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幼师生语文素养及培养策略实践研究

2016-03-16 18:25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幼师生语文素养现状

吴 敏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五年制幼师生语文素养及培养策略实践研究

吴敏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苏州215000)

摘要:立足五年制幼师生的职业特点,界定了五年制幼师生语文素养的内涵,分析了其语文素养的现状,并从职业口语素养、人文底蕴、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实用文体写作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幼师生;语文素养;现状;策略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的全面阐释,使得未来幼儿教师面临接受并贯彻落实这些理念的巨大挑战,幼儿教师在实施纲要时尚有不足之处。比如:由于幼儿教师的阅读理解、信息提炼、内容整合等能力的欠缺,导致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不佳。而这些都与语文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提高幼师生的语文素养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一、五年制幼师生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具体地说,它以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体验、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人文素养等的融合。

五年制幼师生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因此,基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特点,五年制幼师生语文素养还应包括职业语文素养,所以,笔者认为,五年制幼师生语文素养应包括三部分:语言素养、文学素养和职业语文素养。

语言素养是在活动中准确规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观点、简介等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它主要包括基础语言素养、应用语言素养、语言概括能力等。文学素养是指在掌握文学通识、儿童文学通识的基础上,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是在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评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职业语文素养是指五年制幼师生作为未来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语文教育教学素养,包括教育通识、儿童教育通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等。

二、五年制幼师生的语文素养问题分析

(一)固化的学习方式与习惯阻碍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

五年制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本身起点低、底子薄。由于现在的中学教育很大程度上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依旧是等待“喂”,而不会自己找食吃。根据近几年对我校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作业及期中、期末试卷答题状况调查及实习情况的了解,可以看出学生语文素养不佳,主要表现为:

1. 错别字较多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学生的作文中没有错别字的很少,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每篇都有3-5个错别字。不仅是写作文,就连写总结、出黑板报等都有错别字,可以说错别字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2. 阅读面狭窄

每个人所阅读的除了教材外,基本为自己偏好的同一类型的作品,如玄幻、穿越、青春校园、鬼故事等,影响其写作时的文体选择、题材和叙述风格。学生的眼界相对较狭窄,知识较贫乏。作为一个幼师生,应该知晓的儿童文学知识及作品不多。而语文知识的贫乏苍白,又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能力,二者常常是恶性循环。

3. 表达能力较差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内容单薄,材料不具体;二是立意不明确,思路较混乱,不注意结构的完整性、逻辑性;三是语言较贫乏。

4. 作文能力较弱

表现为篇幅短小,审题能力不佳,内容较空洞。有的学生虽有亲身感受,却扣不住中心,抓不住重点,层次也不清,不是过于简略,就是废话连篇。若作命题作文,则内容单薄,语言寡淡;而在议论或说明事理时,作文论据不足,论证角度单一,空洞无物。

5. 教育实践能力较弱

首先实习生对教材的分析能力较弱;其次,许多实习生或刚毕业的幼儿园教师无法对班级进行个性化设计,活动设计往往是流水账式的;再次,教育教学活动的渗透能力不强。目前幼儿园课程由分科设置改为综合课程设置,这就对教师怎样利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同点进行融合的渗透能力要求提高,而这种能力的弱化使得很多综合课程仅仅是各学科的拼凑;第四,组织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不强。这些都说明他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二)网络时代多媒介阅读方式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不同媒介多种阅读方式的存在,也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取向和思维方式。学生获取信息或资料,多是利用电脑或手机“百度”一下,而不是花时间坐下来看纸质文章,因为这样不需要动脑,而且仅凭看和听就能快速便捷地接收已经被解读过的大量信息。习惯于轻松惬意地接受图片和声音的刺激,习惯了被动、肤浅地接受信息,缺少了主动、个性化的深入思考,辨别力弱化;仅凭个人兴趣选择一些通俗直观的阅读内容,面对意蕴深厚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毫无兴趣或知之甚少,以致于他们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影响。

(三)语文课程与专业特色的不关联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制幼师的语文教学定位不明确,语文教材不能与学生专业相融合,无幼师特色。开始时五年制幼师使用普通高中教材,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于本专业学生要求过高,学生接受不了,也很难完全落实。后来,出现了很多幼师的语文教材,但是这些教科书基本上是依照不同体例把“文质兼美”的经典选文重新归类而己,属于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这些情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偏离了幼师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基本方向。

三、五年制幼师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应突出师范性,以积累、感悟、体验、应用为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1. 注重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幼师生的职业口语素养

良好的口头表达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幼儿期是人的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和关键期,教师的语言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蓝本,幼儿教师职业口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

