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万到462万:一个人21年的股市试验

2016-03-17 21:38庄山
畅谈 2016年3期
关键词:玉龙博客账户

庄山

21年,11次换股操作,账户市值从1万变成了462万,增长460余倍,年化收益率接近34%,这样的股市表现数据已经高出了股神巴菲特的战绩,此时,那个36年达到1个亿的近乎天方夜谭的实验账户神话也些许多了一点真实感。

实验账户

2016年第一周的交易刚刚结束,桌上的两台电脑都还开着,一台电脑显示的是沪市大盘的K线图,另一台是一个新闻的页面。

像去年年中“股灾”时一样,股市开年连续的下跌再一次引发了市场的恐慌,周玉龙自己的几个主力账户和那个向大众公开的实验账户都是满仓持有着股票,但他却是一副开开心心的样子,他说看行情就像在看戏,他手里的股票涨一倍他也不会卖,而下跌于他而言也算好事,一旦下跌到符合他的买入标准的时候,他就可以融资买入,到大盘涨起来的时候他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实验账户的股票在2015年7月8日换成了兴业银行,在12月31日写年终总结的时候他才打开看了一下,总市值462.26万元。他说这个账户虽然有一个盈利目标,但不以盈利为目的。“建立实验账户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在我国、我个人能否进行价值投资,并作为自己操作结果的对比。”

周玉龙笑着说现在的实验账户已经俨然成了“公众账户”,前两年他为了早日实现实验账户的目标,想为账户加上融资的功能,但网上投票的结果是多数人都反对,也只能作罢。

说起实验账户的设立,周玉龙说都是机缘巧合,当年一个朋友拿1万元想让他帮着做股票投资,他就单独开了这个账户,1995年2月买入了800股四川长虹,这是跟着他自己的账户所做的操作,市值刚到几万元的时候,朋友又不想投资了,他判断上涨还远没有结束,就自己拿几万块钱给了朋友,当时他就想干脆把这个账户做成一个长期账户,权当做个实验。

四川长虹将该账户的市值推升到了17万多元后,周玉龙在2000年全部买入了当时的山东铝业,由于是一个长期账户,平常都不会去看,慢慢的,这个账户被他彻底遗忘了。

2004年证监会要求账户清理的时候,这个在他名下的账户才又被发现,当时账户市值还剩下12万元左右,他跟家人开玩笑说,这个账户什么时候能变成100多万元就去买个大奔改装成旅行车,一家人开着出去玩。女儿还嘲笑他,说他做梦。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了这个实验账户的认真操作。他为账户设定的操作原则非常苛刻:不能空仓,必须满仓,持有现金不能超过5分钟;不能分散投资,集中一个股票,不能频繁买卖,要尽量长期持有;不能买入基金,不能买入B股,不能融资交易。

在2005年他将持有了近5年的山东铝业换成民生银行,到2006年底市值增长到63.24万。2007年1月4日换股鞍山钢铁,年末市值达到214.25万。“如果不是网络博客,换辆大奔的想法可能己经实施了。”周玉龙说,他在网上开博客是因为一次“好玩”的赌气,2006年初,他在网上浏览时看到东方财富网的一个短线高手在博客中宣称,炒股票每天赚个2%到5%是没问题的,他觉得这么说简直是在害人,短线技术不好的股民这么进去了只有输钱,况且以他多年的投资经历还没见过长期盈利不败的短线高手,并且按常识推算,假如每天这样的盈利速度,10年就能把全世界都买下来了。他反对的论调让博主觉得很没面子,虽然没有骂人但已经很不客气,而那些支持者、起哄者的话就很难听了,他一气之下,干脆自己也开了博客,把自己多年的思考和操作经验分享给大家,他博客的名字就叫“老股民”。

