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

2016-03-16 19:38袁航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五年制价值观道德

袁航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001)

五年制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

袁航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001)

目前五年制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主体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除了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外,更应遵循价值观生成的规律。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价值观生成至少具备理解能力的获得、信念的达成、价值认知与价值判断的和谐三个层次。因此,要促使学生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推动价值认知与价值判断的和谐。

五年制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学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目前,五年制高职开设了系列的思想教育类课程,其内容都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展开,然而课堂教学的效果总体却不太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单纯的知识来传授,学生学而不信,学而不行,因而收效甚微。因此,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分析

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大多为15~17周岁,主要是初中学生,整体学业水平中等或偏下。他们的求知欲望普遍较弱,知行合一的意识普遍较差,大体可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学生,他们虽然对教学内容持较强认同态度,行为表现为服从权威、规则和社会秩序,但缺乏足够的反思意识,对教学内容难以形成深刻的体认,难以达到知信行合一;第二类学生,他们为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平时能做到准时进入教室并安静上课,但对教学内容基本不感兴趣,注意力经常处在游离的状态;第三类为少部分学生,他们经常迟到或旷课,即使身在课堂,也是通过睡觉或玩游戏打发时光,并对任课老师的教育引导持不合作态度。

在现行五年制高职教育中,下列方法常被用于帮助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树立榜样;(2)说服教育,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提出许多论点和理由,指出其他价值体系的谬误和缺陷;(3)限制选择,即只允许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围内进行选择;(4)鼓舞学生;(5)利用规则与制度来控制学生的行为;(6)运用艺术和文学作品来说服学生;(7)文化和信条,即通过提出一些至理名言或原则来加以说服学生;(8)诉诸良心,使学生常怀内疚之情。

毋庸置疑,这些方法能帮助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但无助于发展学生价值判断能力,都与说服有关,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体能解决认知问题,却很难达到信念的高度,更难以实现认知和信念、实践之间的和谐,所以其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

二、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条件

目前,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学中,知识教学的功能相当突出。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除了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外,更应遵循价值观生成的规律,从价值观生成的条件来说,至少应具备三个层次:

(一)理解能力的获得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借用亚里士多德有关“明智”的概念,类似于“一种同善恶相关的、合乎逻辑的、求真的实践品质”[1]。这种理解能力的获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必要条件,是五年制高职学生获得有关知识、进行价值判断的重要条件。就课堂教学而言,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至少包括几个问题,即问题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问题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中国为什么是重要的?问题三:为什么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儒家的或西方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四:我国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学,首先应当使五年制高职学生拥有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知识基础,从而促使他们获得认知能力,即解决上述问题一;其次,必须着重培养他们进行价值推理的理性思维方式和能力,即必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至问题二、三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创造基础性条件。

(二)信念的达成

信念的达成,相当于康德和休谟所谓的“应当”的达成。“应当”的存在是道德区别于知识的主要特征,意味着一种道德目标、理想、信念、评价标准以及从潜在的道德向现实道德转化的倾向。培养道德认知能力只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从根本上说,将道德伦理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养成他们由知之到信之的态度或情感,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受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形成需要诉诸于他们的亲身体验,光靠灌输,显然不足以让学生拥有理解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伦理学也表明,要理解他人的态度,意识到他人的思想情感,只有在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在社会角色的承担中才能完成。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过程的设置如何能让受教育者获得情感、态度的真实体验,获得道德行为的角色感受,对教学工作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工程拦河坝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分区坝,设计坝顶高程2982.7m,上游设高出坝顶1.0m的混凝土防浪墙,最大坝高54.7m;坝体上游采用干砌块石护坡,下游采用框格草皮护坡。上、下游坝坡均分三级,上游坡比1∶2.5,1∶2.75,1∶3.0,分别在高程2960.3m和2945.5m处设马道; 下游坝坡坡比1∶2.0,1∶2.25,1∶2.5,分别在高程2962.7m和2942.7m处设马道。

(三)价值认知与价值判断的和谐

目前,五年制高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教学内容往往是经过严格过滤的,这就很容易出现一种“五天学校教育抵不过两天社会教育”的现象,借用霍尔和戴维斯在《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关于道德危机的理论,即学生“不能确切地知道如何把他们的道德理想运用于特定的社会情景”[2]。当今社会是一个正能量与负能量相互交锋的社会,虽然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的正能量在不断上升,但也不可否认大量存在的负能量可能对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价值观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是推进到上文提到的问题四,在不回避的前提下促进正能量与负能量的此长彼消,从而在道德生活中尽可能地增加价值认知与价值判断的一致性,增强其和谐度。

三、优化五年制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的思考

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注重发挥学生作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主体作用的过程。

