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营改增”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2016-03-16 07:42刘新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营业税税负企业财务

□文/刘新勇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常州)

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以来,“营改增”的范围现已扩展至全国除了生活性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大部分行业,到2015年底全行业已陆续完成“营改增”试点,这意味着营业税将退出历史舞台。随着“营改增”涉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财务管理难度变得更加的复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将不断加大。如何适应“营改增”带来的财务管理影响、如何应对“营改增”下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成为当前企业财务分析探究的主题。

一、“营改增”带来的财务管理变革与挑战

(一)“营改增”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整体定位。“营改增”是基于保证基本财政收入基础上,对宏观经济和社会不公平等现象进行调节,以减轻企业的税负。“营改增”后,企业最为关心的是自身的税负是增是减?企业会计人员则更关注新税种下如何正确计算税款和核算涉税业务?如何做好税改后的纳税筹划?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准则与税法在目标取向上存在差异,“营改增”后影响企业财务运营的各项因素又较多,加之企业主体的财务分析水平和沟通能力以及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水平会有一定偏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整体定位产生偏离,很难达成企业制定的有关财务决策,难以通过企业的财务目标去有效满足“营改增”的有关要求。

(二)“营改增”衍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营改增”作为一种结构性的减税良方,旨在减少企业的重复纳税,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新鲜的活力循环,真正为企业主体解决有关税收降负。但结构性减税措施是“有增有减”的,不是“只减不增”,因而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税负变动、纳税筹划,催生了“营改增”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由于“营改增”的税收政策调整,企业的会计处理也有了新的要求。营业税原先只是对营业额进行直接征税,核算上只需增加一个会计科目,会计模式比较简单易懂。但增值税是采用抵扣模式进行核算的,其应纳税额等于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会计科目需要增加多个进行核算,会计处理难度大大增加。因而,在报税、抵缴税款的事项上“营改增”企业业务核算呈现出新问题,会计处理也更易产生额外的财务风险,例如,企业主体还没有全面领悟“营改增”的纳税变化,也不清楚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有的企业甚至违规操作抵扣。而增值税在计算应纳税额时需准确核算各类收入,会计核算不健全,申报数据的混乱和不准确,被税务机关从严征收带来的税收风险等,都会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三)“营改增”带给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改变和挑战。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大中型企业财务部门内部专门设立了税务会计,对于设立专业的税收筹划管理会计寥寥无几,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缺乏。而在管理中熟悉“营改增”的业务人才更是缺乏,对税法理解深度不够,“营改增”管理的专业性比较差。税收政策的调整、税制更替的衔接、纳税业务的处理和会计核算的转化都对财务人员产生了不小的难题。财务人员的原有会计素质可能会曲解国家的税收政策,从而使得财务核算违规,产生纳税申报差错风险。有的财务人员认为企业少缴的税越多就是越好的纳税筹划,或通过税负转移给消费者的方法进行财务管理,专业化水平比较低,非但不能给企业主体受益,相反会增加有关财务管理风险。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影响

(一)“营改增”对企业管理风险的影响。企业在执行“营改增”的税收政策调整过程中需要明确有关规定和要求,由于企业主体对税收新政策的熟悉有一个学习领会的过程,因而对于涉及到的“营改增”业务核算可能存在不少操作误差,从而增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管理风险系数,也带来了一定的管控难度。“营改增”企业尤其在应纳税额、会计报表和税款缴纳的会计处理上带来了计算风险与难度。“营改增”之后,企业对税率存在多种选择考虑,给企业财务核实带来了管理风险。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增值税虽然不在利润表上反映,它与营业税在账务处理上使用的记账方法也不同,但企业的财务分析数据会通过增值税对企业会计报表数据和财务结构的影响受到改变。由于增值税与营业税在会计账务处理上有一定的不同,例如企业利润率的分析,影响因素是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根据会计核算原则,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核算的金额是包含营业税的含税收入,而“营改增”后剔除收入变动影响,不含增值税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少将会使企业利润率上升,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分析数据。同样,实行“营改增”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原值入账金额、累计折旧将逐渐减少,营业税的消除使企业的期末余额递减,导致企业资产和负债金额短期内会有所下降,同时提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营业税金及附加以及企业相关成本费用以此减少,使得企业利润相应增加,对企业财务分析产生影响。

(三)“营改增”对税收政策调整风险的影响。实施“营改增”是为了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行业性的整体结构性减税。作为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能够减少税收负担的,由于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也有部分企业可能出现税负增加的情形,例如公交运输业的实际税负还是有所下降的,而其他运输业的税负却可能提高。对交通运输服务业一般纳税人来说,原先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3%,“营改增”后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1%,假设运输企业没有大规模的固定资产采购,企业的过路过桥费和人力成本等不能抵扣项目占总成本较大,那么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也就不大,导致部分运输企业的税负不会降低反而会升高,因此税收政策调整给企业带来增加税负的风险。

