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探析

2016-03-16 19:38程刚汪浩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党组织机制基层

程刚,汪浩

(1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2中共綦江区委党校,重庆綦江 401420)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探析

程刚1,汪浩2

(1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2中共綦江区委党校,重庆綦江 401420)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普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工作方法之一。但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途径和方法。如着重搞好顶层制度设计,形成制度保障机制,并树立“互联网+”思维。同时,需要创新有效机制载体,避免无谓的空洞说教,注重情感关怀,整合各方资源,最终探索出利益互动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

高校基层党组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党的政策、路线、方针宣传落实,增强了高校基层党员干部职工思想觉悟。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尤其是高校基层党建实践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引导、道德支撑和文化引领作用,确保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肩负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使命。

一、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最大特色与优势,是全部工作的生命线。无疑,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当紧随社会环境、社会结构、媒介技术、实践需要不断变化,创新方法机制,努力使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一)挑战时代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同样,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诸多变化。一是高校党员(包括学生党员)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中国社会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社会思潮的多样化促使人们思想趋于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某种程度上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普世价值思潮在高校某些基层党员,尤其在年轻的学生党员中滋长蔓延。二是现实利益格局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改革不断前进的重大举措,改革触及社会深层次诸多矛盾和问题。各种利益集团和群体的出现,使得社会利益格局呈现出多样化,从而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经很难实现党组织目标。因此,正确把握和妥善回应高校基层党员群众的利益诉求,就需要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三是信息技术挑战。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互动日益加深,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新媒体元素重新构建生存环境,博客、播客、WIKI、手机报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显得被动和滞后。如何实现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网上网下的有效结合,已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抓紧破解的一道难题。

(二)为高校基层党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在人的一切活动中,思想及其思想活动是总开关、总按钮、总指挥。有思想才有思路,思路一定意义上决定出路。”[1]高校基层党员干部是高校党的事业领导者,是高校基层的代表。他们的思想状况,决定着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领导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在高校基层的成败得失。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激活高校基层党员思想活力,筑起思想上反腐防变的牢固长城,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一是坚定高校基层党员的理想信念。理想是人生的追求,是一个人的灵魂、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创新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有效提高高校基层思政工作,坚定高校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才能干好自身工作,才能带领高校基层人民群众努力奋斗。二是改变高校基层党员精神面貌。精神世界不仅对人的行动成败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充实与否,也是人们生活幸福与否的关键所在。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高校基层党员牢固树立廉洁和宗旨意识,这既保证高校基层良好政治生态,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旨归所在。三是确保高校基层党员队伍和谐稳定。党员队伍和谐稳定,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干事创业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期望越来越高,高校基层党员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校基层党员畏难思想、低落情绪、心态失衡、亚健康情况等身心健康问题突显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党员个体身心健康,同样也不利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稳定和谐,甚至动摇了个别党员政治信念,降低了对高校党组织的认同。针对高校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疏通引导,解决高校基层党员思想困惑,从而确保干部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存在的问题

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的工作方法之一,但是,“与过去相比,现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条件已经大不一样,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无关紧要,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2]与上述观点相近,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创新认识不够

创新是时代的灵魂,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认识不够、创新意识不强。一是思想僵化。社会在变化,实践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没有充分意识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中对创新措施不支持,贯彻落实打折扣,习惯于用固有思维对待和处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踌躇于传统理论指导、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框框中。二是思想老化。现实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过去陈旧思想、过时观念不可避免地成为工作的枷锁和绊脚石。一些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老招法,舍不得老惯例,因循守旧,顾虑重重。有的对新思想、新思维、新办法心存畏难,对创新要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没有硬性指标,自觉不自觉地排斥新思想,害怕因为工作创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创新机制不全

一是缺乏政策引领。高校基层党组织就其职责和任务而言,更多的是担任执行角色,执行上级政策,思想政治工作习惯于循规蹈矩,不敢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二是激励评价创新机制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如何评估、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达到什么样的愿景,没有初步的设计,故此不能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良性循环。三是纠错保障机制不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缺乏有效的试错、纠错制度。这就决定高校基层党组织不敢、也不愿意冒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模式,从而造成某些高校基础党组织固守旧传统,当个“平安和尚”。

(三)创新人才缺乏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力量,做好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靠人、靠队伍。高校基层党组织缺乏创新人才也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部分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干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枯燥乏味,很难做出成绩,造成“嘴上说创新,行动靠传统”的固定思维理念,妨碍了创新思维的产生。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中,除了专门从事高校思政专业教学科研的教师外,大部分缺少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环境。高校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时间紧,加上个别工作人员自身问题,无法接受到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思维,导致创新能力偏低。三是一些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高校思政教师,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载体不熟悉,对思政工作如何与新媒体结合缺少研究,跟不上时代步伐。

三、探索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途径和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善于继承,敢于探索,重在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3]