(一)促使学生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

1.有选择地让学生重温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对价值观生成非常重要,但它不应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理应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尤为重要。当然,不可能也不需要在价值观教育前,重新学习一遍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但把几个最重要的理论再给学生温习一下,让学生顺着这个思路去作比较分析。其中,作为矛盾论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国情教育应该作为重点。

2.要营造包容并蓄的氛围

高职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是相对较差的。要发挥他们作为价值判断主体的作用,必须帮助他们消除学习方面的自卑心理,由不敢思、不敢说,到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具有某种合理性的。这就要求教师找准学生的心理弱点,营造某种可以包容的氛围。比如,学生之所以不敢思,不敢说,是因为他们担心受到责备,担心自己表达错误,会让自己不知所措、窘迫不安;怀疑老师或同学其实并不关心自己的观点,只是出于礼貌姑且听之而已;害怕过于暴露自我,等等。此时,对于老师来说,拥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尤为重要,不管学生处于什么立场,首先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认真、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

空洞的理论说教肯定是没有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问题为载体,在一定的道德情景中才能产生效果。比如,当讨论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时,可以引入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这样道德选择的内容,可以把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巴尔干战争作为讨论这个问题的特定情境,也可把加拿大的魁北克、英国的苏格兰地区闹独立作为讨论爱国主义的特定情境。

教师为学生提供价值选择的内容有两个技术要领:必须确保这些可能的选择对于学生来说有意义,还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每种选择的可能后果。比如,在谈到欠债还钱这个问题时,很多人选择了欠债不还,但是在信用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老赖”因为信用破产而导致走投无路的案例不胜枚举,由此说明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法制经济,道德就是资本,诚信就是生产力。

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价值判断

科学的价值观教育基于三个基本过程:选择、珍视和行动。

(1)选择,包括自由地选择,从各种可能中选择,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作出选择。比如在讲述法治的重要性时,可引入著名的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3]:妻子得了重病危在旦夕,有一种可以救命的药,作为丈夫的海因茨却买不起,那么海因茨是否应该偷药,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有些是不假思索地认为该偷或不该偷,偷有偷的借口,不该偷也有不该偷的理由;有些则陷入道德困境。此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从不假思索地选择,到对各种可能性选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审慎的选择。

(2)珍视,包括珍爱、对选择感到满意,愿意向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教师也要表明自己的选择,比如,否定海因茨偷药的道德价值,由此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诚信、法治等基本价值观。至于海因茨偷药中包含的生命权和专利权的不和谐,教师应该承认矛盾的存在,但道德和法治的底线不容挑战。

(二)推动价值认知与价值判断的和谐

一般情况下,由于学校教育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要在课堂教学中直接推动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是相当困难的[4],但教师在鼓励道德实践方面并非无所作为,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1.创设道德实践的模拟情景

可以利用网络社区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实现角色的体验、扮演和转换。比如,最近网络上火爆一时的“成都女司机强行变道别车,遭男司机当街暴打”的新闻,引发了公众极大的关注。教师启发学生就此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讨论中体验角色的情感、价值判断及行为选择,从而完成一次从道德到法律的心灵洗礼[5]。

2.启发学生观察发生在身边的道德现象

校园不是象牙塔,存在着大量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发生在同学身上的道德实践情景,完全可以成为其他学生的镜子,而且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6]。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成为善于观察学生的智慧者,在课堂教学中能多举发生在校友同学身上的例子。3.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社会道德实践

平时还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的道德实践,身体力行。课后作业,应多以调查报告、观察笔记、心得体会的形式出现,启发学生的观、思、行。

总之,五年制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育有其特殊性,要上好这门课,有必要汲取一些西方价值观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自身的实践,开辟出一条既旗帜鲜明地宣传正能量,又符合学生道德生成规律的新路来。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172-174.

[2]霍尔,戴维斯.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陆有铨,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

[3]钟启泉,黄志成.西方德育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31-164,245.

[4]唐小芹,夏继春.关于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29-30.

[5]莫春菊.思政课中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初探[J].江苏高教,2015(4):125-127.

[6]谭秋浩.知行合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要义[J].高教探索,2015(9):121-124.

(编辑:徐永生)

On Classroom Teaching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UAN Hang
(Wuxi City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xi 214153,China)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s’role as subjects who can choose and judge values is often ignored.Teaching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should follow not only the universal laws of education but also the laws of values-cultivating.As for these students,it demands three sequential levels to cultivate values,that is,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belief-fostering,and unity of values cognition and judgment.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underst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first.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ocialist core values;classroom teaching

G 711

A

1671-4806(2016)05-0066-04

2016-06-30

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D/2014/021);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WXCY-2014-JG-020)

袁航(1979—),女,江苏江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五年制价值观道德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