(四)“营改增”对税收优惠和涉税风险的影响。“营改增”政策规定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根据“营改增”有关政策,纳税企业需看清增值税优惠的前提条件。纳税人符合规定的特殊收入,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应的申报程序和备案手续之后可以享受有关税收优惠。“营改增”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的时候必须注意有关税务风险,主要是一些纳税人没有按照税收规定办理享受优惠条件的必备程序和手续,使企业主体丧失了税收优惠的享受,无形之中给纳税人增加了一定的税收负担。有些企业通过采用简单的会计处理去套用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忽视从生产经营上下工夫,这样的税收优惠存在着不小的政策风险。还有一些企业因为没有准确划分并分别单独核算增值税项目与营业税项目收入,税务部门在审核企业报税资料时,对发现的混合业务进行再次核定其增值税收入,企业的应税销售额受到税务部门的重新计算确定,使得纳税企业在业务上处于被动状态,使企业的税收负担加重,而且还增添了企业的涉税风险。要企业采取相关措施完善企业财务报表。另外,由于增值税发票与普通发票的不同,企业相关人员应当有效进行发票管理,合理使用企业增值税发票,制定内部条例,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能力。

(二)改变财务分析变化的应对方法。“营改增”实际上是税种的一种转变,把营业税应征项目改为缴纳增值税,这一税制政策调整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写,因此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考察的内容需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毛利率和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在分析各项财务指标的历史比较和同业比较的变化过程中,有必要将“营改增”带来的财务影响单列出来进行表述,并考虑“营改增”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全面动态地分析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发现“营改增”带给企业财务分析指标各项变化原因,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更为具体的会计信息,供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与管理。

(三)把握税收政策的税收减负筹划

1、学习税收政策,合理规避企业税负。企业财务人员需要经常学习财税部门的最新政策动态,领会“营改增”操作的内在实务要领,了解税收新政策给企业带来的企业经济效益和财务管理风险问题,及时做好增值税应税服务税收优惠的准备工作,力争给企业带来更大程度的政策优惠,并防范“营改增”政策带来的企业财务风险,合规降低企业的税负。

2、有效把握纳税时间,合理规划纳税筹划。“营改增”后,企业的税率、纳税时间的灵活性都有所变化,需要企业在做好纳税筹划的同时,充分把握好纳税时间。由于增值税的纳税是一环扣一环的,客观真实的增值税明细账显得特别重要,在日常销售和采购环节,按增值税专用发票计提税额时,需注意原收入成本费用在会计账务处理上的差异性。企业需要审视“营改增”带给企业经营、财务等方面的影响,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合理的纳税筹划,尽量选择会计制度健全、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能力的企业进行交易,以增加进项税额,降低增值税税负。

(四)提升财务人员业务处理能力。对于“营改增”的基本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财务人员应学习法规文件,吃透要求,健全财务核算,加强业务培训,熟悉“营改增”的全部内容,了解国家的优惠政策调整。尤其对于混业经营业务,财务人员要加强对适用税种税率、征收起点、计算办法、进项税抵扣等方面处理能力的培训,积极应对财税政策,按规定办税,降低和规避企业涉税风险。同时,财务人员还要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应纳税额的计算及会计核算的变化等带来新的考验,抓住契机搞好税收筹划,尽量给企业带来结构性减税的优惠待遇,不断完善企业的纳税管理与财务核算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

综上所述,“营改增”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转型的税制改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出,“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市场拓展优势、市场竞争机遇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企业只有在熟悉“营改增”相关财税政策的基础上,主动预警,应用各项措施防范各种不确定财务风险,减少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务动力。

三、适应“营改增”变革的风险控制对策

(一)提高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会计核算科目的变动会加大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营改增”改变了企业的会计核算科目,以前缴纳营业税时只需要在计提和缴纳环节中进行会计核算,改征增值税后,需要在“应交税费”下的“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会计科目变动及业务处理流程的改动使财务会计报表更加复杂化,会计信息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而需

[1]刘尚希.营改增风险何在[J].西部大开发,2014.4.

[2]李艳阳.浅谈“营改增”风险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财会研究,2015.8.

[3]李翠平.“营改增”后现代服务业税务风险的控制[J].山西财税,2015.3.

猜你喜欢
营业税税负企业财务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探讨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中央营业税暴增30倍 特殊时间段的特殊现象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交通运输类快递业营改增税负比较及对策
6.按月申报营业税的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中国适度税负水平的估计
企业税负、就业税盾与就业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