幼教工作的特殊性给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朗读、讲故事、演讲等一般口语能力,还要能用儿童化语言组织教学,并对幼儿在语言学习方面进行有效指导。因此,我们主要通过“结合、夯实、拓展”的方式进行训练。结合是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夯实是指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阵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拓展是指利用社团,强化学生的说、讲、演的能力,从锻炼学生的自信、胆量入手,分阶段训练学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职业口语素养。

(1)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讲话。 利用上正课前的三分钟,组织学生上台讲话,根据不同年级,围绕职业特点,层层加深难度。

一年级,自我介绍。旨在自信、大胆、清晰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展示自己。要求普通话标准,语音准确、清晰。

二年级,朗读。将自己平时看到的认为好的短文或者文章片段介绍给大家,旨在扩大学生平时的阅读面。要求朗读时普通话准确,语音标准、清晰、有力度,有情感。

三年级,演讲。随意抽取一个题目,提前十分钟准备,上课铃声响起即开始演讲,要求语音准确、清晰;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佐证有力度,且有恰当的体态语。

四年级,讲故事。选择长度适当的故事,有情感地讲演出来。要求语音准确、清晰、有力度,节奏通畅明快;口语鲜明,有动态感觉,有情感色彩,能唤起幼儿对具体事物的真切感知,并且要加上手势。

(2)营造宽松环境,鼓励学生课堂发言。课堂发言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主阵地,也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作为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心理障碍,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创设教学情境,使口语教学具体化。充分利用口语课,将学习内容与未来职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模拟幼儿园教学环境或角色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具体化、动态化。

(4)拓展课外阵地,强化口头表达能力。在一到四年级不同的阶段,开设了普通话提高班、故事姐姐、儿童剧社、朗诵社、演讲与主持人特长班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或觉得不足的方面选择学习,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些社团或兴趣小组都能从某一方面对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

2. 组织多样的阅读活动,增强幼师生的人文底蕴

一个好的幼儿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力求知识全面。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遇到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才能更好地进行专业发展。而能完成这些的唯一途径,便是读书。应促使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首先,班级建立读书角。每个班级由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放于班级书架,进行“我最爱的一本书”漂流活动,方便学生相互交流阅读。

其次,聘请青年教师读书辅导。由学校青年教师担任各班的读书辅导员,承担起该班的导读、小讲座、读书小报等活动,引领学生读书。

再次,开展著名作家暨优秀图书推介展评活动。由学校图书馆推荐50本国内外优秀书籍并附简短介绍,同时可以联系书店到学校举办书展。 推荐书目包括国内外名著、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方法类书籍等。

第四,举办“书香人生”名家读书讲座。由校团委邀请名家、学者作讲座,也可以由名家、学者介绍对自己影响重大的书籍,以及他们通过书籍对人生的思考等。

最后,举行征文比赛和图画书制作大赛。前者由语文教研室组织,以“我心中最喜爱的一本书”为题,让全校学生从自己所看的书籍中,挑选出一本印象和感想最深的书写读后感、读书心得、体会等,字数不限。后者由语文教研室和美术教研室共同组织,利用学生手工、绘画等技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儿童文学作品、童话故事等手工制作成图画书。尤其以原创故事更佳。

以上一系列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扩大阅读量,又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而学校图书馆与苏州市图书馆的联网更是给学生提供了徜徉文学作品的美妙世界。

3. 立足课堂阅读教学,培养幼师生的思维能力

幼儿期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启蒙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和父母的引导显得非常重要,教师的教学思维品质可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而课堂是幼师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信息的筛选、分析、理解等思维能力的训练。

(1)养成质疑习惯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对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学生及时表扬;对有价值的疑问,要及时点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第斯马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中把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采用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点的文章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之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层次、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等

方面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把有比较点的不同文本加以比较,易于看清这些作品在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便于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同时用这种“以点带面”的方法,以所学的一个阅读材料去辐射更多的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类文章,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归类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可以说这种方法能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结合职业实践,提高幼师生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幼儿教师到了工作岗位上要会写教案、观察日志、论文、报告等,这要求幼师生必须具备实用文体写作能力。老师应利用到幼儿园听课或带见、实习生的机会指导学生了解幼儿园教案、观察日志、论文等常用文体,获取直接经验,并组织学生返校后交流自己的切身体会和认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些实用文体的重要性,以及实用文体的写作知识。

综上所述,要全面提高幼师生的语文素养,必须立足幼师生的职业特点,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培养出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 何方. 论“语文素养”[D].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孙翠妮. 幼师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刘海燕.中职语文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相结合的实践探索[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 刘斯凝.依据专业特点构建幼师语文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8):28-30.

(责任编辑:张连军)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6.04.005

收稿日期:2016-06-12

基金项目:苏州市“十二五”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背景下五年制幼师生语文素养的培养”(130102040)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敏(1970-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2080(2016)04-0018-03

猜你喜欢
幼师生语文素养现状
交互式一体机英语教学之我见
关于幼高师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调查研究
幼师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