(一)搞好顶层制度设计,形成制度保障机制

顶层制度设计是引领、规划、指导高校基层实践和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中属于“软件系统”,基层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中属于“硬件系统”。只有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这个“硬件”,思想政治工作这个“软件”才能顺畅有效运行[4]。一是做好创新政策引领。政策(通常也称为公共政策)是行动的指导,没有正确的政策引领不可能有满意的效果。高校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要根据发展需要,制定有效政策,把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纳入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对基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从而强化对基层党组织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引领。二是健全激励制度。无论任何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只有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在西方管理学理论中,“激励”多指在追求某些特定目标时,一个有机体的愿意程度。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以及形成动力的意义[5]。高校基层党组织应依据上级政策,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设计相应的奖励形式,对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人和事进行评估、肯定和奖励,使得创新工作既产生巨大社会价值,又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创新纠错机制。创新是基于主观判断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因而存在风险。一个完整的纠错过程包括识错、改错和再检验三个程序[6],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纠错机制予以保障。同时,针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可以从政治方向、规矩意识、纪律要求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在具体措施方法上,则鼓励创新,允许试错,适时纠错。

(二)树立“互联网+”思维,创新有效机制载体

在“提速降费”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扩散、应用过程[7]。“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现实问题及其要求。故此,充分考虑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是高校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应有之义。一是建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所面对的人是双向度的,具有线上线下双重身份。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突破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既要注重线下的人,又要关注线上的人。二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基层网络政工队伍,增强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时效性和感召力。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有效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有一支熟悉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特征,把工作触角延伸到互联网虚拟社会。

(三)避免空洞说教,注重情感关怀机制

理性精神是一个历史性的命题,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推动力。虽然理性因素总是占据着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党员队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人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中。顾名思义,人文关怀就是从人性价值和社会文化层面对人进行关心和爱护,体现着尊重与理解[8]。对于当前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来说,人文关怀就是从精神层面对高校基层干部职工生存状况的关怀。因一些特殊原因,导致高校基层党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情况。这就需要党组织在精神上给予慰藉,化解思想精神上的困惑。心理疏导原是医学上的术语,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心理疏导则是在人文关怀的前提下,借助医学上的心理疏导方法,预防、及早发现职工的心理问题,多途径地了解职工的心理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他们的观念有偏差时,帮助他们校正偏差,解除不良心理状态和清除思想障碍,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8]。心理疏导建立在尊重职工的基础上,贴近职工的实际需求,帮助职工进行一定的心理调整,使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帮助职工清除思想问题。

(四)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利益互动机制

马克思说过:“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一定利益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肯定,反映的是某种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求,是人生存、发展和享受需求的满足。自人类有史以来,人类的活动无不是为满足自身的需求而进行的。所谓互动则可以理解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在政治系统中,个体、群体、政府等多元主体之间以利益为核心所进行的多种相互作用。它不仅包括在利益驱使下的个体行为,也包括群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为利益进行的诸多交换[9]。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层面上强调精神因素的鼓励,但是满足高校基层党员的利益诉求仍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功的物质保证,也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必然选择。高校基层党组织有承认和保护高校党员(包括学生党员)个人合理利益诉求的责任和义务。当基层党组织主动了解党员个体利益的诉求,并主动为之解决和实现个人的正当、合理的需求时,无疑使得个体利益得到了物质保障。当党员个体的积极性被调动、参与热情被激发,就会迸发出更多贡献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讲,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起到了启发觉悟、提高素质、凝聚人心的目的了。

[1]韩庆.思想的力量[EB/OL].(2014-01-21)[2016-05-20]. http://www.ccps.gov.cn/theory/llyl/201401/t20140121_454 09.html.

[2]刘奇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强起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11):4-8.

[3]习近平.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5.

[4]潘雪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创建和谐基层党组织中的作用[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0(1):83-84.

[5]约翰·P·科特,詹姆斯·C·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李晓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15.

[6]张国庆,李春.创新发展与纠错机制:新时期中国政府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任务[J].湖南社会科,2007(6):73-78.

[7]刘晓慧,韩升.“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J].理论建设,2015(6):83-87.

[8]肖莉.新时期下路桥施工企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东方企业文化,2013(14):21-22.

[9]姚琳,李蓉蓉.利益互动:政治心理学研究中不容忽视的视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5):57-59.

(编辑:林钢)

On Mechanism for University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HENG Gang1,WANG Hao2
(1.Yulin Normal University,Yulin,537000;2.Party School of Qijiang District Committee of CPC,Chongqing 401420,China)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in universities acts as the basis on which the Party fulfills its mission and gets united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It is one of the Party’s long-term work methods to d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efficiently in universities.However,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e work due to lack of innovative mechanisms.Therefore,new methods and mechanisms should be explored.This paper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top-level design of system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to in order to provide institution guarantee,Internet plus thinking should be developed,effective carrier of new mechanisms should be innovated,emotional care should be stressed but inane sermon be avoided,and various resources should be integrated and exploited to establish an interactive benefit-sharing mechanism eventually.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mechanism;innovation

D 267.6∶G 641

A

1671-4806(2016)05-0062-04

2016-06-22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JGB350)

程刚(1971—),男,河南信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地理学;汪浩(1976—),男,安徽桐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党组织机制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走基层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