊趁气数未尽之时,寻个安身立命之处。一番话提醒了李俊,和费保等人结盟,作出了战争结束后另谋前程的正确决策(第113回)。

第四,结局相似。虬髯客远赴海外之前,告诉李靖、红拂夫妇:“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后来,东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李靖”心知虬髯得事也。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沥酒东南祝拜之”[22]154-158,即虬髯客带兵占据扶余国,做了国王。

平定方腊之后,李俊拒绝跟随宋江入朝,诈称风疾,请求留下童威、童猛兄弟照看自己,事实上去跟费保等人相会,“都在榆柳庄上商议定了,尽将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乘驾出海,自投化外国去了,后来为暹罗国之主。童威、费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职,自取其乐,另霸海滨。”(第119回)

结局的相似是虬髯客为李俊故事原型最重要的根据。袁无涯评李俊曰:“看李俊如此一种热切肚肠,怜惜英雄,便是太湖结义根本,可自作扶余王。”[2]691又评阅:“李俊释贼将,缚元凶,皆有大作用,真虬髯之流。”[2]1396说明他已经注意到虬髯客和李俊两人的相似之处。郑振铎也注意到了《虬髯客》与李俊故事的渊源关系,说《虬髯客》"所写的海外为王的事,后来陈忱的《后水浒传》所叙的李俊称王事,似即本于此"[23]325。遗憾地是他没有说《水浒传》在二者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

《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只给了李俊名字、绰号、天罡星的位置以及语焉不详的模糊评说,而以虬髯客为原型,李俊的形象和故事逐渐清晰起来。

四、《论衡》等书中记载的东明建扶余国的传说

虬髯客做扶余王的故事,还可以找到更早的原型。

扶余,史籍文献中又写作夫余、扶馀、凫鱼等,既是一个国名,又是一个民族名。扶余国指古扶余民族在今松花江流域建立的一个国家,据考证,其中心区域在今吉林省长春市一带[24]136-143。东汉王充《论衡·吉验篇》记载了东明建立扶余国的传说:“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对日:‘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后产子,捐于猪溷中,猪以口气嘘之,不死,复徙置马栏中,欲使马借杀之,马复以口气嘘之,不死。王疑以为天子,令其母收取,奴畜之,名东明,令牧牛马。东明善射,王恐夺其国也,欲杀之。东明走,南至掩淲水,以弓击水,鱼鳖浮为桥。东明得渡,鱼鳖解散,追兵不得渡。因都王夫余。故北夷有夫余国焉”[25]88-89。

东明建立夫余国的传说,在《三国志·魏志·乌桓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所引《魏略》和《后汉书·东夷传》中都有类似的记载,跟金富轼《三国史记》卷十三《高句丽本纪》记载的朱蒙建立高句丽王国前身卒本扶余的传说也如出一辙[26]。

虬髯客与东明都具有做国君的能力,都不能在故国立身,后经水路到扶余建国或杀其主自立,两人故事十分相似。所以虬髯客的故事,有可能脱胎于东明建国的传说。这样一来,从《论衡》和《魏略》等正史到《水浒传》,李俊结局故事的形成就有了"东明建立扶余国→虬髯客称王扶余→李俊称王暹罗"这样一条发展线索。

不过,还有学者考证,虬髯客海外图霸,历史上确有其事。

《虬髯客传》描述虬髯客做国王扶余在“东南数千里外”,跟扶余国位置不符,有人解释这是虚构[27]150,但通过车宝仁研究认为虬髯客历史上或真有其人,扶余当为扶南之误,或传抄有讹。他提出,唐代贞观年间,长期处于内乱的扶南国为真腊吞并,“《虬髯客传》中说的战争有一定历史依据”[28]10-12,《扶南王国》“书中有七世纪前期国王伊奢那跋摩像,仍有卷曲胡子,与虬髯客有些相似”[28]10-12。也就是说,历史上或许真有虬髯客其人其事。如果真是如此,那就可能成为李俊人物原型。因《水浒》是以北宋末为时代背景,而扶余国亡于北魏,扶南国亡于唐初,施耐庵就安排李俊去了暹罗。

五、《宋史》记载的太原战役

征讨田虎时,李俊率水军协助关胜攻打榆社、大谷等县。时当四月,卢俊义因天久雨,攻太原不下,李俊听说,便驰赴卢俊义军中,进献水攻之计,掘开智伯渠,水灌太原。太原城被大水淹没后,李俊率水军乘飞江、天浮,夺取四处城门,只杀得城中“鸡犬不闻,尸骸山积”(第100回)。

