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研究——以山东菏泽市为例

2016-03-16 07:32吴光炜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产业转移

吴光炜

(菏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菏泽274020)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研究
——以山东菏泽市为例

吴光炜

(菏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菏泽274020)

摘要:鉴于菏泽市产业发展的实际和与邻边市域比较具有的优势,以及产业转移的综合性、阶段性和梯度性等特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菏泽市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利用政策的叠加效应、丰富的矿产资源、突出的区位特点、便捷的交通运输、稳固的产业基础、配套的涉外机构等,积极承接好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

关键词:比较优势;产业转移;承接;路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发达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其部分产业顺应地区比较优势的变化,正在有序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而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菏泽市,如何充分发挥基础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廉和市场潜力较大等方面的优势,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重大历史机遇,促进产业升级,增强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做到特色承接、绿色承接、低碳承接,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

据调查、分析和研究,菏泽市与邻边市域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政策环境、区位特点和矿产资源等方面优势较为突出,又加之在交通运输、产业基础和涉外机构等方面的特色,可以说菏泽已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一)政策环境良好

山东省在实施“突破菏泽”战略的基础上,出台了进一步支持菏泽加快科学发展的意见,在重大项目布局、生产要素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菏泽市大力倾斜;又加之菏泽市被列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和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享受到了国家中原崛起和鲁西经济带隆起的有关政策待遇。这种政策的叠加效应,为菏泽市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区位特点突出

菏泽市地处鲁苏豫皖交界地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过渡地带,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京九”产业带和“陆桥”产业带的连接点。菏泽市兼得东中部发展之利,既可引进和利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又可依托周边及沿海庞大的市场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基地化和集约化。菏泽市周边区域人口众多,方圆100公里人口就达6000万人以上,消费升级的潜力较大。这种突出的区位特点,为菏泽市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矿产资源丰富

菏泽市境内预测煤炭地质储量280多亿吨,其中探明煤炭地质储量100多亿吨;预测含油区内石油资源量21.7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500~3000亿立方米,其中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25万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73.5亿立方米;预测盐矿地质储量300~400亿吨、铁矿地质储量14亿吨;同时,还有地热、砂金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这种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菏泽市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四)交通运输便捷

贯穿南北的“京九”铁路与连接东西的“新石”铁路在菏泽市“十”字交汇,鲁南快速铁路客运通道和菏徐铁路已列入建设规划;已建成的日兰、济广、菏东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德商高速公路以及规划建设的菏鱼、东新、东濮、德上高速公路在菏泽市呈“米”字型框架;连接京杭运航的洙水河航道的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和三期工程正在规划之中;菏泽支线机场建设已列入国家“十二五”中期调整规划。这种便捷的交通运输,为菏泽市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因素。

(五)产业基础稳固

菏泽市建成了郓城、巨野和东明等10个省级工业园区,形成了新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10大产业集群,培育了山东达驰、步长制药和尚舜化工等一批知名企业,其中东明石化、玉皇化工、洪业化工分别为中国500强企业第178位、432位和461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47家,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67.6亿元,其中过200亿元的企业2家,过10亿元的企业43家,过亿元的企业1806家。这种稳固的产业基础,为菏泽市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必备的合作条件。

(六)涉外机构配套

菏泽市设有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集装箱运输中心,并正在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进口商品展示交易集散中心;还设有公路和铁路内陆口岸,实现了与青岛港直通,可以为企业进出口货物提供通关、检验和运输等便利条件。同时,菏泽市还有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等二级分行10多家,各类保险机构30余家,并且固定和移动电话系统以及互联网设施配套齐全。这种配套的涉外机构,为菏泽市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腾飞的翅膀。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建议

鉴于菏泽市产业发展实际和比较优势,以及产业转移的综合性、阶段性和梯度性等特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菏泽市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积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利用政策的叠加效应,承接好产业转移

要认真研究国家中原崛起、山东省西部经济带隆起和加快菏泽科学发展等政策,并充分利用政策的叠加效应给其带来的重大利好,坚持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原则,努力承接好产业转移。一是利用好国家中原崛起的产业布局、转型和升级等利好政策,承接好现代能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转移。二是利用好山东省西部经济带隆起的创新平台、信息网络和商贸物流设施建设等利好政策,搞好科技孵化器、现代信息和商贸物流等产业的承接。三是利用好山东省支持菏泽加快科学发展的土地资源、环保容量和政策资金倾斜等利好政策,为转移产业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以及较多的政策资金。同时,利用好菏泽市出台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飞地经济”等政策,努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高地”。

