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带“的”单项定语的习得研究

2016-03-16 07:32王笑艳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遗漏助词偏误

王笑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 450046)



留学生带“的”单项定语的习得研究

王笑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 450046)

摘要:结合中介语语料库对留学生带“的”单项定语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依据汉语本体知识、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对留学生的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和带“的”单项定语相关的偏误主要有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种类型;结合部分外语和教材分析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母语迁移和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是主要因素,另外还有教学诱导的影响。

关键词:的 ;定语;偏误分析

定语作为重要的一个句子成分,在语法界一直备受关注。“的”字作为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也是定语的标志。汉语中的定语涉及到“的”字的隐现问题,可谓是一大特色。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说话或写作时,很少考虑“的”字问题,但也很少出错,“在接收或输出语言时,母语者对自己的语法具有直觉”(Daveis,1991)[1]。我们发现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简单定语时,不仅偏误数量多,类型也多种多样。我们先来看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几个例子:

(1) 这是霍元甲故事。

(2) 她遇到了一个很不吉利日子。

(3) 她将她穿红色的衣服扔到天空中。

(4) 现在的电视台播出很多教育的节目。

(5) 电视会教我们很多得知识,也能让我们了解从来不知道或者神奇地事物。

稍有汉语语感的人一看就会发现,以上几个句子都跟结构助词“的”有关。

上文所举例子中,有的该用“的”而没用,有的不该用而误用,还有的把汉语的“的”“地”“得”三者混用。本文将结合具体语料对留学生带“的”单项定语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

我们主要研究带“的”的单项定语,自然涉及到结构助词“的”的隐现问题,而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会混淆带“的”和不带“的”的定语,所以文章也会涉及到不带“的”的定语。

本文所用的语料均来自中山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它们大多是中高级留学生的书面作文文本。下文分析时,我们尽量保持原文的本来面貌,对于错别字及少量影响理解的词语等,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进行了适当更改。

一、与带“的”定语有关的偏误类型

鲁健骥(1994)在分析留学生偏误时,按偏误的性质把它们分成了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等四大类。[2]在留学生对单项定语的习得中,这四种类型也存在。

遗漏(Omission)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在留学生的自然语料偏误中,定语遗漏结构助词“的”的占到了一半以上,共计81条,占全部偏误的56.25%。

(6)这是霍元甲故事。

(7)她找了邪恶巫婆。

(8)各种各样电影我都看多了。

(9)然后要求那个巫婆用她巫术把公主变成一个动物。

(10)他们爸爸和妈妈看他们这样,心里很高兴,他们父母笑了起来。

(11)妈妈突然哭起来了,我老朋友们和妹妹安慰她。

(12)但是我最喜欢传说是金蜗牛。

(13)他的琴声真奇妙,悠扬柔和得让听人沉迷。

(14)我第一次看完了时候,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定语结构中必须带结构助词“的”的,而留学生却遗漏了它的情况。

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作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标记,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但也不是每个定语都要加“的”,况且留学生的母语各不相同,有不少语言中没有类似的成分,所以他们在学习时常常遗忘这个重要的助词“的”。

刘月华(2001)认为名词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要用“的”。句(6)属于这种情况,所以这里要加上“的”。

句(7)(8)都是形容词作定语的情况,“形容词作定语后面用不用‘的’主要与音节有关,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或有些形容词与一些名词形成较固定的短语时,可以不用‘的’”(刘月华,2001)。这两个句子中的偏正短语要加上“的”才可以。

句(9)(10)(11)都是代词作定语时留学生出现的偏误。人称代词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时,一般都要加“的”。在语言类型学上,研究者按语义特征和结构形式把领属关系分为“不可让渡”(inalienable)和“可让渡”(alienable)两种类别。前者指领有者和被领有者之间有稳固的、永久的、不可分离的关系;后者指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转让,是非永久性的。Haiman发现在汉语里,“可让渡和不可让渡可具体表现为带‘的’不带‘的’的区别”,其中,“亲属关系的词语具有不可让渡性,带‘的’与否比较自由,如‘我爸爸——我的爸爸’”。[3]句(9)中的“巫术”具有可让渡性,所以一定要加上“的”;而句(10)中的“爸爸和妈妈”虽然是不可让渡的,但由于中心语不是单个名词,而是个名词性的联合短语,如果不带“的”会产生结构上的歧义,按照这句话的意思,这里的“他们爸爸和妈妈”一定要改为“他们的爸爸和妈妈”才对。句(11)的定语和中心语虽然也是领属关系,但其中心语也是个联合短语,所以根据句义,也要加上“的”才正确。

