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翻译中语言动作性的解读
——以《李尔王》四个汉译本为例

2016-03-16 10:52高壮丽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李尔王

高壮丽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戏剧翻译中语言动作性的解读
——以《李尔王》四个汉译本为例

高壮丽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541004)

[摘要]戏剧翻译是戏剧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戏剧本身兼具文学性和表演性,但戏剧翻译长期以来都被归属在文学的分支下。运用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原则分析莎剧《李尔王》四个汉译本对原戏剧语言中动作性的解读,探讨戏剧翻译中文学性与表演性的兼顾问题,对未来戏剧翻译具有导向性作用。文章研究发现,戏剧译本的文学性与表演性是互不冲突的,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好的译本应同时具备文学性和表演性。

[关键词]戏剧翻译;动作性;《李尔王》

一、引言

戏剧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形式,兼具文学性和表演性,是一门综合艺术。戏剧的表演性,从文本角度来说主要体现在其语言的动作性上,这也是戏剧语言区别于其他类文学体裁语言的关键之处。[1]戏剧不同于小说,戏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不能依靠叙述性语言,只能通过人物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动作性来体现。可见,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是极其重要的。[2](P5)

戏剧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戏剧翻译的难度。戏剧翻译的主要矛盾在于其翻译目的的不同,是基于阅读还是表演?鲁迅曾经说过:“剧本虽然有放在书桌上的和演在舞台上的两种,但究以后一种为好。”[3]不能用于演出的剧本是不成功的。[2](P4)作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莎剧一直以来都居于世界文学的中心地位,我国莎剧研究与翻译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莎剧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在我国有多个汉译本,考察朱生豪、梁实秋、卞之琳、孙大雨四个汉译本(以下分别简称为朱译、梁译、卞译、孙译)对原戏剧语言动作性的解读,探究戏剧翻译中文学性与表演性的兼顾问题,对戏剧翻译具有导向性作用。

二、戏剧翻译中的语言动作性

戏剧翻译中的语言动作性不只是对戏剧中的人物动作做出注释说明,还应与人物的形体动作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正如舞蹈与音乐一般,必须在节奏上相吻合。因此,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解读在戏剧翻译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戏剧翻译中的语言动作性是一个非常难以把握的概念。我国戏剧翻译家郭沫若、老舍、曹禺、英若诚等都为中西戏剧文化交流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他们并没有对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做出过明确解释。孟伟根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五个层面诠释了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原则:(1)从剧本语言(主要指台词)中要能够显示出形体动作。(2)从剧本语言中要能够揭示出人物发出某个形体动作时的环境、气氛、心情。(3)从剧本语言中要能够透露出行为动机和目的。(4)剧本语言(对话)要有刺激对方的功能,从而具有推动“动作与反动作”的力量,即推动冲突发展的力量。(5)剧本语言要能够表现内心动作和情感意志,即表现心理活动(包含潜意识的情绪)。[4](P121)他的这一贡献为未来戏剧翻译指明了方向。

三、《李尔王》汉译本比较

以下将从孟伟根教授所提的五项原则出发,分析《李尔王》四个汉译本对戏剧语言原有动作性的解读。

(一)形体动作的显示

能够显示人物的外部形体动作,这是戏剧语言动作性原则的最基本要求。读者通过阅读剧本就可以想象到人物的表情动作。试比较以下译文:

例1LEAR Peace,Kent!

Come not between the dragon and his wrath.

I lov’d her most, and thought to set my rest.

On her kind nursery.

Hence,and avoid my sight![5](P166)

李尔闭嘴:肯特!不要来批怒龙的逆鳞。她是我最爱的一个,我本来想要在她的姻亲殷勤看护之下,终养我的天年。去,不要让我看见你的脸![6](P362)

李 你不用开口,坎特!不用到怒龙和它恼恨的对象之间来排解。我本来最爱她,本想完全靠她来供养我的。走开,离开我的眼前![7] (P23)

里:闭嘴,肯特!

休要插进来干扰巨龙的震怒。

我本来最爱她,本想把我的一切

全托付她殷勤照料。滚,滚开![8](P7)

李尔:静着,铿德!

