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认识

2016-03-16 10:37马双珍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洛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文/马双珍(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河南·洛阳)



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认识

□文/马双珍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洛阳)

[提要]国家财政部制定印发《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自2014年实施。该项制度的出台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有了明确的制度保障。本文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出发,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必然性,并针对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舞弊风险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13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国家对公共服务的投资也进一步的加大。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都不高,缺少了内部控制的管制也使事业单位暴露出不少问题。加强内部控制,特别是参与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必须着重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使它们更好地为公益事业服务。因此,构建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执行保障体系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内部控制的背景及其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背景。内部控制主要来源于会计领域,到后来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被广泛采用,为了管理目标的实现,形成内部的自我管理机制,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评估、自我调整。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保障公共服务的效果与效率,这也是与企业内部控制为之不同的一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保障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行为符合法律的规范及要求,也使得公共资源的配给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在学术界,内部控制主要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进行阐述。

(二)实施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

1、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定进行强化与巩固。在具体规定上,新准则加大了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控制的权重;在要求上,新准则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内部控制提出来更加明晰准确的方案。这一举措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环境改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根据新准则的核心精神制定出能具体运用在实际情况的准则,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使其变得更加合理、科学。

2、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往来资金进行硬性的规定,不再使其变得随意与任性。在内容上,新准则对其进行了改善与提高,着重强调了监督的不可替代性,时刻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转进行记录与检测。在内部控制的运行中,更注重运作的效率与成果,在规定的范围内检查,全面掌握好事业单位资金流转的去向,使其变得更加规范。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的认知较少,规避风险的意识淡薄。在受传统观念与结构组织构成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却在服务的满意度上下了一把狠劲,逐步在控制内部环境上脱离了轨道,缺乏了应有的关注与程序化管理,不仅忽略了本单位内部的管理,在绩效考核与信息传递上也存在滞后的现象。

(二)内部控制管理方法落后,监督力度欠缺。在事业单位中,收支考核依据单一,有的只依照了前年度数据,就进行了总结概括,就以此做出下年的预算,缺少弹性,编制不精细,使预算失去应有的意义。在缺少科学的预测下,使事业单位内部经常出现支出泛滥,收入成荒,信息传递的滞后性,也使人与人之间出现“你不知我,我不懂你”的空洞,加上内部控制监测到的信息量不足,不能留下运行轨迹,造成想监督,没内容。

(三)组织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组织结构老化,使内部审计的运行受到了阻碍,因此事业单位要根据内部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适当的授权明责,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识,创造有效的控制环境,建立符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以教育行政事业单位为例,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内控机构的缺乏,而事后监督是政府的主要手段,财务管理结构的单一,没有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约束,使内部控制未能有效发挥它的作用。

三、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因素

(一)事业单位内部的环境与意识观念。单位内部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它的内部环境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包括组织的结构、分工合作、内部制定的关键性政策、领导的能力与长远的眼光、价值取向等。在内部控制中,思想上如果不到位,没有内部控制的意识观念,就会导致在工作行为上缺乏约束,所以单位内部的环境建设取决于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权利与利益的均衡拿捏,重要性岗位中员工所具备的专业素质能力等决定性因素。所以,当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内部控制的观念时,工作人员就有了许多浑水摸鱼、有律不依的行为,钻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漏洞。

(二)信息的传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前提与保障,它的有效与稳定也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构成主要是与事业单位财务部分相关联的重要信息与数据,并且要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充分性与可理解性,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方式与技术的支撑就会造成信息滞后,沟通不畅造成合作不紧密的现象,工作人员之间相互不理解,部门与部门之间出现间隙,使财务部门接受信息不及时,不能行之有效地做出总结与预测。

四、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策略和方法

(一)强化内部控制在工作人员中的意念,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内部工作人员,我们应该着重加强理论的培训与灌输,对全体人员进行全方面的指导学习,让他们对内部控制进入深层的理解,而不只是认知,并具体运用到工作中。从最初的了解,到掌握,最后做到熟练运用。从中认识到缺少内部控制给单位带来的风险以及自己将会承担的责任,定期的将内部风险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及时地控制好风险,将风险意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更好地深入人心,从而提高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二)根据单位状况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1、预算管理方面: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先确定成本费用的重点,确定好投资方向,保证内容的完整,使其及时准确;对具体项目做好细化分析,确保过程的准确合法,合理规范。根据法律规范的要求,及时对指标进行分解,按照法定程序在单位内部施展开来,充分发挥预算在经济活动的作用。

2、收入、支出管理方面:建立健全收入支出管理制度,各项收入应当由财务会计部门统一管理并进行汇总核算,各部门应及时进行报账,禁止各部门设置账外账、小金库等。将财务活动中涉及到的各种收入与支出相分离,做到及时入账,对于政府的非税收入,要按照标准征收,做到收入缴款两条线,及时上缴到财政专户或国库,而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挪用与截留。

3、政府采购管理方面:加强对政府采购计划的预算,以单位内部规定的标准与实际需求进行对预算的编制,在经过政府批复后,按其预算进行安排。加强对政府采购申请的内部审核,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三)完善内部机构建设体系,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首先要保障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独立性,针对特别项目进行专项监督,落实于工作中,而不再流于形式。在运行中,聘请外部的专业机构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及对策,增强透明度,完善信息的公正、公开;其次,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的警报系统,对财务指标进行科学的设计对比,保证财务指标的变化及时检测到,同时健全应急机制,对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及时应对。

(四)建立适当的激励措施,适当提高内部控制人员业务水平。在事业单位运行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调动,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从而保持工作的高效性。同时,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规划需求来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发展全面规划,全方面考核,制定绩效与工资相挂钩的工资分配制度。

五、结语

事业单位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社会服务系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后续力量。加快完善内控制度,并实现内部控制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业务覆盖、全流程监督、全风险防控。然而,这个过程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可能还很长,特别是事业单位在分类改革的进程中,大量事业单位正处于规模和结构的转型期,面临着转企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必须强化内控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努力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敏,沈俊玲,肖海英,陈菁菁.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解读与思考[J].会计之友,2013.5.

[2]朱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调查与思考[J].新会计,2013.9.

[3]郑石桥等.内部控制结构类型、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J].审计研究,2009.1.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