“水灌太原”的战争,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宋史·太祖本纪二》记载,开宝二年(969年),太祖亲征北汉,“甲子,发京师。乙亥,雨,驻潞州。三月壬辰,发潞州。乙未,李继勋败北汉军于太原城下。戊戌,驾傅城下。庚子,观兵城南,筑长连城。辛丑,幸汾河,作新桥。发太原诸县丁数万集城下。癸卯,北汉史昭文以宪州来降,乙巳,临城南,谓汾水可以灌其城,命筑长堤壅之,决晋祠水注之。遂砦城四面,继勋军于南,赞军于西,彬军于北,进军于东,乃北引汾水灌城。辛亥,遣海州刺史孙方进率兵围汾州。四月戊申,幸城东观筑堤。”[14]28-29

《续资治通鉴·卷五》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对这场战争都有记载。两场战争,除了年代、人物不一样外,月份、地点、方式大体相同,可见李俊水灌太原一战的故事原型就是发生在开宝二年(970年)宋太祖征伐北汉的太原战役。

六、总结

《水浒传》中的李俊,在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等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之下,并不特别出彩,甚至不如其手下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张顺等人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因为有了远赴海外成就霸业的非凡结局,让读者看到了梁山精神的延续,其在小说中的分量也就大大增加。读者返回来再细看他的故事,才发现他平时深藏不露,但眼光和能力却出类拔萃,是梁山好汉中的“真龙”,故能最后成就大事。李俊因此成为《水浒传》评论中的一个焦点,以及《水浒传》衍生作品中十分重要的人物之一。李俊形象之所以塑造得比较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施耐庵以宋元话本《大宋宣和遗事》、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的形象为胚胎,在《虬髯客传》、《桯史》、《论衡》、《宋史》等唐代传奇、宋代笔记、个人著作、正史中广泛地撷取了创作素材,层层敷色,步步雕琢,“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人物形象逐渐清晰,故事情节逐渐完整,最终获得理想的创作效果,既有真实生活的原始气息,又具有引人入胜的传奇性,符合民族审美心理。

[1]施耐庵,罗贯中著.凌赓,恒鹤,刁宁校.容与堂本水浒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3]陈忱.水浒后传论略[C]//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4]黄全彦.梁山真英雄—李俊[J].龙门阵,2007(1):22-24.

[5]梁山好汉的结局如何?梁山好汉108将的全部死法[EB/OL][2015-06-01]http://mt.sohu.com/20150601/n414209289.shtml.

[6]俞万春.荡寇志(节录)[C]//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7]何心.水浒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8]王利器.水浒真人真事[J].水浒争鸣,1982.

[9]侯会.也谈《水浒》真人真事[J].水浒争鸣,1985.

[10]侯会.《<夷坚志>中的〈水浒传〉》素材[J].明清小说研究,1999(2):31-36.

[11]郑振铎.《水浒传》的演化[C]//竺青.名家解读《水浒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12]佚名.大宋宣和遗事[C]//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13]龚开. 宋江三十六人赞[C]//周密撰,吴企明校点.癸辛杂识.北京:中华书局,1988.

[14]脱脱.宋史[M].上海:中华书局,1977.

[15]宋濂.元史[M].上海:中华书局,1977.

[16]胡竹安.水浒词典[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17]宁稼雨.水浒闲谭[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18]余嘉锡.余嘉锡文史论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7.

[19]宋应星.图解天工开物[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

[20]岳珂.桯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1]耿立.做官的捷径先做贼——说混江龙与滚海蛟[EB/OL][2009-08-0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d6ac40100evuz.html..

[22]杜光庭.虬髯客传[C]//鲁迅.唐宋传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3]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4]孙正甲.夫余源流辨析[J].学习与探索,1984(6):45-47.

[25]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6]金富轼.三国史记(三)[M].朝鲜古典刊行会,1931.

[27]施瑛.唐代传奇选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8]车宝仁.唐传奇新考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65-69.

Study on the Archetypal Character of Li Jun ofTheWaterMargin

FENG Ga-cai

(Wei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einan Shanxi 714000, China)

Li Jun was not prominent among the numerous splendid Liangshan Heroes inTheWaterMargin, but he kept low-pitched and the foresight, led army to make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Liangshan spirit overseas during Liangshan Group wane. The success of Li Jun’s characterization owed to that Shi Nai’an adopted many source materials fromTalesoftheXuanhePeriod,PraiseonSongJiangandHis35Friends,QiurankeBiography,TingShi,HistoryoftheSongDynasty, etc.to make the story more fascinating and full of the real and original life, also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habits.

TheWaterMargin; Hunjianglong; Li Jun; archetypal character

1673-2103(2016)03-0005-05

2016-02-10

冯尕才(1968-),男,甘肃宕昌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林业史、生态环境史、中国古代史等。

I207.412

A

猜你喜欢
李俊水浒宋江
梦回水浒
童说水浒——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
吹画
李俊儒论
李俊彦
A Brief Analysis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In Classroom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水浒》求疵录二则
《闲看水浒》里的黑暗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