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2016-03-17 12:21戴伟军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卫校计算机软件

戴伟军

(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河源517000)



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戴伟军

(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河源517000)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职卫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将计算机技术更好地用于专业技能实践,探讨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做出简要分析,进而探讨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角度入手可行的改革路径,以期推动计算机技术在中职卫校学生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效果。

中职卫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信息时代的来临促使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已将计算机操作作为工作的必备技能。因此,教学之中也必须重视计算机应用,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当前,中职卫校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现实情况出发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模式,以便适应当下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培养更全面的技能型人才。

1 中职卫校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国中职卫校开设计算机课程是有目的地。在当今社会,中职卫校已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单一人才的层面,而要帮助学生构建更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其中,计算机技能必不可少。纵观近年来对中职卫校计算机教育的研究,王文强[1]认为最重要的是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教学效果。魏威[2]更具体地以Word软件的运用提出自己对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意见。吴金桁[3]详细阐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分组竞赛法。潘钰武[4]在他的研究中提出“分层次教学”理念,提倡关注学生多样性,同时,在他的另一个研究[5]中,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吕鑫[6]则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析了导致中职卫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

探讨对当前中职卫校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要分析当下该课程的教学现状。

第一,部分中职卫校对计算机课程所需的实训教学重视不够。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要掌握好教学内容,必须促使学生勤加练习和实践,学会操作步骤,而不是只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和形式层面。一些学校因计算机设备的匮乏,安排给学生的实训课时不足,或者让学生共用一台设备,轮流操作,导致学生的实际练习不充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再者,部分学校的计算机操作指导教师并非专业人员,而只负责考勤和维持纪律,不能对学生的疑问作答,实训效果便不尽如人意。

第二,计算机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多样性。尽管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许多学生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了解或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部分教学内容对这些学生而言驾轻就熟;但也要考虑到少数学生由于入学前的教育状况、生源地的教学质量、自身因素等导致的基础薄弱情况。对这些学生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否则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很快瓦解,不利于之后的教学实施。当然,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有选择地适当增加拓展内容,在教学内容之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第三,大部分卫校的教学课程死板,内容落后。笔者发现,国内不乏这样一些卫校:其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课本内容陈旧且教学软件也没有及时更新,Office系列软件甚至停留在2003版。由于软件的每一次更新都会添加许多新的功能和应用,软件的版本过于陈旧,会致使学生所学的实践知识也落后,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面对新版本的软件,一些知识还需要重新自学。这就失去了教学意义。课本的陈旧也会导致同样的问题,一些操作在新版本软件中可以更便捷地实现,但学生所学的却是旧知识。此外,课本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内容死板,比如在Excel软件的应用中谈到如何在单元格中输入欧元符号。这样的内容是不实用的,应该去除。

第四,教师教学形式单调,缺乏创新力。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基于实践的教学,不同于数理化的枯燥。其本身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更应注意引导学生的这种兴趣,而不是以单调枯燥的内容削减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最应该避免的是“填鸭式教学”现象,将计算机理论作为重头戏,忽视学生的接受度,灌输给学生太多理论知识。任何课堂中,三维教学的效果都要比单纯讲授要好。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加入图片美化、音视频制作、网页制作等内容,而不是照本宣科,强迫学生记住Word软件中快捷键的使用。

第五,中职卫校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投入不足。投入不足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教学设备不足,致使机房简陋、设备匮乏或陈旧、课本落后、课时不足等等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师资力量也不充足。这就致使卫校中计算机教学的师资水平偏低,教学人员不够专业,在专业能力和教学技巧上欠缺,对课程和教学改革无能为力。

2 中职卫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策略

针对上文中职卫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笔者相应地提出以下几个教学改革策略。

2.1增加教学实训内容促进自学能力提升

今后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比例。学生只有亲身实践后才能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同时,实训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调整讲课时长,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发挥和展示,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探讨式、研究性学习。比如讲授PPT制作后,可以让学生在下一次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展示自己队伍的成果。或者对于一些简单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讲解,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

2.2针对学生多样性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各有不同。这一情况下,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多样性,而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以前熟知计算机操作、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后,教师可以适当安排更高级的内容,比如Excel表格中通过直方图、饼状图等分析数据,或者指导他们学习更多软件,例如PS、会声会影等。而对于基础较薄弱以及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首先要保证他们能够掌握日常所需的基本技能,比如Office系列软件的应用,并且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循序渐进,耐心讲解。

2.3教学内容需要优化

课程内容的优化不仅包括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课本,而且包括内容改革。这主要指相适应于社会岗位需求的知识安排。传统的计算机课程中主要讲授的是基本软件的运用。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这项技能已经很难加分,市场需要更专业的人才。因此笔者认为中职卫校的计算机课程中可以适当添加数据库、网页制作等内容,这对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数据管理、网站建设等任务时大有裨益。

2.4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边演示边讲解,而且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针对某一项内容设定具体任务,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思考。这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综合运用图、文、声、像、影等效果,营造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更有热情和兴趣。此外,教师应该增加学生的互动环节,比如课堂演示、小组讨论、课题竞赛等形式,改变传统模式下教师为课堂主角的局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2.5加大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投入

硬件设施建设对计算机教学相当重要。中职卫校应该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以保障教学质量。教师的先进教学手段也必须通过良好的设施展现。因此学校更应加快多媒体教室建设,更新和补充计算机设备。另外,还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培训、引进、科研、交流方面加大投入。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总之,中职卫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把握社会需求,紧随科技潮流,努力实践,重视创新,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改革。

[1]王文强.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87.

[2]魏威.卫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硅谷,2010,3(13):126.

[3]吴金桁.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2011(4):94-95.

[4]潘钰武.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风,2014,(4):169,171.

[5]潘钰武.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课改革设想[J].科技文汇:下旬刊,2014,(4):126,140.

[6]吕鑫.对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设想[J].中华少年,2016,(1:下):220.

猜你喜欢
卫校计算机软件
禅宗软件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软件对对碰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卫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高效课堂的构建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以程序教学法为主线实施中等卫校化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