“从老股民大哥博客的文字中,能感受到他人品的真诚。技术好的大牛很多,但是像老股民大哥这样德艺双馨人品好的人太少见了。”这是很多网友对他的一致评价,他的博客也迅速升温,他每天发布分析推理的帖子与大家讨论,也尽量细致地回答网友的提问,他会在年中和年终的总结中将全年的操作进行总结,各个账户的持仓和盈亏情况也会提一下,逐渐的,一些网友开始跟着他操作,这也给他带来了很大压力。尽管对2008年的下跌早有预警和分析,但他还是没想到大盘会从6000多点一路下跌到1664点,很多网友跟着他在2008年初高位买入银行股被套,于是他决定自己的账户也跟着大家一起承受下跌。

实验账户2008年的市值滑落到70多万元,对于他这种操作模式的质疑再次沸腾起来,甚至调侃和谩骂也扑面而来,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这种操作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他索性将实验账户在网上全面公开,调换股票的预案、研究分析都会提前发布,换股的时间节点也会通报,除了将持仓的期限修改为半年以上之外,操作原则不变。更进一步,他索性为这个账户设定了到2030年达到一个亿的盈利目标。

虽然现在还是信心十足,但他也一再强调:“股市不是个讲道理的地方,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小木匠的财务自由

周玉龙在雪球网上的名字叫“东博老股民”,从东方财富网注册博客开始,他已经在网上论坛活跃了10年,如今,他己经成为颇有影响力的个人投资者之一。

股票市场上只有10%的人赚钱已经是公认的事实,自信,更是股市投资者最标榜的个人素质,原本想着,敢于用这么一个异想天开的实验账户招摇过市的人物,一定是桀骜甚或偏执的,但7个多小时聊下来,我却丝毫没有找到这样的感觉,在他的成长经历中也找不到特别的惊人之处。

周玉龙1957年出生在现在上海奉贤区的农村,对小时候最深刻的记忆是奶奶反复的唠叨刻下的,小时候刚刚会走路的时候,他肚子饿了,就捧着一个饭碗,一路哭,一路流着鼻涕去生产队的食堂吃饭。那时候有一个村里的干部,对着他这个流着鼻涕、哭泣着的小孩说,这一家人没得救了,如果他能吃饭,公鸡也能下蛋了。那时候家里三个男孩,父亲身体又不好,这个家是村里著名的穷困户,村干部的说法也是由此而起。但奶奶却被这句话深深地伤害了,一有机会就会说,告诫他一定要努力,将来要出人头地让大家看看。

奶奶出身于大户人家,是爷爷败掉了家里的财产。当时,他们家虽穷,但住的宅子是村里最大的,奶奶经常教育他一定要读书,说原来家里一整间屋子摆的都是书。他开始上学的时候,两个哥哥已经作为家里主要的劳动力去挣工分,捡粪、拾柴等琐碎的家务劳动就到了他的肩上,他成了著名的“缺课大王”,这种情况到中学更是严重,所以他现在一直说自己其实就是个小学学历,但可能是缘于奶奶的耳提面命,他小学毕业的时候就曾经暗下决心,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即便不睡觉,也必须用两个小时读书,干什么事情一定要干到最好。

16岁他开始学木匠,19岁就已经带徒弟了,20岁开始带着一班木匠当上了“包工头”,但他这个包工头无非就是自己少一点干活而已,包工得的钱大家是平分的。之后,他被县里的房管局招去做合同工,没多久就跟一个能说会道的同事一起做了个家具厂,后来又办了个小五金厂。

虽然一直在为生活奔波,但读书的习惯他始终坚守着。在他生活问题基本解决时,他把收入的三成都用来订报纸、杂志和买书,自己的两个“作坊”虽然做得艰苦,但运转基本上正常,同时,他也读了很多关于企业管理、财务等方面的书籍。

1992年初,他在报纸上看到越来越多的股市消息,没有涨停板限制的快速上涨一下子引起了他的注意。由于他自己也做企业,虽然是小企业,但对企业的运转也还是熟悉的,他觉得自己这个农民小木匠,并不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而那些上市公司,宣传说都是中国最好的企业,在他眼里,相比他这个农村人,上市公司的老总都是大人物,他们赚钱的本领一定是比自己大的,把钱交给大人物的企业,让他们给自己赚钱,这简直是上天的恩赐了。但毕竟是创过业的人,他并没有盲目入市,而是到市区收集相关书籍开始学习研究,意图搞懂股市是什么、好的上市公司是什么样的、股价上涨下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半年多的努力,他觉得自己了解了股市是怎么回事,于是在年底将手里的10万元钱一下子投了进去。