(12)(13)(14)句都是动词作定语时的情况,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作定语是留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从遗漏的总体情况看,动词作定语时,结构助词“的”遗漏的频率相当高。句(12)“最喜欢传说”不加“的”,就构成了动宾关系,不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汉语中也有些单音节动词作定语不带“的”的,那样就“组成了一种名称”[4],但“听人”,显然不是一个名称,所以这里一定要加上“的”,句义才能明确。

(14)句稍微有点复杂,有的人可能认为此例是用“了”误代了“的”,但我们认为二者的用法区别较大,还是把它看作遗漏好一点。李铁根(1999)指出“在谓语位置上能带‘了’、‘着’、‘过’的动词语,在定语位置上却不一定都能带”,带“了”与否与句子的语义有很大关系。[5]而这里从理论上来讲,是可以的,我们可以说“我看完了这本书”;可是我们往往只说“我看完的这本书是小明的”;而不说“我看完了的书是小明的”,这样说有赘余之感。但此例的确是遗漏了结构助词“的”。

误加(Addition)

汉语中的定语有很多不需要用“的”,有的甚至不能带“的”。可是在144条偏误中有40条是“误加”方面的,即不该带“的”而带了“的”。

(15)这个岛上有很多的鬼怪,所以他们叫它“鬼怪的岛”。

(16)女人选丈夫也选胖的人。

(17)每场比赛他都赢了,他成了有技巧的且有力的武术家。

(18)她的家有三口人。

(19)她回来的时,心里很痛苦。

(20)清迈除了两条的地铁以外,还有一条的高速公路。

(21)我最喜欢的节目是关于爱情电视剧。

语法中大都常常谈到“的”是汉语定语的标志,但并不是每个定语都要带上它,这就给留学生的习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刘月华(2001)认为“有些名词作定语时不表示领属关系,而表示人的职业或事物的原料、属性、来源等,属于描写性定语。此类定语与后面的中心语结合得很紧,一般不用‘的’,甚至不能用‘的’。”[6]从音节上来讲,黄伯荣、廖序东(1997)认为双音节名词作定语而中心语是单音节的,也常常加“的”。[4]在句(15)中,虽然符合了后者说的情况,但如果说“鬼怪的岛”成立的话,就是说这个岛是“鬼怪”的,“鬼怪”就变成了领属性定语。根据上下文语境,这里的“鬼怪”应该是这个岛的属性。故不能加“的”。

句(16)是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的情况。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刘月华(2001)也认为,“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后面不能用‘的’。”但有时“为了强调或对比,可以加‘的’”。[6]句中是单音节的形容词,这里应该把“的”字去掉。

联合短语作定语时,都是同词性词语的组合,一般来说,联合短语作定语,都要加“的”。如果联合短语中语义关系是“加而且合”,只在最后一个加词上“的”;如果是“加而不合”,则分别在各词后加“的”。[3]例(17)是形容词联合短语作定语的例子,这里显然是“加而且合”的关系,所以“有技巧”后的“的”应该去掉,改为“有技巧且有力的武术家”。

“人称代词作定语表示领属者,一般要加‘的’”,[4]可是“人称代词或定语,它所修饰的词是指亲属或所属单位时,一般不用‘的’,如:我们家”。[7]句(18)中“她的家”说“她家”即可,因为她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但留学生由于语感等方面的原因,常常分不清什么时候带“的”,什么时候又不带“的”。

例(19)是动词作定语时的情况,留学生常常把该有的“的”遗漏掉,此句中的误加现象也是很典型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中解释“时”为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动词性结构+时”可以表示一段时间,常常在句子中作时间状语,如“开会时、睡觉时”等等。但“时”和其他成分构成偏正结构时,不能在它前边加“的”。汉语中还有“时候”一词,和其他词构成偏正结构时一般都要加助词“的”,有的留学生教材直接把“……的时候”当作一个整体来讲解。学生的这个偏误也可能是混淆二者所致。