别来到怒龙面前挡住去路。

我爱她最深,本想把所余的孤注

一掷地全给她作为抚养恩金。—[对考黛莲]走开别在我面前![9](P295)

听完Cordelia的回答后Lear愤怒异常,对于Kent的劝谏也感到非常生气。原文中“peace”一词朱译、卞译均为“闭嘴”,梁译为“你不用开口”,孙译则是“静着”。相比较而言,“闭嘴”一词语气强烈且口语化,体现了Lear愤怒的面部表情。而“你不用开口”和“静着”都既可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语气不如“闭嘴”强烈。 对于“Hence,and avoid my sight.”一句,卞之琳采取了意译法,虽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句意义,但他的用词简短而口语化,隐含了Lear愤怒时急欲赶走令他生气的人的形体动作,表演者在朗读时也更容易以动作配之。另外,Lear是一位任性蛮横的国王,“闭嘴”“滚”这样动作化的语言比较符合Lear的性格特点。再看以下译文:

例2CORNWALL My villain?[They]draw and fight

1 SERVANT Nay then, come on, and take the chance of anger.

[He wounds Cornwall.][5](P301)

康华尔:混账奴才,你反了吗?(拔剑)

仆甲:好,那么来,我们拼个你死我活。(拔剑。二人决斗。康华尔受伤。)[6](P429)

康:我的奴才!(拔剑)

甲仆:那么你过来,领取我的义愤吧。(拔剑相斗,康瓦负伤。)[7](P167)

康:我的狗奴才!(拔剑)

仆人甲:那就来,上前来,冒冒义愤的锋芒。(拔剑)[8](P100)

康华:我的佃奴?[主仆拔剑相向]

仆甲:得了,来打,冒冒义愤的险吧 [康华受伤][9](P372)

Cornwall挖掉Gloucester伯爵眼睛的残忍行为激起了仆人的反抗。在以上译文中,对于“My vallian?”一句,朱译采用意译法,译出了该话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对于仆人的答语,朱译的动作化语言“拼个你死我活”隐含了仆人准备决斗的形体动作。朱的译文在节奏上与人物表情动作配合紧密,而卞译、孙译都是诗句,致使表演者容易产生语言和动作的脱节。

(二)环境、气氛、心情的揭示

戏剧语言不仅要能体现出人物的形体动作,还要能揭示出周围的环境气氛及人物的心情,这是戏剧语言动作性原则的较深层面。如例3:

例3EDMUND:…

Well my legitimate, if this letter speed

And my invention thrive, Edmund the base

Shall top the legitimate. I grow, I prosper:

Now gods,stand up for bastards![5](P181)

埃特蒙:……好,我的合法的哥哥,要是这封信发生效力,我的计策能够成功,瞧着吧,庶出的埃德蒙将要把合法的嫡子压在他的下面——那时候我可要扬眉吐气啦。神啊,帮助帮助私生子吧。[6](P368)

哀:好吧,嫡生子,假如这封信能成功,我的计划顺利,私生的哀德蒙就要压倒了嫡生的——我滋长了,我胜利了;上帝哟!来帮助私生子![7](P37)

孟:合法的儿子啊,如果这封信见效,

计谋进行得顺利,下贱的艾德孟就压倒合法的儿子了。我翻身,我得志。

神明在上,保佑我们私生子![8](P17)

蔼特孟:不错,嫡子,如果这封信成了功,

这计划进行的顺遂,低微的蔼特孟准会占据那嫡子的上风。我发扬长大,顺利亨通;如今,天神们,我求你们保佑我们野种![9](P304)

私生子Edmund长期受到歧视,内心对父亲、哥哥充满了憎恨,急欲寻求翻身的机会。在以上译文中,朱译运用了增词法,增译“瞧着吧”“帮助”等动词,这些增译成分不仅使得人物语言与表情动作配合紧密,而且也刻化出了Edmund急切希望自己奸计得逞的心理。句末增译的语气词“吧”增强了感情的流露。梁译、卞译、孙译都采取了直译策略,语言所蕴含的感情较弱,并且孙译中运用了“顺遂”“顺势亨通”等书面用语,削弱了其译文语言的动作性。请再看例4:

例4REGAN That’s as we list to grace him:

Methinks our pleasure might have been demanded,

Ere you had spoke so far. He led our powers…

GONERIL Not so hot!

