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6-03-17 12:21刘钦文李冠源黄炫洲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商考核

刘钦文 李冠源 黄炫洲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尾515000)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刘钦文李冠源黄炫洲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尾515000)

针对现阶段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模式,以改革为主线的专业建设构建,及时进行电子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科学设置电子商务课程,釆用工学结合,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的培养方案是当务之急。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相匹配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从根本上解决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局面。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探索企业介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政策的贯彻落实,电子商务已进入爆发式发展的轨道,全国电商企业遍地开花。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敏锐触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没能跟上大环境的发展变化,更无法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近几年来,传统企业的发展相继陷入困境,正在寻求转型和探索新出路,而电子商务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口。因此,绝大部分转型中的企业急需电子商务人才,已超越其他各方面的需求。其中,多数企业负责人表示招不到既懂特定产品专业知识又精通网络推广技术的电子商务复合人才。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一直都比较沉闷,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宽泛,课程设置无法满足企业工作技能的需求,导致企业需求和在校学习的“内容与过程”脱节。究其原因,在现阶段的电子商务职业教育中,企业的需求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高职院校也没有走出去,导致“企业招不到人才,学生就业对口难”的现象出现。电子商务专业的需求旺盛和高职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庞大的电商人才需求与低效的现状迫切地要求着电子商务专业主动适应大环境的发展常态。只有立足企业需求,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依据,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电子商务行业及就业市场的变化,才是唯一出路。

2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办学仍存在一些传统倾向。比较普遍的是“职教普教化”现象。一些学校仍实行传统的研究性质的学科教育模式,过多强调学科性系统性,盲目加大基础课比重,削弱职业技能的训练;或仍然沿用、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只是根据相关专业进行缩减,实际成了本科压缩型。因此,对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得至关重要。

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也叫“人才定做”,就是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订单)为依据,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充分发挥企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让企业参与制订人才规格、课程设置、评估考核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感受企业文化,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

订单式人才培养所签订的订单不仅是订人员订数量的就业订单,而且更重要的是订知识订技能的人才订单,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在内的培养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品德等常规教育外,还应注重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接轨,注重吸取优秀企业的文化内容,强化诸如诚心、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学生通过了解企业文化加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学生可以根据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的特点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工作爱好,提高在校学习的自觉性。

2.22+1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指学生两年在校综合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加一年顶岗实训实习,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近几年在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中开始实施。从广东地区人们对“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大家对“2+1”顶岗实习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了解不多,但经解释后,在是否应该实行此模式改革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学生、家长、教师还是用人单位都普遍表示认同。该模式可以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能让学生在具备人文素质的前提下较全面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在于课程设置要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要源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并经过系统的总结、归纳和提升,实现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向学习领域的转化,以此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体系调整时不能任意地设置课程或减少课时数,而要根据工作岗位能力分析,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全面整合,做到既减少了课时又保证了专业教学质量,突出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

2.3替代学分制模式

所谓“替代学分”,就是学生在不能取得某些必修课规定的学分时,允许学生以其他特长学分来代替,只要学生取得规定的总学分,就可以毕业。而“过程学分”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设置学分,把课程分解细化为具体的子目标,只要完成一个子目标,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实行“替代学分制”有利于推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

比如,鼓励学生“网络创业”。这种模式不仅起到了全面考核学生的作用,而且有力地带动了教学改革,真正落实了以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或者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资源进行电子商务教学考核,在学期末安排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实习,由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期间的表现和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行考核评价,企业考核成绩占据学生总成绩的50%。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并且迅速适应岗位,为以后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学校教学改革积累经验,为企业带来新鲜血液,学校、企业和学生将会多赢。

3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3.1着眼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虽有所改观,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情况仍很普遍。专任教师中基本还是属于传统型的“校中人”,由于生活的圈子限制,环境相对封闭,加之对行业需求陌生,对社会缺乏足够全面和客观了解,更谈不上有切身体会和实践经验。加之一些学校对教师看重的是学历、论文课题,并没有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放在第一位,对教师走出去没有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和保障,对教师的考核与收入分配仍主要以授课量为主,还有许多行政性、事务性要求,使得教师走出校门很困难。因此,即使学校接到订单,也难以按用人单位的要求完成。因此,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3.2侧重实践教学提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高校教育最重要的还是要面向社会,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侧重于实践教学,没有实践用以锻炼,也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培养只会讲理论的书生,电子商务是很难继续前行的。然而目前多数已经建立了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并没有相应的实践环境,教师和学生只能通过书本和网络获得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这对于真正的电子商务市场是远远不够的。比如,阿里巴巴于2004年创立阿里学院,学院秉承“把电子商务还给商人”的目标,全心致力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立志服务千万网商及高校学子。近年来,阿里学院对阿里巴巴近千万企业会员多年商战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研究、总结和加工,设计成适合中小型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和实战课程,帮助更多企业走上电子商务之路更好地应用于电子商务。高校可以和行业相关机构建立深入的合作机制,实现互惠互赢。

3.3建立适合电商专业特色的综合考核体系

电子商务是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特征,基础理论知识偏少,注重实操实战技能的培养,所以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应该从本身的学科课程特征出发,建立一套适用于高职电子商务各课程的以实践技能为导向的考核体系。这种体系包括以下几种特征:第一,多种形式综合考核,而不拘泥于出卷理论考核,可采取的形式包括平时的实操技能性评定、电商营运成果鉴定、电商思维创新性等等,从多个维度来考核学生对电子商务掌握的综合能力。第二,过程性考核。这就要求考核不能采取单纯期末考核“一卷定锤”的做法,而应该从每门课程的起点开始就记录学生的技能成长,把考核总分数分布到各个模块各次任务的评定中,然后再汇总综合。而且在学生技术提升的每个阶段,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比如:刚开始时,学生初步掌握技能,可以降低考核标准;而随着学生平均技能水平的增加,再逐渐提升考核标准。第三,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实训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考核不应局限于专业教师评分。专业教师因为其实际工作经验的局限性,难免无法站在专业人才的最终雇主的立场来合理地评估一个学生的专业技能价值。因此,最好是有从事电商的企业人士以及邀请赛部分电商购物网站的经常购买者来评估学生的电商技能。这里有一种现成的数据可以用,就是学生如果有自己经营的淘宝店铺,淘宝店铺会累计收到的信用,代表着社会买家对这个店铺和店主的评价(比如收到超过一千个好评,就是三颗钻的信誉),理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某种折算形式折算为分数,成为课程分数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

[1]曹斌,姚莹,李志方.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1):167-168.

[2]王冬卓.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8):226-227.

[3]刘亚杰.电子商务专业考试考核方法改革探讨[J].电子商务,2014,(4):86-87.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电商考核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