(二)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承接好产业转移

要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坚持现代化、规模化、基地化的原则,努力承接好产业转移。一是充分发挥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和质量好等优势,重点抓好龙固、郭屯和赵楼等煤矿的生产,突出抓好郓城、张集和万福等煤矿的建设,着力抓好曹县煤田的勘探,切实承接好煤炭生产、煤炭化工和煤电一体化等产业转移,加快打造山东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化工基地。二是充分发挥石油、天然气和盐矿等资源禀赋好、丰度高和产业强等优势,重点抓好东明石化、玉皇化工和洪业化工等一批企业规模膨胀,突出抓好芳烃、橡胶促进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一批项目建设,切实承接好石油加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产业转移,加快打造山东省重要的石油能源化工基地。三是充分发挥粮食产量大、林木蓄积多和畜牧产品优等优势,重点抓好百隆纺织、美森木业和巨鑫源食品等一批企业改造升级,突出抓好精梳棉、芦笋饮料和高档家具等一批项目建设,切实承接好纺织服装、食品生产和林木加工等产业转移,加快打造山东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充分发挥牡丹种植面积大、品种多和花色全等优势,依托尧舜牡丹生物科技、盛华农业发展和瑞璞牡丹工艺等一批龙头企业,重点抓好油田牡丹和观赏牡丹等基地建设,切实承接好牡丹旅游、牡丹医药和牡丹食品等产业转移,加快打造国家级牡丹生产、科研、观赏核心区。

(三)利用突出的区位特点,承接好产业转移

要充分利用区位独特、人力资源丰富和市场空间广阔等优势,努力承接好产业转移。一是认真研究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类别、规模和特点,尤其是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转移,力争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有的放矢的承接好产业转移[1]。二是在调研好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找准市场开拓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并和承接的转移产业形成有效对接,避免其产品无市场或市场低迷的问题发生,给后续转移产业带来负面效应。三是对发达地区需转移的产业,采取资源招商、产业招商和项目招商等方式,积极搞好沟通、协调和对接,同时提前做好土地指标、环保容量和配套资金等生产要素资源的准备,确保将转移的产业承接住、留得下、发展好,并与当地产业形成有机结合、差异化推进、共赢发展的格局。

(四)利用便捷的交通运输,承接好产业转移

要充分利用铁路、公路和水运等交通运输便捷的优势,坚持网络化、综合化、现代化的原则,努力承接好产业转移。一是在增强“京九”铁路和“新石”铁路在菏泽市运力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京九”铁路客运专线菏泽段、鲁南快速铁路客运通道菏泽段和菏徐铁路等规划建设,加快打造与东部地区、中原经济区和京津冀等一体化快速铁路运输网络,切实为转移产业提供便捷的铁路运输条件。二是突出抓好德商高速公路菏泽段建设,积极推进菏鱼、东新、东濮、德上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加快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运输框架,切实为转移产业提供可靠的公路运输网络。三是协调完善洙水河航道济宁段工程,尽快与京杭运河实现全线通航。积极推进新万福河、郓城新河和郓巨河等航道开工建设,加快形成内河航运网络,切实为转移产业提供廉价的内河运输体系。同时,还要加快推进菏泽机场建设,努力为转移产业提供立体、综合、现代的交通运输服务。

(五)利用稳固的产业基础,承接好产业转移

要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医药、机电设备制造和商贸物流等产业基础稳固的条件,坚持高新化、链条化、效益化的原则,努力承接好产业转移。一是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大、发展快和效益好等优势,重点抓好步长制药、睿鹰制药和方明药业等企业的扩能升级,突出搞好天九生物医药中间体、普华制药抗癌原料药和鲁药制药中药制品等项目建设,切实承接好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和现代中成药等产业转移,加快打造全国著名的现代生物医药基地[2]。二是充分发挥机电装备制造产业科技含量高、配套能力强和市场潜力大等优势,重点抓好达驰电工电气、恒基工程机械和华星油嘴油泵等企业的技术改造,突出抓好超高压变压器、铝美合金和高精铜带等项目建设,切实承接好环保专用设备、大型农业装备和特种金属材料等产业转移,加快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机电装备制造基地。三是充分发挥商贸物流产业网络健全、设施配套和布局合理等优势,重点抓好菏泽交通集团、菏泽银座商城和嘉吉农贸公司等企业的效益提升,突出抓好空港物流园、铁路物流园和保税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切实承接好煤炭物流、石化物流和冷链物流等产业转移,加快打造山东与中原地区一体化的物流接点城市。

