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思考——以珠海市为例

2016-03-17 01:10贾婀娜于嘉安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基础部广东珠海519041
文教资料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教育

贾婀娜 于嘉安(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基础部,广东 珠海 519041)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思考——以珠海市为例

贾婀娜于嘉安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基础部,广东珠海519041)

摘要: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高校所在地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历史文化珠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教育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精神的源头,既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魅力,又是地方文化的特色、风度和品位的独特体现,包括物化形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这些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他们传承优良传统、弘扬优良作风,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性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以珠海为例)

广东珠海市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与澳门毗邻,与深圳、香港隔江相望。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出现的每一种新思潮在珠海都能找到代表人物,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珠海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多且丰富,浩瀚的历史留给了珠海丰富的回忆,且这些回忆遍布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阶段,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近现代史的帷幕徐徐展开,而与鸦片战争密切相关的淇澳事件,就发生在珠海。此事件开启了中国人民不惧列强奋起抗争的先声。淇澳村民打败英美鸦片贩子骚扰后获赔款3000两白银修筑的白石街,见证了珠海人民打败殖民者胜利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形成的新起点,而珠海也是孙中山最早宣传革命、组织革命的地方之一。在孙中山的带领下,珠海爱国群众勇敢投身于革命斗争的洪流中,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持久的斗争。1912年7月孙中山从中山市南下珠海,巡游珠海各地,体察民俗风情。

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5月,珠海籍青年杨匏安在报纸上先后发表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浅说》等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些文章对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有重要意义,因此杨匏安被称为在中国华南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4年9月,叶剑英受命在香洲县操练新兵,为推动香洲、前山各乡村的农民运动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珠海人民高举武装起义的旗帜,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八年抗战,珠海是华南地区最早被日军侵略的地方,三灶“万人坟”见证了日本侵略的暴行,凤凰山、黄杨山抗日根据地谱写了珠海儿女抗击日军侵略的凯歌;以万山群岛战役为标志,广东解放战争打完了最后一役……百年珠海,风雷激荡,人民前赴后继,珠海有无数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杨匏安、苏兆征、林伟民等是其中杰出代表[1]。

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价值

1.有利于拓展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材虽然经过了几次修订,但是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多、时间长、跨度大,因此现行教材仅仅是提纲挈领粗线条的勾勒,对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没有展开阐述;对所涉及的历史人物缺乏生平事迹的介绍;部分内容更过于纲目化,甚至干瘪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关于洋务运动中的“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纲要”教材仅有创办“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和“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二百多人”寥寥数语。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在课堂中有必要指出广东开放早期的外语人才在创办翻译学堂时的作用,同时可以介绍清朝派遣第一批官费留学生的情况,此外还可以介绍“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及其生平事迹,介绍他支持洋务运动、倡导教育救国、投身戊戌维新、赞助辛亥革命、促成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为中国的进步鞠躬尽瘁的众多功绩。利用珠海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开拓课程资源、提高教学实效,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程实效性。

2.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爱国热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开设“纲要”课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观念。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指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进行中国国情教育,而国情教育要同省情、市情、县情的教育结合进行。”对高校所在地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加以利用,从而融入思政课,就是加深学生了解市情和国情的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产生亲近感,易于消化和接受。

3.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地方性历史文化资源,大多具体、直观、形象,更具震撼力,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参观,可以充实教材。此外,通过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单调的教材增添多样元素和色彩。通过参观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动,大学生在鲜活的历史面前感受心灵的震撼,在无形熏陶中实现人格的完善和道德的升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良好效果[2]。

三、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策略

1.围绕教材内容补充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有关内容。

限于篇幅,“纲要”教材内容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师要努力拓宽思路,延伸内容,恰当地充实有意义、有价值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教学目标补充一些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容。例如,在讲工人运动时,可以讲一下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珠海籍苏兆征、林伟民的事迹,以此说明工人运动的历史背景。

2.围绕珠海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地方历史文化和精神都反映在当地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中,围绕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教学,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可以弘扬当地历史文化,又可以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因此,围绕当地历史资源开展的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如,三灶万人坟、香洲烈士陵园、中共南门乡党支部旧址、中共小濠涌党史教育基地均是我校爱国主义教学基地,每年七一前,我校都会开展扫墓活动,学生也会志愿当讲解员。这种方式既宣扬了珠海本地文化,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当地资源的了解。同时结合重大纪念日,我校还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手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如珠海市博物馆是我校基地之一,博物馆曾多次走进我校校园举办展览,曾举办红色珠海图片展。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形象地了解珠海人民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形象,感受到作为一名珠海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这些主题活动,既营造了蓬勃朝气的校园文化氛围,又拓展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更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服务学校的效能,思政课的教育效果由此也会大大增强。

3.通过看影片和上网,开展研究型学习。

其一,在讲授“纲要”课程时,思政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近现代史中有关本土的电影、电视等,指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讲洋务运动时,可以放文献纪录片《留美幼童》,真实再现了唐绍仪等留美幼童的生活经历,对了解洋务运动的贡献和失败有重要意义。电视剧《大龙脉》讲述了杰出的珠海籍实业家唐廷枢为推动我国产业的发展,不惜舍弃财产,直至牺牲自己生命的真实故事。这种通过观看、学习本地历史文化改编成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的方式学习教材内容,是很有效果的方式。其二,思政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上网参观相关网站。现在大多数红色文化旧址、纪念馆都建有网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平台开展“追寻历史文化足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网上追忆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感悟。这种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方式,方便、高效、覆盖面广,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课程机动地开展和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共珠海市委党校中青一班课题组.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珠海文化产业[J].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4).

[2]严考亮.利用地狱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011(33).

本文系珠海市人文医学研究基地2015-2016年度课题:“珠海市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502。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人物说史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树立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