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学科德育相渗透方法浅探

2016-03-17 12:21周春燕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药学德育

周春燕

(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河源517000)



药学学科德育相渗透方法浅探

周春燕

(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河源517000)

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学科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同等重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教师可根据不同课程特点与内容、学生特性等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学科德育相渗透性教学,实行“两手抓”教育,进行“整体育人”。

药学学科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是技能型应用型药学从业人员后备军培养基地之一,其毕业生今后从事与生命息息相关的药品行业。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学专业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加之随着医药行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假药、劣药等药害事件,更是警醒药学从业人员既要具备强的知识与技能又要具备较高职业道德。

1 药学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中职卫校的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造成的因素有很多,如有学生、教师、学校领导者因素、缺乏整体性教学因素、学科课程设计因素、教学素材内容因素、教学方式方法因素、教学资源因素等。如职业道德教育以往主要依赖于《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某些章节上,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实践性少[1]。专业课教师常关注专业讲解而忽略职业道德教育“00后”中职生基本是具有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但学科基础薄弱自觉性差、道德观淡漠等特点[2]。

2 药学学科教育现状

药学专业学科课程多,任课教师不同,教学课时有限,以课堂教学为主,就业岗位技能需求等都易使药学专业教育中学科教育重于德育教育,造成重技能轻素质的现状。

学科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互渗现状不理想。所谓“技高者为师,德高者为范”,作为中职教育的任课教师应是“双师型”的技高德高者,才能更好地发挥教书和育人作用。然而在进行学科渗透德育教学的“整体育人”(即使知识、技能、思想道德相容为一体的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影响或制约学科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互渗的因素,如任课教师渗透意识不强,推行力不足,渗透内容单调或脱节,渗透方法单一化或过于牵强相联化,渗透缺乏整体性等。

3 学科渗透德育教学的改进

河源市卫生学校为了培养适合医药行业发展的合格药学人才,在药学学科教育上需要打破现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实施“两手抓”教育,一抓知识与技能教育,二抓职业道德教育,要相辅相成,不能顾此失彼单独分开。实行“两手抓”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内容加和,而是将学科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学科德育渗透性教学[3],使其贯穿于整个药学专业教学中。

作为药学专业教师,笔者曾主讲药理学、药剂学、药店零售技术等主要核心专业课程。在学科教学中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药学人才。专业教师不仅要改变“无关论”教学意识与身份,而且应在教学素材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技能上寻求突破与改进,以达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内之中[4]。现笔者以曾任教的几门专业课程为例,结合课程学科特点与学生特点,探讨职业道德教育在药学学科教育中的渗透方法。

3.1药剂学课程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学科,与医药产品的质量有关。俗话说“好药治病,劣药致命”,可见药关人命,必须严把质量关。因此医药工作者一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这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严抓医药职业道德教育。

药剂学知识点多而乱,零散无序,但常都与生活相关联,注重经验技能的掌握,故笔者常用任务教学法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如开展实训课时,学生拿到任务后,要自行设计处方后制作产品,最后要尝试使用自产产品。因需要自己尝试使用自产产品,学生都会有害怕心理,担心自产产品是否卫生,是否安全有效,会不会有不良反应或中毒等质量问题,所以在学习时都很认真,操作时很仔细严谨,会时刻考虑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等质量问题。这种以任务引领的教学法不仅教授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在“做中学”中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提升了职业道德意识与责任心。

3.2药理学课程

药理学是一门具有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多而复杂、易混淆、难记牢等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在药学专业教育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与临床实践关联密切。在对病患的治疗过程中,手术和药物治疗故然重要,人文关怀所起作用也不容忽视。由此可见,培养医疗技术从业人员不仅知识与技术要硬,也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笔者在教授药理学课程时,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等,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方法适宜,并不难达到预期的教学三目标(知识、技能、情感目标)。药理学与临床治疗息息相关,使用案例(病例)教学法教学,可使理论技能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提前接触或了解工作岗位所需要求。例如在讲授有机磷中毒解救时,可用犯罪案例来引导学生。学生为了“破案”,都会自发主动地进行查阅资料。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具有指引性问题,要逐层深入,不断外拓延伸,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容为一体,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查阅资料中思考,在相互探讨中开拓视野,在说中不断总结与反思反省,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其学习能力,而且还能让其深刻意识到德的重要性,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

3.3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

这门课涉及到管理学、法学等知识领域,主要内容侧重于药事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具有政策性、法律性、实务性、时效性等特点。学生普遍反映枯燥、难学、难记,但因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又是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学生通常会死记硬背知识生搬硬套使用法规知识解决浅显问题;或者是“一过性”记忆,考完就忘,根本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常采用案例教学、社会实践调研、走访、游戏等方法,能使学生置身于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中,亲身体验真实的工作任务与社会市场现状,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使学生逐渐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如让学生走访调查人们对“5.7亿非法疫苗案”看法的实践活动时,会促使学生自己先查阅此事件的相关资料,会关注事件发生的原因,产生主要危害有哪些,是哪里生产,哪个环节出问题,相关管理部门有哪些,哪些部门需负责任,最后哪个部门公布处理结果,如何执行,留给人们什么警醒与深思等。化身为“小记者”的学生会在走访中掌握知识内化情感,深刻体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自发自觉地提升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另外,利用药学领域内的“欣弗”、红桃K”等重大药害事件新闻视频作为载体,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与分析,谈观感,让学生在谈中提升思想道德,从而更明确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3.4药店零售技术课程

药店零售技术这一课程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学时,学生既乐于参与又能达到提升知识技能与综合素养。在购销活动中,采用分小组讨论并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药师或消费者,通过模拟药品销售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调剂与销售药品的工作流程与内容,同时也使学生多角度深刻体会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与素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总之,身担“教书育人”重任的药学专业教师,教育中应实行“整体育人”,实施“两手抓”教育,采用多种方法始终贯穿学科德育相互渗透性教学,使知识、技能、思想道德三者有机结合,培养出“技高德高”药学专业人才。

[1]刘孟华,赵杰,唐斓.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药学专业职业道德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4,(2):80.

[2]李万来,李英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状况及应采取的措施[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1):21.

[3]万莉.试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刘建平.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下,2011,(1):50.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药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