(六)利用配套的涉外机构,承接好产业转移

要充分利用好海关、口岸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配套的涉外机构,坚持国际化、品牌化、差异化的原则,努力承接好产业转移。一是加大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调研力度,明确其需求的产品类型、标准和数量,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承接外向型经济转移产业的方向、领域和重点,力争做到与国际市场需求有效接轨 。二是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特别是围绕机电设备、能源化工和农副产品等传统出口产业的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和规模膨胀的实际,切实承接好科技含量高、出口潜力大、具有自主品牌的外向型经济产业转移,力争做到在承接中提高对外型经济的综合效益。三是结合外向型经济产业转移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的进口,同时增加国内短缺的重要能源和资源性产品进口,并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产品的进口,力争为转移产业营造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条件。

三、承接产业转移注意的问题

实践表明,承接好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它涉及到经济、社会和生态诸方面,是一项集长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对于欠发达的菏泽市而言,在其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资源环境、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等问题。

(一)承接产业转移要以企业为主体

从理论上讲,产业的转移与产业的承接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但其本质均为市场行为,是通过各自的利益驱动机制来实现的。菏泽市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和原则,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尊重企业的自主权,由企业按照商业规则和市场规律,并根据其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有目的、有选择、有要求地进行招商引资,进而承接好适宜的转移产业[3]。

(二)引导转移产业向产业园区集中

产业园区作为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引擎、示范和载体,无疑是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平台,尤其是在要素资源趋紧的当今更显其重要。菏泽市要研究制定引导转移产业向产业园区集中的政策措施,并统筹规划好产业园区。同时,重点抓好产业园区的通路、通讯和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产业园区的金融、物流和居住等配套设施完善,着力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加快形成布局优化、产业集约、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体系[4]。

(三)承接产业转移应重视节能减排

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污染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转入。对于有污染但不得不发展的产业,承接的同时应加快技术进步、设备更新和工艺优化的步伐,将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程度。当承接产业转移与资源环境保护出现冲突时,要把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放在首位,集约利用土地、矿产和水等资源,并切实搞好废弃物的集中再利用,努力做到承接产业转移与资源能力、生态环境相协调[5]。

(四)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机制

要承接好产业转移,既要有市场主体的动作,也要有政府的引导。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市际间产业转移统筹协调机制、重大承接项目促进服务机制和利益合理分享机制等,引导和鼓励发达地区产业向菏泽市有序转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塔建产业转移促进平台,并提升各类大型投资贸易会展活动水平。同时,菏泽市要将承接产业转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实行目标责任制,把引导承接产业转移的任务分解到县区、部门和责任人,加快营造一级对一级负责和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五)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软硬环境

要树立“环境是生产力”的理念,努力营造高效率、低成本、无障碍的开放环境,确保转移产业有效承接。在硬环境上,以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交通、能源和环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好信息、物流和金融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构建便捷、顺畅、配套的硬件服务体系。在软件上,大力推行行政效能建设,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更新管理和服务手段,完善政府信用体系,着力构建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等[6]。

参考文献:

[1]肖兴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雷鹏.工业园区与区域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泽强,杨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自主创新[J].宏观经济管理,2012(9):79-80.

[4]李春梅,李国璋.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3(6):77-78.

[5]韩晓东.充分发挥产业转移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经济导刊,2014(总第749):46-47.

[6]刘彦,陈靖.湖南产业转移突出特色承接、绿色承接[J].宏观经济管理,2012(12):69-70.

(责任编辑:袁宗建)

Study on the Path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in Less-developed Regions ——Taking Heze City of Shandong as an Example

WU Guang-wei

(Heze Municip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Heze Shandong 274020, 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a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adjacent cities, together with comprehensive, stage and gradient features of industry transfer, in the current and future period, Heze City should take the market as the guidance, the innov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driving force,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as the main line , using policies of the superposition effect, rich mineral resources, promin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solid industrial base and supporting foreign institutions to actively undertake the developed area industry transfer, realiz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developed and underdeveloped areas and gradually form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of the r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Key words: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ustrial transfer; undertake; path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吴光炜(1959-),男,山东菏泽人,高级工程师,菏泽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收稿日期:2015-10-09

文章编号:1673-2103(2016)01-0022-04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产业转移
河北承接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研究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江西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