数量词组作定语,其后一般不带“的”,一般来说,“表示度量衡单位的量词与数词构成的数量词,还有借用名词临时性地充当量词与数词构成的数量词”,[3]还有表时间的数量词组等,在作定语时,其后可以加“的”。王还(1995)举出了一例带“的”的情况,即用在数目之前。[8]而句(20)中的“条”不是这类量词,它和数词组成数量词组作定语时,不能加结构助词“的”。

句(21)是“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作定语时,遗漏“的”的例子。吕叔湘(1999)指出“‘关于……+的’+名词”[9],可见结构助词“的”的不可缺失性;刘月华(2001)也认为“关于……”作定语时,与中心语之间一定要有“的”。[6]

误代(Mispresentation)

(22)过了很久,还是一想他就会哭,就想起一起过得快乐的日子。

(23)我觉得有时候电视也是我们地好朋友。

(24)她回想起了以前幸福地生活。

在144条偏误句子中,把定名之间结构助词“的”误代为“得”或者“地”的有22条。比例虽然不是很高,但说明留学生对于汉语中的三个重要虚词“的、地、得”的认识还是有偏差的。

尤其是在动词作定语时,留学生特别容易误把定语标志“的”写作补语的标志“得”。这说明留学生对汉语中三个[t](音标右上角加“o”表示轻声)的区别还没有完全掌握,他们看到动词就常想起“得”,往往忘记[t]后是名词时,应该用定语的标志“的”。还有的学生可能对三个词的区分了解得不够,需要就信手拈来一个。

朱德熙先生(1961)的《说“的”》就没有把“的”和“地”分开写,其文中的“的1”和“的3”即指状语标志“地”和定语标志“的”;[10]吕叔湘(1999)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就明确地说“‘的、底、地’口语都读轻声de,书面上因不同的用法分写成不同的字型”,“现在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写‘地’,其他场合一律写‘的’。”[9]

虽然也曾有人建议把三者合并起来,最早提出这种想法的是吕叔湘(1981),但是也有不少学者人提出过不同意见,而今大家对它们的用法已经习惯,且这样用符合当今的语法规范标准。黄伯荣、廖序东(1997)也认为应该把“的”、“地”分开,这样“有分清结构性质,避免定语、状语混淆的作用”。[4]

另外,学生出错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受“得”和“地”两个词本身用法的影响,如句(22)“的”用在了“动词”后,所以他们使用了“得”;句(24)学生可能因为学过类似“我们要幸福地生活”这样的例句,误认为“生活”是动词,所以其前边应该用表示状语的“地”。

所以,留学生对汉语中这三个重要助词的学习还有待加强,教师在教学时也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三者的区别。

错序(Misordering)

(25)每个人在路上好像都希望赶快回来。

本文涉及的是单项定语,所以错序的现象不多,在我们搜集到的144条偏误中,仅此一例是定语错序的问题,介词结构作定语时被错误地放在了中心语的后边。但我们认为这并不能说明留学生对介词结构作定语就一定掌握得很好。这既可能和留学生的母语(如英语)有关,可能也跟介词结构作定语的总体出现频率有关。另外遇到较难习得或母语中没有的句式时,二语学习者会有意无意地出现回避(avoidance)使用的现象(Schachter,1974)。[2]

在这个例子中,学习者错把要作定语的介词结构放在了后边,造成了错序的偏误,自然也遗漏了“的”,这实际上是个综合性的偏误。说明留学生知道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往往放在名词的前边。他们很少生成“每个人在路上的好像都希望赶快回来”这样的句子。

其实,介词结构作定语,留学生常常会把它们放在后边,如:

(26)我已经给了很多重要的特点关于她。现在你们猜一猜吧!这位老师到底是谁呢?