In his own grace he does exalt himself

More than in your addition.[6](P369)

里根:假如我愿意,为什么他不能和你分庭抗礼呢?我想你在说这话以前,该先问问我的意思才是。

高纳瑞:少亲热点儿吧;他的地位是他靠着自己的才能造成的,并不是你给他的恩典。[6](P461)

瑞:那是要看我怎样待遇他:我想你说这话之前大可以问问我对这事的意思。……

刚:别这样忙;他凭自己的功劳要比藉你给他的衔称更足以抬高他自己的身份。[7](P237)

芮:我愿意他平起平坐。

我想你该问明了我的意见再说话才是。……

戈:别这样火热;

他的高升是凭他自己的功德,不是凭你册封。[8](P146)

雷耿:那得看我们要怎样借重他。我想你话未出口,该先问

我的意向。……

刚瑙烈:不用这般暴躁;他自身光荣

抬高他自己胜如你给他的虚衔。[9](P409)

为了争夺Edmund,Goneril和Regan两姐妹相互嫉妒憎恨,关系紧张。在这段对话里,Regan首先显示出了自己对Edmund的爱意,从而招致了Goneril的冷嘲热讽。唇枪舌剑般的对话里,展现了人物间紧张的关系氛围。对于第一句话,朱译把原来的陈述句结构变成了疑问句,使得Regan话语里有了质问对方的语气,比其他三位译者的译文更能烘托出此时此刻的气氛。另外,对于“hot”一词,朱译的“亲热”和卞译的“火热”比“忙”“暴躁”更符合戏剧情境。

(三)行为动机和目的的透露

语言学家Austin指出,在日常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言语是见诸行动的,其意义不在于能否被外部条件所验证,而在于交际是否达到了目的。[10]同样地,戏剧中人物的话语也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表达一定情感的。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出时所要表达的意义就会有所不同,因此戏剧语境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语境对语词翻译的作用涉及语境对语词语义的判断和表达,对词义的生成和确立,对词义的提取和翻译,对选词等的影响。[11](P122)《李尔王》中格Gloucester在得知自己被私生子陷害后,想要以跳崖来结束自己悲惨的人生。化装成疯汤姆的嫡生子Edgar用巧妙的计策救下父亲后两人的对话如下:

例5EDGAR Give me your arm:

Up:so.How is’t?Feel you your legs?You stand.

GLOCESTER Too well,too well.[5](P331)

埃特加:把你的胳膊给我;起来,好,怎样?站得稳吗?你站住了。

葛罗斯特:很稳,很稳。[6](P444)

爱:把手伸过来,起来,好。觉得怎样?觉得两腿无事吧?你站得好好的。

格:太好了,太好了。[7](P199)

加:把你的手臂神给我。起来;好。怎么样?有腿吗?站稳。

格:很好,很好。[8](P122)

蔼特加:把手臂给我。起来;对了。怎么样?还觉得你的腿?倒还站得住。

葛洛斯忒:站得太稳,太稳了。[9](P390)

Gloucester醒来后,发现自己没有死,认为苦恼的人连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他对生的厌恶和对死的向往。以上译文中,针对“Too well,too well.”一句,梁采取了直译策略,译为“太好了,太好了,”这与其上一句的译文“你站得好好的”构成的话轮似乎不符合Gloucester此时此刻的心境。相比较而言,孙译对这一句的处理比其他三位更符合情境。“倒还站得住。”“站得太稳,太稳了。”体现出了伯爵对自己生的讽刺意味。

(四)话语刺激功能

话语刺激功能主要指戏剧中人物对话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的功能。要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人物间的对话就必须有隐含意义,这样才能产生戏剧冲突。如果人物间的对话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戏剧就会显得平淡无奇,戏剧情节也难以向前发展。根据语言学家Grice所说,会话含义产生于对会话合作原则的违背。有会话含义的存在,戏剧情节才能进一步发展。下面我们就用Grice的理论来分析《李尔王》中的对话及其隐含意义。

例6GLOCESTER Why so earnestly seek you to put up that letter?

EDMUND I know no news, my lord.

GLOCESTER What paper were you reading?[5](P181)

葛罗斯特:你为什么急急忙忙地把那封信藏起来?

埃特蒙:我不知道有什么消息,父亲。

葛罗斯特:你读的是什么信?[6](P368)

格:为什么那样匆忙把信收起?

哀:没有什么消息。

格:你读的是什么?[7](P39)

格:为什么你这样子急急忙忙的要把那封信藏起来?

孟:我没有什么消息,大人。

格:你刚才正在读什么信件?[8](P40)

葛洛斯忒:为什么赶忙把那封信藏起来?