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买的股票是冰箱压缩和氯碱化工,买的理由很简单,这两个都是新发行的,都跌破发行价,从招股说明书上看,赚钱也挺多。当时他还有一种想法,他买的比发行价还便宜,国家开设的股市刚刚起步,不可能让大多数人都亏钱。他买进没几天股票就开始一路暴涨,他高高兴兴地买进卖出,短短几个月,账户上的资金变成了120万元。钱来得太快,他觉得有点不真实,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钱,因为这笔钱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

他不断地在报纸、杂志和书籍上学习着各种投资理念、方法、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操作,但即便是这样,几个月之后,他的资金还是不随人愿地只剩下了20万元。

1993到1997年,是周玉龙20多年投资历程中赚钱最快的时期,仅1995年开始买入的四川长虹就给他带来了20倍的收益,这个时期他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整体累计收益达到了300多倍,也就在1997年股市的高点,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卖光了股票,选择了空仓休息,他关闭了已经开始亏损的两个厂子,成为专职的股市投资者。

从精明到傻的磨砺

回顾20多年的投资经历,“如履薄冰”是周玉龙最深切的感受,他认为把怎么活着和怎么安全放在心里重中之重的位置,才是在股市长期赚钱的最根本原则。他觉得,如果一开始不是那么快的赚钱,假如是赔钱的话,他可能就不会做股票了,而这完全都是运气。

1993年,他的资金从120多万元滑落到20万元的时候,有一天,一下子又跌去了8万元,这是他的两个厂子几年的利润,这一次他又感觉到了真金白银的存在,那天晚上,他怎么也睡不着了,在一片漆黑的村里乱逛,他不记得那一晚上到底想了些什么,但知道,那时候是准备一旦钱赔光了就再也不做股票了。

做企业的经历和进入股市之前的学习和研究,让周玉龙一入市就充满了理性。最近这10年,他的股票账户一年也打开不了几次,他不会去在意市场的涨涨跌跌,也不去追逐各种趋势的差价,他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只能“傻傻的、笨笨的守着”。他强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股票市场上要长期盈利,每个人必须有自己的操作模式。他的女婿是学金融的研究生,曾经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首席理财师,刚开始交流的时候,也投资股票的女婿总觉得他的方法太笨。但多年下来,已经辞职做私募的女婿越来越重视他的意见了。

周玉龙每天读书两小时的习惯坚持了整整30年,他已经有10年没怎么再看书了,关于股票方面的书更是不看。他说对他投资影响最大的书是《红楼梦》,他反复读了不知道多少遍,他从中看到的是人性和轮回。在投资中,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贪婪和恐惧,让绝大多数投资者在自我控制上都宣告失败。而市场上真正有内在价值的股票被市场错误排斥的时候,才是最便宜的时候,买进去就像轮回一样,迟早是要回归它应有的价值的,便宜,就是他投资的根本所在。

从1997年一直到2004年,有时挣钱有时亏钱,整体算下来,他几乎就没怎么挣钱。远离行情,远离价格,远离股东大会上的自我标榜和夸夸其谈,远离那些所谓专家即便不是误导也是经验不足的研究报告,周玉龙将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搜集他关注的企业信息上,剩下的时间他用玩了十几年的“空当接龙”游戏来消磨。虽然1997到2004年他没怎么赚钱,但2006到2007年,他又赚了十几倍,他半开玩笑地说:“我就像鳄鱼,几天不食,吃就吃一个大的,一倍两倍的利润我不会折腾,后面加个零才是我要的。”(资料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猜你喜欢
玉龙博客账户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猫 缘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Windows10账户的删除、禁用与启用
玩具店长
上交所:将允许一人开设多个证券账户
玉龙山
投连险半月收益率红黑榜
育儿博客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