这些都是介词结构作定语时典型的错序偏误。

定语的错序,不仅有定语中的修饰语的错序,还有结构助词“的”的错序,因为汉语中的多项定语多涉及“的”字问题,本文不再过多分析。

二、偏误成因分析

Selinker(1972)提出在中介语运作中有五个程序: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过度概括;训练迁移;二语学习的策略和(与操母语者)二语交际的策略。[2]学习者正是通过这些程序形成自己的中介语系统的。周小兵(1996)也对留学生语法偏误出现的原因进行过分析,主要讨论了“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和回避策略的使用”三种情况。[12]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偏误的产生不是单一原因,母语迁移和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可能是主要因素。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留学生大都是成年人,母语对其影响很大,他们在学习外语时,不可避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把母语中的规则迁移到目的语中去。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误,首先跟他们的母语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如英语的“’s”、“of”、日语中的“の”、越南语中的介词“cua”都与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有相似的用法,但都是同中有异。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作定语在越南语中都不用加介词“cua”,它有两种情况跟汉语照应,如汉语中“23岁的女孩”在越南语中的表达是:

汉语23 岁的女孩

或:

汉语女孩23岁

因此,母语是越南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数量短语作定语要带“的”的情况时,可能会把母语的情况迁移到目的语中来,造成遗漏助词“的”或定语错序的现象。

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

有研究认为,“大量的中介语规则是由于目的语规则的泛化造成的。这种规则不带有母语特征,但反映了学习者的目的语特征。” (Dulay and Burt,1973,1974)[1]

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在使用时,规则多样,留学生在学习时可能记住这样又忘记另一个,所以有时把该带的“的”遗漏,把不该要的“的”误加。留学生在学习初期,刚学到“的”时,老师可能会强调它的用法,学生记住之后,可能又学到不带“的”的定语,于是就会把学到的规则类推到新的定语中去。鲁健骥(1994)也举了留学生使用结构助词“的”时的几个过度泛化的例子:[1]

我们买了许多的瓶啤酒。

我朋友是德国的人。

教学诱导的影响

我们在讨论留学生习得带“的”定语的偏误类型时,谈到了结构助词“的”遗漏的情况非常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上文提到的母语和目的语的知识等有关,同时也跟一些教材的编写、教学误导等有一定关系。

其一,如有些教材在说了两种带结构助词“的”的情况后,就直接说“有时候,定语与中心与之间不用结构助词‘的’”。编者未对定语不带“的”的情况进行讲解。学生记住这一点后,就可能影响其正常习得,日后也可能会出现遗漏“的”的偏误。

其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强调目的语词和英语或学生母语的对应翻译,也会给学生造成影响。

如学生想用汉语表达英文句子There are five persons in my family.(我家有五口人。)他们大都清楚知道“my”是“我的”的意思,于是常常会生成如下的偏误句子:

我的家有五口人。

三、建议

“的”是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留学生对该句式的习得程度会影响他们对汉语的整体习得水平。因此结合上文分析,我们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应更多地结合汉语的语法实际和留学生的习得情况,以便更科学地指导教学。

介词结构作定语是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大纲中大都提到了这种情况,而很多教材中却都没有明确列出,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第二,在中高级阶段,当语法讲解渐趋淡化的时候,一些教材可以适当安排复习的章节,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出现的偏误也要及时提醒纠正,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第三,对于较难的语法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反复提醒学生注意,以引起重视;有些句式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母语特点讲解,让学生注意到二者的不同。教师在讲到相关语法知识的时候,可以适当进行扩展,以预防或减少某些简单偏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崔应贤等.现代汉语定语的语序认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李铁根.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J].世界汉语教学,1999(3):45-48.

[6]刘月华,潘文娱,故韦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7]李德津,李更新.现代汉语教程·读写课本(1)[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

[8]王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9]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0]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1]张国宪.谈结构助词“的、地”的分合[J]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56-59.

[12]周小兵.第二语言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谭淑娟)

An Acquisition Study of Single Attribute “的” in Overseas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WANG Xiao-ya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Henan 450046,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uses of single attribute in the inter-language corpus, and 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ontology, the theory of intermediary language and the error analysis theory,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errors which are omission, mis-adding, mis-replacing and wrong order among the overseas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Mother tongue transfer and the over generaliza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rules are the main factors. In addition, teaching guidance also has some influences on it.

Key words:“的”; attributive; err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笑艳(1978-),女,河南许昌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5-10-10

文章编号:1673-2103(2016)01-0100-05

猜你喜欢
遗漏助词偏误
遗漏的光阴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遗漏焦虑
你会收集数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