蔼特孟:我不晓得什么消息,父亲。

葛洛斯特:你在看那张什么纸头?[9](P304)

以上对话中,Edmund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原则。对于父亲的提问,他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假装仍然在回答上一问题。Edmund真正的目的是想让父亲阅读信件,他这样遮遮掩掩地回答更激起了格罗斯特对信件内容的兴趣,这样便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使得戏剧语言具有了推动力,推动故事情节一步步向高潮发展。四位译者的译文都准确译出了原戏剧语言的语用功能。

(五)心理活动的表现

戏剧人物的心理活动都体现在其语言上。莎剧舞台指示极少,但文本读者和观众都可以明确感受到其戏剧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可见其语言功力深厚。如例7:

例7REGAEN Sister,you’ll go with us?

GONERIL No.

REGEN ‘Tis most convenient;pray you, go with us.[5](P360)

里根:姊姊,您也跟我们一块儿去吗?

高纳瑞:不。

里根:您怎么可以不去?来,请吧。[6](P457)

瑞:你和我们一同吧,姊姊。

刚:不。

瑞:这样最好,你和我们来吧。[7](P227)

芮:大姐,你跟我们一块儿去吧?

戈:不。

芮:这样最合适,请你跟我们走吧。[8](P140)

雷耿:大姐,你跟我们一块儿去吗?

刚瑙烈:不。

雷耿:那样最合适;你同我们去吧。[9](P404)

姐妹二人为争夺Edmund相互憎恨。Regan不愿姐姐与Edmund单独呆在一起,极力劝其同自己一起离开。以上译文中,朱译对最后一句的处理与其他三位译者不同。朱的译文改原来的陈述句式为反问句式,反问句有加强施为用意的语用功能。[12]在这里,朱的译文对施为用意起到了反向加强作用,突显了Regan对Goneril说话时的口气神态,表现了其担心害怕姐姐与Edmund单独呆在一起的心理活动。 “来,请吧。”一句简短有力,也显示了Regan的形体动作。与其他三位译者相比,朱的译文即使没有上下文也能够体现出姐妹间的紧张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对译入语读者来说,朱生豪的译文语言动作性较强,不仅适合阅读,也适合表演。梁实秋在其译文中多用直译策略,语言结构存在欧式化,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而卞之琳和孙大雨的译文都采用诗体形式再现了原作艺术特色,但总体来讲,其语言书面性较强,尤其是孙大雨先生的译文用了许多晦涩的词语,如隘陋、准绳、寰宇等。

四、结语

戏剧翻译中语言的动作性解读关系到译作的成功与否。莎剧在我国有多个汉译本,但最广为流传的是朱生豪的译本。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朱译语言练达酣畅,动作性强,形象刻化了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既适合阅读,又适合表演。由此可见,戏剧翻译的文学性与可表演性之间不是相互冲突的,二者同属于戏剧的不同属性。好的译本应同时具备文学性和表演性,这就要求译者必须能够准确解读原戏剧语言潜在的动作性。朱译追求神韵,虽然比较成功,但打破了原作的诗体艺术特色,卞译、孙译在追求形似的过程中对语言的动作性有所忽略。戏剧翻译复杂多变,本文分析尚有不足,有待进一步挖掘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威.戏剧语言[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2]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鲁迅.鲁迅书信集(下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4]孟伟根.戏剧翻译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5]Foakes,R.A.King Lear[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莎士比亚.朱生豪.莎士比亚悲剧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7]莎士比亚.梁实秋.莎士比亚全集:李尔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8]莎士比亚.卞之琳.里亚王悲剧[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9]莎士比亚.孙大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0]王虹.戏剧文体分析——话语分析的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1]关秀娟,顾俊玲.翻译语境作用研究:回顾与前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8).

[12]李婕.汉语反问句加强“施为用意”浅析[J].外语教学,2006,(2).

责任编辑:思动

The Acting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in Drama Translation——Taking “King Lear” for Example

GAO Zhuang-li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Drama transl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for drama culture communication. Drama should be artistic and performable. However,drama translation has been taken as a branch of literature translation. Four Chinese versions of Shakespeare’s “King Lear” are analyzed with the acting principle of drama language to discuss the interactive possibility of literary character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 The research discovers that the literary character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 are not exclusive but dialectical unity. A good version should be of the literary value and performance value.

Key words:drama translation;acting;“King Lear”

[收稿日期]2015-07-26

[作者简介]高壮丽(1989-),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学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5—0107—05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5.025

猜你喜欢
李尔王
On the Imagery of Heath in King Lea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权力与亲情的博弈
——评《李尔王》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浅析《李尔王》的悲剧根源
《李尔王》
离开李尔王的荒野
The Challenge to Samuel Johnson’s Literary Theory
论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人本思想的突破
——以《李尔王》为例
话剧《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